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际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押题卷语文试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省际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押题卷语文试题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6 10:26:38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2023年省际名校联考三(押题卷)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行星撞地球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给地球生物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毁灭性的——据猜测,恐龙的灭绝很可能就是由小行星撞地球而引发。此前,人们已经能够测算出小行星的轨道,可以通过望远镜努力找出那些可能给地球带来威胁的“危险分子”;现在,人类保卫地球的能力再进一步:北京时间2022年9月27日,美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在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处,以约6.3千米/秒的速度成功击中“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子星“狄莫弗斯”,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行星防御任务完成了最关键、难度最高的撞击动作。
近地小行星是指轨道近日点距离在1.3Au(天文单位,等效日地平均距离,约1.496亿千米)之内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木星等大行星引力牵引,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近地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长期挑战,一旦千米级尺寸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撞击灾难,甚至还会引发气候环境灾变和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
根据科学家考证,地球历史上发生的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北美墨西哥湾地区。巨大的撞击在海底形成一个直径约180千米的陨石坑,大量海底物质被抛射到空中。炽热的撞击溅射物引发了全球森林大火,燃烧的灰烬和溅射尘埃云进入了平流层,遮挡了大部分太阳光,全球温度骤降,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引发了地球气候环境灾变,最终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70%的物种灭绝。
这次撞击导致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退出地球“舞台”,是地球历史上白垩纪结束和新生代开始的分水岭。也正是这次撞击事件后,体型更小、消耗资源更少的哺乳动物逐渐适应了恶劣的环境,逐步走向地球“舞台中央”,从而发展出今天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即使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可能引发显著危害。2013年,一颗小行星“袭击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肇事”小行里的直径仅约18米,但仍然导致了接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像这样的近地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有数百万颗,我们尚未发现的超过了99%。
如何化解小行星撞地球的危险?这是全球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无疑是近年来最具挑战性、也最成功的尝试。这一任务由美国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OC)立项支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APL)实验室负责研制,总投资约3.9亿美元,其撞击器发射重量约为610公斤,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4日搭乘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
它的目标是通过在深空环境中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测试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的技术,并通过评估撞击后小行星轨道偏转效果掌握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从而为未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任务设计提供依据。这是人类第一个行星防御验证任务,标志着人类开启行星防御时代,象征意义重大。
难点有很多。“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设计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要知道,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等材料构成,一般直径百米级的近地小行星的重量可达百万吨甚至千万吨,而人造撞击器的重量仅有数百公斤至数千公斤,两者重量相差6~7个数量级,尽管撞击速度接近10千米/秒,但撞击后对小行星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可能甚至不足1毫米/秒。以人类现有天文观测能力,还难以在千万公里之外的超远距离,分辨出毫米/秒量级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进而认识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是动能撞击试验的关键难题。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选择试验对象为“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巧妙地解决了撞击偏转效果评估难题。双小行星系统是太阳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小行星构型,在直径超过300米的小行星中,大约15%是双小行星构型或者多小行星构型。在双小行星系统中,子星在主星引力作用下,运行在环绕主星的轨道上。毫米/秒量级的撞击速度改变量虽然不能显著改变小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但足以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并导致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周期改变。而子星相对主星的周期性运动会改变其反射的太阳光通量,利用望远镜对双小行星系统开展持续观测,就可以测量双小行星系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进而精确评估出撞击后双小行星系统的周期变化量。
“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包括两颗小行星,主星“狄迪莫斯”直径约780米,子星“狄莫弗斯”直径约160米,两者距离约1.2千米,共同运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子星“狄莫弗斯”像一台钟表一样,约每11.9小时环绕直径约780米的主星运行一圈。“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迎头撞击”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预期使其绕转周期缩短约10分钟。
望远镜获取的大量宝贵的视频和图像资料表明,“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成功击中了目标,撞击试验产生了大量高速溅射物,双小行星系统的亮度瞬间增加10倍以上,在撞击后小行星形成了一条类似彗星“彗尾”的长达上万千米的溅射物“尾巴”,表明撞击试验取得了高度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持续跟踪监测表明,撞击试验后,双小行星系统的绕转轨道周期从11小时55分缩短至11小时23分,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除了开展行星防御试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还有其他收获——突破了超远程高速撞击制导控制、非合作目标高精度自主导航,暗弱小天体探测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先进离子推进、卷轴式太阳能帆板等大量新技术试验,具有极强的技术牵引性和带动性、将推动深空探测、空间操作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成功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开启了人类行星防御征程的第一步,但距离人类能够成功防御小行星撞击尚有很大差距。
(摘编自李明涛《主动防御,给地球加点“保险”》,《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7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危险分子”指的是太阳系中体积比较小的可能碰撞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B. 走向“舞台中央”是指哺乳动物战胜恐龙,占据了地球上的统治地位。
C. “袭击”“肇事”说明了2013年这颗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突然性与破坏性。
D. “迎头撞击”告诉我们“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的撞击方式。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考证结果显示,地球历史上发生的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这些撞击最终导致全球70%的物种灭绝。
B. 由于木星等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无数近地小行星在环绕着太阳运行过程中常常会撞击地球,使得地球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之中。
C. 由美国立项并在高校负责研制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全球天文学家们为化解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设计的,如今危机已解除。
D.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人类对动能撞击技术的首次测试,利用航天器偏转小行星进行行星防御,绕转轨道周期结果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次撞击试验取得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标志着人类对地球所受到的威胁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靠科技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B. 撞击器击中目标后,双小行星系统在瞬间增亮10倍以上,小行星形成一条类似彗星“彗尾”,可以推断彗星也是由天体撞击而形成的。
C. 这次测试任务选择“狄迪莫斯”系统为撞击对象,是因为这种小行星系统在太阳系中广泛存在,具有典型性,且有助于撞击偏转效果的评估。
D. 撞击试验成功是动能撞击偏转小行星轨道技术的全面演示,但太阳系中还有绝大多数近地小行星未被发现,行星防御的攻坚之路还很漫长。
