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春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1.(2023春 汝城县)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
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②庵:住所。
(1)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①乃种芭蕉万余株 ②盘板皆穿
③名其庵曰“绿天” ④贫无纸可书
(2)“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
A.通国之善弈者也
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C.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我们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请写出一位书法家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
2.(2023春 隆回县)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jiǎo zhuó) 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yú yǔ) ?曰:非然也。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下列句中的“之”具体指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通国之 善弈者也。
②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③弗若之 矣。
A.指弈秋的教导
B.指鸿鹄
C.他,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D.助词,相当于“的”。
(3)下列句子朗读 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惟弈秋之为/听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其一人/专心致志
(4)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
A.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B.学习可以一心二用,不必持之以恒。
C.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3.(2023春 和平区)文言文阅读
蜀①鄙②之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持而往!”越④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运的地方。③恃:凭借。④越:至、到。⑤顾:难道。
(1)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的“之”意义相同的是
A.惟弈秋之为听
R.蜀之鄙有二僧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2)联系上下文“贫者语于富者曰”一句中“语”的意思是
A.语文
B.语言
C.告诉
D.语气
(3)本文在塑造“二僧”的形象时,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A.语言、心理描写
B.语言、神态描写
C.心理、神态描写
D.动作、神态描写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5)根据本文揭示的道理,引用―句你学过的古语或名言警句,谈谈你今后在学习上的打算。
4.(2023春 绥中县)文言文阅读。
孔子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①,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②,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③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泛指香花香草。②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③丹:丹砂,矿物名,呈红色。④漆:油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与善人居
A脾气好的人
B善于种花的人
C品德高尚的人
D香气扑鼻的人
②即与之化矣
A消除
B消失
C同化
D变化
(2)我们俗话所说的“ , ”和文中“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
5.(2023春 万源市)文言阅读
日近长安远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潜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俱以东度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③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东度:晋王朝东迁。④居然:不费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元帝失色
②元帝异之
③不闻人从日边来
④明日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3)明帝两次回答及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第一次回答:
第二次回答:
(4)你认为明帝的回答有什么特点?
6.(2023春 遂川县)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小题
日时
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①一日一夜
②而午前曰上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夏日长/而夜短
B.夏/日长/而夜短
C.夏日/长而夜短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4)一天分为哪十二个时辰?请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并把它抄下来。注意行款整齐、书写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找语句、书写)
7.(2023春 于洪区)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孤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于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②,故运与之行。兽见之皆走③。虎不知兽畏④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长:同“掌”,掌管。②然:对的,正确的。③走:逃跑。④畏:害怕。
(1)这篇短文后来形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2)“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A.要求
B.寻找
C.追求
D.哀求
(3)把“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一句译写成现代汉语。
(4)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
8.(2023春 新泰市)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
B.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冷)
C.孔子不能决也 (决定)
D.孰为汝多知乎(同“智”,智慧)
(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旧题为列御寇著。列御寇,相传是春秋时的儒家人物,郑国人。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C.盘盂,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古人也常在上面铸刻文字,用来记录功绩或勉励自己。
D.关于选文的寓意,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从孩子性格特点的角度归纳,有人从知识的角度概括,都是可以的。
(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这一问题时,其中一人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
B.“孰为汝多知乎?”直接体现了两小儿辩论的问题的复杂性。
C.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态度。
D.两个小孩对于太阳离人远近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他们分别是从形状和温度这两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2023春统编版语文小升初真题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在具体句子中理解字词的意思。乃种芭蕉万余株: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故“乃”的意思是于是,就。盘板皆穿:木盘和木板都被磨穿了。故“穿”的意思是磨穿。名其庵曰“绿天”: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故“名”的意思是命名。贫无纸可书: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故“书”的意思是写。
(2)考查了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识记,以及对于关键句意思的理解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再品析需要翻译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乃漆一盘书之:于是把一个木盘涂上漆练字。故“之”是代词,指代字。A.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的下棋高手。故“之”是助词,的。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故“之”是助词,的。C.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故:不停地练字,木盘和木板都被磨穿了。故“之”是代词,指代字。选C。
