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太阳》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太阳》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6 18:28: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太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太阳》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与人类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为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正因为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第四自然段“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承上启下,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课文结尾所说“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围绕这一要素,《太阳》一课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多个方面介绍了太阳。并感受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课后题与习作要求紧密联系,为单元习作作准备,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2.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太阳的。
2.同学回顾所学,梳理出《太阳》这篇课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分别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4-8自然段,介绍了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二、深度感悟,抓住重点句段,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出示中心感悟题: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边读边在文中找到课后第二题中的例句,说一说作者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课后第二题的句子: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1.学习“距离地球远”部分。
(1)出示句子: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提问:同学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预设: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请同学们找出本段还有哪些句子也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预设: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3)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把课文做如下改动好不好呢?课件出示相关内容,让学生对比朗读并仔细体会。
教师出示: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太阳离我们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要走很多很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多年。
(4)学生交流感受,教师总结:很远、很多年都是比较笼统、
模糊的说法。作者用“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这些具体数字,能准确、具体地写出太阳与地球距离远的特点,让人有了鲜明的感受。
2.学习“体积大”部分。
(1)出示句子: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2)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个句子,除了列数字,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一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预设:作者还拿地球与太阳进行了比较。运用“作比较”的方法,能够更加突出太阳的体积很大。
(3)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地球在我们眼里特别大,而作者
说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就让我们一
下子感受到太阳比地球大得多。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地球与太阳的体积相比较,好处是可以更具体地感受太阳大的特点,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习“温度高”部分。
(1)请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思考:如果将本段第二句只保留“太阳的温度很高”,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出示句子: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预设:如果只保留“太阳的温度很高”,只能从字面上感受到太阳的温度高,不够具体,没有说温度高到什么程度,没有说服力。加上数字和与钢铁的对比,就能鲜明地突出太阳温度高的特点。
(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列举了钢铁作为例子,将太阳的热度于钢铁的熔点相比较,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太阳温度高的特点说得很清楚。
(3)本段在说明太阳温度高时,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预设: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一个大火球,将太阳比作大火球,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太阳温度高的特点。
三、方法总结,有效练笔
1.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交流学习本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课文从“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等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太阳。作者为了说明太阳的特点,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说明性的文章,我们要关注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尝试写说明性的文章时,也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3.完成“初试身手”。选择习作中提供的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1)引导学生观察“初试身手”第一题的图片,阅读文字示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电视塔什么特点?
预设: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介绍它,突出了这座塔高的特点。
(2)师生归纳总结:围绕事物的特点用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就可以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3)让学生选择习作中提供的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某种特征。
(4)练笔分享。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相机指导。
学生练笔中可能出现如下问题:有的学生没用上说明方法。有的学生只用了一两句话作介绍,写得不够生动、具体,没有突出事物的特征。
(5)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指导和评价:提醒学生看看自己所写的片段是否运用到了课文中所学的说明方法。是否是围绕着所写对象的突出特点来写的。是否能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将所介绍的事物的某个特点说清楚。
(6)优秀练笔,全班展示,为习作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
太阳
太阳距离地球远 列数字
体积大 作比较 语言平实、表达准确
温度高 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