4. 这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撞击试验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5. 本文是关于最新科技成果的新闻综合报道,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这一次举世瞩目的撞击试验,作者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行文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D 3. B
4. ①“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撞击试验标志着人类开启行星防御时代。②通过评估撞击后小行星轨道偏转效果,可以掌握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③通过撞击试验获得相关数据,可以对未来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做好有效防范。④这次撞击试验将推动深空探测、空间操作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5. ①新闻角度,距离“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太空撞击成功不久,作者就对这一真实的科技热点事件进行了及时、客观的综合性报道。
②传播角度,确保科技热点的传播范围以及效果,例如引用恐龙灭绝的话题,引人关注;通过打比方、做比较等,让读者对近地小行星的危害性和测试任务的艰巨性有了具体感受,通俗易懂。
③现实角度,关注科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例如本文谈到近地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灾难和潜在危险,从而让人关注“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的原因、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后续影响。
④科技角度,确保科学性和严谨性。例如本文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介绍这次测试任务;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使近地小行星的危害性更有说服力,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上用语严谨,客观公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哺乳动物战胜恐龙”错,恐龙退出地球“舞台”,哺乳动物逐渐适应了恶劣的环境,逐步走向地球“舞台中央”,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没有“战胜”之说。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这些撞击最终导致全球70%的物种灭绝”错,原文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北美墨西哥湾地区”,是这次撞击“最终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70%的物种灭绝”。
B.“常常会撞击地球,使得地球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之中”错,原文是说“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
C.“如今危机已解除”错,“任务成功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开启了人类行星防御征程的第一步,但距离人类能够成功防御小行星撞击尚有很大差距”说明还处在试验阶段。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可以推断彗星也是由天体撞击而形成的”于文无据,原文“在撞击后小行星形成了一条类似彗星‘彗尾’的长达上万千米的溅射物‘尾巴’”是说形成的溅射物的形状类似彗星的“彗尾”,并没有说彗星也是由天体撞击而形成的。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结合“这是人类第一个行星防御验证任务,标志着人类开启行星防御时代,象征意义重大”可知,“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撞击试验标志着人类开启行星防御时代。
结合“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进而认识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是动能撞击试验的关键难题”“子星相对主星的周期性运动会改变其反射的太阳光通量,利用望远镜对双小行星系统开展持续观测,就可以测量双小行星系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进而精确评估出撞击后双小行星系统的周期变化量”可知,通过评估撞击后小行星轨道偏转效果,可以掌握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
结合““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迎头撞击’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预期使其绕转周期缩短约10分钟”“持续跟踪监测表明,撞击试验后,双小行星系统的绕转轨道周期从11小时55分缩短至11小时23分,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可知,通过撞击试验获得相关数据,可以对未来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做好有效防范。
结合“突破了超远程高速撞击制导控制、非合作目标高精度自主导航,暗弱小天体探测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先进离子推进、卷轴式太阳能帆板等大量新技术试验,具有极强的技术牵引性和带动性、将推动深空探测、空间操作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可知,这次撞击试验将推动深空探测、空间操作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新闻角度。结合“2022年9月27日,美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在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处,以约6.3千米/秒的速度成功击中‘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子星‘狄莫弗斯’”和本文写作时间“《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7日”可知,距离“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太空撞击成功不久,作者就对这一真实的科技热点事件进行了及时、客观的综合性报道。
②传播角度,确保科技热点的传播范围以及效果。例如“这次撞击导致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退出地球‘舞台’,是地球历史上白垩纪结束和新生代开始的分水岭”引用恐龙灭绝的话题,引人关注;“一般直径百米级的近地小行星的重量可达百万吨甚至千万吨,而人造撞击器的重量仅有数百公斤至数千公斤,两者重量相差6~7个数量级,尽管撞击速度接近10千米/秒,但撞击后对小行星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可能甚至不足1毫米/秒”通过打比方、做比较等,让读者对近地小行星的危害性和测试任务的艰巨性有了具体感受,通俗易懂。
③现实角度,关注科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例如“近地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长期挑战,一旦千米级尺寸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撞击灾难,甚至还会引发气候环境灾变和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即使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可能引发显著危害。2013年,一颗小行星‘袭击’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肇事’小行里的直径仅约18米,但仍然导致了接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像这样的近地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有数百万颗,我们尚未发现的超过了99%”本文谈到近地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灾难和潜在危险,从而让人关注“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的原因、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后续影响。
④科技角度,确保科学性和严谨性。例如“行星防御时代”“毫米/秒量级”“子星”“主星”“离子推进”“卷轴式太阳能帆板”本文运用了较多的科学术语介绍这次测试任务;“10千米/秒”“300米”“大约15%”“2013年,一颗小行星‘袭击’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肇事’小行里的直径仅约18米,但仍然导致了接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使近地小行星的危害性更有说服力,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上用语严谨,客观公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晓风杨柳
唐弢
柳枝一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点朦胧。他睁开眼,向纸糊窗外望出去,天还没有亮。夜来想过的事情,又来打搅他,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但还没有能够竖直的时候,便是一阵咳嗽,及等吐出一口浓痰,喘了些时,才整个把身子坐正了,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幕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闲来就擎着一本相书,也很喜欢批评别人的眉毛生得太低、鼻子太尖、口腔不应该那么小之类的话头。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自从抛弃宦海生涯,就一直没有想起他。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谁知……
“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陶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
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渊明的脚尖触着枯叶,低头沉思。猛的“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身边并没有人。
院子静悄悄的,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脸孔,带着忧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望了他一眼。真的,有什么吩咐呢?挖空心思想了一会,觉得也实在没有什么话要说。挥了挥手说:“没有什么。”
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
“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阿舒望着渊明的鼻子,好像是等待着回答,但那鼻子却什么动静都没有。他站了会儿,就回转身,仍旧向着廊屋里走去。
沉默笼罩了陶渊明,笼罩了整个院子,整个世界。
赵老连殷勤地招待着。
小圆桌上放着一盆青豆,一盆河虾,碗里的是猪肉,鲤鱼,菜蔬。席地围坐在桌子周围的,连主人一共五个人。
对面那个酒糟鼻子把酒杯拿到嘴唇边碰了一下,便满口称赞起来:
“好酒,这酒的确不错,陶先生,你倒试试看,真不错,头等货色!”
