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备课资源包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书社八年级下册备课资源包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7 20:01:00

文档简介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单选题:
1、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地区 C、政府机关 D、乡村学校
2、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率先进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地方是( )
A、安徽凤阳小岗村 B、四川绵阳地区
C、江苏江阴华西村 D、天津大邱庄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C、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D、发展现代农业
4、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公私合营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私营企业改革 D、外资企业改革
5、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实行政企分开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所有权和经营分开 D、利税改革
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顺口溜
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
(1)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运动?这一制度又是在哪一年后已不复存在?
(2)材料一反映了农村什么生产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大包干顺口溜反映农民什么样的情绪?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2、拓展研究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地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3)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一、选择题
1、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实行政企分工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所有权和经营分开 D、利税改革
3、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
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华国锋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 )
①借地种粮②包产到组③包干到户④包产到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粮票、布票、油票等票证能够被取消的直接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
B、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农村经济的活跃
C、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产品产量的提高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产品极大丰富
6、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 )
A、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B、改革企业的经营方式
C、生产技术的革新 D、分配政策的改革
7、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大力减轻农民负担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巩固人民公社 D、建立和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人口多,耕地少
C、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D、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③实行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④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对内改革,我国在农村进行的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企业经营责任制
C、个体经营责任制 D、实行市场经济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明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中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
材料四:90年代,丰都实行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紧紧抓住河北省对口支援单位,积极引进外来企业,如河北春燕集团、重啤集团、香港华美集团、涪陵宏声集团、建陶公司等先后落户丰都。到1998年底,全县引进外来企业16家。抓住三峡工程移民大搬迁,建立起一座漂亮的现代化城市。全县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旅游业和交通业,现有多条高等级公路与外界相连。
(1)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中花鼓词所描述的现象?
(2)从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哪几次重大调整?
(3)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哪些地方开始的?
(4)90年代以来,我们丰都的发展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5)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转变说明了什么?
第11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一、单选题:
1、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
A、国营企业 B、国有企业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D、集体企业
2、新时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
C、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D、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
3、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实行政企分工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所有权和经营分开 D、利税改革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下列中共的农业政策中最能体现“放活”原则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 )
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 )
A、这种责任制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
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D、调动农民积极性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农民的积极性比较高 B、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C、农村经济体制僵化 D、农民生活水平低劣
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C、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是长期农村革命经验的总结
10、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③①④②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亿元)
?
1952
1957
1965
1978
1980
1985
余额
8.6
35
65
211
400
1623 I
(1)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2)1978年以后,存款余额的绝对数字增长幅度大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在农村和城市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近年来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1)建国后,为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开展了什么运动?有何意义?
(2)我国是什么时间完成了对农业等的社会主义改造?意义如何?
(3)1958年,全国在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你对此作何评价?
(4)为解决人民生计问题,我国在杂交水稻的研究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你知道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谁吗?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你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有何意见或建议?(2分)
课件4张PPT。单选题1.国有企业改革首先从什么开始?(   )
 A.改革经营模式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开始的。
 A.农村     B.沿海地区   C.城市     D.小型企业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改革在农村推行的是(   )。
 A.生产队责任制         B.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分田到户           D.包产到户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城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是(   )。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B.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C.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ABD5.阅读分析材料
  材料1:安徽省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大包干”实行后,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首先保证的是哪方面的利益?“大包干”的结果怎样?
 (2)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有什么不同?  答:首先保证国家的利益;
  结果:以“大包干”为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①背景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经过土地改革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纠正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弊端而实行的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②所有制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是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仍是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本质仍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③经营方式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基本上是家庭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制则是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制度。④土地性质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下是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家庭联产承包制下是土地公有,不能买卖。  材料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共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请用史实说明:
 (1)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重大调整或变革?

(2)这些重大调整或变革各有何作用?
 (3)从这几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建立,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改革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③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生产关系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了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回答:
(1)列举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的重要运动。
(2)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3)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课件8张PPT。 问题探究:乡镇企业为什么会“异军突起”? 我们农村改革总的来说,发展是比较快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了,异军突起。
——邓小平渔业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广东南海县的渔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吉林怀德县玻璃城子乡的农民带着录音机在培训班上听农业技术课1991年中国山村农家小院  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发展道路,成为该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荣膺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滕头村村委会办公楼绿色长廊→川西农家发展庭院经济无锡一家乡镇企业的车间 看图说史:谈谈乡镇企业的崛起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意义?课件3张PPT。1、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什么为中心?具体方针是什么?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以改变所有制结构为中心;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 2、思考:国家为什么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国有企业改革是如何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后有何变化(结果或成效)? 开始: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
变化:增强了国有企业活力,大多数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科技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在改革中崛起,成为国有经济的中流砥柱。课件2张PPT。思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土改后农民个体所有制三大改造后为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当前农村的形势谈谈农村改革的方向。
方向措施:
A、落实农村的基本政策;
B、深化农产品的流通体制;
C、推进农村的科技改革;
D、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E、扩大农村的对外开放;
F、把农民的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G、继续减负、扶贫等。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