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鲁教版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节 空气(第一课时) 随堂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鲁教版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节 空气(第一课时) 随堂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16:2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空气(第一课时)
【随堂练习】
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
A.21% B.31% C.50% D. 78%
2.充满空气的容器含氮气8 L,据此推断该容器的体积约为( )
A.10 L B.15 L C.20 L D.12.8 L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液氮 C.空气 D.石油
4.在干燥洁净的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5.(1)人呼吸每分钟需4升氧气,则需吸入空气________升。
(2)若成年人在标准状况下1分钟吸入1 L空气,则成年人1天吸进了多少克氧气?(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29克/L,氧气的密度为1.43克/L)
知识点二、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1.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B.瑞典化学家舍勒
C.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 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
B.空气中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人类对空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进行了长期和艰难的探索,许多的探索者都提出过他们的观点。较早通过
实验研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
A.普利斯特里 B.舍勒 C.侯德榜 D.拉瓦锡
知识点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最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的成分是( )
A.纯净的氮气
B.五氧化二磷
C.主要成分为氮气的混合气体
D.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
2.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燃烧匙内装有红磷,若测定结果比实际空
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下列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 )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红磷太多
C.红磷太少 D.实验后集气瓶内温度没有冷却到室温
3.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其中一种原因)。
(2) 硫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78%,故选D。
考点:空气的成分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现氮气为8L则空气的体积为8L÷ 4/5 =10 L。故选A。
考点:空气的成分
3.【答案】B
考点:物质的分类
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故选A。
考点:空气的成分
5.【答案】(1)20升或19.05升 (2)成人1天吸进了432.4 g氧气
【解析】
试题分析:(1)人呼吸每分钟需4升氧气,则需吸入空气体积=4 L÷20%=20 L或4 L÷21%≈19.05 L。
(2)24时/天×60分钟/时×1 L/分钟×21%×1.43克/L=432.4克/天。
考点:空气的成分
知识点二、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1.【答案】D
考点: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而不是4/5;B.空气中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来制霓虹灯.
考点: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3.【答案】D
考点:空气成分的发现史
知识点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要明确空气的组成,以及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2.【答案】B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
3.【答案】(1)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或加入的物质不足或没有等集气瓶冷却后就打开了止水夹
(2)S+O2SO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考点:测定空气成分实验,硫燃烧实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