渊明尝了一口,觉得还温润,就点了点头。
“请呀!请呀!”主人的筷子指着菜肴说。
渊明的肚里装下几杯酒,面上热辣辣的,他说了很多话,想知道京城里有没有宋王①的消息。
“宋王是一个星宿。”旁边的教书先生非常认真地说,“他是一个大星宿,鲤鱼转胎的,和这碗里的鲤鱼一样。如今朝廷有了这个人物,真是如鱼得水,嗯!如鱼得水,南征蛮夷,北伐中原,皇上还用愁吗?”说着把大拇指高高地举了起来。
渊明的心也随着举了起来。他满满地喝了一杯。
“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息着说。
“什么?”大家合口问。
“唉—”
阿宣也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他说着回过头来向着渊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
已经交了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阿雍和阿通走进来,后面跟着阿舒。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着气说,“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刚进门的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
“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
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
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荆柯》,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
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一九三六年五月②二日
(有删改)
【注】①宋王,即刘裕、小名寄奴。陶渊明曾在其手下做参军。419年刘裕被东晋王朝封爵为宋王,420年其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东晋灭亡。②1936年5月开始,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禁进行军事演习。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还想……”,反复地自言自语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说明陶渊明已经预感到东晋王朝岌岌可危。
B. 从“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可以看出刘裕对陶渊明比较尊重,但陶渊明辞官以后就与“会说话,会钻营”的刘裕保持了距离。
C. 教书先生认为刘裕是一个大人物,出身不凡,有了他皇帝不用愁,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民众对刘裕的认可,对政治局势的无知,感觉迟钝。
D. 结尾部分写到“他们柔弱得像羔羊”“渊明感到一阵内疚”,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太早辞官,导致家中生活困顿,孩子们身体不强壮。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故事新编,作者基于真实的历史记载,又结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虚构了人物的言行和心理,赋予历史故事以新的思想内涵。
B. 文章前后三次写到柳枝在风中的状态,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开头营造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结尾深化主题。
C. 小说两次写到刘裕“黑而且丑”的面孔浮在眼前,后一次更是“变成了青面獠牙”,这些描写突出了陶渊明对刘裕的厌恶和愤怒的心理。
D. 结尾部分陶渊明表示“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作者连用三个“我”字,突出了陶渊明面对现实个体意识的觉醒。
8.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顾炎武评价陶渊明说:“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其汲汲于自表暴而为言者,伪也。”这篇小说就塑造了一个貌似退隐实则常有感愤之怀的陶渊明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体现了陶渊明性格的转变。作者塑造的陶渊明由淡泊名利、心系田园转变为积极入世、勇于担当、希望名留青史。
②让陶渊明与孩子们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在此联系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暗示了当时国民的软弱和退让,缺乏血性。
③点明了小说主题。作者希望年青人在民族危难、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能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贡献。
9. 貌似退隐:①陶渊明退隐之后,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刘裕是否造反,“但愿这不是事实”道出了他对时局的牵挂。②看到朝廷有中兴的气象,“高兴得很”,还想“北上游历一转”,体现出他对朝廷中兴的期盼。③和乡民一起饮酒聊天,他“说了很多话,想知道京城里有没有宋王的消息”,说明他关心国家的未来。
常有感愤之怀:①听到东晋灭亡的确切消息后,陶渊明感叹“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后悔自己当年的不作为,表现了自己对东晋王朝覆灭的叹惋之情。②他开始教育孩子要“有血气”,要建功立业,留名青史,说明他不甘心当亡国奴。③当发现孩子们没有血性时,他连夜动笔,写下不少诗,想要给后人“留一点教训”,抒发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因为他觉得自己太早辞官,导致家中生活困顿,孩子们身体不强壮”错,陶渊明已经预感到东晋王朝岌岌可危,这是陶渊明面对现实个体意识的觉醒。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这些描写突出了陶渊明对刘裕的厌恶和愤怒的心理”错,第一次“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有厌恶,没有愤怒。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这是陶渊明对孩子们说的话,这句话明确表露出陶渊明的思想是渴望干一番事业,留名青史,可见其积极入世的心态,而不再是淡泊名利、心系田园,体现了陶渊明性格的转变。
陶渊明与孩子们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这是阿端说的话,表明他重名节的思想,但也有逃避退缩之嫌;“留名声的事情”“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这是阿宣和阿舒的话,有着明显的软弱和自欺。作者在此联系了创作的时代背景,孩子们的言行暗示了当时国民的软弱和退让,缺乏血性。
点明了小说主题。结合写作背景“1936年5月开始,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禁进行军事演习”,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关头,作者借陶渊明的口表达出自己的希望,年青人应该挺身而出,做出自己的贡献。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题干中“貌似退隐”指的是表面上退居乡里,不在朝为官,实则心念朝政和国运,并非完全是一个恬淡退隐的人。结合文中陶渊明的言行分析。
结合“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但愿这不是事实”“刘寄奴不会做皇帝吧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你看见告示上还说些什么 ”可知,小说虽然写的是陶渊明晚年的事情,这时他已经归隐田园,但仍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
结合“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可知,小说中写陶渊明教训儿子要“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表现出其内心深处具有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结合“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渊明的肚里装下几杯酒,面上热辣辣的,他说了很多话,想知道京城里有没有宋王的消息”可知,陶渊明虽身在乡野,却心念朝廷,忧虑朝政。
这些都能说明陶渊明并非完全是一个恬淡退隐的人。
“常有感愤之怀”指的是常常表达、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愤懑之情。从文中找出有关陶渊明类似情感表露的语句分析即可。
