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跟踪选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跟踪选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0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12: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跟踪选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部分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受热易分解——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2、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3、下列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
A.牛奶 B.空气 C.玻璃 D.石块
4、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变化能反映物质的性质
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
D.物理性质必须通过物理变化来表现
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6、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
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U形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澄清石灰水的量不足
D.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
7、如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水分
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
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
A.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
B.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了血液
C.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
8、下列实验做法正确的是( )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区闻气体药品的气味
B.把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中
C.剩余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D.未指明液体用量,应取5m L
9、《长津湖》中雷公载着燃烧的标识弹,冲进敌营,标识弹的主要成分是白磷。说明白磷具有( )
A.挥发性 B.助燃性 C.可燃性 D.稳定性
10、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11、用天平称量10g某物质时,如果指针偏右,则需要的操作是( )
A.加砝码 B.减砝码 C.减少称量物 D.增加称量物
1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去除冰箱异味 D.水用于清洗衣物
13、人体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空气相比,下列成分的体积差别不大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14、某学生使用游码托盘天平称蔗糖时,把蔗糖放在右托盘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65.5g(1g以下只能用游码),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 65.5 g B. 64.0 g C. 65.0 g D. 64.5 g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冷冻麻醉 B.一氧化碳作燃料
C.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D.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16、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蜡烛质地较柔软
D.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二、填空题。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确定下列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并说明理由。
(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___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发生了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粮食酿白酒,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蜡烛的火焰分为  ,  ,  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2s后取出来,可以看到:   的部分最先变黑。
19、我们知道,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用石灰水涂刷墙壁,就是利用了石灰水的这一性质。使得墙壁越来越硬。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气体。
20、生活中,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
(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____(填序号)。
22、石灰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在实验室中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来。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来进行鉴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2)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
四、实验题。
24、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1)用小刀从蜡烛上轻轻可以切下一块,放入热水中,浮于水面,很快熔化形成一层油膜。由上述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石蜡的物理性质(归纳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石蜡燃烧生成什么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________ 石蜡燃烧生成水
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_ 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跟踪选练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选择题。
1、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部分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有咸味——物理性质 B.亚硝酸钠受热易分解——物理性质
C.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亚硝酸钠有毒——化学性质
【答案】B
2、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B 
3、下列物质常温下呈液态的是( )
A.牛奶 B.空气 C.玻璃 D.石块
【答案】A
4、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变化能反映物质的性质
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C.化学性质需要化学变化来表现
D.物理性质必须通过物理变化来表现
【答案】D
5、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蜡受热熔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由石蜡能漂浮在水面上可得出石蜡的密度比水小的物理性质
D.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石蜡的化学性质
【答案】A 
6、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U形管内水面A处上升,B处下降
B.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U形管内水面仍然保持相平,原因可能是澄清石灰水的量不足
D.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木条熄灭
【答案】C
7、如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氧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水分
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
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
A.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
B.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部分进入了血液
C.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
【答案】C
8、下列实验做法正确的是( )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区闻气体药品的气味
B.把实验后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中
C.剩余药品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D.未指明液体用量,应取5m L
【答案】C
9、《长津湖》中雷公载着燃烧的标识弹,冲进敌营,标识弹的主要成分是白磷。说明白磷具有( )
A.挥发性 B.助燃性 C.可燃性 D.稳定性
【答案】C
10、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Ⅱ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
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Ⅱ中产生白色浑浊
C.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
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
【答案】B
11、用天平称量10g某物质时,如果指针偏右,则需要的操作是( )
A.加砝码 B.减砝码 C.减少称量物 D.增加称量物
【答案】D
1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去除冰箱异味 D.水用于清洗衣物
【答案】A
13、人体吸入的空气与人体呼出的空气相比,下列成分的体积差别不大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答案】A
14、某学生使用游码托盘天平称蔗糖时,把蔗糖放在右托盘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里,称得食盐的质量为65.5g(1g以下只能用游码),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A. 65.5 g B. 64.0 g C. 65.0 g D. 64.5 g
【答案】D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冷冻麻醉 B.一氧化碳作燃料
C.稀有气体做电光源 D.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答案】B
16、我们观察到蜡烛有以下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蜡烛是白色的圆柱体形
B.切一块石蜡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C.蜡烛质地较柔软
D.点燃烛芯,蜡烛可以燃烧
【答案】D
二、填空题。
17、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确定下列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并说明理由。
(1)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发生了___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日白雪缓慢消融,发生了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粮食酿白酒,发生了____________变化,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化学变化 用面粉和小苏打发酵做馒头,产生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18、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蜡烛的火焰分为  ,  ,  三个部分。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2s后取出来,可以看到:   的部分最先变黑。
【答案】焰心;内焰;外焰;放在外焰
19、我们知道,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用石灰水涂刷墙壁,就是利用了石灰水的这一性质。使得墙壁越来越硬。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气体。
【答案】二氧化碳
20、生活中,鸡蛋腐败变质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请回答:
(1)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信息中,属于硫化氢气体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2)在空气中点燃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21、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采用如图装置进行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水蒸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环节;
(4)将呼出的气体对着干冷的玻璃片,发现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环节;
(6)上述环节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____(填序号)。
【答案】(1)提出问题 (2)获得结论 (3)猜想与假设
(4)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5)反思评价 (6)(1)(3)(4)(2)(5)
22、石灰水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而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在实验室中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有多种方法可将它们区分开来。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来进行鉴别。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把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燃烧更旺的瓶内是氧气,木条熄灭的瓶内是二氧化碳 ②分别向两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的瓶内是二氧化碳,不变浑浊的瓶内是氧气
三、简答题。
2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
(1)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2)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1)不正确,爆炸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因此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正确,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同时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放热、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可能不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会放出热量,但不是化学变化
四、实验题。
24、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1)用小刀从蜡烛上轻轻可以切下一块,放入热水中,浮于水面,很快熔化形成一层油膜。由上述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石蜡的物理性质(归纳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石蜡燃烧生成什么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 ________ 石蜡燃烧生成水
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_ 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1)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 熔点低
(2)烧杯内壁产生了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