(3)考查了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运用能力。首先需要对文章的作者、内容进行回忆。其次将平日积累的文学常识填入即可。怀素的草书作品《千字文》。
故答案为:
(1)于是,就。磨穿。命名。写。
(2)C。
(3)怀素的草书《千字文》。
2.【解答】(1)考查汉字读音、多音字。缴:[jiǎo]交纳;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结合句子“思援弓缴而射之”可知,“缴”的读音为“zhuó”;[yǔ]给予。[yú]同“欤”,语气助词。结合“为是其智弗若与”可知,“与”的读音为“yú”。
(2)考查字词解释。①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之:助词,相当于“的”。故选D。
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讲课,却一心认为有鸟将要飞来,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第一个“之”指弈秋的教导,第二个“之”指鸿鹄。故选A、B。
③弗若之矣: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之:他,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故选C。
(3)考查文言断句。A.有误。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讲的内容。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即:惟/弈秋/之为听。
B.有误。思援弓缴而射之:想着拉弓搭箭去射它。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即:思/援弓缴/而射之。
C.正确。
故选C。
(4)考查情感主旨。《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一个学得好,一个学得差的事,说明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故选A。
故答案为:
(1)zhuó yú;
(2)①D ②A B ③C;
(3)C;
(4)A。
3.【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吾欲之南海,何如”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之”是到,往的意思。
A.“惟弈秋之为听”意思是只听弈秋的教诲。之:代词,指弈秋对棋艺的讲解。
B.“蜀之鄙有二僧”这句话的意思是: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之”是的的意思。
C.“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之”是的的意思。
D.“之”是到,往的意思。故选D。
(2)考查了字词解释。“贫者语于富者曰”意思是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语”的意思是告诉。故选C。
(3)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理解。联系古文内容可知,作者分别举“贫者”和“富者”的例子,主要通过对话来写,“富者有惭色”是神态描写。故选B。
(4)考查了句子翻译。①句意: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②句意: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
(5)考查了概括文章主旨中心。最合适本文的观点是“有志者事竟成”,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故答案为:
(1)D;
(2)C;
(3)B;
(4)①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的那个穷和尚吗?
(5)有志者事竟成。
4.【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①与善人居: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善人:品德高尚的人。故选C。
②即与之化矣:这是因为和它融为一体了。化:同化。故选C。
(2)考查俗语。“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译为:藏朱砂的地方是红色的,藏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与俗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异曲同工之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使人变好,接近坏人使人变坏。
故答案为:
(1)①C ②C;
(2)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5.【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①元帝失色:元帝惊愕失色。色:脸色。
②元帝异之: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异:对……惊奇。
③不闻人从日边来: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闻:听说。
④明日:第二天。
(2)考查文言断句。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你为什么和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根据句意对句子进行断句,即: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3)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章,由“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可知答案。
(4)考查内容理解。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由“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可知,虽然明帝两次回答自相矛盾,但每次回答都有自己的理由,且理由充足。可见其机智聪慧。
故答案为:
(1)①脸色。 ②对……惊奇。 ③听说。 ④第二天。
(2)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3)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日近。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4)明帝的回答很机智,可以看出他反应迅速,聪明。
6.【解答】(1)考查了字词解释。结合译文作答,①日:白天。②曰:叫做、称作。
(2)考查了文言文的断句。解答此题要先解析句意,再划分朗读节奏,注意应符合古人朗读习惯。句意:夏天白天长而夜晚短。根据意义划分为:夏/日长/而夜短。故选B。
(3)考查了句子翻译。结合译文作答,“夜半为子,日中为午”意思是: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
(4)考查了内容理解和汉字书写。结合译文梳理文意后,可知原文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陈述了一天的十二个时辰的名称,故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确摘抄下来即可,注意把字写工整,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故答案为:
(1)①白天②叫做、称作;
(2)B;
(3)半夜十二点为子时,中午十二点为午时。
(4)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可知,主要写的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在兽群中作威作福的故事,因此是成语“狐假虎威”。
(2)本题考查理解字义。虎求百兽而食之: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因此,“求”的意思是寻找。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抓住关键词“今:现在,次课;子:你;食:吃掉;逆:违背”进行翻译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寓意的把握。本文主要写的是狐狸被抓,狐狸骗老虎说上天派我做兽王,群兽没一个不怕我。老虎跟着狐狸去看,果然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其实群兽真正怕的是老虎。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作威作福的人。
故答案为:
(1)狐假虎威;
(2)B;
(3)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4)讽刺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作威作福的人。
8.【解答】(1)考查字词解释。A、B、D正确。
C.有误。孔子不能决也: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决:决断,判定,判断。
故选C。
(2)考查文言断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意思是: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根据句意进行划分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故选D。
(3)考查内容理解、文学常识。A.有误。《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 汤问》,旧题为列御寇著。列御寇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B、C、D正确。
故选A。
(4)考查内容理解。A、C、D正确。
B.有误。“孰为汝多知乎?”体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
故选B。
故答案为:
(1)C;
(2)D;
(3)A;
(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