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0.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6 13:3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课时目标 1.掌握字词及文学常识,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我们的生活启示。3.品味文章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总课时数 1课时
我们今天生活在丰富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关注物质上的事物远远多过了精神层面的,这就造成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却很匮乏的现象。而真正的幸福不仅仅取决于物质上的富有,还需要精神上的富足。精神的富足,可以为人生铸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如何富足起来呢 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1.走近作者
毕淑敏,当代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医生时代:(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等职。(28岁)1980年转业回北京,任北京铜厂内科主治医师。
作家时代:(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37岁)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国家一级作家。
代表作品有:《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红处方》等。
2.积累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
广袤(mào)    积攒(zǎn)   宽宥(yòu)
游弋(yì) 困厄(è) 濡养(rú)
麾下(huī) 嘟囔(nanɡ) 灰烬(jìn)
自惭形秽(huì) 鸠占鹊巢(jiū)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鸠占鹊巢:也作“鹊巢鸠占”,比喻强占他人的居所。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抽丝剥茧:一根一根地把丝抽出来,一层一层地把茧剥开。形容分析问题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来可以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
金戈铁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
(一)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按照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特点给文章分层,理清作者思路。
明确: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该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7—9):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10—14):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15—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二)合作探究
1.细读1—6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部分可以分成两层,请你说说从哪里分开,并说一说两个层次之间的联系,以及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1—3段:写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由使用空间概念描述人的心灵引出“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从而引发读者思考。第4—6段:紧承前文内容,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层层深入的。这一部分引出下文对“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的论述。
(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健康、庄严、努力、真诚。
2.阅读7—17段,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
明确:经常打扫,给爱留下足够的空间。
(2)说说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做简要分析。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心中爱比恨多和心中恨比爱多两种内心世界进行对比,突出了两种内心世界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精神生活,一个快乐无比,一个悲戚压抑,给人以警示。
(3)如何才能让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呢
明确:有事业心,选择自己爱好的、适合自己的事业,建设努力向上的小屋。
(4)“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一句中,“鹊”指的是什么 “鸠”指的是什么 “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鹊”指的是“事业”。“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
(5)写第三间小屋时作者为什么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地,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自己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所以说第三间小屋里“唯独没有我们自己”。
(6)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呢
明确:安放自身需要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
(7)请你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你是否尝试过如此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
交流提示:引导学生在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理解基础上来审视生活,从而达到反思生活,审视自我精神世界,构建自我精神世界的目的。
(8)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作者是按照层层深入的顺序来写这三间小屋的。
3.细读第19—20段,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明确: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向人们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4.本文在语言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做简要分析。
明确:(1)说理形象,文辞优美,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可读性。
如“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以“精神垃圾”指心中的恨以及不健康的情感;以“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指除掉那些不健康的情感,让关心、爱等健康的情感注入你的内心。
(2)语言富有哲理性。
如“安放我们自身”“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等句子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都是对人生的高度审视,越读越妙,越品越见文章的深刻性。
本文构思新颖独特。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己的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文章结尾“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大家打算在这座精神大厦里再安放些什么呢
(提示:我们的精神大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盛放我们的爱心、事业心、自身个性这三样之外,一切代表真善美的正能量之类的东西都可以放置。)
(预设:宽容、理想、希望、坚强、友爱、谦逊、勇敢、勤劳、善良、正义、无私、豁达、开朗、感恩、奉献、亲情、爱情、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