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二课时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二课时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6 14:1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第二节地球的公转
第二课时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
2. 掌握黄赤交角概念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3.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 运用地球运动的规律和原理,解释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等自然现象。
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正午太阳高度
2
昼夜长短
3
四季更迭和五带划分
阿布辛贝神庙是古埃及鼎盛时期的象征,神庙里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幽暗昏黄,但在2月21日与10月21日这两日的清晨,太阳的金色光束能从神庙射入神殿,穿过黑暗长廊,照射在神殿尽头庄严肃穆的神像上。当地人将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为太阳节奇观。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 太阳高度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h)
(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h
A
B
C
Ah=90°
Ch=0°
太阳直射点
A
B
C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表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地平面
[0°,90°]
2.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正午(地方时12点)的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___
节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北回归线
夏至日(6月22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___
节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
节气___________________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赤道
春分日、秋分日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最大值:赤道
无最小值
1、结合课文中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描述,依据图1-16、图1-17中的相关数据,在图1-18中分别绘出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23.5°
66.5°
90°
正午太阳高度

90°S
66.5°S
23.5°S

23.5°N
66.5°N
90°N
图1-18 正午高度的纬度分布
冬至日
夏至日
二分日
活动探究
①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②当太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
时刻
90°
太阳高度角
图C说明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直射在这条纬度上。
图C
时刻
90°
太阳高度角
该日的太阳高度都大于0度,说明该地发生极昼现象。
如在北极出现极昼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太阳终日不落,而且高度基本不变。
0
6
12
18
24
H
高度
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日变化规律
拓展探究
阿布·辛拜勒神庙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约公元前 1304—公元前1237)建造的大型岩窟神庙。3 000 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精确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把神庙设计成为一年中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生日(2 月21 日)和登基日(10 月 21 日)的清晨,太阳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 60 多米长的庙廊,照到神庙尽头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上。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为“太阳节”。
1.计算拉美西斯二世生日至春分日、秋分日至登基日的天数,你有何发现?
【参考答案】: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至春分日的天数为28天,秋分日至登基日的天数为28天。表明在一年中,这两天日出的方位是一致的。
2.太阳节奇观的出现,与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入射角度密切相关。想一想,在每年的 2 月 21 日和 10 月 21 日这两天内,太阳照耀石像的时间是否会持续很久?
【参考答案】:不会
回归导入
活动探究
3、如图1-20,图中A点为太阳直射点,其纬度为δ,B点的纬度为β,H为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A
N
S
赤道
B
β
δ
H
地平面
太阳光线
A
H
B
N
S
赤道
δ
β
地平面
太阳光线
B点正午太阳高度可用公式来计算:H=90°- | β- δ | ,并完成(2)小题。
4. 正午太阳高度角(H)= 90°- 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
(同减异加)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⑤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H为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最小楼间距L为:
L=h·cotH =
h
tanH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即正午,该地地方时是12时。
②确定某地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
H = 90°- 纬度差。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③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H为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最小楼间距L为:
L=
h
tanH
纬度越高,该地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值就越小,需要的楼间距就越大。
④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
α+H=90° α= 90°-H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能板倾角应该越大
⑤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3.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⑥确定房屋朝向
拓展延伸
太阳周日视运动判断日出日落方向
直射点位置 日出方位 日落方位
北半球 东北 西北
赤道 正东 正西
南半球 东南 西南
  当极圈内有地区出现极昼时,
若是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区则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0时日出、24时日落);
  若是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区则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0时日出、24时日落)
规律1:观察地点在极点,则太阳运行轨道与地平圈平行。
S
S
S
S

