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懂就要问 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选读课文。它讲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发生的一件事:先生只要学生背书,从不讲解。而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中的意思,壮着胆子提问,并得到了先生的讲解。课文表现了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因本课为三年级第一篇略读课文,属于练习课课型。因此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朗读,初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默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略读,粗知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学习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宝贵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默读课文;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略读,粗知课文《不懂就要问》大意;学习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宝贵精神。
3.学习课文中的有新鲜感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不懂就要问》的教学PPT。
学生:《不懂就要问》的教材文本,以及必要学习工具。
五、说教法
我在教学的设计上,遵循“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原则。紧紧围绕着“读”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得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阅读的快乐。同时坚持“启发式”阅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主体作用,通过直观演示、动作演示、语言激励等方法,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收获一堂有意义的课。
六、说学法
(一)阅读指导
通过带着问题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二)朗读指导
对课文中某些重要语句加以特殊指导,提高学生们的朗读能力。
(三)方法指导
本课重点要讲的是孙中山是如何问问题的,其他部分的段落为略讲范畴,这有利于使同学们分清主次,做到详略得当。
七、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训练:
背诵《三字经》
(二)问题导入,引发思考
1.提问:(书写课题《不懂就要问》)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急得抓耳挠腮,仍然解决不了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2.总之,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不懂就要问》(书写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之后,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3.总结:看来同学们很乐于动脑,善于思考。其实有一些问题,我们自己就能解决,第一个问题,谁能帮助这位同学解决,孙中山遇到了什么问题不懂呢 (书中的意思不懂),于是他向谁提问了(向先生提问)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们已经解决了部分问题,
4.提问: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孙中山,你对孙中山了解多少呢 通过课前我们搜集的资料,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学生介绍孙中山,并出示PPT孙中山画像
5总结:这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孙中山为什么要问以及他是如何问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听清字音
教师:听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听清生字读音,并且思考你都听到了哪些内容 读毕课文
2.认识字词,扫清障碍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清楚字音了吗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生字的掌握情况。用PPT出示生字和词语。
(四)思考问题,理清次序
提问:说一说,听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孙中山都干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说了很多,老师来梳理一下课文的顺序,首先是问,然后是背,最后是听,这样的顺序,对吗
(五)深入阅读,理解文意
1.重点朗读,连环发问PPT出示第二自然段
教师:找同学来读这一段,读完后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问,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
教师:他又是怎么问的
教师:为什么会害怕呢
2.承上启下,引入私塾
教师:原来是这样,因为他所在的读书的地方叫私塾,谁来介绍一下私塾,请同学们介绍,然后出示PPT视频,介绍私塾。
教师:原来私塾就是以前的学校,学生是不能随便问的,而我们今天的学校里大家可以问吗
教师:不但可以问,还鼓励你们问,所以你们与孙中山相比,是十分幸福的。教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宁愿冒着挨打的风险,也要去问,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爱思考问题,勤学好问的孩子)
3.朗读课文,体会情境
教师:只见孙中山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这一举动,对他周围的同学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找同学读第三自然段。
(划出关键词:“摇头晃脑”、“吓呆”、“鸦雀无声”,并出示图片,令学生模仿,对这些词加以深入理解,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被吓呆过,在什么情况下鸦雀无声过)
教师:思考一下,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孙中山的同学,遇到如此情景,你会想些什么呢
教师:先生又是什么反应呢
提问:你从哪里看出先生十分生气的
提问:什么叫厉声,什么是厉声的口吻
教师:请同学们模仿一下厉声,并说说你有没有厉声与同学说话的时候。
教师:先生有没有打孙中山 先生是怎么做的 (没有打他,给同学们讲解文章的意思。)
教师:于是他们听得很——“认真”
教师: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句话带给你什么感受 孙中山的这种精神值不值得大家去学习
(六)拓展延伸,启发思维
1.学问的故事
教师:讲到这里,老师想到一个故事,要讲给各位同学来听。从前,有一个非常有学问的老人,临终之时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块牌匾,上书“学问”,哥哥分到了“学”,弟弟分到了“问”。结果哥哥只学习,不提问,而弟弟只问问题,不学习。最后他们两个什么都没有学到。各位同学们,如果让你劝说他们两个兄弟,你会如何劝说
学生甲:你们两个把字合在一起才能做出学问来。这样是学不出东西来的。学生乙:学与问两个结合在一起,才能学到真知识,真道理。
2.小组讨论
你还有哪些学习上的好习惯,和同学分享一下
(七)布置作业
教师:课后搜集一些读书学习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