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共7页)
I卷(选择题,45小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苷酸通过肽键互相连接 B.A与T配对,C与G配对
C.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同 D.碱基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内侧
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
B.一对等位基因间不存在基因重组
C.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转变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
3.在“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制片操作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的目的是为了让组织细胞彼此分离 B.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形态
C.染色所用的甲紫染液是一种碱性染料 D.在显微镜下可看到根尖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过程
4.无子西瓜之所以无子,是因为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A.数目增加,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B.数目减少,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C.联会紊乱,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D.结构改变,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卵细胞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含有患病基因
B.人类遗传病在显微镜下都无法诊断
C.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D.猫叫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有45条染色体
6.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B.精子中只含Y染色体
C.男性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为YY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Y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
A.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 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
8.如图表示果蝇-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
9.下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亲代噬菌体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32P标记的嘴菌体
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子代噬菌体多数没有放射性
C.搅拌不充分,可导致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
D.要达到实验目的,只需设计一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10.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式是
①从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②从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蚕茧基因(G)与白色蚕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已知雄蚕产丝量大,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下列杂交组合中根据幼蚕体色从F1中选择出用于生产幼蚕效率最高的一组是
A.GgZtZt×ggZTW B.ggZtZt×GGZTW C.GgZTZt×GgZtW D.GGZTZt×GGZTW
12.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二倍体生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图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图①和图②细胞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B.图③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
C.经图④形成的4个细胞的基因型可能各不相同
D.图①②④中每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
13.某双链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该DNA在连续复制时,对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第一次复制时,需要(m-A)个
B.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2(m-A)个
C.在第n次复制时,需要2n-1(m-A)个
D.不论复制多少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等于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数目
14.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
②R型细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
③R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
④S型细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细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15.如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图中黑色个体代表已不能提取相应遗传物质的个体)
A.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Y染色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X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16.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l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DNA应为② B.子二代DNA应为①
C.子三代DNA应为④ D.亲代的DNA应为⑤
17.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3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18.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I、酶II和酶III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已知编码酶I、酶II、和酶III的基因分别为A、B、C,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1/64 B.3/64 C.27/64 D.9/64
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
B.种群基因库发生明显差异是生殖隔离的前提
C.人为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20.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二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21.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为XBXB的比例为42.32%,XBXb为7.36%,XbXb为0,32%,XBY为46%,XbY为4%,则在该地区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8% B.8%、92% C.78%、92% D.92%、8%
22.下列科学家与研究成果的对应错误的是
A.摩尔根——证明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C.沃森——首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D.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判断正确的有
①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②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③人工选择使鲫鱼发生变异,产生现今多种形态的观赏金鱼
④达尔文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⑤适应性的形成是在自然选择下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
⑥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⑦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24.下列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同
B.①②③能在线粒体、叶绿体和原核细胞中进行
C.tRNA、rRNA和mRNA分子中都含有氢键
D.一条mRNA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共同合成一条肽链,加快翻译速率
25.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如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C.e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相同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26.下图示A、B两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则其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DdEeGG;DDEeGgHHMmNN B.DdEEGg;DddEEEgggHHh
C.DddEEe;DdddeeeeHHHh D.DDdEee;DdEEGgHhMmNn
27.下列有关植物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A、C、T、U4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共有7种
B.一个转运RNA只有3个碱基并且只携带一个特定的氨基酸
C.一个用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5N和14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数之比为1:3
D.控制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28.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
C.DNA甲基化后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对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
D.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29.自然界中,一种生物体中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苏氨酸 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 苯丙氨酸 苏氨酸 酪氨酸 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三种突变基因的改变最可能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或缺失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或缺失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或缺失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或缺失
30.亲本AABBDDEE与aaBBddee杂交(各对基因独立遗传)得F1,F1自交得到的F2中基因组成不同于亲本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A.1/64 B.63/64 C.1/32 D.3/32
