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数学卷(新高考专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数学卷(新高考专用)(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16:02:25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
数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B=,则( )
A. {-2,-1,1} B. {-2, 0, 1}
C. {-2,-1} D. {-1, 1}
2.已知复数,为z的共轭复数,则( )
A. B. 2 C. D.
3.已知向量,且,则( )
A. B. C. 2 D. -2
4.已知函数f(x)=loga(6-ax)(a>0,且a≠1)在(0,2)上单调递减,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1,3] B.(1,3)
C.(0,1) D.(1,+∞)
5.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则m的值为( )
A. 2 B. 4 C. D.
6.已知直线是圆C: 的对称轴,过点A作圆C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则|AB|=( )
A. 1 B. 2 C. 4 D. 8
7.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设甲:,乙:{Sn}是递增数列,则( )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8.已知sin+cos α=,则sin等于(  )
A. B. C.- D.-
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是高等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少数生物的必需营养素,现从猕猴桃、柚子两种食物中测得每100克维生素的含量(单位:mg),得到数据如下.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猕猴桃
柚子
A. 每100克柚子维生素C含量的众数为121
B. 每100克柚子维生素C含量的75%分位数为121
C. 每100克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的平均数高于每100克柚子维生素C含量的平均数
D. 每100克猕猴桃维生素C含量的方差高于每100克柚子维生素C含量的方差
10.牛顿曾提出了物体在常温环境下温度变化的冷却模型:若物体初始温度是(单位:),环境温度是(单位:),其中则经过分钟后物体的温度将满足且).现有一杯的热红茶置于的房间里,根据这一模型研究红茶冷却情况,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参考数值
A.若,则
B.若,则红茶下降到所需时间大约为7分钟
C.若,则其实际意义是在第3分钟附近,红茶温度大约以每分钟的速率下降
D.红茶温度从下降到所需的时间比从下降到所需的时间多
11.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的导函数为,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A. 若,则
B. 若,则
C. 若f(x)是增函数,则是减函数
D. 若f(x)是减函数,则是增函数
12.我们把所有棱长都相等的正棱柱(锥)叫“等长正棱柱(锥)”,而与其所有棱都相切的称为棱切球,设下列“等长正棱柱(锥)”的棱长都为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正方体的棱切球的半径为
B.正四面体的棱切球的表面积为
C.等长正六棱柱的棱切球的体积为
D.等长正四棱锥的棱切球被棱锥5个面(侧面和底面)截得的截面面积之和为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现从4名男志愿者和3名女志愿者中,选派2人分别去甲、乙两地担任服务工作,若被选派的人中至少有一名男志愿者,则不同的选派方法共有___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14.《九章算术》中将正四棱台体(棱台的上下底面均为正方形)称为方亭.如图,现有一方亭,其中上底面与下底面的面积之比为,,方亭的四个侧面均为全等的等腰梯形,已知方亭四个侧面的面积之和为,则方亭的体积为______.
15.设函数f(x)=sin在区间(0,π)上恰有三个极值点、两个零点,则ω的取值范围是
16.已知F为双曲线的右焦点,A、B是双曲线C的一条渐近线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且线段的中点在双曲线C上,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 .
四、解答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
(1)求B的大小;
(2)若,△ABC的面积为,求△ABC的周长.
18.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直角梯形,,,平面底面,为的中点,是棱(不与端点重合)上的点,,.

