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
语文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俗语及节日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汉字的语义在变化,但没有脱离本义变化。如“巧”,技也,本义为“技艺高明”,“ ① ”中的“巧”用的就是本义;“ ② ”中的“巧”是由本义引申出的“灵巧、能干”之意。另外,还有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 ③ ”,这里的“巧”也与其本义密切相关。
A.①巧夺天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乞巧节
B.①巧立名目 ②无巧不成书 ③巧女节
C.①巧夺天工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巧女节
D.①巧立名目 ②无巧不成书 ③乞巧节
2. 多年来邻居奶奶一直很关心李明,奶奶生病了,李明带着礼物去看望。进门后,李明说了很多问候的话,下列各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奶奶,听说您得了很重的病,我来看您了。
B.奶奶,我家水果太多,没人爱吃,您就吃吧。
C.奶奶,您一直很硬朗,怎么一下子就病成这样了!
D.奶奶,我还带了您最爱吃的点心,您一定要多吃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东京大学校园里的银杏开始 ① ,进校门便是一地金黄。如果恰逢正午的太阳,景色更为壮观。报载北京前两天下雪,想来北大校园里的银杏早已②。银杏有大小,一地金黄的时间也有先后,可两座校园确有不少相似之处,难怪刚来时老有梦里曾相见之感。
客居异国,不免思乡。忽忆起杜牧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并无牧之之才气,也难得“烟花三月下扬州”,只是凭空觉得“十年一觉”四字惊心动魄。
曲指算来,从我第一次到北大寻梦,到今秋东渡访学,刚好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更何况适逢从“而立”走向“不惑”?倘若不是此次偶然的出游,造成一种时空的距离和陌生化的效果,或许不会如此清醒地“追忆逝水年华”,也不会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十载燕园梦的③。
3.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确有 B.薄幸 C.曲指算来 D.东渡
4.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凋零 飘落 飘逝 B. 飘落 飘逝 凋零
C.飘落 凋零 飘逝 D. 飘逝 凋零 飘落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A.一场秋雨,一层凉意 B.一盏明月静悬高空
C.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D.一缕花香浸润心间
6.扬州三月美,瘦西湖景最佳。在瘦西湖公园东北门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风生碧涧鱼龙跃”,下面对句是其下联的一项是(3分)
A.山色迎人秀可餐 ? B.松排山面千重翠
C.月照青山松柏香? D.地辟天开指顾中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离
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
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
傍河而筑的民居,
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
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
A. ②⑥④③⑤① B. ⑥⑤③④②① C.⑥②④③①⑤ D.②⑤④③⑥①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傅竖眼,本清河人。沉毅壮烈,少有父风。入国,镇南王肃见而异之,且奇其父节,倾心礼敬,表为参军。从肃征伐,累有战功,稍迁给事中、步兵校尉、左中郎将,常为统军,东西征伐。世宗时为建武将军,讨扬州贼。破之,仍镇于合肥,萧衍民归之者数千户。