如“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时刻关注时局,为国家命运而忧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陶渊明已经预感到东晋王朝岌岌可危,为自己当年的行为后悔;“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写了《述酒》,写了《咏荆轲》,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陶渊明对篡夺政权的刘裕极端愤慨,在深深的绝望中拿起笔来,用写诗的方式进行反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①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竟劝而尚意②。
(节选自《墨子·尚贤上》)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③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注】①置(jū)罔,渔猎之网。②意:通“惠”,即“德”。③臧获:古称奴婢。
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以A容B取C人D乎E失F之G子H羽I以J言K取L人M乎N失O之P宰Q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指消除;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的“辟”含义不同。
B. 劝,指勉励,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劝”含义不同。
C. 课,指考核,与我们常见的词语“劝课农桑”中的“课”字含义相同。
D. 涂,通“途”、指道路,与成语“生灵涂炭”中的“涂”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王不授予人才高官厚禄和决断政务的权力,就不会得到百姓的尊敬和信任,也不会让百姓敬畏他,而他的事业也不会成功。
B. 墨子列举了舜、伯益、伊尹和闳夭、泰颠等人的事例,说明圣君在选拔人才时不看重地位的高低贵贱,而以人才的能力为重。
C. 澹台子羽有君子仪容,宰予言辞高雅有文采,孔子与其相处后发现他们的行为和智慧比不上仪容和言辞,可见圣人也会有失误。
D. 孟卯夸夸其谈,赵括纸上谈兵,最终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祸患,韩非子认为,这是君王只看重口舌之辩的过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
(2)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1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选拔人才,墨子和韩非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10. E I N 11. C 12. A
13. (1)所以在那时候,即使是享受厚禄、高居尊位的大臣,没有不心存敬畏(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的。
(2)所以明君任用的官吏,宰相必定是从地方小吏中起用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中挑选的。
14. 示例:①墨子认为选拔人才应不分贵贱、重德尚贤;②韩非子认为选拔人才不能“以言取人”,且要从基层提拔。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以貌取人,在子羽身上我出了差错;以言取人,在宰予身上我出了差错。
“以容取人乎”与“以言取人乎”结构一致,“失之子羽”与“失之宰予”结构一致,应分别停顿,单独成句,在两个“乎”和“羽”后停顿。
故在E I N处句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消除;消除。含义不同。句意:去除私怨。/消除;不正确的言论,排斥巧辩的佞人。
B.正确。勉励;奉劝。含义不同。句意:没有不争相勉励而崇尚德行的。/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
C.错误。考核;督促。含义不同。句意:考核他办事的成效。/勉励督促百姓积极生产。
D.正确。通“途”,指道路;泥沼。含义不同。句意:看马跑到终点。/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君王……就不会得到百姓的尊敬和信任,也不会让百姓敬畏他”错误,由原文“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可知,是不把这三样授予贤者,百姓就不会尊敬信任和畏惧贤者,而不是君王。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虽”,即使;“莫”,没有;“施”,处理政务。
(2)“起”,起用;“起于州部”“发于卒伍”,状语后置;“发”,挑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可知,墨子认为选拔人才应不分贵贱、重德尚贤;
②由原文“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可知,韩非子认为选拔人才不能“以言取人”,且要从基层提拔。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所以古时候圣王治理国家,任用有德的人并且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夫或工匠,有才能就选拔他,授予他高的爵位,赐给他丰厚的俸禄,任命他做事,给予他决断政务的权力。常言道:(如果)爵位不高,那么百姓就不会尊敬他;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不会相信他;政令不决断,百姓就不会畏惧他。(圣王)把这三样授予贤者,不是因为他的贤能而赏赐他,而是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够成功。因此在那时候,按照品德高低而依次序出任官职,按照官职来处理政事,按照功劳而决定赏赐,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所以做官的人没有永远的尊贵,百姓也不是永远不变的低贱。有能力就选拔他,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于公心,去除私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交给他政事,(于是)天下太平;禹在阴方这个地方选出了伯益,交给他政事,(最终)把天下分为九州;商汤在厨房里发现了伊尹,交给他政事,灭夏建国的谋略得以实现;文王在猎人的行列间提拔了闳夭和泰颠,交给他们政事,西方的诸侯从此归顺服从。所以在那时候,即使是享受厚禄、高居尊位的大臣,没有不心存敬畏(兢兢业业地)处理政务的;即使是农夫或工匠,没有不争相勉励而崇尚德行的。
材料二:
澹台子羽,有君子的仪容,孔子接纳他为弟子,与他相处久了,发现他的品行与仪表不相称。宰予说话高雅有文采,孔子接纳他为弟子,与他相处久了,才发现他的智慧不如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以貌取人,在子羽身上我出了差错;以言取人,在宰予身上我出了差错。”所以凭借孔子这样的智慧,还有看人用人失误上的感慨。现在出现的辩说之辞,胜过了宰予,而当代君主在听辨时比孔子更加迷惑,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任用他,这怎能不出现失误呢?所以魏国听信孟卯的辩辞,导致了华阳之战的惨祸;赵国听信马服君赵括纸上谈兵,酿成了长平之战的灭顶之灾。这两次祸患都是任用能言善辩之徒失误造成的恶果。铸剑只看掺锡的多少和炉火的颜色,就是欧冶子也不能断定宝剑的质量;用它到水面上砍杀鹄雁,在陆地上劈斩马匹,就是奴婢也不会对它的利钝判断错误。只是掰开马口看牙齿和看马的外表,就是伯乐也无法判断马的好坏;要是给马套上车驾车上路,看马跑到终点,就是奴婢对马的优劣也会看得清清楚楚。只看人的相貌、衣着,只听他说话议论,孔子也难以断定士人的能力大小;在官位上来试用他,考核他办事的成效,就是平常人也能分辨出他是愚笨还是聪明的。所以明君任用的官吏,宰相必定是从地方小吏中起用的,猛将必定是从士兵中挑选的。有功的人必定赏赐,那么爵位越高俸禄越丰厚,他们就越受到激励;逐级提升官职,那么官位越高,政事就越有成效。爵位高俸禄厚,官吏都会尽职尽责,这才是称王天下之道。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放言五首·其三①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②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江陵,写下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也写下五首《放言》诗以续其帝。②周公:周武王之弟姬旦。武王死后,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位高权重,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成王二十岁时,周公还政于成王。③王莽: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为人谦恭下士,素有威名。他效仿周公摄政,辅佐太子刘婴。公元8年篡汉,建立新朝。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一“赠”字吸引读者,告诉人们解决狐疑可以不用龟甲或蓍草茎占卜这样的方法。
