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备课资源包 第3课细菌的启示(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备课资源包 第3课细菌的启示(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8 09:19:43

文档简介

《细菌的启示》习题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间接( ) 角落( ) 恶心( ) 执著( )
承担( ) 踪迹( ) 免疫( ) 庞大( )
二、补充完整下列短语。
不卑___ 不湿___ 不喜___ 赤手___
道高一尺___ 一招鲜___ 十八般___
三、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一以贯之地看待寄生策略的时候。
一以贯之:
②要我们束手待毙,而恰恰是激发我们竟争、自卫。
束手等毙:
③而细菌得天独厚的是,其繁殖速度极快。
得天独厚:
四、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________、国内________、两岸_______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和平 和谐 和气 B.和平 和谐 和解
C.和平 和气 和解 D.和气和谐 和解
五、课内阅读。
1、这篇演讲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2、《细菌的启示》一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安排全文内容的?
3、《细菌的启示》一文为什么对细菌的不可毁灭性和寄生的生存策略作详细地介绍?
参考答案:
一、jiàn jiǎo ě zhuó dān zōng yì páng
二、不亢 不火 不哀 空拳 魔高一丈 吃遍天 武艺
三、①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一切事物贯穿起来。
②束手等毙: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等失败。
③得天独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指享有特殊优厚的条件。
四、B
五、
1、其一,把抽象的理论,科学的概念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其二,自问自答,引起听众的主意和兴趣。其三,抓住听众心理,讲述听众关注的,新奇的事理,进行现场交流。其四,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传神的书面词汇。
2、文章从认识细菌和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两方面来安排全文内容。
3、一方面这是细菌最显著的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作铺垫。
《细菌的启示》习题
一、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条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罗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救哪一幅画?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个答案中,法国著名作家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答案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贝尔纳的答案为什么被评为最佳答案?
二、下面这段文字中的画线处有三处毛病,请按要求答题。
①为什么人类对火星始终充满向往?因为就目前的观测情况看,②火星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家园。尽管火星上的温度是零下200℃。③但从所有太阳系的行星中,火星的环境是与地球最相像的。火星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一半,那里还有相当于地球上三分之一的重力和百分之一的大气浓度。④有人估算,人类登上火星需要600亿美元的资金,甚至更多。最主要的是,探测器已经发现了在火星冰冻的极点和地表下有水存在。
A.用词不当的一处是(填序号)__,修改__________。
B.意思表达不完整的一处是(填序号)__,修改 __________。
C.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一处是(填序号)__,修改__________。
三、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4题。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它们能承受从摄氏零下30度的低温到150度的高温,它们生存于大气、水和土壤中,甚至6英里以下的玄武岩中也有它们的踪迹。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和质量非常可观。举几个例子,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一个学者测出了一杯水中的细菌,由此推论,海洋中的细菌总质量是陆地上全部生物的五十分之一。
1、语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细菌的?
3、语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把语段划线句中的“由此推论”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四、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5-9题。
蚂蚁的文明
徐永康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它陆生动物。(A)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B)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C)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感情。②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D)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娄虫已有碧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有删改)
5、本文从分工、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蚂蚁作为高级社团性昆虫所具有的文明。
6、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7、“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句是从原文抽出的,把这句放在文中ABCD四处中的_______处最适合。
8、本文的语言既生动又平实,请就①、②两个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9、人类还有一个新定义——人是文明动物。文明是人类所独有的,那么你如何看待蚂蚁的“文明”?