A
夏至
春秋分
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刚好极昼)
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N
S
E
W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A
N
S
E
W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A
已经出现极昼多时
1.图中地面上箭头P指示的方位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2.正午遮阳棚的影子遮住最多车位时,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D
B
练一练
下图为天津市某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练一练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B
到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是中华儿女的心愿与期盼。一年中的大部分日子,国旗升起的时刻就是天安门广场的日出时刻。下表为天安门广场不同日期的升旗时刻。
【材 料】
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升旗时刻 (北京时间) 6时17分 4时46分 6时02分 7时32分
【问题】
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随不同季节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3.2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与它所在纬线昼弧与夜弧的长度有关。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经历的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长夜短。赤道与晨昏线(圈)始终相互平分,昼弧的长度等于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不等长。
夜弧
昼弧
3.2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昼夜长短的状况及变化规律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太阳直射北半球:
1.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2.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3.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最大。
3.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极夜范围也达最大。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太阳直射南半球:
1.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2.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3.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
1. 昼夜长短的状况及变化规律
3.2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为12时。
1. 昼夜长短的状况及变化规律
3.21/9.23 6.22 12.22
直射点 位 置
北半球
赤 道
南半球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归纳总结
判断方法
(1)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2)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规律
3.2 昼夜长短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
①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
L
昼长时数=120°÷15°=8
3.2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和0时分别把一天的白昼和夜晚平均分成相等的两份。
  昼长时数=(12-日出地方时)×2=(日落地方时-12)×2
  夜长时数=(日出地方时-0)×2=(24:00-日落地方时)×2
3.2 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其他方法:
 1)同纬度各地昼长、夜长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
 2)同一天,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3)时间的对称性。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两个日期相同(极昼极夜除外)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夏至日和冬至日对称。
(1)结合课文关于昼夜长短变化的描述,依据图1-15、图1-17中的相关数据,在图1-21中分别绘出冬至日、二分日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6
18
24
昼长/时
0
90°S
66.5°S
23.5°S

23。5°N
66。5°N
90°N
12
图1-21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活动探究
(2)根据所绘图示,你能归纳出什么规律。
活动探究
①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
②夏至日,北半球昼大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发生极昼,南半球夜大于昼,纬度越高,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内发生极夜;
③冬至日,南半球昼大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内发生极昼,北半球夜大于昼,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发生极夜。
练一练
1.读右图回答:
(1)右图所示为 月 日前后,
太阳直射 。
(2)A 点日出时刻为 点。
日落时刻为 点。
(3)B点夜长为 小时,
昼长为 小时。
(4)A、B两点地方时时刻相差 小时,
B点时刻比A点 。 (早或晚)
12
22
南回归线
6
18
0
24
3

(1)此时,太阳直射点于 。
(2)此刻,A点的太阳高度是 。
(3)这一天,B 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
(4)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分。
2.已知下图为东半球图,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2°N,160°E)

3
9
20
练一练
练一练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3. 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 四地按照从南到北顺序排列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D
D
3.3 四季更迭和五带划分
1. 四季更替
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由于直射点的移动,地球南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是不均匀的
由此造成南北半球的温度变化和差异,是冬夏季温度变化的基础
3.3 四季更迭和五带划分
1. 四季更替
天文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季节的过渡季节
气候四季(北温带国家)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一年中地球绕太阳运行到二十四个规定位置上的日期。其划分源于我国黄河流城。各节气分别冠以反映自然气候特点的名称。
知识拓展
划分依据:
理论上说,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的地区,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由于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据此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
3.3 四季更迭和五带划分
2. 五带的划分
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1~2题。
课堂检测
1. 北半球各地夜长大于昼长,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A.a→c B.b→d C.d→e D.c→e
2. 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日递增 B.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渐晚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日递减  D.南极洲极夜范围逐日扩大
C
B
2021年6月21日,某地理研学小组在一平坦开阔的空地上,利用太阳高度测量仪测量当地的太阳高度。下表反映部分记录数据。
北京时间 5:41 8:03 10:17 12:28
太阳高度角 0° 30° 60° 90°
3.该地当天的昼长约为( )
A.12小时30分 B.13小时
C.13小时30分 D.14小时
C
课堂检测
4.据右下图回答:
(1)图中阴影部分是黑夜,那么晨昏线 ABC属于昏线的是 。
(2)D点的地方时是 时,D点白昼长____小时,C点的夜长 ——小时。
(3)A点在B点的 方向。
(4)A、B、C三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5)假若B点的纬度为70°N,那么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
AB
6
18
12
西南
B
20°N,45°W
课堂检测
5.读地球光照侧视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所示日期为   月   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2)此时A点正值    (填“日出”或“日落”),图中D点此刻地方时是  时。
(3)此时A点的太阳高度为    ;A、B、C、D、E点中,太阳高度最大的点为 点,其太阳高度为      。
6  22 
23.5°N
日出
  12
0° 
E
 90°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