后武兴氐杨集义反叛,推其兄子绍先为主,攻围关城。梁州刺史邢峦遣竖眼讨之。集义众逆战,频破走之,乘胜追北,仍克武兴。还洛,诏假节,行南兖州事。竖眼善于绥抚,南人多归之。 竖眼性既清素,不营产业,衣食之外,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抚蜀人以恩信为本,保境安民,不以小利侵窃。远近杂夷相率款谒,仰其德化,思为魏民矣。是以蜀民请军者旬月相继,世宗甚嘉之。肃宗初,屡请解州,乃以元法僧代之。益州民追随恋泣者数百里。 朝廷以西南为忧,乃驿征竖眼于淮南。既至,率步骑三千以讨张齐。竖眼三日之中,转战二百余里,甲不去身,频致九捷。张齐引兵西退,遂奔葭萌。蜀民闻竖眼复为刺史,人人喜悦,迎于路者日有百数。竖眼至州,白水以东,民皆宁业。 竖眼表求解州,不许,仍转梁州刺史。梁州之人既得竖眼为牧,人咸自贺。而竖眼至州,遇患不堪综理,其子敬绍险暴不仁,聚货耽色,甚为民害,远近怨望焉。敬绍颇览书传,微有胆力,而奢淫倜傥,轻为残害。又见天下多事,阴怀异图,欲杜绝四方,擅据南郑。令其妾兄唐崐仑扇搅于外,聚众围城,敬绍谋为内应。贼围既合,其事泄露,在城兵武执敬绍,白竖眼而杀之。竖眼耻恚发疾,遂卒。永安中,赠征东将军、吏部尚书、齐州刺史。
《选自《魏书列传五十八﹒傅竖眼》,有删节》
[注]①氐:我国古代民族
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迁给事中 稍:逐渐,慢慢
B. 集义众逆战 逆:抵触,违背
C. 行南兖州事 行:代理,处理
D. 远近怨望焉 望:埋怨,责怪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以小利侵窃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 迎于路者日有百数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梁州之人既得竖眼为牧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 远近怨望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镇南王肃见而异之,且奇其父节
镇南王肃见到他觉得他与众不同,并且称奇他父亲的节操
B. 俸禄粟帛皆以飨赐夷首,赈恤士卒
所得的俸禄衣食都用来赠送赏赐夷人首领,赈济抚恤士卒
C. 是以蜀民请军者旬月相继,世宗甚嘉之
因此宴请军队的蜀地百姓旬月之间络绎不绝,世宗极力赞美他
D. 敬绍颇览书传,微有胆力,而奢淫倜傥,轻为残害
敬绍读书颇多,略有胆力,但骄奢淫逸放荡不羁,随意残害百姓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推举兄长之子做君主的叛贼杨集义,竖眼接连攻克,并且乘胜追击。
B.竖眼做事深得民心,以至远近的少数民族都来叩拜,想要成为北魏百姓。
C.竖眼之子谋逆反叛,终招致杀身之祸,可见,竖眼也有教子无方的不足。
D.竖眼能征善武,屡立战功;多地为官,遇到任何复杂问题都能总揽管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断句。(5分)
村居遇雨,来往绝人。自晨昏侍食之外虽妻子罕见居植修竹间有鸟鸣女墙低槛疑近山岫昼则雠校史书夜则屈伸一榻谢绝肥甘疏远苦醴胸中无思或会古今得失一顿足而已。如此数日,天亦将晴,人亦将至,我亦将出,不可以不记也,因就灯书之。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8道题)。(16分)
①《曹刿论战》记载,齐鲁长勺之战中当鲁庄公急于追击溃逃的齐军时,曹刿却说不可以,观察之后才下令追击。战后他解说道:“____,____,故逐之。”
②作为高远志向、豪放气概象征的大鹏,早在战国时就被庄子在《逍遥游》中进行了一番奇妙的描绘,“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
③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绘了滁州西南琅琊山中迷人的景致,其中“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水落而石出”表现了山中春夏秋冬四季之美。
④野外出游,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苏轼却在《定风波》开篇中用平静的口气道:“ , ”,营造出一种不为环境所左右的自得境界。
⑤李密在《陈情表》中所陈之情,包括对祖母刘氏的孝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 。”
⑥元嘉草草, ,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⑦ ,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⑧满地黄花堆积, , ?《声声慢》
⑨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滕王阁序》
⑩归隐后的陶渊明,不仅有亲情欢娱、琴书雅趣;春天到来的时候,他还要享受春耕之乐:“ , ”。 (《归去来兮辞》)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8分)
感皇恩①
宋·朱敦儒
早起未梳头,小园行遍,拄杖穿花露犹泫。菊篱瓜畹②,最喜引枝添蔓。先生独自笑,流莺见。 著意访寻,幽香国艳,千里移根未为远。浅深相间,最要四时长看。群芳休怪我,归来晚。
注释:①词牌名。②畹:田地。
①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拄杖”句中的“犹”字,突出朝露之重,呼应“早起”,含蓄地传达出爱花之情。
