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春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专项汇编-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1.(2023春 新泰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吟”是吟颂的意思。
B.这首诗借景抒情,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及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精神追求。
D.这首诗将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构思十分巧妙。前三句都是着力描写炼石灰的过程,最后一句点出石灰的特性。
(2)下列诗句中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运用的写法最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青松》)
2.(2023春 黄冈)读下列杜甫的两首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①。
感时②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③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④欲不胜⑤簪。
【注释】①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③抵:值,相当。④浑:简直。⑤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 ”,他与李白合称“ ”。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陷落)
B.花重锦官城(沉重)
C.晓看红湿处(明白,了解)
D.白头搔更短(用手指轻轻地抓)
(3)任选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多用这两句诗来赞美 的人,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 。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写这两首诗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春夜喜雨》为“喜”,《春望》为“悲”。
B.《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
C.《春望》这首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内涵上较《春夜喜雨》更广阔。
D.《春夜喜雨》中,诗人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春望》中,诗人则通过对国都萧瑟春景的描写,抒发自己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3.(2023春 巨鹿县)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 喻为 ,把 喻为 ,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3)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的句子是
A.眉眼盈盈处
B.才始送春归
C.千万和春住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2023春 定州市)材料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
(1)背诵古诗,在横线上补充诗句。
(2)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中,一个“ ”字把竹子拟人化,一个“ ”字写出竹子目标之明确,“ ”写出了竹子的意志坚定,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子展现出来。
(3)在下面写出最后两行诗的意思。
(4)品读古诗,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①《竹石》是唐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诗人郑燮所作。
②这首诗写的是长在竹子中的石头。
③这是一首题画诗。
④“咬定”“不放松”可以适当读出力度,表现出竹子的品性。
⑤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竹子的傲气,表达了自己的刚正不阿。
⑥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竹子的品格,后两句写竹子的特点。
⑦这首诗托物言志,诗中的竹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5.(2023春 岱岳区)阅读下面的文字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 迢迢:遥远
B.纤纤擢素手 素:白皙的
C.札札弄机杼 弄:摆弄
D.泣涕零如雨 涕:鼻涕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纤擢素手”中“纤纤”描绘织女的手柔软细嫩,表现织女的美好、娇柔。
B.“札札弄机杼”中“札札”模拟描绘织女织布发出的响声,表现织女的勤苦。
C.“泣涕零如雨”,运用比喻,极写织女的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D.“盈盈一水间”中“盈盈”描绘织女的眼睛满含热泪,在隐忍中蕴蓄着强烈的情感。
(3)下列诗句没有体现传统节日习俗的一项是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2023春 嘉鱼县)古诗词阅读。
[甲]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乙]过华清宫
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两首诗都写了美食,甲诗中的美食是 ,爱好这种美食的不是渔者,而是 ,乙诗中的美食是 。
(2)两首诗都运用对比手法来抒发感情。乙诗通过妃子看见荔枝的嫣然一笑,与专使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扬起的一团烟尘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皇宫骄奢生活的不满。甲诗通过 ,与 进行对比,表达了 。
7.(2023春 临猗县)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描写的是 (季节)的美景,诗中 、 等意象能够表明这一季节特征。
(2)微视频是当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张铭同学想将这首诗第一句和第四句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
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
竹外桃花三两枝 竹外桃花 静态
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欲上 河豚逆流而上的状态
(3)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细致且富有哲理。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所蕴含的哲理。
8.(2023春 确山县)材料:多读书
轩轩向同学们推荐了下面这首古诗。
观书
(明)于谦①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②寻芳客,未信我庐③别有春。
[注]:①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②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泛指马鞍和笼头的贵美。③庐:书房。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将书卷比喻成多年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伴、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颈联“活水”一句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坚持读书的好处。
C.尾联运用衬托的手法,用诗人沉醉于山水的精神享受,来反衬寻常游客追求精神享受的肤浅。
D.本诗写诗人亲身体验,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抒发其喜爱读书之情,语言生动,说理形象,有较强感染力。
(2)你认为诗人读书有哪些乐趣? (多选)
A.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
B.读书可使荡涤心胸,感觉清明纯净。
C.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
D.读书河使人的品德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
(3)材料中的“活水源流随处满”是诗人于谦巧妙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中最富有哲理性的诗句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3春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专项汇编-诗词曲鉴赏(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1)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分析。A.有误,作者是明代的于谦,不是清代。B.有误,“借景抒情”说法错误,是托物言志。C.有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一语双关,表达出作者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精神追求。D.正确。故选D。
(2)考查了诗歌写作手法、诗歌词句理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是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人借梅花表达了与世无争,淡泊自守,始终保持清高、清白的精神气节和德操。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此诗借竹子的坚韧刚毅,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之志、拒绝随波逐流的可贵品质。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很巧妙地从柳树过渡到了赞美春天。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思是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这青松又高又直。表面写青松,实际是写革命者不畏艰难,顽强不屈的精神。故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运用的写法最不一致的一项是C项。
