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导入新课
看图思考,为什么中国的劳工会出现在欧洲战场上,一战和中国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中国为一战的胜利做出了怎样的历史贡献?
第一篇章: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一战爆发的原因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材料一 下表是英、德、法、美的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占有情况:
根据材料一各国工业发展和殖民地发展的情况,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形势,这一时期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国务大臣皮洛夫
材料二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激化。
根据材料二“德国外长的话”,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示意图:
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它们竞相扩军备战,制订战争计划,制造政治危机和局部军事冲突,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根据以上两幅图片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四 普林西普被捕图片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材料五 “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德皇威廉二世
崇尚战争和强权的军国主义思想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
2.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根本原因)
3.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具体原因)
4.“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
5.思想原因:崇尚战争和强权的军国主义思想。
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阶段:1914,战争的重心在西线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
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3天后,他被迫撤职。
问:小毛奇为什么说“输掉了这场战争?
俄
德
奥匈
第一阶段:1914,东线胶着
德国陷入两线作战
俄国攻入奥地利
第二阶段:1915—1916 ,西线决定
1916年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关键性的一年。双方都力图打破僵局,决一胜负。1915年东线的战事表明,俄军不堪一击,但其幅员广大,德军不敢贸然深入,便决定在西线与英法主力决战。鉴于凡尔登是法国著名的军事要塞,有公路直通巴黎,是法国全部防线的凸出部分,军事上的支撑点。因此,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汉将凡尔登定为德军1916年的进攻目标……法军在凡尔登……第一道防线全被硝烟弥漫,战壕彻底被摧毁……法军殊死抵抗,伤亡惨重;终于第一道防线失守,与后方的交通线也被切断。 ……由于德军攻占凡尔登的战略目标未实现……凡尔登战役是德国进攻的高峰。因此,它的失败也就成了一个转折点:此后,德奥方面每况愈下。
——摘自《新编世界近代史》
凡尔登绞肉机
时间最长且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德国迫使法军投降计划失败。法军站稳脚跟,德军士气低落。
第二阶段:1915—1916 ,西线决定
规模最大的战役,仍未能决定胜负。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索姆河地狱
尼德兰海战,德国舰队损失小于英国,但并未打破英军封锁,英军仍掌握着制海权。
大炮巨舰的高峰
第二阶段:1915—1916 ,西线决定
德国公海舰队司令舍尔和英国大舰队司令杰利科
第三阶段:1917—1918,两大阵营出现变化
三国同盟
加速一战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退出了战争。
战争的结果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917年4月6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宣布与德国断交的情景。
(一)美国参战:
(二)中国参战:
国务总理段祺瑞
总统黎元洪
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作为中国的代表参与战争的,是以14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的中国劳工,协约国称为“中国劳工旅”,也被洋人称为倔强沉默的“工蚁”,他们为协约国西线战场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其中有数千华工最终埋骨异域。
总结
学习思考
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
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战争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并尝试分析其原因。
举例: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原因:双方综合国力势均力敌;战线过长;大部分是阵地战,难以突破对方的防线。
第三篇章: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巴黎和会
概念: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错误继续,重新巩固了帝国主义在世界上的位置,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回到了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支配的局面。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英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中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上的“巧合”
◇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此地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正是在此地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1月18日
1871年,德国人正是在这一时间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6月28日
1914年,奥匈帝国王儲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引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材料一 第119条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予主要协约国及参战各国。
——《凡尔赛和约》
材料二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九国公约》
材料三 第22条……(二)实现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济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责任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委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管理。
——《国际联盟盟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国际联盟总部-日内瓦
国际联盟开幕式
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英、法则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宗旨:国联是第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解读: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2.德意志第三帝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凡尔赛和约》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意志第三帝国。
3.《凡尔赛和约》就是20年停战的协议。《凡尔赛条约》只是暂时性的执行,签订者的不坚定为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尽管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但仍因为世界各国互相猜疑,使得德国有再一次挑起战争的机会。
4.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
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影响
积极: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维护战后相对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
消极: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激起了新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1856年-1924年)。立世出身带有理论色彩,为一理想主义者,但非手腕灵活、反应迅速的外交家。博学多才,工于辞令,手拿十四点原则,人称“百灵鸟”。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1863年-1945年),英国自由党领袖,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被称为“狐狸”。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1841年-1929年),他的政治手段狠毒,发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动性。为欧洲旧传统现实主义者。外号“老虎”。
知识拓展
意大利总理奥兰多(1860年—1952年),对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滔滔不绝,对其他问题少开尊口。(“无足轻重的伙伴”)
日本代表牧野伸显(1861年-1949年),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 (“沉默的小伙伴”)
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据理力争,态度坚决。
(1)第一点:“必须公开缔约”,实际上是针对战争前和战争中,英法等国有一系列瓜分世界的秘密协定。美国要求“公开”,就是要打破英法私下瓜分世界的企图;
(2)第二点:“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实际上是向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发出挑战;
(3)第三点:“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实际上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翻版;
(4)第四点:军备裁减到“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实际上是抵消美国当时在军事上还不如英法的劣势,使美国可以充分发挥其经济上的优势,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及评价
(5)第五点:对殖民地做出“公正的调整”,实际上是想削弱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
一战带来的影响
凡尔登墙上哀词:悼亡儿,自从你闭上眼睛,我的眼泪就流个不停。
一、战争性质
全局看: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改变国际格局)
1、欧洲国际地位下降:德、奥战败;英、法重创;
2、美、日迅速崛起;
3、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三、客观进步性:
1、催化新技术的发展;
2、促进了政府职能的改变;
3、客观上提高了妇女地位;
4、改变了人民的思想观念。
课堂练习
1.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就是饭碗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以下各项,未能正确反映这段话的含义的是( )
A.以上言论中的“帝国主义”意味着对外侵略扩张
B.发动对外战争的目的之一是转移国内阶级矛盾
C.英国经济依赖于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
D.通过帝国主义政策解决经济危机和避免战争
【答案】D
课堂练习
2.“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野蛮。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列宁语)这个集团是指(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国际联盟 D.轴心国军事集团
【答案】B
课堂练习
3.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答案】B
4.材料一 当威尔逊离开华盛顿时,他在全世界享有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威望和道德影响,他那勇敢而有分寸的讲话,在欧洲人民听起来,远远超过他们自己政治家的声音……幻灭是如此彻底,以致那些最抱有希望的人几乎不敢谈了。他们问那些从巴黎回来的人,这会是真的吗?和约真的像看起来那么坏吗?总统碰到什么事情了?是什么弱点和不幸,造成这样一件令人惊奇的、意料不到的出卖呢?
——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
材料二 处于外交生涯顶峰的威尔逊,乐于得到这个缔造战后世界和平的机会……威尔逊要求公正和平的口号,同样得到了无数外国人的支持。于是总统带着和平使者的美名前往。……这变成了一出个人的悲剧;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持批评态度的参议员们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怀不满的顾问们从他的身上剥下来。
——《美国外交政策史》
(1)根据材料一,判断威尔逊为什么要离开华盛顿?为什么当时他享有无与伦比的威望?(5分)
(2)“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指的是什么?“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指的是谁?(5分)
(3)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判断“幻灭是如此彻底”的含义。(5分)
(1)原因: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原因:美国参战使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欧洲的重建对美国寄予厚望。
(2)外衣:指威尔逊提出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
领导人:指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等(或出席巴黎和会的英法政要)。
(3)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通过建立国联来控制他国,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果由于英法反对,美国未能达到最初的目的,故美国资产阶级对此表示失望。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