(学案)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6 23: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解放战争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
1.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搜集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和经济崩溃的史实,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
3.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民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
【学习过程】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假和平,真内战。
(2)概况: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3)结果: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6年1月10日。
(2)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真内战”的阴谋暴露。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全面进攻
(1)力量对比: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有效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3)实施结果: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重点进攻
(1)时间: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2)方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3)结果: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国统区经济陷入崩溃
(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排挤和打击。
2.包办“国民大会”
(1)召开:1946年11至12月,南京。
(2)参会人员:除国民党代表外,还有依附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主社会党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坚决反对。
(3)评价:通过《中华民国宪法》,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以自由平等为标榜,坚持维护国民党的一党专制。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土地改革
(1)依据:1947年夏,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意义: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注意:三大战役涉及的区域位置
(1)状况
(2)意义: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力量已全线崩溃。
(2)过程
5.七届二中全会
(1)概况: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
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2)内容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
(2)意义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149“史料阅读”:对于中共来说,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远胜人民解放军的兵力,这次战争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纯粹是自卫战争。
2.阅读教材P150“史料阅读”:结合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何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提示: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冲击着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特别是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农民身上的封建枷锁,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3.阅读教材P152“思考点”:结合具体史实,思考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崩溃的原因。
提示:蒋介石发动内战,背离民心;国统区经济崩溃,众叛亲离;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顺乎民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是必然的。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图片“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图”(见教材P147)
信息解读:图中美军、国民党军调动方向显示美国用飞机、军舰将国民党军队运送到华北、华东、东北、华南各地,充分暴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真面目。
2.阅读图片“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见教材P149)
信息解读:1947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国民党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国统区爆发了学生大规模地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运动,全国各阶层人民也纷纷起来声援。这次运动与人民解放军反击蒋介石反动军队的战争相配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3.阅读图片“三大战役示意图”(见教材P151)
信息解读: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史论要点
1.两种命运的抉择
抗战胜利后,中华民族面临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要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国民党集团则坚持内战、独裁、分裂,要把中国引向黑暗。
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1)从国共两党的性质看: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就必然要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
(2)从国共两党对和平的态度看: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国民党是“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抱有和平的诚意,但对国民党也有防备。
(3)从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扶蒋反共”,助长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
对点训练
1.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而8月份他却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讨”和平问题。其真实用意是( )
A.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B.继续维持国共合作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把内战责任转嫁给共产党
解析:题干材料中对于蒋介石前后态度的变化表面看是矛盾的,实际上是一致的。1945年5月讲话反映了其主要目的,而8月份邀请毛泽东“商讨”和平问题表面上是为了和平,实际上是为反共发动内战做准备工作,借此争取时间准备内战。
答案:A
2.下图漫画《小距离》选自1945年8月《自由画报》。它反映出( )
A.双方皆缺乏和谈诚意 B.共产党做好应对策略
C.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 D.谈判没取得实质进展
解析: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表现了和谈的诚意,蒋介石政府却是“假和平,真内战”,缺乏诚意,A项错误;图画中代表共产党的人手拿打狗棒,体现了共产党做好了应对的策略,B项正确;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内战爆发,国共由合作走向对抗,C项错误;漫画没有谈判结果的信息,D项错误。
答案:B
二、探究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史论要点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原因
(1)官员腐败,不得民心。国民党大多官员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
(2)派系斗争,内部分散。解放战争后期蒋桂分裂,大大影响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作战。
(3)经济崩溃,众叛亲离。国民党实行卖国的经济政策,官僚资本的膨胀,对农民的横征暴敛,破坏了民族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加速了经济总崩溃的进程,再也无力进行战争。
(4)发动内战,背离民心。战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高涨,在此情况下,国民党首先挑起内战,伤害了国民的感情。
(5)外交失败,美援断绝。美国虽然支持、帮助了蒋介石打内战,但又对蒋不满,没有直接参战,后期对蒋的态度又有所变化,转为支持李宗仁,迫使蒋介石下野,导致国民党内部的混乱和统治危机。
(6)中共壮大,顺乎民心。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同共产党合作奋斗,组成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对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工农联盟进一步得到巩固,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援。
对点训练
1.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民国杂志”“法币满地”和所学史实判断,这应该属于国统区为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2.“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这些现象共同体现了( )
A.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农民在革命中的主体地位
C.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
D.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
解析:“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反映的是国共内战,故A项错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反映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未突出农民的作用,故B项错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反映的是奔赴抗日前线,而非后勤保障,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而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离不开民众的支持,所以两者共同反映了民众的支持影响战争结局,故D项正确。
答案:D
三、探究三(核心素养)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素养解读
1.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读民心向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2.从“家国情怀”角度体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
(1)国内: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对点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宣言,实际上是宣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已被清除,这一胜利的实质内容则是:亡国灭种的民族生存危机与政治衰败,国家四分五裂的乱世局面从此不复存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国际社会中需要认真对待的平等的一员。
——韦素玲、李刚《略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依据材料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扫除了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提高了国际地位。
3.1945年9月发行的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大幅特写的蒋介石意气风发,而此时的他正在重庆与毛泽东进行一场难以实现和平的谈判。这场谈判难以实现和平最主要的原因是重庆谈判( )
A.双方没能制定有效的谈判方案;重庆谈判最后签订了《双十协定》
B.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双十协定”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双十协定》规定保证人民权利
D.内战在谈判时已全面爆发;1946年6月
明立意以“重庆谈判”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重庆和谈受阻的原因。
抓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蒋介石召开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所以重庆谈判难以实现和平。
排干扰尽管“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具有进步的作用,但国共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决定了内战爆发是必然的。
答案:B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心的向背,从来在政治局势的演变中起着决定性民心影响战争的胜利走向的作用……过去,国共两党的谈判只能在内部进行,处在不平等的地位,谈判的情况也无法为国人所了解,现在这些都公开出来,国共双方处在对等的地位,双方谈判的状况成为社会各阶层时刻关心的问题,甚至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这是多么大的变化!
