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11-12 14: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教学整数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这是在学习了两步计算混合运算基础上安排的,也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内容分三段安排:第一段通过例1教学不含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二段通过例2教学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三段通过例3教学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材结合混合运算,安排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和已有认识学习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结合混合运算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8教时(含单元测评3课时)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 ..1课时
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 . .1课时
3、练习十一....................... ..... ..1课时
4、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时
5、练习十二................................1课时
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第 59 课时
教学内容: 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 1 课时
第七单元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例图、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240×2+180 600-600÷4
学生独立运算,指名板演。
2、提问:算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指名回答。
3、明确:当算式中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4、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很多同学都喜欢下棋,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演示例题,指名说说图上的信息: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象棋的单价是12元,围棋的单价是15元
读问题: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是一道购物的实际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你马上会想到哪个基本数量关系式?
复习:单价×数量=总价
(2)学生尝试列式,并交流:
分步列式: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综合:12×3+15×4
(可能还有):(12+15)×(3+4)
讲评:指着分步列式,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比较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说下面的算式为什么是错的?它这样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
明确:要用象棋的单价乘象棋的数量等于象棋的总价,围棋的单价乘围棋的数量等于围棋的总价;分别算出两样棋的总价加起来就是一共要付的钱。
(3)运算顺序:
12×3+15×4 12×3+15×4
=36+15×4 =36+60
=36+60 =96(元)
=96(元)
比较这两种运算顺序,它们都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指出:这是一个三步混合运算,有乘有加,先算乘,即分别先算象棋和围棋的钱。
(4)学生完成试一试:150+120÷6×5
做完后交流,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先算乘,如果有可请学生说说正确的运算顺序,乘除在一起的时候,谁在前谁先算。
(5)结合两题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
提问: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1)交流:你觉得这两题的运算哪儿不对?
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改正。
3、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1)学生独立做题。
(2)比较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4、完成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用综合算式),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谁能说说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计算时还应注意什么?
明确: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计算时,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字和符号要照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第4题
板书设计
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12×3+15×4
=36+60
=96(元)
答:她一共要付96元。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第 60 课时
教学内容: 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 1 课时
第七单元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一、复习引入
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
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
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4、在班内汇报交流算法;
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
(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3)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
(2)集体订正;
(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3)汇报交流解题的思路;
(4)学生口答列式。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6题
板书设计
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300-(120+25×4)
=300-(120+100)
=300-220
=80
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第 60 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第8-14题 第 1 课时
第七单元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一、复习引入
1、学生练习:(841-41)÷25×4
讲评学生容易有的错误:=800÷100
=8
强调混合运算的三个等级:(1)小括号;(2)乘或除;(3)加或减。
指出:这题含有小括号,那第一步就应该算小括号里的;其他的步骤还轮不到算,只能把它们移下来。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级的,应该按顺序来计算。
2、添上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 240÷40+20×2=8
90-30÷3×5=400 90-30÷3×5=100
建议学生:(1)按现在的运算顺序算一算结果;(2)自己尝试添加括号;(3)交流。在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一定的推理过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试。
3、小结:混合运算一定要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考虑它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开始计算。在计算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中的计算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口算,指名回答。
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
审题:要“直接”比,不是在计算之后。
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交流判断的依据。
3、完成练习十一第11题。
(1)读题,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
(3)指名板演学生说说想法,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
(1)轻声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1)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9题、第1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第 61 课时
教学内容: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 1 课时
第七单元 第 4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 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观察算式,说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
120÷6+4×2 120÷(6+4)×2
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集体口头解答。
2、 小结运算顺序。(小黑板出示)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提问:比较这两题,你还发现了什么?
4、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计算:525÷[(81-56)×3]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可能的回答有:(1)有除号、减号和乘号。(2)不仅有小括号还有一个方括号。
师引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这节课我们学习带中括号的综合算式。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同桌说说这题的运算顺序,试着计算结果。
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运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25÷[(81-56)×3]
=525÷[25×3]
=525÷75
=7
2、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教学“练一练”。
(1)课件出示题目。
(2)指名说说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计算,全班集体交流答案。
4、领导学生读“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
(1)比较:说说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学生独立计算。
(3)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2)列式并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1)比较每组算式的区别。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3)观察每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1、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
(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2、谈话:每一个数学知识、任何数学方法的背后,总是凝结着人类漫长的探索过程。一个个括号的产生,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人类无穷的勤劳和智慧。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1题。
板书设计
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525÷[(81-56)×3]
=525÷[25×3]
=525÷75
=7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主备人: 授课人: 全册第 62 课时
教学内容: 第 1 课时
第七单元 第 5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程序:
首备设计
集体备课意见
二次备课记录
一、复习引入
我们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1)学生看题后,把每个算式的第一步先划线,再交流。
(2)把这几题做在作业本上,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
交流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2)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3)有中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
(2)列式并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3、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读题,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3)指名板演学生说说想法,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1)轻声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二第9题
(1)说说: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布置作业
教材76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