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纲要(下)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纲要(下)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08:1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学习目标】
1.梳理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学会分析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在历史时空框架下理解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以开放的心态,相互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平等性,推动文化的融合交流,树立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学习重点】
了解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理解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学习难点】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四个基本特点的内在联系。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表1)
世界主要 国家(地区) 力量基础 发展战略
美国 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欧洲 1993年,欧洲联盟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1)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 (2)欧盟东扩:到2013年,欧盟包括28个成员国; (3)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
俄罗斯 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 推行多极化外交
日本 世界经济大国 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中国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1)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 (2)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
2.二十国集团
1999年,美国、英国、俄国、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G20)。(特点)(1)其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2)二十国集团的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大;(性质)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服务)、技术、资金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表2)
历史进程 推动力和条件 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工场手工业时代 (15世纪末-18世纪后期) 1.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3.早期的殖民扩张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工业革命时代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1.推动力:(1)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2)欧美等国的对外扩张政策与殖民侵略; 2.条件:(1)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进步,(2)垄断组织的发展等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二战后初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 加强了在金融、投资和贸易领域的国际协调,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20世纪90年代 1.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主要推动力量); 2.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 3.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和推动; 4.全球经济治理新机制的建立,等等 1.世界贸易的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2.区域经济集团化得到发展,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进入21世纪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2.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3.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在发展。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1.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它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但是,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也要重视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2.文化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二、重点突破
(一)两极格局结束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材料一: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3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讲话的背景和基本观点。(6分)
背景:①(国际)东欧剧变,苏联局势动荡;②(国内)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升(但面临深化改革的问题)。(2分)
观点:①世界格局正在改变中(两极格局即将消失);②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③中国是多极化中的一极。(任答2点4分)
材料二:“9 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参、众两院发表演说,声称:“我们将追究提供援助或藏身之所给恐怖分子的国家。每个地区的每个国家现在要做个决定,你不跟我们一道,就是跟恐怖分子一道。从今天起,任何一个继续窝藏或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将被美国视为具有敌意的政权。”
(2)这段话反映了布什政府的什么外交方针,其实质是什么?(4分)在此方针指导下,布什政府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4分)
方针和实质:①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名,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方针;②实质是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继续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分)
军事行动:①2001年10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②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4分)
材料三:20年前冷战结束,美国一超独霸,历史给了美国机会,但是美国自己失去了,20年后美国风光已不在,资本主义陷入空前危机与困惑中。美国在衰退,但是美国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和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中国和俄罗斯在崛起和复兴中,但是中国只是区域性大国,还不是全球性大国,俄罗斯曾经是全球性大国,现阶段也只能属于区域性大国。
——摘编自鲍盛钢《冷战没有结束,而且又回来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其表现。(8分)
趋势:多极化趋势增强(继续发展)。(2分)
表现:①美国实力衰退;②中国和平崛起;③俄罗斯经济复兴;④欧盟一体化发展;⑤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追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⑥第三世界总体实力增强。(6分,任答3点即可)
(二)经济全球化浪潮
1.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交通、通讯的速度。国际机构,比如说与国联和后来的联合国相联系的国际机构,它们跨过国境,共同致力于健康或劳动标准问题。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逐渐发展而来的。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的时代:20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加以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整理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1)“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指出二战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8分)
分期:①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②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前;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4分)
推动力: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或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进步);②垄断组织的发展;③国际组织的推动。(任答2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举措。(4分)
美国举措:推动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贸易总协定,提出并实施马歇尔计划。(4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主要因素:①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调整、改革和完善;②市场经济体制为更多的国家所接受;③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④冷战对峙结束,国际局势趋向缓和。(6分)
2.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
材料一: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应以……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材料二: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原因。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1986年“乌拉圭回合”启动,除传统议题外,还涉及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三个新议题。
WTO协定第二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都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的背景,并指出其特点。(8分)
背景: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②战后各国经济普遍困难;③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每点2分,共4分)
特点:①以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为目标;②以美国为中心。(每点2分,共4分)
(2)根据材料二,关贸总协定为什么会被世贸组织(WTO)取代?(6分)
角度 关贸总协定 世贸组织
性质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是一个准国际组织) 常设性、永久性的国际组织
管辖范围 部分货物贸易、国际贸易纠纷 货物和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
协调手段 协商 法律强制手段
约束力 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没有法律约束力 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 确立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3.二战后全球化的特点