参考答案:
一、该方案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二、A.③,“从”改为“在”。B.②,加上“的”或“的地方(的星球,的行星)”或去掉“是”。C.④,删去这个句子。
三、课内同步阅读。
1、细菌无所不在。
2、承受的温度,生存的空间,数量和质量的客观三个方面。
3、列数字、举例子
4、不可以,因为后一句的内容是根据“一个学者测出了一杯水中的细菌”推论得出的,不是经过实际测算的结果。删掉后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严密了。
四、课外拓展阅读。
5、劳动 感情
6、列数据 举例子 逻辑顺序
7、D
8、①句为平实说明,这句话,使用数据和恰当的副词“远远”、“所有”,准确说明了蚁的种类之多;②句为生动说明,这句话通过拟人的形象手法形象地说明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感情。
9、蚂蚁的“文明”其实是一种本能,说明了蚂蚁的类人文明与自觉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类文明有本质的不同。
说说郑也夫
郑也夫是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作为专业社会学家,他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建立在自己真实的生活观察中,自觉与官方保持距离,对社会发展持冷静和批判的态度。
也许因盛夏所生,注定他一生要以暴热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他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从体育比赛到汽车文化从城市发展到道德建设。他学术研究的立足点在于寻找社会发展的平衡点,特别关注贫民生活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他用一种近乎游戏的语言,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有洁癖,不参加规则不公正的游戏,以争辩为快事。微染自虐症,少时练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
他曾经或至今仍保持的学术兴趣:知识分子问题,社会生物学,信任问题,城市社会学,消费与快乐。他的著述显然与这种兴趣紧密相连。他不申报,自然也就不享有一分钱研究经费,他拒绝参加任何评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洁癖所致。他的洁癖与执著,使他著作的出版遭遇了更多的压力与周折。
《走出囚徒困境》,1995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郑积累10年的一本杂文集。出版社在经济上不看好这本书,最终的条件是作者自付成本,自办发行。郑骑着单车,一次次为零售店送书,十几家大的书店跑了无数趟,就这样手拉肩扛地卖了10,000册。这种曲折与《信任论》的出版相较,已经算是一帆风顺了。诚信正在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最为短缺的而备受重视的资源;然而,我们短缺的不仅是诚信,也包括对诚信的研究。《信任论》无疑是国内对这一领域原创性和开拓性的社会学研究论著。也许是涉及到许多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信任论》书稿先后辗转了20多家出版社,终于在2001年8月由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当然还是自办发行。他苦笑着说,“已经跑不动了,50多岁的人了;朱学勤还以为我自己愿意受这份罪。”从该书出版到现在,先后有《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为该书作了书评。然而,与《中国知识分子》一书相比,《走出囚徒的困境》、《信任论》还是幸运的。1985—1986年,郑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拿到硕士学位后,他的美国导师建议他读完博士,可他不想延续在美国的学生生活。完成《中国知识分子》书稿的冲动,加重了他回国的法码。他放弃读博的机会,而《中国知识分子》最终还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付印。
他教书,写书,还要卖书,不免给人一种感伤。但看起来,他本人是“不改其乐”的。他的书与书外的人,合成另外一种印象,留在了记忆里:守望者的目光,穿行于城市的缝隙里,清辉溢泄,灼灼亮然。
郑也夫个人代表观点
1、提议取消全运会。
对于全运会重奖金牌选手,郑也夫非常反感,他甚至言辞激烈地表示:“全运会早该取消”。
郑也夫在其博客中称:“我早就反感全运会。五年前就撰文鼓噪:愿全运会早日寿终正寝。那时主要讲全运会无趣,五年过后,发现无趣是依然无趣,肮脏竟更加肮脏。全运会上最要紧的就是比各省的金牌总数。各省领导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全运会一定要开,金牌总数一定要公诸于世,媒体一定炒作,观众一定议论,他们丢不起这个脸。只好强力推出本省的金牌政策。”
郑也夫认为,没了金牌指标,全运会将干净许多,规矩许多。不过郑也夫也认为不让各地方不“唯金牌论”很难,因此,他提议,干脆取消全运会。
2、国内媒体不入流。
郑也夫称在2009年的全运会上,媒体对待刘翔与其他运动员天壤之别,这凸现出他们不入流的素质。对刘翔他们巨细靡遗,如果吃饭睡觉也能入镜他们决不会遗漏的;对很多其他运动员,甚至著名运动员,竟然到了漠视和歧视的程度。对选手的报道多寡不一,没有人不服。但是如果力量都放在某个选手上面,对其他项目的成绩连最基本的报道都没有,对有些破纪录的选手一个比赛镜头都不给,说歧视不过分吧。我早就领教过媒体的势利,没想到他们如此势利。
3、反对独生子女政策。
郑也夫在做客2011.10.01世纪大讲堂栏目时提出:主张计划生育但反对独生子女政策。郑也夫明确提出,计划生育政策是基本国策但不能搞强制独生子女政策,并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方面论证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弊端,同时提出了对独生子女政策的质疑,认为独生子女政策不可行。
郑也夫简介
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简历:
1963—1968,北京八中读书。
1968年7月--1977年1月,黑龙江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务农。
1978年4月--1979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
1979年9月--1982年7月,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哲学硕士。
1982--1994 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1991年获副研究员职称。
(其中1985—1986,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
1994--1998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工作。
1998—2004,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获教授职称。
2004--,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学术著作:
《西方社会学史》(能源出版社,1987)
《代价论》(北京三联书店,1995)
《信任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杂文集: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
