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数数、认数活动中初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和位置制,体验位置制的作用。
2.借助小棒,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的组成、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摆小棒表示数、拨计数器等活动,正确读写11~20各数,形成一定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体会十进制。
教学难点:认识位置制,体验位置制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前面我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数?是的,我们已经认识了0-10这11个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1-20各数。
我们今天的学习从数小棒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数,唤醒学生认识数的经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数数,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1)唤醒经验。
①数一数。
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0根小棒,摆在桌面上。
②整理小棒。
师:你能想个办法,把这些小棒整理一下,让我们清楚地看出这是十根吗?
③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几种不同的方法
师:有几个孩子把10根小棒捆成1捆,可以吗?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自由发言。
师:其实,这是数学上的一个约定,十根小棒我们就把它捆成一捆。
④捆一捆。
师:那你们也能把刚才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吗?
(2)深度理解。
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先数出了10根小棒,1根小棒表示1个一,现在我们一起数一数,1个一、2个一、.......10个一,接着,我们把10个一捆成1捆就变成了1个十,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3)丰富认识。
师:在生活中,为了方便计数,我们经常把10个物品看成1个整体,比如10支铅笔捆成一捆,10本书装成一包,10个乒乓球装成一盒,这里的一捆、一包、一盒,都可以看成是1个十。
师:生活中你还见到过这样的例子吗?自己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对多种数10根小棒的方法的比较,让学生直观体会把10根小棒捆成1捆更方便,引导学生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初步建立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
数的组成。
(1)摆11。
师:你能在1个十的基础上接着摆出11吗?
教学11的组成。
师:你是怎么摆的?
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教学十几的组成。
①独立摆,同桌交流。
师:你还想摆出十几呢?请你摆出一个十几的数,再说一说,你摆的数是多少?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②全班交流。
……
③找规律。
师:孩子们,在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看来11~19这些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认识20。
师:那19添上1呢,是多少?
(5)读数。
师:这些数,那你们会读吗?
生:十一、十三、十七、十九、二十。
【设计意图:通过用小棒摆11,理解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从而迁移到对十几的其他各数的认识,建立起1个十和几个一是十几的表象,借助几何直观理解了十几的含义。】
3.教学数序。
(1)游戏:送数回家。
①把数填在合适的位置。
师:在这条直直的线上住着很多数朋友,老师把10送回了家,20也回到了家。你能把剩下的数送回家吗?
②交流。
师:你把谁送回了家,是怎么想的?
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数,先从左往右读,再从右往左读。在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数轴,帮助学生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感知数的大小。】
三、认识数位,写数
1.认识计数器。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计数器。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个位上的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一。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一颗珠子就表示1个十。
2.在计数器上拨数。
师拨生数,在计数器上拨出11。
师:这两颗珠子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两颗一样的珠子怎么表示不同的意思呢?
写数。
(1)写11。
师:拨出了11,怎么写11呢?
师:是的,有几颗珠子,我们就对着那个数位写几。
师: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是1,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2)写14。
师:这是多少根小棒,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吗?
师小结:写数的时候,要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也就是要从高位写起。
(3)拨20,写20。
师拨计数器,学生从14数到20。
师:20怎么写呢?
师:个位没有珠子,这个0可以不写吗?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个位和十位;并在用计数器拨数和写数的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市的1表示的意思是不同的,使学生认识位置制,体验位置制的作用。】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设计意图:课末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学习过程,不仅能理清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能在回顾中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