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教版九上3.1.1 溶液的形成 随堂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鲁教版九上3.1.1 溶液的形成 随堂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16:3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随堂练习】
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
1.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2.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反应速率快 B.易于操作
C.不需加热 D.设备简单
3.下列家庭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牛奶 B.酱油 C.蒸馏水 D.葡萄酒
4.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知识点二、浊液
1.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里属于乳浊液的是( )
A.牛奶 B.生理盐水
C.眼药水 D.白酒
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的是( )
A.植物油 B. 泥沙 C. 蔗糖 D.白醋
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应是( )
A.均一、稳定的 B.澄清、透明的 C.久置不会分层 D.混合物
4.下列有关溶液和乳浊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将硝酸铵、硝酸钾分别溶于等量的水时,溶液的温度都降低。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5.向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植物油,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是__________;若再向其中加一点肥皂
水充分振荡,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下列物质能溶于水且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粉笔灰 B. 硝酸铵 C. 植物油 D. 食盐
2.市场上有一种“冷敷袋”,其主要成分由水和物质A组成,使用时只要将水和物质A混合,轻轻摇晃,
就可作冰袋使用。其中物质A可能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 D.氧化钙
3.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 生石灰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4.实验探究。如图,小试管中装有混有硝酸钾固体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烧杯中装有一定的水,先向烧杯
中加入适量生石灰,试管中的固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5.有人说:“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溶解中只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故
溶解中只发生溶质的水合过程。”对吗?为什么?
知识点四、乳化作用
1.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水冲洗杯子上的蔗糖
2.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
1.【答案】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影响两种物质反应的速率的因素分析,两种物质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由于溶
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能更好地、更充分地接触,即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两
种物质接触面积更大,化学反应的速率更快。故选A。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3.【答案】 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的溶质为蔗糖是固体;B中的溶质为酒精是液体;C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属于固态;D中的溶
质为氢氧化钙属于固体。故选B。
考点:溶液中的溶质
知识点二、浊液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B.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C.眼药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白酒是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A。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植物油难溶于水,在水中以液滴的形式存在,形成的乳浊液;故选项正确;B.泥沙难溶于
水,在水中以固体小颗粒的形式存在,形成的是悬浊液;故选项错误;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的是溶液,
故选项不正确;D.白醋易溶于水,形成的是溶液,故选项不正确。故选A。
考点:浊液
3.【答案】D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降低,硝酸钾不行;同种溶质,
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选D。
考点: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乳化。
5.【答案】静置时,油层聚集在一起并浮在上面;油层分散成小液滴悬浮在水中
【解析】
试题分析:不溶性的液体小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而植物油就是不溶于水的液体,故向盛有少
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植物油,振荡后形成的是乳浊液。由于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所以静置后会分层,
即油层聚集在一起并浮在上面。而肥皂水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植物油以非常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水中。
考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知识点三、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答案】B
考点: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可作冰袋使用,说明水和物质A混合时吸收热量。A.食盐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不大,故
错;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正确;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故错;
D.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故错。故选B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
水吸热压强减少,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故
选D。
考点: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
4.【答案】试管内的固体将减少。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温度越高硝酸钾溶解的越多,
所以试管中的固体将继续溶解。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5.【答案】此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物质溶解于水都要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扩散过程要吸
收热量,水合过程要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
放出的热量,并不是只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扩散过程吸收
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并不是只发生了溶质的水合过程。
考点: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
知识点四、乳化作用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乳化现象就是当两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时,其中一种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以极小的液滴均
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的现象。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A项用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BCD三项均为溶解。所以应选A项。
考点:乳化作用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一种物中可以溶解多种物质,故A说法正确;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说法正
确;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故C说法错误;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例
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D说法正确,因此选C。
考点:乳化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