B. 颈联运用周公“恐惧流言”和王莽“谦恭下士”的典故,说明人们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C. 尾联写若二人当初死去就会真假难辨,可见人死万事空,只有活着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D. 本诗表面是在谈“辨真伪”的道理,实则抒发了对自己和友人元稹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感慨。
16. 诗人通过“试玉”“辨材”之例,用具体事物表现普遍哲理,同时又包含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检验玉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的材质要等七年。诗人通过“试玉”“辨材”所用时间之长的事例,表现了“事物的优劣往往需要时间检验”这样一个普遍哲理。②诗人用玉石和木材的辨别隐喻人才的识别,人才也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其才华人品才能被大众所认识。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元稹的劝慰及与之共勉的情感。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可见人死万事空,只有活着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错。尾联“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意思是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意在表明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的材质要等七年。据此分析出,诗人通过“试玉”“辨材”所用时间之长的事例,表现了“事物的优劣往往需要时间检验”这样一个普遍哲理。
②“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说明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据此分析出,诗人用玉石和木材的辨别隐喻人才的识别,人才也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其才华人品才能被大众所认识。
③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据此分析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元稹的劝慰及与之共勉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的结论。
(2)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说明门第不同导致人生际遇有很大差别。
(3)丝竹是我国汉民族传统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也泛指音乐。古代文人常以“丝竹”入诗文,借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例如“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故)木受绳则直 ②. 金就砺则利 ③. 泻水置平地 ④. 各自东西南北流 ⑤. 无丝竹之乱耳 ⑥. 无案牍之劳形(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长路关山何日尽,满堂丝竹为君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砺、置、牍、浔、僻、觞。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网络直播节目大量涌现,网络主播数量快速增长,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网络主播队伍素质___①___,进入门槛低。部分网络主播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传播低俗庸俗内容、散布虚假信息、诱导非理性消费和大额打赏、炒作炫富拜金、偷逃税、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违法违规问题___②___。这些问题严重扰乱社会风气,污染行业秩序,人民群众强烈建议亟需对网络主播予以规范,加强监管。为加强规范管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广泛调研、___③___的基础上,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起草出台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出台的目的是引导网络主播规范从业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这将有利于提高网络主播队伍整体素质,有利于治理行业乱象,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有利于推动网络表演和网络视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加以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
20.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第二段在句式上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良莠不齐 ②时有发生 ③集思广益
19. ①“严重扰乱社会风气”动宾搭配不当,将“扰乱”改为“污染”。
②“污染行业秩序”动宾搭配不当,将“污染”改为“扰乱”。
③“人民群众强烈建议亟需对网络……”偷换主语,去掉“亟需”。
④“对网络主播予以规范,加强监管”成分残缺,缺介词宾语中心语,应在“网络主播”后面加“的行为”,要规范监管的对象是“行为”而不是“主播”。
20. ①“规范……,强化……,树立……”构成整句,与上文整散结合,使《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出台的目的更加明确。
②用四个“有利于”构成排比句,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气势,使《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出台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语境,网络主播队伍素质不同,进入门槛低,应填形容网络主播好坏水平不一的词语,所以可填充“良莠不齐”。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
第②处,根据语境,部分网络主播法律意识淡薄,经常做出违法违规的事情,可推断是表示经常发生,故填充“时有发生”;时有发生:经常会发生。
第③处,据语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行为规范,可推断此处是说广泛吸取了意见,因此可填充“集思广益”;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四处错误:
一是搭配不当,“严重扰乱社会风气”动宾搭配不当,“扰乱”与“风气”不搭配,应将“扰乱”改为“污染”。
二是搭配不当,“污染行业秩序”动宾搭配不当,“污染”与“秩序”不搭配,应将“污染”改为“扰乱”。
三是偷换主语,“人民群众强烈建议亟需对网络主播予以规范”偷换主语为“人民群众”,去掉“亟需”。
四是成分残缺“对网络主播予以规范,加强监管”,缺介词“对”的宾语中心语,要规范监管的对象是“行为”而不是“主播”,应在“网络主播”后面加“的行为”。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段的句式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一,“引导网络主播规范从业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用“规范……,强化……,树立……”构成整句,与上文句子形成整散结合的句式,使《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出台的目的更加明确。
第二,“有利于治理行业乱象,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有利于推动网络表演和网络视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用四个“有利于”构成排比句,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气势,使《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出台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今社会,“微笑服务”几乎成为各行各业都提倡的理念,甚至有的国家还开设了诸多有关微笑和大笑的基础理论课程。然而过度强调“微笑服务”也会带来负面作用,___①___。“微笑型抑郁”是一种新型抑郁倾向,多发生在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士中。这类人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表现得十分强大,___②___,也有困惑、苦恼、无奈、悲伤,只是为了维护自己“能人”“强人”的“面子”,他们不愿向人倾诉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的负面情绪积累下来,___③___,使他们备受折磨。