《走出囚徒困境》(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
《轿车大论战》(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游戏人生》(海南出版社,1997)
《忘却的纪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郑也夫是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作为专业社会学家,他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建立在自己真实的生活观察中,自觉与官方保持距离,对社会发展持冷静和批判的态度。
也许因盛夏所生,注定他一生要以暴热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他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从体育比赛到汽车文化,从城市发展到道德建设。他学术研究的立足点在于寻找社会发展的平衡点,特别关注贫民生活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他用一种近乎游戏的语言,作自我素描:懒散,不整衣冠,精神上有洁癖,不参加规则不公正的游戏,以争辩为快事。微染自虐症,少时练中长跑,年近五十患冬泳症。
他曾经或至今仍保持的学术兴趣:知识分子问题,社会生物学,信任问题,城市社会学,消费与快乐。他的著述显然与这种兴趣紧密相连。他不申报,自然也就不享有一分钱研究经费,他拒绝参加任何评奖。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洁癖所致。他的洁癖与执著,使他著作的出版遭遇了更多的压力与周折。
《走出囚徒困境》,1995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这是郑积累10年的一本杂文集。出版社在经济上不看好这本书,最终的条件是作者自付成本,自办发行。郑骑着单车,一次次为零售店送书,十几家大的书店跑了无数趟,就这样手拉肩扛地卖了10,000册。这种曲折与《信任论》的出版相较,已经算是一帆风顺了。诚信正在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最为短缺的而备受重视的资源;然而,我们短缺的不仅是诚信,也包括对诚信的研究。《信任论》无疑是国内对这一领域原创性和开拓性的社会学研究论著。也许是涉及到许多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信任论》书稿先后辗转了20多家出版社,终于在2001年8月由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当然还是自办发行。他苦笑着说,“已经跑不动了,50多岁的人了;朱学勤还以为我自己愿意受这份罪。”从该书出版到现在,先后有《光明日报》、《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为该书作了书评。然而,与《中国知识分子》一书相比,《走出囚徒的困境》、《信任论》还是幸运的。1985—1986年,郑在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拿到硕士学位后,他的美国导师建议他读完博士,可他不想延续在美国的学生生活。完成《中国知识分子》书稿的冲动,加重了他回国的法码。他放弃读博的机会,而《中国知识分子》最终还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付印。
他教书,写书,还要卖书,不免给人一种感伤。但看起来,他本人是“不改其乐”的。他的书与书外的人,合成另外一种印象,留在了记忆里:守望者的目光,穿行于城市的缝隙里,清辉溢泄,灼灼亮然。
《细菌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人类面对不断而来的困难和挫折,要心平气和的斗争到底,这样才能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杰出的贡献。
2、学习本文机智趣味的口头表达,认识口语交际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3、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法。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思考引题: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全部被消灭,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二、作者简介:
郑也夫: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简历:1963--1968 北京八中读书;1968年7月--1977年1月 黑龙江建设兵团八五二农场务农;1978年4月--1979年7月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1979年9月--1982年7月 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读研究生,获哲学硕士;1982--1994 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1991年获副研究员职称(其中1985--1986 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读书,获社会学硕士);1994--1998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工作;1998--2004 人民大学社会学系,1998年获教授职称;2004--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学术著作:《西方社会学史》(能源出版社,1987)、《代价论》(北京三联书店,1995)、《信任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杂文集:《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走出囚徒困境》(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轿车大论战》(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游戏人生》(海南出版社,1997)、《忘却的纪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三、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五个小组完成以下问题:
1、扫清字词障碍。
不计其数 摄( )取 名副其实 当之无愧
反刍( ) 不可匹敌 得天独厚 繁衍( )
赤手空拳 不可思议 觅( )食 一以贯之
不卑不亢 不温不火 束手待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归纳文章的结构层次。
3、为了准确的说明文章的内容,课文运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概况总结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这篇演讲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5、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以上问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引题(听写字词):
不计其数 摄取 名副其实 当之无愧 反刍
不可匹敌 得天独厚 繁衍 赤手空拳 觅食
不可思议 一以贯之 不卑不亢 不温不火
