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15:35: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选择题
1.据报道,全球气温升高已破纪录,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进行了N2、O2、CO2及空气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实验(如图所示)。分析曲线并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需要在有太阳光照射的条件下进行
B.二氧化碳对温度影响最大,氧气影响最小
C.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D.氧气、氮气都属于温室气体
2.2019年12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指出2019年1月至10月期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约1.1°C。如果任由温室气体继续排放到大气中,将会对多方面带来更严峻的威胁。下列做法与低碳环保理念一致的是
A.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B.市区尽量开车出行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化石燃料过度使用
3.用“W”型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CO,后停止加热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4.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
5.由图可知,大气中CO2浓度大约从1800年起急剧增加,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大量火山的喷发 B.气候的自然波动
C.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 D.人类大量使用燃料
6.如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 、O2与CO2 。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B.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7.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即: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C.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转化为二氧化碳
D.三种转化所有的生成物在常温下都是气体
8.随着《中国机长》的热播让我们知道了在中国曾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件,全机组工作人员九人,乘客119人,在遇到如此大的危险的情况下,能顺利返航,安全迫降,绝对堪称大奇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也会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
B.飞机上采用氮气充航标灯,利用其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飞机以氧气作为燃料,通过其燃烧为飞机飞行提供能量
D.飞机上配有氧气面罩,氧气面罩中的氯酸钠等物质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氧气,该氧气的化学性质与空气中的氧气相同
9.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10.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届时场馆将利用无处不在的“空气能”为3000平米场馆管理用房供暖,从而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60吨,进而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白色污染 C.温室效应 D.臭氧空洞
11.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B.图二中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2.当今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单质,而C60则是碳的化合物
二、非选择题
13.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化学式填空。
①有剧毒的气体是_____;
②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③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
(2)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干电池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性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1)写出甲构成物质的两种用途_____、_____。(任写两种)
(2)反应前后,_____(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3)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___。
15.释放到大气中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已经导致了“温室效应”,正对人类产生不良的影响,但二氧化碳也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在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天然气、石油和煤的总和还多数倍,可见二氧化碳减排与高效利用二氧化碳的研究至关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二氧化碳常被称为_____,当旱情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它进行人工降雨,其过程中发生了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写出有其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各一个。
①_________(分解反应);
②_________(置换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是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写出上述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一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D 5.D 6.B 7.C 8.D 9.D 10.C 11.A 12.A
二、非选择题
13.(1)①CO ②CO2 ③O2 (2)①硬度大 ②能导电 ③有吸附性
14.(1)灭火 人工降雨 (2)原子 (3)1:3
15.(1)干冰 物理
(2)①CaCO3 CaO+CO2↑(合理即可) ②2CuO+C2Cu+CO2↑(合理即可)
(3)CO2+2NH3 CO(NH2)2+H2O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