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4.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件(共30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6 16:1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 入
2017年,为纪念曾经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工作30多年的老劳模张秉贵,王府井集团决定,将每年的9月18日设立为张秉贵日,以传承和发扬他的“一团火”精神。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劳动者,怎会有这样的殊荣?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张秉贵,了解一下他的“一团火”精神。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林为民
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的语言和事件,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境界。
2.深刻理解人物“心有一团火”的为人民服务情怀。
3.在新时代发扬这种“一团火”精神,树立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意识。
PART 01
-作者背景-
A wonderful serenity has taken possession of my entire soul, like these sweet mornings of spring which I enjoy with my whole heart.
… …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
作者简介
张秉贵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兢兢业业,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1977 年,刘广和、邸(dǐ)彩霄、林为民、刘红等同志集体采写了卖糖“一抓准”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的事迹。他们采访了无数次,研究了无数次,最终挖掘出了“一团火”精神这一体现时代要求的鲜明主题,一扫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阴霾,呼吁像火一样温暖人心的新型人际关系,张秉贵也成为我国商业、服务业学习的楷模。
人物简介
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树起我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他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8 年9 月17 日,张秉贵塑像在百货大楼门前落成。陈云同志亲笔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人物简介
“一团火”精神是对张秉贵服务精神的生动概括。作为售货员的张秉贵认为,售货员就要胸中有一团火,有温暖顾客的心,树立“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用自己胸中的“一团火”,温暖了广大顾客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题目正是对这一坚定信念的最生动形象的概括。
题目解说
PART 02
-文本研读-
A wonderful serenity has taken possession of my entire soul, like these sweet mornings of spring which I enjoy with my whole heart.
… …
第一部分(1---6),正面叙述张秉贵的热情服务
第二部分(7-14),写张秉贵遇到不讲理的顾客时的服务态度和家里孩子生病时的工作态度。
第三部分(15-18),写张秉贵的成长道路。在解放前后的不同境遇,使他充分认识到新中国翻身做主
人的美好,决心做好本职工作报答党的恩情;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张秉贵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钻研,提高业
务水平。
第四部分(19-20)写张秉贵的的事迹广为传颂,得到人群众的普遍赞誉。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理清脉络 分清结构层次
1.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部分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是层层深入的。第一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招待抱孩子的顾客,体现出的是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质;第二件事写张秉贵提前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则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观察力;第三件事写张秉贵热情地对待不讲道理的顾客,则更进一步体现出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写张秉贵不因女儿生病而影响工作,体现出的是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这四件事所体现的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张秉贵的伟大之处。
分析文本
2.“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经历,作者写这些事情的意图是什么?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
(1)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
(2)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也不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
3.“张秉贵常说:……”一段以及下一段,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的表现,这与课文开头部分所写的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这两段所写的张秉贵的工作表现,体现了他的专业素养,而这与他认真刻苦的钻研是分不开的。课文开头部分记叙的事件,也是工作表现,但侧重于写张秉贵的热情、体贴与周到。两相比较,这两段所写更加深刻。
4.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来描写张秉贵,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画线部分的作用。
(1)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
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
(2)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
照顾赶火车的顾客,也没有冷落其他顾客。先给赶火车的顾客称糖,是在征得前面顾客同意的前提下才进行的。这一细节体现出张秉贵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是体贴周到的。
(3)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
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1.这篇这篇通讯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释。
本文采取纵横交错的结构布局,先采取特写式镜头描绘张炳贵工作的场景;然后再通过典型事例介绍张炳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接着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剖析,张炳贵之所以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最后讲述张炳贵,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合作探究
2.张炳贵的服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客观原因:①主人翁地位的确立是他的思想、信念发生变化的动力,②顾客、同事的帮助与党的教育使他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主观原因:①思想、信念的不断升华使其由自发地做好工作转入自觉的行动,②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使其苦练本领,注重服务工作的每个细节。
3.关于张炳贵的服务精神,有的人认为需要坚持贯彻,有的人认为已经脱离时代,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
观点一,需要坚持贯彻。“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这些都是优秀的职业品质,这些品质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从事哪个行业都是闪光点,都能帮助职场人获得认可,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凡事都讲究利益至上,我们更应该贯彻发扬这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工作,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在平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观点二,这种精神已经与当今时代脱节,张炳贵生活的年代是中国经济社会都比较困难的时期,物质匮乏,他的那些品质对于那个时代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像张敏为那样的热情可能,是现代很多人无法接受的。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人物通讯在写作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1、选择典型人物,不一定非得崇高伟大的人物;
2、精选表现人物崇高品格的事例;
3、注重细节描写;
4、用适合的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安排好文章的结构;
5、注意语言的通俗平易、生动形象……
5、“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为题有什么好处?
“心有一团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张秉贵接待顾客时饱满的工作热情。“温暖众人心”指顾客满意且以真心回馈张秉贵。这一标题句式整齐,揭示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通过叙述张炳贵辛勤努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展示了张炳贵成为全国劳模的原因,肯定和赞扬了张炳国一团火的老母亲是深刻的揭示了制度优越的政治话题,以及胸怀大格局,爱岗敬业必将平凡为伟大等人生的哲理。
文章小结
PART 03
-拓展延伸-
A wonderful serenity has taken possession of my entire soul, like these sweet mornings of spring which I enjoy with my whole heart.
… …
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发布时间:2023-07-13 来源:人民日报
广袤田野,农民群众抢抓农时,辛勤劳作耕耘;生产车间,大国工匠钻研技艺,不断破解工艺难题;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埋头攻关,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街头巷尾,快递小哥穿梭骑行,社区服务精细温馨……千行百业的繁荣,千家万户的美好,都镌刻着劳动的印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我们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奏响“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强音,培育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崇尚劳动光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劳动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提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指出“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号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必须靠劳动来创造。“神舟”问天,“嫦娥”落月,“祝融”探火……中国航天之所以成就斐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广大航天人勤于钻研、精于创新。我们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构建起门类齐全、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背后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的持续付出。华夏大地上,从春耕的忙碌到秋收的喜悦,粮食稳产增收靠的是无数耕耘者挥洒汗水辛勤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一个国家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崇尚勤劳致富。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亿万劳动群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必能在新征程上闯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要深入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引导人们崇尚劳动、见贤思齐;还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培养更多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才能破解,现代化建设的新辉煌才能铸就。
齐读下面的诗句,结束本课的学习。
  假如我是一束光,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光芒
  假如我是一阵风,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清凉
  假如我是一朵花,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阵芬芳
  假如我是一棵树,
  就要给别人送来一片阴凉
  假如我是一首歌,
就要给别人送去一片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