B.“先生独自笑,流莺见”句写出诗人面对小园的勃勃生机,难抑内心的喜悦的情态。
C.“千里移根未为远”写诗人为四处访寻各种名花,不辞劳苦,不惜移居到千里之外。
D.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舒心适意、怡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全词语言清新自然、明快生动。
② 结尾句“群芳休怪我,归来晚”新巧别致,请简要赏析。(5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这是一个有关3个物种之间的故事。
首先出场的是会养殖真菌的蚂蚁,它们生活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会在自己领地的地下空间里开展真菌农业。这些真菌蚁的农业生产是完全和平进行的,但它却会吸引来另一类的蚂蚁,这是一种寄生型的蚂蚁种类,这种蚂蚁专门盯上了这个微型农业社会,并靠此生活。这种寄生蚁并非像一般寄生现象那样是寄生在个体身上,而是渗入整个社会体系。
具体来说,整个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真菌蚁社会成型的初期,寄生蚁通过战争强行进入其领地,随后寄生蚁的蚁后会迅速站稳脚跟并立即开始生育它自己种群的工蚁。一旦立足稳定,它们就会享用真菌蚁农业生产的成果,甚至还会吃掉真菌蚁群落中的幼蚁来削弱宿主的力量,同时它们还会咬断真菌蚁蚁后的翅膀,这样它就无法飞出蚁巢去他处建立新巢而摆脱寄生蚁的纠缠。更加悲惨的是,按照蚁群的习性,一旦蚁后的翅膀被咬断,它就会自动重新变为普通的工蚁。这样,通过这些手段,寄生蚁完成了对真菌蚁农业社会的统治。
但是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寄生蚁自己也会生育大量的工蚁。这些工蚁会在整个真菌蚁领地内到处巡逻。研究表明,这两种蚂蚁之间所存在的似乎并不仅仅是表面所展现的那种简单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研究的结果证明这样的寄生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互利的一面,因为真菌蚁们还面临着另外一种更加险恶的敌人,那就是一种凶恶的捕食蚁,这些捕食蚁素来以其他种类的蚂蚁为食,并且集体行动,拥有惊人的群体攻击能力和强大的撕咬能力。这种蚂蚁会极为高效地洗劫它们的花园并摧毁它们的巢穴。
总的来说,寄生蚁的战斗力要远远强于真菌蚁,因此便承担起了保卫农业领地的重任,抵御外敌的入侵。弱小的真菌蚁们对付敌人的主要方法是冲上去撕咬对方,然后迅速跑开,如果不能跑开那就战斗至死。但不管怎样,它们的战斗力在捕食蚁面前是非常脆弱的。而相比之下,寄生蚁的战斗力就要强大的多,也更具进攻性。它们拥有强大的生物碱毒液,可以以喷射或撕咬的形式给予敌人重创。即便一个真菌蚁农场中只有少数的寄生蚁驻守,在遭受捕食蚁进攻时也将大大增加抗击敌人的能力。由于寄生蚁强大的化学武器,它们可以有效反击数量庞大的捕食蚁的入侵。
(选自晨风《寄生蚂蚁用化学武器保护宿主》有删改)
15.根据文意,不属于 “这些手段”的一项是(3分)
A. 寄生蚁通过战争强行进入真菌蚁的领地。
B.吃掉真菌蚁群落的幼蚁以削弱宿主的力量。
C.咬断真菌蚁后的翅膀让其沦为普通的工蚁。
D.生育大量的工蚁在整个真菌蚁领地内到处巡逻。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一般情况下,真菌蚁社会成型的初期也就是它们被侵犯的时候。
B. 寄生蚁除享用真菌蚁农业生产的成果外还会削弱它们的力量。
C. 当捕食蚁入侵时寄生蚁承担起了抵御敌人保卫领地的全部任务。
D. 三种蚂蚁的战斗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真菌蚁、捕食蚁、寄生蚁。
E. 寄生蚁控制着真菌蚁群落,二者在本质上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
17.根据上文和下面的材料,请概括美女鱼和寄生蚁两种寄居动物,在寄居关系上的不同点。(6分)
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原本属于天敌关系的海葵和美女鱼却有着自然亲昵的寄生关系。在海葵丛中,美女鱼进出自由,当然,要想进入海葵体腔,最开始也是要忍受相当的痛苦的。每到夜晚或危险来临时,海葵的体腔就成了美女鱼的藏身之所。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每当危险系数较小时,美女鱼会将冒失的追逐者引诱到海葵的触手旁,让其成为海葵的点心,免去了海葵的奔波之苦。此外,美女鱼还会在闲暇时,将捕获的猎物献给海葵,以示容身谢意。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①早晨醒来便听见哗哗哗的雨声。拉开窗帘就看到了从黑云里倾泻而下的闪着些微亮光的雨条。到俄罗斯一周了,走到哪里都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今天遇到下雨了。有阳光又有雨,当是感受俄罗斯大地自然天象变幻的一个难得的完满。
