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氧气(第一课时)
【随堂练习】
知识点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已知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克/升,氢气的密度是0.089克/升,氢气难溶于水。下列方法中: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收集氢气可用( )
A.① B.② C.①③ D.②③
2.某同学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加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3.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往外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4.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发生和收集O2的装置,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
(2)如果用MnO2与浓H2SO4加热制备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
(3)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4)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的符号表达式是 。
知识点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O2+H2 CH3OH+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B.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甲醇属于氧化物 D.属于分解反应
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不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度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的总量增多
3.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冒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 )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催化剂只能对某一个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如果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
考点:气体的收集
2.【答案】B
考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答案】A
考点:检查装置气密性
4.【答案】(1)H2O2溶液、MnO2:B D(或F);KMnO4:A D(或F);
(2)C;(3)①②③
(4)KMnO4 K2MnO4+ MnO2+ O2
【解析】
试题分析:(1)H2O2 溶液与MnO2 反应为“固体+液体,不加热型”,选用B装置。加热KMnO4固体反应为“固体+固体,需加热型”,选用A 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D 或F。(2)MnO2与浓H2SO4加热反应为“固体+液体,需加热型”,选用C 装置(试管口向上倾斜)(3)全部正确。(4)KMnO4 K2MnO4+ MnO2+ O2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装置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操作的知识。
知识点二、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1.【答案】A
考点:催化剂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会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氧气生成的量。
考点:催化剂
3.【答案】C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4.【答案】C
考点:催化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