材料: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全球各地之间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贸易的疆界已经被铲平,我们的经济可以延伸到任意的地方,技术、人员、资本在自由的运行,用它们的方式达到平衡。
——[美]托马斯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图1
根据材料和图1,概括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特点。(6分)
特点:①技术、人员、资本等在全球自由流动,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度剧增(依赖性增强);③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④推动力发生重大变化;⑤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4.全球化的利弊
材料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和市场上实现了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也相互交织,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1985—1996年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由5%上升到14.7%;1986—1996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1.2%。
——黄光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
材料二: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经济全球化的利弊。(10分)
利: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任答2点4分)
弊(带来的问题):形成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或经济秩序);新殖民主义出现;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危机;贫富分化加剧;局部地区局势动荡等。(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5.“逆全球化”现象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图2 反经济全球化示威
材料二:近两年来,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全球多边机制不振、各类区域性的贸易投资协定碎片化,美欧的移民政策、投资政策、监管政策等朝着去全球化方向发展。
——《理性看待和正确应对“逆全球化”现象》
陈建奇在《如何应对逆全球化浪潮》(2017年2月15日《大众日报》)一文中指出:逆全球化浪潮的根源是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受益较大,越来越大。
根据材料一(含图2)、二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90年代和近年来反“全球化”的力量有何不同,试分别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8分)
不同:反全球化的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是欧美发达国家。(4分)
原因:①20世纪90年代,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②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受益下降,新兴及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受益增大。(4分)
6.区域经济集团化
材料: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是世界上重要的区域性组织之一。
东盟大事年表
1967年 东盟成立,成员国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马来西亚
1971年 签订《东南亚中立化宣言》
1976年 签订《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1984年 文莱加入东盟
1992年 决定15年内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
1995—1999年 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先后加入东盟
1995年 签订《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
1997年 首次举行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1—2002年 分别与中国、日本达成一致,决定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2年 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摘编自耿协峰《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的互动》等
20世纪60年代影响东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外部因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东盟成立和发展的特点。(8分)
外部因素:冷战,越南战争。(2分)
特点:①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②经济一体化水平低;③成员国社会制度不同;④东盟成立后,逐步扩大(逐步推进区域化);⑤合作领域是先政治后经济(从政治合作扩展到经济合作);⑥政治目标是中立、地区和平与稳定;⑦不排外,加强与区域外国家的合作。(每点2分,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7.“新全球化”趋势
材料一:胡鞍钢、王蔚在《推动实现“新全球化”是大势所趋》(2017年1月4日《解放日报》)一文中指出:近代来,逆全球化的倾向,暴露了发达国家主导下传统全球化的诸多弊端。因此,推动实现“新全球化”势在必行。
材料二: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推动亚投行早日投入运营、发挥作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我们将继续欢迎包括亚投行在内的新老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1月16日,习近平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新全球化”应该具备什么特征?(6分)
“新全球化”的特征:①以平等为基础,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②以开放为导向,不搞排他性安排,建立和完善全球治理机制;③以合作为动力,共商规则,共建机制,共迎挑战;④以共享为目标,提倡各国参与,共同受益。(6分)
(2)在“新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为“新全球化”的实现贡献自己力量?(4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中国应为“新全球化”的实现贡献理念(中国方案)、发展机会和制度,成为推动实现“新全球化”的先行者、实践者、引领者;另一方面要有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全球治理担当。
中国倡导并主导共建“一带一路”,成立丝路基金、亚投行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并作出减排承诺等,就是这种大国担当的体现。
三、认知结构
【反馈检测】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16分。
1.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指出:“要按美国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材料主要反映了美国( )
A.主张消除恐怖威胁 B.极力维护世界政局稳定
C.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D.顺应了多样化发展潮流
2.英法两国前领导人曾说,“离开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重大国际问题一个也解决不了”。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 凯南生前也告诫说,“这个星球绝不会由任何一个单独的政治中心来统治……不论是美元还是刺刀,都不能保证成功”。这说明( )
A.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基本终结 B.未来世界将成大国政治角逐的舞台
C.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 D.世界政治中心已向发展中国家偏移
3.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发展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D.越来越多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
4.据联合国统计,2004年跨国公司的跨国并购值达到7160亿美元,交易数达6134起,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特大交易有141起。这说明( )
A.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贸易 B.经济全球化发展存在阻力
C.全球投资自由化得到发展 D.国家间经济斗争日趋激烈
5.英国脱离欧盟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1月,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6年6月的公投数据显示,同意脱欧者占51.9%,共1570万人。这表明( )
A.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B.欧洲一体化遭遇挫折
C.欧盟侵犯了英国的主权 D.经济全球化弊端显现
6.“一部手机走天下”(如图3)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一部手机走天下”主要反映了( )
图3 一部手机走天下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消费国际化趋势
C.社会信息化趋势 D.文化多样性趋势
7.亨廷顿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元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 )
A.文明多样性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B.文明的融合是和平的最好保障
C.多极化趋势避免文明间的冲突 D.单极世界构建易触发世界大战
8.有史学家指出,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材料体现出当代文明的发展趋势是( )
A.世界多元文明模式并存于世 B.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一统天下
C.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曲折前进 D.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是方向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只要发展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就具有不可阻挡之势。19世纪,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发动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未能取得成果:或者解体,或者“归顺”市场经济。
——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材料二: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
——习近平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是如何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的?试从全球经济视角分析苏联东欧等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主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4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C
5.B
6.C
7.A
8.A
二、非选择题
9.(1)构建: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4分)
影响:增强了经济活力,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加速经济全球化。(任答1点2分)
(2)理念:扩大对外开放,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任答2点,给4分)
(3)趋势:全球化“战后秩序”的建立和发展;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随着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采取市场经济和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逆全球化”现象不断出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特征的“新全球化”趋势出现。(任答2点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