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政治 课件(共32张PPT)--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明清时期的政治 课件(共32张PPT)--2024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6 10: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024年
历史一轮复习
2023/7/26
1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上卷:中国史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明清政治
2023/7/26
2
课标要点: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2023/7/26
3
阶段特征: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极端,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疆域基本定型。
对外交往上:从政府间的主动交往到逐步闭关锁国,面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统治者固步自封,为近代中国落后埋下伏笔。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①明朝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组织加强控制,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②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封建制度衰落。
2023/7/26
4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
(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2.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除宰相制度
①目的:加强皇权。
②实施: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明成祖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称“内阁”
③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7/26
5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设置内阁
①目的:加强皇权。
②实施: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称“内阁”。
③内阁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
(3)宦官专权
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
2023/7/26
6
基础知识:
知识点二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评价
①积极方面: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②消极方面: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2023/7/26
7
基础知识:
知识点二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2.戚继光抗倭
(1)背景
①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严厉禁止海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进行走私活动,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2)结果:明廷派遣戚继光等人平倭,重创倭寇,东南沿海的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3.欧洲殖民侵略
(1)背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
(2)表现
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2023/7/26
8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三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边疆关系
(1)同蒙古关系的演变
①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
②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防御蒙古政权南下。
③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
④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管辖西藏地区: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管辖东北地区: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2023/7/26
9
基础知识:
清朝
知识点一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
2.明清易代
(1)女真建金: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2)清朝建立: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3)明朝灭亡: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4)清军入关: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2023/7/26
10
基础知识:
2.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
(1)奏折制度
①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环节。
②作用: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军机处
①设立时间:雍正。
②职责: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③影响:冲击内阁地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文字狱
①目的: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2023/7/26
11
基础知识:
知识点 二、疆域的奠定
1.巩固统一的措施
2.民族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3.清朝的疆域
(1)范围: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2)管理: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
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2023/7/26
12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三 统治危机的初显
1.内部危机
(1)原因
①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②政治腐败。
③贫富矛盾积累,乱象萌生。
(2)表现:白莲教大起义等农民起义不断。
2023/7/26
13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三 统治危机的初显
2.外部危机
(1)背景: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应对政策:闭关锁国。
①仅保留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由官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
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列。
(3)影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023/7/26
14
归纳补充:
军机处
1、建立过程
(1)清初,设内阁,但同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掌握最高权力,威胁到皇权。
议政王大臣会议:中国清代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与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形成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南书房: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从明太祖废丞相与清朝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再到军机处的设立,反映出君主专制的日益强化。
(3)雍正时期,为了用兵西北,同时为了解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威胁,设军机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内阁逐渐名存实亡
2023/7/26
15
归纳补充:
军机处
2、特点:“简、精、速、密”
(1)办公场所:地处内廷,比邻皇帝
(2)选用对象:亲臣重臣
(3)选拔方式:临时差遣、兼职
(4)职权:参与决策,秉旨办事,上传下达。
3影响:既加强了行政效率,也强化了皇权,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023/7/26
16
归纳补充:
明清督抚制。
1.演变过程:
(1)明代设置督抚,临时派遣监察地方,后来逐渐常态化和制度化,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2)清代前期:督抚专掌地方军政要务
(3)晚清时期:经历了镇压太平军起义和洋务运动,督抚权力进一步膨胀,甚至可以组建军队,为以后清朝的覆亡种下恶果
2、特点:
(1)分省设巡抚,跨省设总督
(2)职能由最初的监察到统领一方的行政长官
(3)由临时派遣到专设
3、影响
(1)积极:提高了行政效率
(2)消极:地方行政权力扩大,削弱中央集权.
2023/7/26
17
归纳补充:
角度 宰相制 内阁制
权力 来源 宰相制度 皇帝信任
职责 参与决策国家大事 侍从顾问
任免 皇帝大臣商议,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决定
权力 决策权行政权参与政治权; 权力来自于制度 票拟权;决策权在皇帝,权力来自皇帝支持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产物,
不能制约皇权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对比
2023/7/26
18
归纳补充:
司礼监。内廷宦官机构
司礼监在明朝后期获得了协助甚至代替皇帝披红的权利,负责提督东长,控制锦衣卫,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司礼监】
官署名,明朝设置。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始置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掌印太监权势最大,其次为秉笔太监。明中后期由于皇帝长期不理朝政或者年幼继位,代为皇帝“批红”,执掌盖印,司礼监地位逐渐抬升,一定程度也在制约内阁权力,加强皇权专制,但明代的司礼监始终受制于皇权。
2023/7/26
19
票拟与批红: 票拟也叫票旨、条旨,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贴在奏章上面,附本进呈皇帝批示和裁决,称为“票拟”(这表明内阁虽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但实际运行中拥有一定的参与政务处理的权力)。
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裁决称为批红或批朱,表明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归纳补充:
2023/7/26
20
归纳补充:
【厂卫制度】
1.卫:明太祖设立锦衣卫,官署名。
性质:初为皇帝侍卫,后为特务机构;
目的:诛杀功臣,监视百官和缉捕叛逆;
作用:作为侍从皇帝的军事机构,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等事。
2.厂: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时增设西厂
性质:皇帝直属,太监主管,特务机构;
作用:监视群臣和缉捕叛逆、有权施刑等。
3.影响:一定程度加强君主专制,是皇权绝地化的产物;为宦官专权推波助澜,成为专权太监和权臣打击政敌的工具。
2023/7/26
21
归纳补充:
郑和下西洋
概况: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洋海外,先后七次出海,访问了30多个多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
目的:
政治目的为主,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影响: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给明朝带了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2023/7/26
22
鞑靼与瓦剌
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瓦剌两大集团,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
明朝重新修筑长城,防御瓦剌和鞑靼南下。明中期两次突破长城,包围北京。瓦剌还曾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
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归纳补充:
2023/7/26
23
藏族地区在明朝成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归纳补充:
2023/7/26
24
易混易错:
西南地区与改土归流
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地方长官。虽然形式上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具有一定割据性。
雍正时,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
消除了土司的割据状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23/7/26
25
易混易错:
明朝内阁始终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点拨】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待从顾问,帮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票拟权。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
【例题】明代内阁无定员,品级也没有限制,其选派或出于皇帝“钦定”,或是储君在东宫时的旧僚,或由阁臣秘密推荐,或由吏部推荐,经皇帝批准使用。这说明明代内阁()
A.决策机制具有随意性 B.没有固定的职责权限
C.无法对皇权形成制约 D.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
D
2023/7/26
26
高考真题:
(2020·浙江·高考真题)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
A.丞相 B.内阁 C.六部 D.刺史
【答案】C
2023/7/26
27
内阁对皇权没有约束
【点拨】 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2023/7/26
28
明朝,内阁可以封驳皇帝的诏旨。嘉靖时,阁臣杨廷和为大礼议一事,“先后封还御批者四,执奏几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可见,当时内阁的作为
A.表现了对皇权的约束 B.使内阁失去皇帝的信任C.完善了中央决策体制 D.改变了内阁的行政职能
(A)
2023/7/26
29
高考真题:
(2020·浙江·高考真题)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①罢除丞相 ②设立内阁 ③设司礼监 ④六部直属皇帝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2023/7/26
30
高考真题:
(2020·浙江·高考真题)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
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D.“别黑白而定一尊”
【答案】A
2023/7/26
31
【答案】A
(2022·湖南高考·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
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
高考真题:
2023/7/26
32
未完待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