目前类似“微笑型抑郁”的隐性表现方式的群体数量有快速增长的势头。“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快,很多来访者虽然内心深处感到非常压抑与忧愁,但表面上却若无其事。坏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肯定会出问题。”心理咨询师表示,“这不仅会导致心理疾病,长此以往,还会诱发生理疾患。”
21. 请在文中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答案】21. ①这就是“微笑型抑郁”的出现 ②但事实上这些人和普通人一样 ③形成巨大压力
22. 类似“微笑型抑郁”隐性表现方式的群体数量快速增长,这不仅会导致心理疾病,且会诱发生理疾患。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①下文解释“微笑型抑郁”,说明“微笑服务”带来的负面作用,此处是解释,应填:这就是“微笑型抑郁”的出现。
②“也有困惑、苦恼、无奈、悲伤”与前文语意转折,说明他们与普通人有一样的负面情绪,应填:但事实上这些人和普通人一样。
③“负面情绪积累下来”得不到宣泄,就会形成压力,“使他们备受折磨”说明压力很大,应填:形成巨大压力。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
第二段有2句话,第1句“目前类似“微笑型抑郁”的隐性表现方式的群体数量有快速增长的势头”是说“类似“微笑型抑郁”隐性表现方式的群体数量快速增长”;第2句是心理咨询师的话,强调指出上述快速增长的势头带来的危害,一是“内心深处感到非常压抑与忧愁”导致心理疾病,二是“还会诱发生理疾患”诱发生理疾患,二者呈递进关系。
最后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如“不仅……(而)且……”表述其危害。注意句子直接要连贯衔接。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的政治领袖、科技精英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有的学校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幸福的普通人”,还有的学校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对于以上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材料,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主要涉及到学校培养目标的问题。学校的培养目标不一样,有的着眼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比如政治领袖,比如科技精英等;有的着眼于培养幸福的普通人,把人的“幸福”作为重点培养的方向;有的注重培养学生自我。
不同的学校培养的目标不同,并且这些目标都有各自的道理和存大价值,因此,写作的要求就是对于以上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从而进行论述。着眼于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站位比较高,一是对学生们提出较高要求,这样学生们也会努力向上,努力向这个培养目标前进。二是国家需要高层次的人才,需要青年人确立高远的目标,不能都想成为普通的人。如果你选择第二种观点,就是说这个社会还是普通人多,不能奢求都成为伟大的人物,我们可以让自己成为普通人,成为幸福的普通人,追求普通的幸福即可。如果是第三种观点,则是根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确定自己的追求方向,不必去给青年人设定奋斗的方向。
写作的时候,可以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比如选择第二种观点,我们只需成为幸福的普通人。文章主体部分可以分析为什么要成为幸福的普通人,以及怎么样才能成为幸福的普通人。最后就此事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说,如果普通的人都是幸福的,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稳定。
立意:
1.从自身出发选择自己的奋斗目标。
2.做幸福的普通人。
3.人当志存高远。秘密★启用前
2023年省际名校联考三(押题卷)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行星撞地球是小概率事件,但它给地球生物带来的影响却可能是毁灭性的——据猜测,恐龙的灭绝很可能就是由小行星撞地球而引发。此前,人们已经能够测算出小行星的轨道,可以通过望远镜努力找出那些可能给地球带来威胁的“危险分子”;现在,人类保卫地球的能力再进一步:北京时间2022年9月27日,美国“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在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处,以约6.3千米/秒的速度成功击中“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的子星“狄莫弗斯”,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行星防御任务完成了最关键、难度最高的撞击动作。
近地小行星是指轨道近日点距离在1.3Au(天文单位,等效日地平均距离,约1.496亿千米)之内的小行星。近地小行星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木星等大行星引力牵引,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近地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和长期挑战,一旦千米级尺寸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撞击灾难,甚至还会引发气候环境灾变和物种灭绝等严重后果。
根据科学家考证,地球历史上发生的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有科学家认为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千米的近地小行星撞击北美墨西哥湾地区。巨大的撞击在海底形成一个直径约180千米的陨石坑,大量海底物质被抛射到空中。炽热的撞击溅射物引发了全球森林大火,燃烧的灰烬和溅射尘埃云进入了平流层,遮挡了大部分太阳光,全球温度骤降,植物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引发了地球气候环境灾变,最终导致了包括恐龙在内全球70%的物种灭绝。
这次撞击导致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退出地球“舞台”,是地球历史上白垩纪结束和新生代开始的分水岭。也正是这次撞击事件后,体型更小、消耗资源更少的哺乳动物逐渐适应了恶劣的环境,逐步走向地球“舞台中央”,从而发展出今天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即使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也可能引发显著危害。2013年,一颗小行星“袭击了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肇事”小行里的直径仅约18米,但仍然导致了接近1500人受伤、3000栋房屋受损。像这样的近地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有数百万颗,我们尚未发现的超过了99%。
如何化解小行星撞地球的危险?这是全球天文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无疑是近年来最具挑战性、也最成功的尝试。这一任务由美国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OC)立项支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APL)实验室负责研制,总投资约3.9亿美元,其撞击器发射重量约为610公斤,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4日搭乘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
它的目标是通过在深空环境中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测试动能撞击防御小行星的技术,并通过评估撞击后小行星轨道偏转效果掌握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从而为未来应对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任务设计提供依据。这是人类第一个行星防御验证任务,标志着人类开启行星防御时代,象征意义重大。