? ②冒雨去图拉,拜谒托尔斯泰。车经过图拉城时,雨,时下时停,出图拉城时,就看到远方天际一抹蓝天了。拐过两个交叉弯道,看到很长的林木遮蔽下的围墙和一个阔大的门,这就是托翁自己命名的“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庄园故居了。
? ③站在宽大的门口,一眼看见两排整齐高大的白桦树的甬道,通向林木笼罩的深处。甬道尽头往右拐进去,是一座涂成黄色的两层小楼,这是托尔斯泰的居室和写作间。在这座托尔斯泰写作和生活的黄色小楼前,有一块不大的空地,该算作院子吧。小院的三面,是稠密到几乎不透阳光的树林,林间长满杂草,俨然一种森林的气息。楼前的这方小院,除了供人走的台阶下的土路,也都栽种着花草,却不是精细的管理,完全是自由生长的泼势。
? ④花草园子里有一棵合抱粗的树,不见一片绿叶,粗壮的枝股和细细的枝条,赤裸在空中,在四周一片浓密的绿叶的背景下,这棵树让人感到一种死亡的凄凉。
? ⑤我初看到这棵枯死的树时,贸然想到的是,它与周围的景致太不协调了,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
? ⑥枯枝上挂着一只金黄色的铜钟。托尔斯泰是贵族,却愿去帮助那些寻找救助的贫苦人,久而久之,那些四野八乡遭遇困境的乡民便寻到这个庄园来。托尔斯泰在楼前院子这棵树上挂的这只铜钟,是供寻访的穷人拉响的,听到响声,托尔斯泰就会放下笔推开稿纸,把敲钟的穷人请进楼里,听其诉叙困难和冤屈,然后给予帮扶救助。
? ⑦据说有时竟会在这棵树下发生排队等候敲钟的事。曾经有多少穷人贫民憋着一肚子酸楚和一缕温暖的希望攥住那根绳子,敲响了这只铜钟,然后走进了小楼会客厅,然后对着胡须垂到胸膛的这位作家倾诉,然后得到托尔斯泰的救助脱离困境。
??⑧这棵曾经给穷人和贫民以生存希望的树已经死了,干枯的枝条呈着黑色,枝干上的树皮有一二处剥落,那只金黄色的铜钟静静地悬空吊着,虽依原样系着一条皮绳,却再也不会有谁扯拉了。救助穷人的托尔斯泰去世已近百年,这棵树大约也徒感寂寞,已经失去了承载穷人希望的自信和骄傲,随托翁去了。
? ⑨托翁晚年竟然执意要亲手打造一双皮靴,而且果真打造出来了,而且很精美很结实也很实用。我自然惊讶这位伟大作家除了把笔的效能发挥到了无可企及的天分之外,还有无师自通操作刀剪锥针制作皮靴的一双巧手;我自然也会想到这位既是贵族庄园主又是赫赫盛名的作家,绝不会吝啬一双靴子的小钱而停下笔来拎起牛皮;然而,他彻底腻歪了已往的贵族生活,以亲自操刀捏锥,表示一种背离,一种转向。
⑩托尔斯泰把他精心制作的这双皮靴送给一位评论家朋友。这位评论家惊讶不已,反复欣赏之后,郑重地把这双皮靴摆到书架上,紧挨着托尔斯泰之前送给他的十二卷文集排列着,然后说:这是你的第十三卷作品。
?这是俄罗斯人以素有的幽默方式,表达出对一位伟大作家最到位最深刻的理解。
? ?我真幸运,在林中的这块草地上领受到了明媚的阳光。
?雨在我专注于黄色小楼里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照片一页手稿的时候,完全结束了。头顶是一片蓝色的天空和自在悬浮着的又白又亮的云。林子顶梢墨绿的叶子也清亮柔媚起来。阳光从枝叶的空隙投到林子里的硬质土路上,洒在小小的聚蓄着雨水的坑洼里,更显一种明媚。
? ? ? ?(取材于陈忠实《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感受过俄罗斯蔚蓝的天空和鲜亮的阳光,再感受雨天,才能全面了解俄罗斯自然天象的变幻。
B.托尔斯泰庄园故居三面围着的稠密的树林,更衬出那棵挂着金黄色铜钟的没有一片绿叶的大树的凄凉。
C.托尔斯泰晚年执意要打造一双很精美很结实的皮靴,作者认为是他想放弃写作和已腻歪了的贵族生活。
D.评论家郑重地把托尔斯泰制作的皮靴摆到书架上,说明他已由最初的惊讶,转而对作家的行为充满敬意。
E.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了与托尔斯泰一样热爱自然的感情,表现出高远淡然的人生境界。
19.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6分)
(1)“随后知道了这棵树非凡的存在,竟然有一种内心深处的震撼。”请分析作者内心震撼的原因。(3分)
(2)请分析第⑨段中“一种背离,一种转向”的深刻含义。(3分)
20.以“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10分)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1)请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描述火车、地铁或公交车上的这种场景,200字左右。
(2)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开头,写一段文字,表达面对这种情景时你内心的感受,200字左右。
(3)请从“关注健康”的角度,写一段文字,劝说同龄人“拒做低头族”,200字左右。
22.请以“早知道结果是这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