束手待毙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二、思考分析,把握文章的主题:
1、关于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根据自学发言,教师版书总结):
第一部分——认识细菌。
*****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1)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在世界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4)细菌的生存策略。
第二部分——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1)为求生存选择寄生;
(2)启示:心平气和斗争到底。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生共同探讨,寻找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列数字;(2)作比较;(3)举例子;(4)打比方;(5)分类别。
3、思考讨论: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师生小结: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师生小结:
(A)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B)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面词汇。
(C)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3)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的认识?
提示: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4、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民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认识。
《细菌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细菌的知识,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课文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方法。
3、学会运用科学的发展的进步的观点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事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方法。
难点:学习课文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生活拓展交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组长检查,汇报结果。
二、预习自测
1、检查课本批注。
2、独立完成,组内订正答案,收集疑惑问题
①、给字注音:
砥砺(d? lì) 巅峰(diān)反刍(chú)
喷嚏(tì) 细腻(nì) 儒学(rú)吝惜(lìn)
豁免(huò)笨拙(zhuō)奶酪(lào)
3、看拼音写汉字:发jiào(酵) sù主(宿)
shè取(摄) 繁yǎn(衍)一小cuō(撮)
根liú菌(瘤)不卑不kàng(亢) tuò(唾)液
②、解释词语并记忆: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和。
一以贯之:用一个基本观念把一切事物贯穿起来。
束手待毙: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等失败。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言行自然得体,态度恰当。
不温不火:形容人心情平和,待人接物不冷漠也不激动,不过火。
豁免:免除。砥砺:磨刀石,引申为勉励。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正气。魔,邪气。原意为正气难以修得,后用来比喻事物兴起,又有事物超过其上。
砥砺:磨刀石引申为勉励。
不计取数:无法计算数字,形容很多。
当之无愧:一点也不惭愧。
不可匹敌: 不能相当或不能等同。匹敌:比得上,相配。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自然条件。
三、导入
2003年5月,“非典”流行,引发恐慌,一时间人们谈“菌”色变,“菌”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如果我们懂得科学知识,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一定会在应对这样突如其来的事件时更加从容,理智。
四、自主学习
1、读课文说说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特征一:“生物界元老”列数字,作比较。
特征二:“无所不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特征三:“发挥重要作用”举例子。
特征四:“不可毁灭性”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特征五:“寄生”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2、课文讲了哪两部分内容?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第一部分:认识细菌;
第二部分: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二是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五、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举例说明,作者列数字时有何特点?(请举出具体语句说明)
其一,数字间形成比较关系;其二,举出极端或典型数字;其三,数字与日常生活联系,给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
2、本文是一篇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请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品析。理解作者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
3、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至少概括三点)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六、拓展提升
课文题目是“细菌的启示”,那么你从细菌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七、课堂总结
1、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情况。
2、教师总结。
八、布置作业
以“假如没有细菌”为话题,自拟题目完成一篇练笔。
《细菌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本文的主题。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情感目标:培养大家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2、培养大家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全部被消灭,地球将会是什么样子?