(1)求证:平面平面;
(2)当的长为何值时,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19.已知函数f(x)=ex-ax-a,a∈R.
(1)讨论f(x)的单调性;
(2)当a=1时,令g(x)=.证明:当x>0时,g(x)>1.
20.已知数列是以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为的前n项和.
(1)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中的部分项组成的数列是以为首项,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且,求数列的前n项和.
21.甲、乙两选手进行一场体育竞技比赛,采用局胜制
的比赛规则,即先赢下局比赛者最终获胜. 已知每局比赛甲获胜的概率为,乙获胜的概率为,比赛结束时,甲最终获胜的概率为.
(1)若,结束比赛时,比赛的局数为,求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若采用5局3胜制比采用3局2胜制对甲更有利,即.
(i)求的取值范围;
(ii)证明数列单调递增,并根据你的理解说明该结论的实际含义.
22.已知圆,定点是圆上的一动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半径于点.
(1)求的轨迹的方程;
(2)若过的直线分别交轨迹与和,且直线的斜率之积为,求四边形面积的取值范围2024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专用)
数学·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C D A D C B D BC BC BD BCD
13.36
14.
15.
16.
17.(1)
(2).
【详解】(1)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得,因为,所以,
得,又,
所以.
(2)由,得,
由余弦定理,得,
得,
得,
所以的周长为.
18.(1) 略 (2)
【解析】(1),为的中点,,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
,,.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又,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
(2)由(1)可知平面.如图,以为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设,则,且,得,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即
令,则,,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平面与平面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
.
.
即当时,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大小为
19.【答案】(1)a≤0时,f(x)在(-∞,+∞)上单调递增,
当a>0时,f(x)在(-∞,ln a)上单调递减,在(ln a,+∞)上单调递增
(2)见解析
【详解】(1)解 函数f(x)=ex-ax-a的定义域为R,求导得f′(x)=ex-a,
当a≤0时,f′(x)>0恒成立,即f(x)在(-∞,+∞)上单调递增,
当a>0时,令f′(x)=ex-a>0,解得x>ln a,令f′(x)<0,解得x即f(x)在(-∞,ln a)上单调递减,在(ln a,+∞)上单调递增,
所以当a≤0时,f(x)在(-∞,+∞)上单调递增,
当a>0时,f(x)在(-∞,ln a)上单调递减,在(ln a,+∞)上单调递增.
(2)证明 当a=1时,g(x)=,
当x>0时,>1 ex>1+x+ <1,
令F(x)=-1,x>0,F′(x)=<0恒成立,则F(x)在(0,+∞)上单调递减,
F(x)所以当x>0时,g(x)>1,即原不等式得证.
20.【答案】(1)
(2)
【详解】(1))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因为数列是以首项为,公比为4等比数列.
所以.
因为数列是等差数列,所以.
化简得.
因为,所以,即.
所以.
因为,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4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所以.
则数列的前n项和为:.
21.【答案】(1)分布列见解析,
(2)(i);(ii)证明见解析,比赛局数越多,对实力较强者越有利
【详解】(1),即采用3局2胜制,所有可能取值为,

的分布列如下表:
2 3
所以的数学期望为.
(2)采用3局2胜制:不妨设赛满3局,用表示3局比赛中甲胜的局数,则,甲最终获胜的概率为:

采用5局3胜制:不妨设赛满5局,用表示5局比赛中甲胜的局数,则,甲最终获胜的概率为:


得.
(ii)由(i)知.
局比赛中恰好甲赢了局的概率为,
局比赛中恰好甲赢了局的概率为,
则局比赛中甲至少赢局的概率为.
考虑局比赛的前局:
如果这局比赛甲至少赢局,则无论后面结果如何都胜利,其概率为,
如果这局比赛甲赢了局,则需要后两场至少赢一局,其概率为,
如果这局比赛甲赢了局,则需要后两场都赢,其概率为,
因此局里甲最终获胜的概率为:,
因此,即数列单调递增.
该结论的实际意义是:比赛局数越多,对实力较强者越有利.
22.【答案】(1)
(2)
【详解】(1)
因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半径与点,
所以,
所以是定值,,
所以点轨迹为椭圆,其长轴为4,焦距为2,
所以的轨迹的方程.
(2)解法一
设.由已知得:直线的方程为;
设,.由已知得:直线的方程为
又因为AC、BD斜率之积为,所以,
由得,即,
所以,
.

同理联立BD与椭圆方程,可得,
所以,

设分别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则.
又在直线在异侧,则
所以,

易知,所以,
所以
解法二
设,所以,设圆心为,
因为直线的斜率之积为,
所以,
设直线方程,
点到的距离为,
所以,
同理,
设四边形面积为,
则,
令,则,
所以,
所以,
设四边形面积为S,因为,
所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