难点有很多。“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设计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要知道,小行星主要由岩石和金属等材料构成,一般直径百米级的近地小行星的重量可达百万吨甚至千万吨,而人造撞击器的重量仅有数百公斤至数千公斤,两者重量相差6~7个数量级,尽管撞击速度接近10千米/秒,但撞击后对小行星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可能甚至不足1毫米/秒。以人类现有天文观测能力,还难以在千万公里之外的超远距离,分辨出毫米/秒量级的轨道速度改变量。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撞击后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偏转效果,进而认识小行星的轨道偏转规律,是动能撞击试验的关键难题。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选择试验对象为“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巧妙地解决了撞击偏转效果评估难题。双小行星系统是太阳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小行星构型,在直径超过300米的小行星中,大约15%是双小行星构型或者多小行星构型。在双小行星系统中,子星在主星引力作用下,运行在环绕主星的轨道上。毫米/秒量级的撞击速度改变量虽然不能显著改变小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但足以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并导致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周期改变。而子星相对主星的周期性运动会改变其反射的太阳光通量,利用望远镜对双小行星系统开展持续观测,就可以测量双小行星系统亮度的周期性变化,进而精确评估出撞击后双小行星系统的周期变化量。
“狄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中包括两颗小行星,主星“狄迪莫斯”直径约780米,子星“狄莫弗斯”直径约160米,两者距离约1.2千米,共同运行在环绕太阳的轨道上。子星“狄莫弗斯”像一台钟表一样,约每11.9小时环绕直径约780米的主星运行一圈。“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通过“迎头撞击”改变子星相对主星的绕转轨道,预期使其绕转周期缩短约10分钟。
望远镜获取的大量宝贵的视频和图像资料表明,“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成功击中了目标,撞击试验产生了大量高速溅射物,双小行星系统的亮度瞬间增加10倍以上,在撞击后小行星形成了一条类似彗星“彗尾”的长达上万千米的溅射物“尾巴”,表明撞击试验取得了高度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持续跟踪监测表明,撞击试验后,双小行星系统的绕转轨道周期从11小时55分缩短至11小时23分,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除了开展行星防御试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还有其他收获——突破了超远程高速撞击制导控制、非合作目标高精度自主导航,暗弱小天体探测识别等关键技术,开展了先进离子推进、卷轴式太阳能帆板等大量新技术试验,具有极强的技术牵引性和带动性、将推动深空探测、空间操作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成功实施动能撞击小行星试验,开启了人类行星防御征程的第一步,但距离人类能够成功防御小行星撞击尚有很大差距。
(摘编自李明涛《主动防御,给地球加点“保险”》,《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7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危险分子”指的是太阳系中体积比较小的可能碰撞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B. 走向“舞台中央”是指哺乳动物战胜恐龙,占据了地球上的统治地位。
C. “袭击”“肇事”说明了2013年这颗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突然性与破坏性。
D. “迎头撞击”告诉我们“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撞击器的撞击方式。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考证结果显示,地球历史上发生的22次不同规模的物种灭绝,至少10次与小行星撞击地球相关,这些撞击最终导致全球70%的物种灭绝。
B. 由于木星等大行星的引力作用,无数近地小行星在环绕着太阳运行过程中常常会撞击地球,使得地球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之中。
C. 由美国立项并在高校负责研制“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全球天文学家们为化解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险设计的,如今危机已解除。
D.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是人类对动能撞击技术的首次测试,利用航天器偏转小行星进行行星防御,绕转轨道周期结果显著超出了预期目标。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次撞击试验取得成功,产生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标志着人类对地球所受到的威胁不再是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靠科技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B. 撞击器击中目标后,双小行星系统在瞬间增亮10倍以上,小行星形成一条类似彗星的“彗尾”,可以推断彗星也是由天体撞击而形成的。
C. 这次测试任务选择“狄迪莫斯”系统为撞击对象,是因为这种小行星系统在太阳系中广泛存在,具有典型性,且有助于撞击偏转效果的评估。
D. 撞击试验成功是动能撞击偏转小行星轨道技术的全面演示,但太阳系中还有绝大多数近地小行星未被发现,行星防御的攻坚之路还很漫长。
4. 这次“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撞击试验取得成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5. 本文是关于最新科技成果的新闻综合报道,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这一次举世瞩目的撞击试验,作者主要是从哪些角度行文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晓风杨柳
唐弢
柳枝一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点朦胧。他睁开眼,向纸糊窗外望出去,天还没有亮。夜来想过的事情,又来打搅他,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但还没有能够竖直的时候,便是一阵咳嗽,及等吐出一口浓痰,喘了些时,才整个把身子坐正了,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幕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闲来就擎着一本相书,也很喜欢批评别人的眉毛生得太低、鼻子太尖、口腔不应该那么小之类的话头。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自从抛弃宦海生涯,就一直没有想起他。他升了官,发了财,因此心里对他越发淡漠了。虽然听说他颇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谁知……
“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陶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
风吹动宅边的柳枝,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渊明的脚尖触着枯叶,低头沉思。猛的“刘寄奴不会做皇帝的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身边并没有人。
院子静悄悄的,他踱到板门边喊:“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脸孔,带着忧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望了他一眼。真的,有什么吩咐呢?挖空心思想了一会,觉得也实在没有什么话要说。挥了挥手说:“没有什么。”
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
“赵家伯父昨天差人来说,请你今天去喝酒。”阿舒望着渊明的鼻子,好像是等待着回答,但那鼻子却什么动静都没有。他站了会儿,就回转身,仍旧向着廊屋里走去。
沉默笼罩了陶渊明,笼罩了整个院子,整个世界。
赵老连殷勤地招待着。
小圆桌上放着一盆青豆,一盆河虾,碗里的是猪肉,鲤鱼,菜蔬。席地围坐在桌子周围的,连主人一共五个人。
对面那个酒糟鼻子把酒杯拿到嘴唇边碰了一下,便满口称赞起来:
“好酒,这酒的确不错,陶先生,你倒试试看,真不错,头等货色!”