二、作者。
郑也夫,1950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文化大革命当中,北上黑龙江建设兵团852农场务农,当过农民,八年半后返回北京,后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1979年,郑也夫马不停蹄,跳跃式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攻读哲学硕士,八十年代中期,郑也夫奔赴美国,攻下“丹佛”大学社会学硕士,取得双硕士。他对社会生活的杂质,仍然不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三、内容分析。
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原核细胞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第五、细菌靠寄生生存。
第二课时
一、什么是寄生?
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
二、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什么叫“寄生”?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不但不去捕食,并且不必自己消化——先咀嚼,后进入胃肠,经过复杂的化学过程,然后吸收。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体内。你把食物给消化了,它直接吸收到它的身体里。
解析: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三、生物进化有哪两个方向?
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
四、作者认为对待寄生现象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五、这篇演讲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六、举例说明,作者运用数字时有何特点?
作者运用数字与比较相结合,两种手法同时说明事物。
示例:“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类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数字和比较说明了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特征。
七、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解析: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八、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九、小结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细菌的启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并记理解文中的生词。
2、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2、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情感与价值: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做有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菌的性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品味、欣赏作品的方法,品赏作品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总体常识:
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准确、简明。
3、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4、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递进式。
二、解题,了解作者,检查字词
郑也夫,1950年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砥砺d? lì 喷嚏tì 颠峰diān 根瘤菌liú 反刍chú
豁免huò 束手待毙bì 觅食mì 笨拙zhuō 唾tuò
细腻nì 口吻wěn 吝惜lìn
三、研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讨论明确下列问题。
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原核细胞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真核细胞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第一、细菌是生物界当之无愧的元老。
第二、细菌无所不在。
第三、细菌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四、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第五、细菌靠寄生生存。
3、什么是寄生?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
所谓寄生就是吃别人,不劳动,不去捕食。细菌的特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讲到“寄生”这样抽象的科学概念时,作者用了一种“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好像细菌是有意志、有目的的人,还活灵活现,就在你面前似的。
4、生物进化有哪两个方向?
一个是结构往简单化走,另一个往复杂化走。
5、细菌对人类的挑战表现在哪儿?作者认为对待寄生现象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6、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解析:这句话从自谦的口吻与大家互相勉励,在与社会上存在的寄生现象斗争中要树立信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与“寄生虫”斗争到底。
小结: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不良行为作漫长的斗争。
四、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体会本文写作特点
二、研讨问题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的。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文恰当地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找出来加以体会,并说说本篇演讲运用数字的特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作比较。例如,把细菌繁殖与人类繁殖作比较。举例子。例如,“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说明细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并且数量很多。“比如一个部落或一个村落有病毒或细菌,把那里的人都害死以后,这种病毒或病菌也就灭绝了。”说明病毒必须在人口密布的地方传播,它有了寄生的宿主就维持下去了。打比方。例如,“这是一场人菌斗法,斗法变异。这很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牛魔王的斗法……”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是一只飞行的动物园。”分类别。例如,细菌的性质和特征分列了五个方面,传染病的途径有两种等。列数字示例:“细菌平均1至2周可繁殖300代,平均一天可繁殖30代,而人类繁殖30代则需要1000年,在繁殖的速度上细菌的一天等于人类的1000年。”运用数字和比较说明了细菌的不可毁灭性的特征。运用数字的好处是其一,数字间形成比较关系;其二,举出极端或典型数字;其三,数字与日常生活联系,给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
3、本篇演讲如何紧紧抓住听众的心理?举例说明。
(1)讲述听众关注的、新奇的事理。
(2)自问自答,引起听众的注意和兴趣。
4、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汇和明快的口语短句。例如:“要你命干吗?在你肚子里吃你,生活得挺好的。要了你的命哪儿呆着去呀?对不对?”“采取寄生的策略,这些事情统统不干,去打猎去采集去干活,那多愚蠢哪!它就吃你,哪儿也不去,就在你的体内。”“你今天胃口不好,明天头疼,后天有脚气了,不胜烦恼”这些口语生动有趣,便于理解。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三、拓展延伸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四、作业
课后练习。
课件24张PPT。2018/12/231细菌的启示 郑也夫 2018/12/2322018/12/2332018/12/2342018/12/2352018/12/236 郑也夫,1950年生,当代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西方社会学史》、《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认识作者2018/12/237说明文常识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018/12/238 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 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作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 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 语言:准确、简明2018/12/239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结构
??? 总分式??? 递进式2018/12/2310·整体感知
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划出重点字词。
2018/12/2311识记字词●名副其实 不卑不亢 砥砺 打喷嚏 奶酪 繁衍 笨拙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束手待毙 不瘟不火 一以贯之 不可思议
得天独厚2018/12/2312自主学习1.找出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2.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3.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的寄生态度?
