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7 15: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广东人民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珍爱地球,从我做起”,回答下列小题。
1. 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的是()
A. 太阳能 B. 铁矿 C. 森林 D. 水
2. 下列图行为不符合“绿色生活方式”的是( )
A. B.
C. D.
3.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自然资源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
C. 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 D. 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读表,完成下列题目。
表: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世界排名 3 3 4 6 6
中国人均/世界人均 小于1/2 小于1/2 2/5 1/4 1/3
4. 下列物质或能量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风能②水资源③汽油④水电⑤森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5.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地区分布不均
C. 水资源利用合理 D. 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6.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节约意识 B.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C. 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 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开采规模
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安全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图是我国2004~2020年能源消费占比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7. 2004~2020年之间(  )
A. 2020年石油消费占比最低 B. 煤炭消费占比逐年降低
C. 天然气消费占比最大 D. 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增加
8. 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
①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
②应取消海外进口,实现自给自足
③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
④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重稀土矿因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非常珍稀宝贵,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储矿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读我国重稀土矿分布区图(如图),完成下列题。
9. 重稀土矿属于()
A. 新能源矿产 B. 土地资源 C. 可再生资源 D. 非可再生资源
10. 赣、闽、桂三省(区)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A. 84% B. 79% C. 73% D. 61%
11. 对我国南方重稀土矿开发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是()
①加强保护,适度开发 ②不断扩大开采规模
③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 ④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重稀土矿因为其广泛应用于钢铁、玻璃、陶瓷、电子等各种行业,被称为“工业味精”,非常珍稀宝贵。地球上已知的重稀土矿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南方地区。读我国重稀土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赣、粤、闽三省(区)重稀土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 )
A. 84% B. 79% C. 73% D. 61%
13. 对我国南方重稀土矿开发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强保护,适度开发
②不断扩大开采规模
③提高稀土开采的技术水平
④全部以“原矿”出口创汇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近年来,广东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其中阳西县建成了我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区,并于2022年初完成首次收鱼,引领我国“海上发电、海下养鱼”立体利用模式的发展。图6为广东省风电场规划图,图7为“海上发电、海下养鱼”景观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 海上风电
A. 持续稳定 B. 易开发 C. 清洁无污染 D. 投资小
15. 广东建设海上风电场的有利条件是
A. 常年受西南季风影响,风力强盛 B. 濒临东海,海域面积广阔
C. 临近东南亚,海外市场广 D. 技术水平高,资金雄厚
16. “海上发电、海下养鱼”模式有利于
①降低海洋牧场用电成本 ②推进风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
③提高海洋空间利用率 ④提高渔业产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在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在全球环境保护的形势下,我国提出在 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方分别为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
(1)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为主,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为主,其都属于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容易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______。目前,世界各国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小事”助力温室气体减排(答一点)?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不断探索可以替代传统能源的新能源。例如______(答一个)。开发新能源对我国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淮东—皖南工程是实施“疆电外送”的第二条特高压输电工程,是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660亿千瓦时,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940万吨、二氧化硫14.9万吨、氮氧化物15.7万吨。图1示意淮东—皖南输电工程送电线路,图2示意安徽省2016年能源消费比重,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淮东—皖南工程西起新疆的①______盆地,途经甘、宁、②______(简称)、豫,东至华东地区的安徽省。
(2)“疆电外送”得益于新疆有丰富的煤炭和 ______等矿产资源,以及清洁能源 ______等。
(3)读图可知,安徽省2016年能源消费量最大的是 ______。
(4)请简述淮东—皖南工程的实施,对华东地区发展的意义:①______;②______。
19.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油田的名称。
, ,
, ,
, 。
(2)我国西部开发的三大工程之一,是将图中 油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长江三角洲地区。
(3)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 和 地区,其中 、内蒙古和 等省区最丰富。
(4)下面四省中,煤炭、石油、铁矿都比较丰富的是( )
A.
B.
C.
D.
(5)导致我国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是( )
自然资源种类少,数量有限
人均占有量很少,且人口仍在增长
许多资源利用、管理不当,破坏、浪费现象严重
人均占有量多,但破坏、浪费严重
A.
B.
C.
D.
1~2.【答案】B、A
3.【答案】B
4~6.【答案】D、C、D
7~8.【答案】D、C
9~11.【答案】D、D、A
12~13.【答案】A、A
14~16.【答案】C、D、A
17.【答案】(1)石油 煤炭 非可再生
(2)全球气候变暖 植树造林,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等等
(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缓解能源短缺状况,改善环境质量
18.【答案】(1)准噶尔 陕或秦
(2)石油 天然气
(3)煤炭
(4)缓解能源紧张 促进经济发展
19.【答案】(1)克拉玛依 轮南 中原 胜利玉门 大庆
(2)
(3)华北 西北 山西 陕西
(4)C
(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