故答案为:
(1)D;
(2)C。
2.【解答】(1)本题考查诗人相关知识。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B、D.解释正确;
C.有误,“晓看红湿处”的晓”的意思是:天刚亮的时候。晓看红湿处”的意思是: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 布满了红色的花瓣。”
故选:C。
(3)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示例一: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的意思是: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示例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翻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4)本题考查诗句理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夜雨悄然无声在不知不觉中随风而至,滋润大地万物现在我们还常用这两句来赞美老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容老师循循善诱,身教言传,像润物的春雨一样默默奉献,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爱戴。像这样的诗句还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分析能力。
A、B、C.说法正确;
D.有误,《春望》这首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整首诗表达的情感并不是“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故选:D。
答案:
(1)诗圣 李杜
(2)C
(3)阴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唯独江船上的灯火明亮可见。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4)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5)D
3.【解答】(1)考查了诗歌内容概括。结合译文理解词意后,用自己的话概括。示例:此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2)考查了诗歌词句理解。结合译文理解词意后作答,“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把水喻为眼波,把山喻为眉毛,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3)考查了诗歌情感主旨。“才始送春归”意思是刚刚把春天送走。表达了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的伤春之愁。故选B。
(4)考查了诗歌情感主旨。结合诗词下片或全词作答,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和依依惜别之情。
故答案为:
(1)此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2)水 眼波 山 眉毛;
(3)B;
(4)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和依依惜别之情。
4.【解答】(1)考查了古诗文默写。《竹石》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考查了诗歌词句理解。“咬定青山不放松”意思是: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此句中,一个“咬”字把竹子拟人化,一个“定”字写出竹子目标之明确,传达出竹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不放松”写出了竹子的意志坚定,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子展现出来。
(3)考查了诗歌词句理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4)考查了文体知识、诗歌词句理解和诗歌情感主旨。结合译文和背景资料作答,①正确。②有误,本诗写的是长在石缝中的竹子。③正确。④正确。⑤正确。⑥有误,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竹的特点,后两句写的是竹的品格。⑦正确。
故答案为:
(1)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咬 定 不放松;
(3)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4)①√②×③√④√⑤√⑥×⑦√。
5.【解答】(1)考查加点字的解释。结合译文理解,A、B、C正确。C.有误,涕:眼泪。故选C。
(2)考查诗歌词句理解和诗歌语言赏析。A、B、C说法正确。D.有误,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指河水清澈。故选D。
(3)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意思是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写的是元宵节。B.“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意思是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没有体现传统节日习俗。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我却不在场。写的是重阳节。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写的是春节。故选B。
故答案为:
(1)C;
(2)D;
(3)B。
6.【解答】(1)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意思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鱼的美味。由此可知,甲诗中的美食是鲈鱼,爱好这种美食的不是渔者,而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意思是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由此可知,乙诗中的美食是荔枝。
(2)考查了诗歌情感主旨。[甲]诗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描写了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诗人通过江上往来人对鲈鱼的喜爱与风波中捕鱼人艰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
故答案为:
(1)鲈鱼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 荔枝;
(2)过江上往来人对鲈鱼的喜爱 风波中捕鱼人艰苦 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
7.【解答】(1)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积累可知,《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北宋的苏轼。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作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可看出写的是早春的景物。诗中三两枝的桃花、满地的蒌蒿、抽出短芽的芦苇等意象能够表明这一季节特征。
(2)考查了诗歌词句理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意思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也表明了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感受到了早春的气息。“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这句诗是动态描写,由此联想到了河豚欲洄游上岸产卵的状态。
(3)考查了诗歌情感主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题画诗写的是早春江南的景色,它通过对四种植物、两种动物的描绘,虚实相映地突出了“春”字的主题。诗中的哲理,是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和人们的行为,让人们从中领悟到生活中的一些道理。诗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当春天来临时,野鸭们比人们更早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并率先行动起来。这告诉人们,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应该积极向上,迎接新的生活。
故答案为:
(1)苏轼 早春 三两枝的桃花 满地的蒌蒿;
(2)早春的气息 动态;
(3)诗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当春天来临时,野鸭们比人们更早地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并率先行动起来。这告诉人们,春天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应该积极向上,迎接新的生活。
8.【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尾联“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意思是: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这一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书斋之乐。“勒”为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指的是富家浪子。这些人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诗首联通过“似敌人”和“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和“全无一点尘”写出了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和“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本诗内容并没有提到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故选ABD。
(3)考查了对读书的体会。冰心奶奶说:读书好。读书的好处很多,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读书可以让我们感到充实,生活如果缺少了书,就变得枯燥无味。
故答案为:
(1)C;
(2)ABD;
(3)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