2018/12/2313细菌的性质和特征1、细菌的历史最古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2018/12/2314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2、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1、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
2018/12/2315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 作者先从细菌的性质与特征谈起,谈了细菌的古老、重要作用、不可灭、生存策略等问题,从而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寄生现象。寄生现象在人类社会同样古老,要同寄生行为作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者让大家采取“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是要人们心平气和地去消灭“寄生虫”们,几千年的陋习不可能完全铲除;同时与寄生行为作斗争,还有利与人们激起斗志,磨练意志,开动脑筋增加智慧。
2018/12/2316自主学习 1. 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2018/12/23171.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民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2018/12/2318 2.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分类别。
2018/12/23193.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面词汇。
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2018/12/2320问题探究: 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018/12/2321读了本文,你觉得哪些地方改变了你对细菌的固有认识?或者哪些地方使你有所感悟?把这些地方划出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悟。·学会感悟2018/12/2322·示例
◆一粒普通的泥土中有几亿个细菌,人的一滴唾液中有几百万个细菌,甚至人体体重的10%是由细菌构成的。
(细菌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竟如此紧密!从数量上看,细菌不知要比人类强大多少倍,可以说,我们生活在细菌的包围之中。当然,这种包围对我们并没有多大伤害。)
◆你看到天上有一只鸽子在飞,那哪是一只鸽啊,那是一个飞行的动物园。
(一只鸽如此,一个人何尝不也是这样。我们的头发里有细菌,我们的衣服上有细菌,我们的肠胃里有细菌,看到一个人在走,就好像一个动物园在走——这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事实。)
2018/12/2323●我们走到最复杂的巅峰是偶然,只是偶然,连幸运都很难说。
●复杂是它的幸运吗?进步一定能使物种长存吗?这要两说的。
●尽管它看着不舒服,没有美感,没有尊严,恶心……你会觉得这种策略真是鬼聪明。·学会思考本文有对常识的颠覆和批判,有对话性的交流和雄辩的表述,写出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以下面三句话为例,说一说你的思考(任选一句)。2018/12/2324·学会表达写一写:读了本文,你会对细菌有了全新的认识。请想像一下:假如没有了细菌,这个世界会怎样?把你的想像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课件20张PPT。细菌的启示郑也夫作者简介 郑也夫,1950年生,当代学者,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西方社会学史》、《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 识记字词●名副其实 不卑不亢 砥砺 打喷嚏 奶酪 繁衍 笨拙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束手待毙 不瘟不火 一以贯之 不可思议
得天独厚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要求:快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划出重点句子和你感兴趣的句子。交流读书心得 你对细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兴趣?请找出有关内容读一读。整体感知
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重点交流细菌的性质和特征1、细菌的历史最古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整体感知 重点交流
(2)、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1)、生物的进化有两个方向:往简单化走或者往复杂化走。
整体感知 主旨探究
作者本次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策略,告诉我们对待人类社会中的寄生行为,要以平和的态度,积极的态度与之做坚持不懈的斗争。 主题探究揣摩1 、本文两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2 、 在介绍细菌的五个性质特征时,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探究揣摩 本文两个部分之间有何联系? 前一方面是对细菌特征全面详细的介绍,让人有全面了解;
后一方面讲述细菌对人类最具挑战性的特点——适应性及寄生策略。后一方面是对前一方面的突出强调;
最后,总结出细菌给我们的启示,别奢望消灭人家,也绝不放弃斗争!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分类别。
问题探究: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助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2、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语言表达特点 举例说明 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面词汇。
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拓展延伸:读完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作业设置:1、完成词语的品味和积累。
2、小作文:我从文中学到的。课件15张PPT。细菌的启示 郑也夫 作者简介郑也夫:中国著名社会学专家。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无党派,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著有《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等。郑也夫是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以其独特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说 明 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 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 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语言:准确、简明说明文的分类
???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说明文的结构
??? 总分式:
??? 递进式:细菌的性质和特征
1、细菌的历史最古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2、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
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1、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
怎样理解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态度? 作者先从细菌的性质与特征谈起,谈了细菌的古老、重要作用、不可灭、生存策略等问题,从而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寄生现象。寄生现象在人类社会同样古老,要同寄生行为作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者让大家采取“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是要人们心平气和地去消灭“寄生虫”们,几千年的陋习不可能完全铲除;同时与寄生行为作斗争,还有利与人们激起斗志,磨练意志,开动脑筋增加智慧。
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民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分类别。
问题探究: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达?