渊明尝了一口,觉得还温润,就点了点头。
“请呀!请呀!”主人的筷子指着菜肴说。
渊明的肚里装下几杯酒,面上热辣辣的,他说了很多话,想知道京城里有没有宋王①的消息。
“宋王是一个星宿。”旁边的教书先生非常认真地说,“他是一个大星宿,鲤鱼转胎的,和这碗里的鲤鱼一样。如今朝廷有了这个人物,真是如鱼得水,嗯!如鱼得水,南征蛮夷,北伐中原,皇上还用愁吗?”说着把大拇指高高地举了起来。
渊明的心也随着举了起来。他满满地喝了一杯。
“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息着说。
“什么?”大家合口问。
“唉—”
阿宣也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他说着回过头来向着渊明:“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
已经交了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阿雍和阿通走进来,后面跟着阿舒。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着气说,“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青……唉!唉!”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刚进门的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
“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
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
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荆柯》,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
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一九三六年五月②二日
(有删改)
【注】①宋王,即刘裕、小名寄奴。陶渊明曾在其手下做参军。419年刘裕被东晋王朝封爵为宋王,420年其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东晋灭亡。②1936年5月开始,日本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禁进行军事演习。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还想……”,反复地自言自语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说明陶渊明已经预感到东晋王朝岌岌可危。
B. 从“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可以看出刘裕对陶渊明比较尊重,但陶渊明辞官以后就与“会说话,会钻营”刘裕保持了距离。
C. 教书先生认为刘裕是一个大人物,出身不凡,有了他皇帝不用愁,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民众对刘裕的认可,对政治局势的无知,感觉迟钝。
D. 结尾部分写到“他们柔弱得像羔羊”“渊明感到一阵内疚”,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太早辞官,导致家中生活困顿,孩子们身体不强壮。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故事新编,作者基于真实的历史记载,又结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虚构了人物的言行和心理,赋予历史故事以新的思想内涵。
B. 文章前后三次写到柳枝在风中的状态,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开头营造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结尾深化主题。
C. 小说两次写到刘裕“黑而且丑”的面孔浮在眼前,后一次更是“变成了青面獠牙”,这些描写突出了陶渊明对刘裕的厌恶和愤怒的心理。
D. 结尾部分陶渊明表示“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作者连用三个“我”字,突出了陶渊明面对现实个体意识的觉醒。
8. “年青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顾炎武评价陶渊明说:“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其汲汲于自表暴而为言者,伪也。”这篇小说就塑造了一个貌似退隐实则常有感愤之怀的陶渊明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①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竟劝而尚意②。
(节选自《墨子·尚贤上》)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③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注】①置(jū)罔,渔猎之网。②意:通“惠”,即“德”。③臧获:古称奴婢。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以A容B取C人D乎E失F之G子H羽I以J言K取L人M乎N失O之P宰Q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指消除;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的“辟”含义不同。
B. 劝,指勉励,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劝”含义不同。
C. 课,指考核,与我们常见的词语“劝课农桑”中的“课”字含义相同。
D. 涂,通“途”、指道路,与成语“生灵涂炭”中的“涂”字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王不授予人才高官厚禄和决断政务的权力,就不会得到百姓的尊敬和信任,也不会让百姓敬畏他,而他的事业也不会成功。
B. 墨子列举了舜、伯益、伊尹和闳夭、泰颠等人的事例,说明圣君在选拔人才时不看重地位的高低贵贱,而以人才的能力为重。
C. 澹台子羽有君子仪容,宰予言辞高雅有文采,孔子与其相处后发现他们的行为和智慧比不上仪容和言辞,可见圣人也会有失误。
D. 孟卯夸夸其谈,赵括纸上谈兵,最终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祸患,韩非子认为,这是君王只看重口舌之辩的过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
(2)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1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选拔人才,墨子和韩非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放言五首·其三①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②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江陵,写下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也写下五首《放言》诗以续其帝。②周公:周武王之弟姬旦。武王死后,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位高权重,有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成王二十岁时,周公还政于成王。③王莽: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为人谦恭下士,素有威名。他效仿周公摄政,辅佐太子刘婴。公元8年篡汉,建立新朝。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用一“赠”字吸引读者,告诉人们解决狐疑可以不用龟甲或蓍草茎占卜这样的方法。
B. 颈联运用周公“恐惧流言”和王莽“谦恭下士”的典故,说明人们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C. 尾联写若二人当初死去就会真假难辨,可见人死万事空,只有活着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D. 本诗表面是在谈“辨真伪”的道理,实则抒发了对自己和友人元稹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感慨。
16. 诗人通过“试玉”“辨材”之例,用具体事物表现普遍哲理,同时又包含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的结论。
(2)鲍照在《拟行路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说明门第不同导致人生际遇有很大差别。
(3)丝竹是我国汉民族传统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也泛指音乐。古代文人常以“丝竹”入诗文,借以表达内心的情感,例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网络直播节目大量涌现,网络主播数量快速增长,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网络主播队伍素质___①___,进入门槛低。部分网络主播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念扭曲,传播低俗庸俗内容、散布虚假信息、诱导非理性消费和大额打赏、炒作炫富拜金、偷逃税、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违法违规问题___②___。这些问题严重扰乱社会风气,污染行业秩序,人民群众强烈建议亟需对网络主播予以规范,加强监管。为加强规范管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广泛调研、___③___的基础上,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起草出台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出台的目的是引导网络主播规范从业行为,强化社会责任,树立良好形象,这将有利于提高网络主播队伍整体素质,有利于治理行业乱象,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有利于推动网络表演和网络视听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加以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
20.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第二段在句式上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当今社会,“微笑服务”几乎成为各行各业都提倡的理念,甚至有的国家还开设了诸多有关微笑和大笑的基础理论课程。然而过度强调“微笑服务”也会带来负面作用,___①___。“微笑型抑郁”是一种新型抑郁倾向,多发生在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士中。这类人在社会上给人的印象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表现得十分强大,___②___,也有困惑、苦恼、无奈、悲伤,只是为了维护自己“能人”“强人”的“面子”,他们不愿向人倾诉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的负面情绪积累下来,___③___,使他们备受折磨。
目前类似“微笑型抑郁”的隐性表现方式的群体数量有快速增长的势头。“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快,很多来访者虽然内心深处感到非常压抑与忧愁,但表面上却若无其事。坏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肯定会出问题。”心理咨询师表示,“这不仅会导致心理疾病,长此以往,还会诱发生理疾患。”
21. 请在文中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递进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未来的政治领袖、科技精英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有的学校提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幸福的普通人”,还有的学校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对于以上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请结合材料,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