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案)20.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3: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苏联模式及改革的利与弊,认识东欧剧变的缘由及本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恢复和发展及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基本史实,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及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
【教学难点】
苏联模式及改革的利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教学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反映了社会主义阵营怎样的发展历程?对!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的具体历程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苏联的发展概况如何?有何弊端?
自主学习
1.战后初期的发展
(1)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弊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苏联有哪些改革?内容和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
2.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①内容:
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市场调节,改革干部制度;
②结果:
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的发展;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内容:
在工业领域推行“集体领导”,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②结果:
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补,效果有限。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制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内容:
经济:承认新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
②结果:
经济改革收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兴起,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苏联的解体
(1)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
(2)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图片情境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合作探究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不足及教训
史料一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
史料二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认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讽刺戈尔巴乔夫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氏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思考:(1)史料一是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改革的?
(2)史料二是如何看待戈尔巴乔夫改革的?
提示:(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
(2)戈尔巴乔夫剥卷心菜的过程就是其改革的过程,先改革经济,未取得成效后转向政治改革。在政治上,倡导“民主化”“公开性”,实行多党制,最后把问题全都暴露,导致苏联解体。“肿瘤”指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挥向了党的脖子”,体现了戈尔巴乔夫否定了党的领导,否定了社会主义方向,从而造成苏联解体。
全面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
1.苏联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2)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4)导火线:八一九事件。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成就与弊端?东欧国家又有何改革?
自主学习
1.东欧社会主义建设
(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着手恢复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2)弊端: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东欧改革
(1)南斯拉夫自治改革
①措施: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积极性。
②评价:促进经济发展,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国家的分裂埋下隐患。
(2)其他东欧国家的改革
①波兰:1956—1960年实施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
②匈牙利:1968—1973年间国民收入和人民消费水平均显著提高。
③民主德国:经济稳步增长,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如何?
自主学习
(1)原因: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苏联鼓励东欧改革;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2)表现
①总体:执政的共产党和工人党迷失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②具体: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罗马尼亚发生流血冲突;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最终解体。
图片情境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东欧剧变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的?社会主义建设又有何曲折探索?
自主学习
(1)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政治: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经济: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3)曲折探索:1956年进入全面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方面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如何开展的?有何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意义?
自主学习
2.改革开放
(1)开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成就:到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中共十九大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图片情境
合作探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
史料二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
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
(2)根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
提示:(1)使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的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
【课堂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