通过讲故事,形象比喻,拟人化写法,形象命名,接通日常化经验,通俗的口语表达等手法。
2、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举例说明。 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
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的书面词汇。
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拓展延伸: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查找更多关于细菌的信息。 再见!课件18张PPT。读准下列词语反刍 发酵 奶酪 愚蠢 巅峰 豁免 砥砺 觅食 笨拙 唾液 繁衍 打喷嚏 一小撮 根瘤菌
不卑不亢 不瘟不火 束手待毙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字,形容很多。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元老 :称某一领域中年龄长、资历高的人。
可观:指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
免疫力:生物对某种危害不感染的特性,分自 然年免疫和获得免疫。
不可匹敌:不能相当或不能等同。
谱系:泛指事物发展变化的系统。
得天独厚:独具特殊优越的自然条件。
不卑不亢 不瘟不火 一招鲜吃遍天 一以贯之
束手待毙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砥砺 不计其数 名副其实 元老不可匹敌 得天独厚 可观不卑不亢 不瘟不火 谱系
一以贯之 束手待毙 砥砺
一招鲜吃遍天 免疫力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解释下列词语细菌的启示目标引领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识记并掌握生字词。
2.体会课文机智、风趣、通俗、典雅的语言特点。
3.学习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表述。
4.探究本文主旨,学会正确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病患危难。 郑也夫,1950年生,当代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西方社会学史》、《走出囚徒困境》、《代价论》、《信任论》。本文是作者2003年5月12日“非典”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精彩的演讲。认识作者自主学习1.世界上的物种有哪五类?
2.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
3.什么是寄生?
4.生物进化有哪两个方向?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 朗读“当我们从生物的世界到人类的社会‥‥‥开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较量。” 小组讨论:作者对人类社会中的寄生现象持怎样的态度? 作者先从细菌的性质与特征谈起,谈了细菌的古老、重要作用、不可毁灭、生存策略等问题,从而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寄生现象。寄生现象在人类社会同样古老,要同寄生行为作斗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者让大家采取“不卑不亢、不瘟不火、不喜不哀”的态度,是要人们心平气和地去消灭“寄生虫”们,几千年的陋习不可能完全铲除;同时与寄生行为作斗争,还有利与人们激起斗志,磨练意志,开动脑筋,增加智慧。合作探究1.举例说明这篇演讲如何将抽
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
易懂的感性表达?你认为这篇
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2.探究本篇演讲的主题。 通过有关病毒,寄生的科学知识的生动介绍,希望人民以科学的态度,健康的心态,以精神意志上的从容应对,对待人类面临的病患危难。主题说明文常识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语言:准确、简明
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作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等
??? ???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分类别。
假如世界上的细菌被全部消灭,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放飞想象细菌的性质和特征1、细菌的历史最古老;
2、细菌无所不在;
3、细菌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细菌的不可毁灭性;
5、细菌的生存策略多;
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2.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1.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