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学习目标】
1.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影响,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史料的分析,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理解,感悟历史的魅力。
3.通过历史资料来提出问题,能做到论从史出,提高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4.合理运用教材史料和图片来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5.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破坏,深刻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坚决地捍卫国家的和平与安宁。
【学习重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学习难点】
如何认识评价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以及一战带给我们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根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 )的斗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2.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 )阶段,它们竞相奉行( ),建立( )的政策,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3.帝国主义各国( )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在瓜分世界的争斗中矛盾重重,( )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4.为了( ),各国都在寻求同盟者,形成了( )的军事集团,( )同盟国和( )协约国,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5.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及夫人在( )在普林西枪杀,导致一战全面爆发。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1.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重新( ),争夺( )的帝国主义战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战线与交战双方 西线 英法军队对阵( ),是( )性的战场。
东线 德奥联军对阵( )
南线 奥军对阵( )与( )
战争阶段与重大战役 第一阶段 1914年 1914年德军进攻法国,( )战役,标志着德军( )破产。 同年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 ),1915年向中国提出( )。
第二阶段 1915—1916年 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了( )和( )战役,双方伤亡掺重。同年,英德在( )海域进行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海上封锁。
第三阶段 1917—1918年 1917年( )( )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 )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失败,大战结束。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削弱了、动摇了、促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 )力量,动摇了欧洲的(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 )。
(2)开始改变国家格局:美国的参战和( )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改变人们的观念:这场空前的战争改变了( ),( )的运动日益高涨。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 )与( )会议,各国缔结了以《 》和《 》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但以( )原则建立的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
2.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这是第一个( )世界性国际组织,成立的宗旨是( )。但是,国际联盟形成决议的“( )”原则,使其在制裁侵略、保卫(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成为( )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1946年4月,国际联盟正式宣布解散。
二、全面突破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
(1)材料一中,德国要求的“阳光下的地盘”指的是什么?“别的国家” 是指哪些国家?
(2)反映当时德国要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它对当时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说:“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9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而他在1916年7月10日的演说中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战争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政策?
(2)美国对战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3)威尔逊宣称的参战目的是什么?你怎么看?
(4)美国参战有何影响?
3.材料一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材料三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归纳概括一战的影响?
4.说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思考这一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5.对一战的反思:
①科技究竟应当如何合理利用才能造福而不是造祸?
②民众究竟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才是爱国而不是祸国?
③矛盾究竟应当如何解决才能带来和平而不是战争?
三、重点阐释
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 形成与表现 实质 地位或影响
英德矛盾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②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的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法德矛盾 ①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②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 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德俄矛盾 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俄奥矛盾 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 争夺巴尔干地区 欧洲“火药桶”
【反馈检测】
1.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罗素认为,“许多人确实有一种倾向于战争的本能”“许多原因导致战争,但是,‘受挫的情绪’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罗素的观点( )
A.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普遍认识 B.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C.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 D.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2.从1914年8月到1918年2月,协约国从美国购买了价值150亿美元的物资。美国杜邦公司生产了协约国军队40%的弹药,其股票价格在战争期间从20美元暴涨到1000美元。但令人奇怪的是,美国与同盟国之间却几乎没有贸易。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奉行中立政策 B.同盟国战略物资储备比较丰富
C.协约国的封锁阻碍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 D.美国与德国殖民矛盾十分尖锐
3.列宁指出:“凡尔赛体系使世界7%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这表明该体系( )
A.加强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地位 B.带有帝国主义的掠夺性
C.形成了稳定的国际关系秩序 D.解决了法德之间的矛盾
4.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代表为驻美公使施肇基、驻英公使顾维钧、大理院院长王宠惠。广州军政府的代表伍朝枢因抵制北洋政府的命令没有赴会。另有全国各派团公推的“民众代表”余日章、蒋梦麟二人,加上随员、顾问等代表团人员多达132人。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内部纷争导致国家主权的丧失 B.民族民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C.各种政治力量已开始走向团结 D.国际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 )
A.科技进步的副产品 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
6.一位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一战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形成 B.巴尔干同盟的建立
C.三国协约形成 D.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7.《魂断蓝桥》讲述的是1917年的英国,青年军官罗伊撇下未婚妻玛拉奔赴战场,听说罗伊战死疆场的玛拉在失业、饥饿、寂寞和空虚的折磨下被迫沦落风尘。当玛拉在火车站意外邂逅死里逃生的罗伊后,她选择了带着他们的定情信物在初识的地点自杀。这部作品反映了( )
A.一战以后人民的反战情绪 B.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C.一战带给人们的精神创伤 D.一战使英国经济衰退
8.凡尔赛体系是指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建立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它的主要积极影响是( )
A.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和一些权利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消除了战胜国之间的基本矛盾 D.一段时期内维持了欧洲的和平
9.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能够协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
A.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B.两次会议签订的条约公正合理
C.各国都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D.都属于协约国集团,具有合作的基础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904年开始,英国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是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大量的过剩资本正好满足了德国公司的扩张需要,在当时40个国际制造业卡特尔中有22个是英德联合公司。在大战爆发前 4个月,英国《泰晤士报》刊登长文说:“所有的君主、政治家和国民都知道,一个集团反对另一个集团的战争将是一场无可估量的大灾难。这种认识带来的是一种责任感——就是有责任规范和约束那些最大胆、最不计后果的人。”
……德国计划六个星期进驻巴黎。英国政治家宣布“战争将在圣诞节结束”。1916和1917年冬天,在整个欧洲,无论在战壕中还是在后方,处处都是悲观情绪。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风暴正在酝酿。但它会在哪里爆发呢?
——摘编自[美]尼尔·福克纳《世界简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分析,一战前夕欧洲盛行“战争不可能爆发论”出现的主要原因。
(2)一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它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总体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3)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缔结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丘吉尔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丘吉尔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1—9 BCBBC DCDA
10.答案:(1)世界经济连接为一体,作为矛盾主要双方的英德两国之间经济依赖程度很深(经济联系紧密是关键词);两大集团之间的战争将引发大灾难,人们相信这可以防止战争爆发(战争无可估量的大灾难是关键词)。
(2)双方综合国力势均力敌;战线过长;大部分是阵地战,难以突破对方的防线等等。
(3)丘吉尔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凡尔赛体系是战胜国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是对战败国的掠夺;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否定丘吉尔的观点,一战后通过签订一系列条约,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维护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一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