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习题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磬口( ) 胭脂( ) 朔方( ) 褪尽( )
凛冽( ) 闪烁( ) 眷念( ) 脂粉奁( ) 撒沙( )
二、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 )
A、单调 博识 滋闰 隐约
B、美艳 蓬勃 弥漫 连续
C、真切 忙禄 升腾 孤独
D、温热 壮键 包藏 旋转
三、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 )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 )
3、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 )
4、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 ( )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作者更为欣赏“江南的雪”。( )
2、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 ( )
3、《雪》是鲁迅小说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 )
4、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对塑罗汉的生动描写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 ( )
五、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二个含“雪”字的诗句。
参考答案
一、qìng、yān、shuò、tuì、lǐn、shuò、juàn、lián、sǎ
二、B
三、1、指我国南方气候温暖的地区。2、指北方 3、拟人手法。这里指雪罗汉塑得目光明亮,活灵活闪。4、拟人手法,这里指雪的融化。
四、1、× 2、√ 3、× 4、√
五、独钓寒江雪 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习题
一、填空。
1、《雪》的作者原名 ,浙江 人。
2、本文选自《野草》,我们学过的选自该书的课文有 。进入初中学过的课文中,选自《朝花夕拾》的课文有 、 ,选自《呐喊》的课文有 。
二、语段阅读。
暧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里连用“冰冷”“坚强”“灿烂”三个词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
3、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4、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
5、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6、从对北方的雪的描述中,我们还能感受到北方的雪的哪些个性?
7、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8、这段文字中写到了塑雪罗汉,作者的另一篇课文中写到过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呢?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
一、1、周树人,绍兴
2、《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三海经〉》、《社戏》
二、1、“冰冷”“坚硬”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滋润美艳、绚丽有趣,从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冬花雪野”图中和江南雪天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欢乐情景中可以看出。
3、有,因为江南的雪的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
4、凸现了作者情感的倾向性,引出了为作者所称赞的朔方的雪。
5、孤独、奔放,从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蓬勃地奋飞”和“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中可看出。
6、独立的个性,斗争的激情,献身的精神
7、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对北方的雪的喜爱。
8、略
《雪》相关知识
《野草》简介
本书所收散文诗23篇(包括一首打油诗和一出诗剧),最初都曾陆续发表于1924年12至1926年1月的《语丝》周刊上,《题辞》最初也曾发表于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语丝》第138期,发表时署名均为鲁迅。
本书于年1927年4月由作者亲自编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印行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除个别字和标点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题辞》在本书最初的几次印刷都曾印入;后来被国民党政府书报检查机关抽去〔鲁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传经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鲁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鲁迅三十年集》时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画系孙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题字署“鲁迅先生”,后按鲁迅意思改为“鲁迅著”,鲁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谦信中曾提及此事。
鲁迅写作《野草》时,适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集》)中所说:“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编成本书的时候,如《题辞》篇末所记,正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清党的稍后。
关于本书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为本书的英译本写过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说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鲁迅谈到《野草》时说:“我的那本《野草》,技术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因为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在《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中说:“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什么是‘入于心’的。”
本书中《雪》、《风筝》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雪》相关资料
鲁迅《野草》集评
《野草》是鲁迅创作中个独特的集子。其中的23篇散文诗不但是鲁迅最具灵感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独具一格的一种体裁。鲁迅自己也非常珍爱这些篇章,称之为“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卷4,第356页),是由他的黯淡的情绪和受苦的感情所组成的潜意识超现实世界的文学结晶。这样一种试验性的力作,他在晚年已不能再做,后来也没有任何一位中国现代作家能做到这样。已故夏济安教授认为这个集子中的大多数内容是:“萌芽中的真正的诗:浸透着强烈的情感力度的形象,幽暗的闪光和奇异的线条时而流动时而停顿,正像熔化的金属尚未找到一个模子。”鲁迅对形式试验和心理剖析的两种冲动的结合,形成了象征主义艺术的一次巨大的收获。
前已指出,鲁迅将具体形象转为抽象的隐喻的艺术手法是很复杂的。阿伯在他论《野草》的一篇文章中曾归纳其主要的结构原则包含着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即“对称和平行”。鲁迅本人在集子完成以后的“题词”中,也将集子内容概括为以下一些成对的形象和观念:空虚和充实,沉默和开口,生长和朽腐,生和死,明和暗,过去和未来,希望和失望。这些都是被置于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和对照的永恒的环链里:朽腐促进生长,但生长又造成朽腐;死肯定了生,但生也走向死;充实让位于空虚,但空虚也会变成充实。这就是鲁迅的矛盾的逻辑,他还给这逻辑补充上、染上感彩的另一些成对的形象,爱与憎,友与仇,大欢喜与痛苦,静与放纵。诗人似乎是在对这些观念的重复使用中织成了一幅只有他自己能捉住的多层次的严密的网。就这样,他的多种冲突着的两极建立起一个不可能逻辑地解决的悖论的漩涡。这是希望与失望之间的一种心理的绝境,隐喻地反照出鲁迅在他生命的这一关键时刻的内心情绪。(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
因此,鲁迅在写作时,自无从容、闲适的心境,他的主观心态另有一种紧张与焦灼。《野草》的创造,必须满足于两个方面的需要:对读者,必须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以产生距离: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必须创造一个与现实世界对立的、自我心灵升华的别一个世界。“独语”是以艺术的精心创造为其存在前提的,它要求彻底摆脱传统的写实的摹写,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者的艺术想象力,借助于联想、象征、变形……,以及神话、传说、传统意象……,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世界。于是,在《野草》里,鲁迅的笔下,涌出了梦的朦胧、沉重与奇诡,“鬼魂”的阴森与神秘;奇幻的场景,荒诞的情节;不可确定的模糊意念,难以理喻的反常感觉;瑰丽、冷艳的色彩,奇突的想象,浓郁的诗情……。和《朝花夕拾》的平易、自然相反,《野草》充满了奇峻的变异,甚至语言也是日常生活用语的变异,集华丽与艰涩于一身;文体自身也发生了变异:《野草》明显地表现了散文的诗化、小说化(《颓败线的颤动》)、戏剧化(《过客》)的倾向。人们不难发现这位孤独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的变异与创造时的陶醉感:这多少缓解了他内心的孤寂吧。
然而鲁迅又一再申明,他并不希望青年读他的《野草》──《野草》只属于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