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人民解放军反攻取得了胜利。
它自然不是国民党当局所愿意看到的,而是事情长期积累和演变的结果,是客观形势发展的产物。强调必然性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中国1947年的历史事实证明此观点。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概括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结合中国的1947年的历史事实”说明答案:来源于教材基础知识。
提示词 概括——扼要归纳;证明——判断论证。
限制词 时空限定——1947年;内容限定——历史事实。
核心词 观点。
第二步读材料·提信息
第一小问,从材料“人心的向背,从来在政治局势的演变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概括出观点。第二小问,从标注“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搜集答案:。
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
观点:人心的向背决定着政治局势。 证明:中共方面: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领导了土地改革运动,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同时军事上进行战略反攻。国民党方面:经济崩溃,民心大失,军事上节节败退。这充分反映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政治局势的关键。
【课后评估】
1.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右图漫画《民“主”曰:“逆我者亡”》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
A.建设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
C.坚持独裁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时间是“抗战胜利后”,由漫画中“逆我者亡”可以判断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
答案:C
2.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的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解析:注意题中的信息“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指的是抗战胜利后,在争取和平民主阶段,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国民党“一大”于1924年初召开,B项是在1936年;D项中的《国内和平协定》最终由于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而未达成。
答案:C
3.“我们提议(中共)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注:当年为民国三十五年)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该部队发此电文主要是由于(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C.国民党实行重点进攻 D.战略反攻的需要
解析:由材料中时间“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可排除C、D两项;依据材料“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可知应是针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故选B项。A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B
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
A.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区”等信息可知,人民解放军与山东有关的军事行动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A、D两项分别是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C项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B
5.1948年4月,《东北日报》评论道:“1947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此评论说明( )
A.国民党加大了对解放区经济的破坏
B.美国加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
D.官僚资本大肆地掠夺民营企业
解析:据材料“1947年一月间,美金一元只兑换蒋币七千余元,到去年十二月上旬已涨到十六万元以上”可知,国民党统治区物价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经济严重恶化,故C项正确。
答案:C
6.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
A.巩固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框架
C.顺应了革命形势发展需要
D.表明解放战争即将转入战略反攻
解析:1947年11月,解放战争已经开始战略进攻,需要进一步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故C项正确。
答案:C
7.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做出该判断的背景是( )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47年”以及材料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B项。
答案:B
8.暑假期间,小明在旅行社报名参加了北京和天津五日游活动,导游向他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一次重要战役。这次重要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由材料中的地点“北京和天津”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一次重要战役是平津战役。故选B。
答案:B
9.下图为解放战争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
A.消灭国民党主力 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 D.实现国家统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全过程,而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结束,故选B项。
答案:B
10.从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9月的3年中,烟台各县大批支前民工随军支前,先后支援了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据此可知,这些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低下
B.国民党统治腐败
C.人民群众积极拥护支持
D.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答案:C
11.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要和平,争民主”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等人赴重庆谈判。此举顺应民意,赢得了民心。所以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2.下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的面值之一。该套纸币的发行( )
A.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B.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
C.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
D.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解析:“五百万元”表明通货膨胀严重。据“金圓券”并结合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故D项正确。
答案:D
13.观察下面的战役态势,它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 )
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故此图为淮海战役示意图。故选D。
答案:D
14.某同学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关重大事件绘制成下图。六个序号分别代表在该地或区域(阴影)所发生事件的特点、结果或作用,相对应的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示意图
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②战略反攻开始③国民党政权覆灭④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⑤三军会师长征胜利⑥主动出击日军且规模最大
A.①⑥②④③⑤ B.④②③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②④③
答案:D
15.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四个阶段。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 )
1919~1927年 开天辟地,北伐凯歌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万里长征
1931~1945年 团结抗战,驱逐日寇
1945~1949年
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十年内战,国共对峙
C.打倒美蒋,人民解放 D.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答案:C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蒋介石宣称“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能配合得法,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宣称,六个月就可以解决共产党问题。6月底,一颗颗炮弹飞向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材料二在1946年重新爆发内战的背后,是国民党执着地相信他们的优势兵力,以及共产党准确地估计到了国民党的实际弱点。……1949年的结局表明,不是苏联的援助比美国多(事实恰恰相反),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动员和利用革命的潜力,国民党却办不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原因。
(2)“1949年的结局”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方面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第(1)问,应围绕材料一、二的关键信息归纳概括。第(2)问,要在准确提取材料二信息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指明原因。
答案:(1)美国对蒋介石的支持和援助;蒋介石拥有优势兵力;认为能快速消灭共产党;国民党及其政权的阶级性质。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坚强的人民军队;动员和利用革命的潜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