31.下图是4种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对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胰岛细胞中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B.乙可表示逆转录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C.丙可表示DNA病毒(如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时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D.丁可表示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32.如图是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终止密码子位于a端
B.通常决定氨基酸①的密码子又叫起始密码子
C.该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A—U、C—G
D.图中所示蛋白质合成过程涉及3种RNA
33.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0条 B.20条 C.大于0小于20条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34.下图表示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的模饭是甲中的a链
B.②过程表示翻译,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C.若甲的a链中(G+T)/(A+C)=2/3,则b链中(G+T)/(A+C)=3/2
D.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35.生命科学史蕴含丰富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艾弗里用多种酶研究肺炎链球菌转化时,对自变量控制符合对照实验的“加法原理”
B.萨顿选择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并应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C.孟德尔能成功地总结出遗传定律与他正确选材和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有关
D.赫尔希和蔡斯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T2噬菌体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6.研究发现“超级细菌”的产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如图表示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数量的关系,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与环境发生了协同进化
B.C点时细菌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
C.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是人们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D.抗生素的使用导致B点细菌数量较少
37.甲、乙、丙三个精原细胞中,甲为正常细胞,乙、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丙细胞中染色体1的部分片段转移到了染色体3上。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发生自由组合,则可以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B.乙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配子,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
C.乙细胞中发生的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乙细胞和丙细胞的变异类型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若为倒位则观察不到
38.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蠅杂交,得到F1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上述结果能判断出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B.可以判断出上述实验中亲本雌性果蝇的基因型
C.若F1雌性果蝇共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为n
D.若致死基因为N,让F1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成活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8
39.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BU可与碱基A配对,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2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分子加热后获得的5种单链如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可能是
A.腺嘌呤 B.鸟嘌呤 C.胞嘧啶 D.胸腺嘧啶
40.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10分)
41.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此题能够表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C.插入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数目增加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42.下图为基因表达过程中相关物质间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②中均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在原核细胞中,过程①②同时进行
C.c上的密码子决定其转运的氨基酸种类 D.d可能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43.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染色体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一定能导致个体表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可以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4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D.可在DNA中找到I5N、32P和35S
45.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关于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此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
B.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
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
II卷(非选择题,4小题,共40分)
46.(10分)下列图甲、乙、丙分别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④的名称是__________,图甲中细胞①处于图乙_____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HI阶段的是______(填数字)。
(2)图甲中对应图丙II时期的细胞是_________(填数字),图丙a、b、c中表示DNA分子的是________,图丙中II→I,完成了图乙中的__________段的变化。
(3)现有某药物能专一性地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的形成,则使用此药物后,细胞的分裂将停留在图乙中CD段。
(4)图甲中染色体上B和b基因不同的是____________。
47.(8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
(1)图一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该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填名称),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填“右→左”或“左→右”)。
(2)图二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基因的表达的指的是图中的_____(填字母)过程,a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完成b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
(3)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与图二中③结构的化学组成最相似的是__________。
A.烟草花叶病毒 B.噬菌体 C.酵母菌 D.染色体
48.(12分)某植物茎的紫色对绿色为显性,由基因A/a控制;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基因B/b控制。以紫色高茎植株为亲本,自交产生的F1中紫色高茎: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5:3:3:1。请回答:
(1)以上两对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F1中绿色高茎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其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
(3)①分析F1表型比例异常的原因,某同学提出三种假设:
假设一:基因型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受精卵或个体致死;
假设二:亲本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致死;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杂交实验对假设二、假设三进行探究:
实验思路:选择亲本紫色高茎植株与F1中的_____进行______实验,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分析:
I、若以亲本紫色高茎植株为父本,子代中绿色高茎:紫色矮茎:绿色矮茎=__________,反交子代中出现__________种表型,则假设二正确。
II、若以亲本紫色高茎植株为___________,子代中出现和杂交实验I相同实验结果,则假设三正确。
49.(10分)血友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角H/h表示)。下图是某家系血友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I-1不携带血友病致病基因。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M血型的基因型为LMLM,N血型的基因型为LNLN,MN血型的基因型为LMLN,且I-1和I-4为M血型,I-2和I-3为N血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2)I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II-4的血型为___________,III-1携带Xh基因且为N血型的概率是___________,若要确定III-1是否携带Xh基因,可采用的产前诊断手段是__________。
(3)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分析,II-3和II-4最好生育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原因是___________。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答案
I卷选择题(45题,共60分)
一、单选(共4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D C C A A D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D D C D C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C A B D C C D A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A D D C C B D B A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10分)
41 42 43 44 45
ABC ABD C B ABC
II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46.(10分,除特殊标记均为1分)
(1)极体 AB ③④
(2)①② C BC
(3)纺锤体(2分)
(4)基因突变(2分)
47.(8分,除特殊标记均为1分)
(1)Mrna 右→左
(2)b、c 解旋酶、DNA聚合酶(2分) RNA聚合酶
(3)A(2分)
48.(12分,除特殊标记均1分)
(1)遵循 (2)aaBB、aaBb(2分) 2/3
(3)AABb AaBB 亲本产生的AB雌配子致死
(4)绿色矮茎 测交 1:1:1 4 母本
49.(10分,除特殊标记均1分)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LMLNXHXH或LMLNXHXh(2分) MN血型 1/16(2分) 基因检测(3)
女 生女孩都正常,生男孩可能患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