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教版九上6.1 燃烧与灭火 随堂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鲁教版九上6.1 燃烧与灭火 随堂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16:2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随堂练习】
知识点一、灭火的方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3.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知识点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势——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及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合理利用和控制燃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有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C.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知识点三、爆炸的产生
1.下列各组混合物遇到明火时,不可能发生爆炸的一组是( )
A.氢气和空气 B.天然气和空气 C.二氧化碳和空气 D.液化石油气和空气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防止降低肥效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以防发生危险
C.油锅着火时,可以先盖锅盖以防止火灾发生
D.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
3.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
B. 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
C. 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5.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发生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B.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实验
C.点燃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知识点四、与燃烧和爆炸相关的标志
1.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
A.剧毒品 B.爆炸品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吸烟
2.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灭火的方法
1.【答案】A
考点:燃烧和灭火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方法有: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隔绝空气。故选A。
考点:灭火的方法
3.【答案】B
考点:事故处理
知识点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答案】A
考点:燃烧和灭火
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蜂窝煤”与煤球相比,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煤的燃烧,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及提高燃烧效率。
考点:促进燃烧的方法
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出现燃烧,故A不正确;B.燃烧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但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不一定都燃烧,如葡萄糖的体内分解等,故B不正确;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氧气与可燃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故可促进燃烧,故C正确;D.煤炉生火,用木材引燃是为了尽快达到煤的着火点。故D不正确。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4.【答案】D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知识点三、爆炸的产生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空气中有氧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B.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天然气和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C.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正确;D.液化石油气是可燃性气体,液化石油气和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错误;故选C。
考点:爆炸的产生
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防止降低肥效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铵根离子的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产生氨气散失到空气中;B选项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以防发生危险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地窖内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不支持呼吸和燃烧;C选项油锅着火时,可以先盖锅盖以防止火灾发生是正确的叙述,隔绝空气灭火;D选项发现家中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进行排气是错误的叙述,容易引起爆炸;故答案选择D。
考点:铵盐的性质、灭火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安全知识
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水能起到使温度降到棉花的着火点以下的作用,由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不会即燃,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达到爆炸极限才会发生爆炸,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不一定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5.【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即可爆炸。A.屋里发生煤气泄露,立即关闭阀门,同时开窗使气体尽快散失,且不可开关电器及使用明火,属于安全措施;B.沼气池中含有大量的沼气,所以进行灯火实验容易发生爆炸,故不安全;C.点燃的木条检验泄露的液化石油气,易发生爆炸,故不安全;D.煤窑里有可燃气体,用火把照明,易发生爆炸,故不安全。故选A。
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
知识点四、与燃烧和爆炸相关的标志
1.【答案】B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的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错误;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与燃烧有关,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的回收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无关,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的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错误。故选C。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