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防范与惩处
教育和引导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
教育感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第三单元 法律和教化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基督教的传播
罗马帝国疆域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罗马法
公元前
509年
公元27年
罗马共和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
8世纪
罗马建城
习惯法
公元前450年
成文法
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没有政府的明确承认。
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文件 。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罗马法
(1)《十二铜表法》
①目的:
②标志:
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1)如果行窃被杀,则杀死行窃者是合法的。
(2)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3)故意伤人肢体,而未取得和解,则伤人者应遭受同样的伤害。
(4)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处300罚金,如被害人为奴隶,处150罚金。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保留了落后习俗
维护私有财产
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罗马法
公元前
509年
公元27年
罗马共和国时期
476年
罗马帝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
公元前
8世纪
罗马建城
习惯法
公元前450年
公民法
随着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张和人口的激增
只适用于
罗马公民
成文法
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
人们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没有政府的明确承认。
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文件 。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1、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罗马法
(2)《罗马民法大全》
①背景:
②颁布:
罗马帝国时期,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法律制度更加完善;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③意义: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成,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公元27年
395年
1453年
罗马帝国时期
东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新律》
《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学说汇编》
《罗马民法大全》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①无主的珍宝,根据自然法立即属于发现者所有……根据自然法,你所有的财产所衍生出的财产归你所有。
②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来平等…为别人制定的法律,自己也必须遵守。
③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3)罗马法的精神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维护私有财产;
③注重程序,无罪推定;
1、近代西方法律的渊源——罗马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2、近代西方法律的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西哥特
东哥特
法兰克
汪达尔
勃艮第
阿勒曼尼
摩尔人
苏维汇
东罗马帝国
盎格鲁人
476年
1453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
日耳曼人以部落习惯法为基础,受罗马法影响,编撰的一套成文法,成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等级色彩浓厚。
(1)日耳曼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2、近代西方法律的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西哥特
东哥特
法兰克
汪达尔
勃艮第
阿勒曼尼
摩尔人
苏维汇
东罗马帝国
盎格鲁人
476年
1453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灭亡
中世纪
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吸收了若干罗马法原则而形成的法律,是对古罗马法制文明的传承。
(1)日耳曼法
(2)教会法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2、近代西方法律的发展——中古时期的法律
(1)日耳曼法
(2)教会法
(3)罗马法的复兴:
①原因:
②表现:
西欧的法律状况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
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以部落习惯法为基础,等级色彩浓厚。
以基督教神学为思想基础。
“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等文件,进确立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奠定王在法下原则,保障权力制衡。
英王约翰与贵族间发生战争,英国通过《大宪章》,
确定了 和 的原则。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3、形成体系
(1)英美法系
①11世纪:
⑤美国等国以英国法律为基础制定本国法律,英美法系形成。
法律至上
王权有限
英国建立诺曼王朝。出于外来征服者加强中央权力的秩序需要,
国王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
②12世纪:
参照日耳曼人的习惯法,重视先前判例的英国普通法诞生。
③13世纪:
④17世纪: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3、形成体系
(2)大陆法系
①1789年: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在启蒙思想指导下,以罗马法为基础,确定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法制原则,颁行了一系列法律。
②1799年:
拿破仑上台后亲自领导大规模的立法活动,编撰了“拿破仑法典”。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注重程序等)
1804年《法国民法典》
此前实行的法国宪法
1808年《刑事诉讼法典》
1807年《商业法典》
1806年《民事诉讼法典》
1810年《刑法典》
标志着法国成文法体系的形成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3、形成体系
(2)大陆法系
①1789年: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在启蒙思想指导下,以罗马法为基础,确定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法制原则,颁行了一系列法律。
②1799年:
拿破仑上台后亲自领导大规模的立法活动,编撰了“拿破仑法典”。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注重程序等)
③此后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大陆法系得以确立。
欧洲大陆的法律纷纷以罗马法为仿效对象,形成大陆法系。
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而产生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3、形成体系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法律渊源
在适用 法律的 技术方面
与罗马法 关系 吸收的是罗马法的精神, 只采纳罗马法部分原则 以罗马法为基础,
大部分继承罗马法
适用地区
判例法
成文法
法官地位突出
(创立、解释先例)
“法官制定的法律”
法官作用不太突出
宪法为根本法(立法)
法官执行法律(司法)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法律理论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康德
继承传统法律思想,又融合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2、法律特征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孟德斯鸠认为“三权分立”的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利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一样,相生相克。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2、法律特征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①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
②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3)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①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②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
从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体现民主并保证司法公正。
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避免冤假错案。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3、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法律和私有财产的设定是不平等的第一阶段。
——卢梭
法律的运用比法律本身还要不人道得多;法律压迫穷人,富人管理法律和对于穷人是一条法律,对于富人是另一条法律——这是两句早已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恩格斯
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马丁·路德·金
(1)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2)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
(3)黑人、原住民和妇女没有完全的公民权;
实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世纪
313年
392年
476年
基督教在罗马兴起
《米兰赦令》颁布,正式承认基督教
的合法地位。
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也逐渐
接受基督教
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关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社会作用是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的道德修养体系,关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社会作用是通过道德的感化而影响信众。
教化手段:
(1)保存古典文化;
(2)宣讲教义;
(3)开办学校;
(4)深入日常生活;
基督教宣扬“十诫”:1、除耶和华(上帝)外不可信仰别的神;2、不可造、拜偶像;……5、当孝敬父母;……8、不可偷盗;9、不可做假证;10、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
基督教道德伦理的基本要求是:1、要爱主;2、要顺服、忍辱、勿抗恶;3、要爱人如己;4、要经常忏悔罪恶。
1、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教会在中古西欧的地位
①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②是西欧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教权高于王权,
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出生
神父主持洗礼
教育
宗教学校课程
婚礼
教堂神父主持
临终教父主持仪式
死后教堂举行葬礼
③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控制着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经济:
政治:
思想: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基督教
1世纪
诞生
东正教
11世纪
第一次分裂
罗马公教
天主教
加尔文教
新教
路德教
英国国教
16世纪
宗教改革
第二次分裂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2、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1)内容: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是新教的宗教改革之始。他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全凭个人虔诚的信仰。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2、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1)内容: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加尔文认为:财富不是万恶之源,而是上帝祝福的标志;强调不随便乱花一厘钱,财产越多越应感到有责任,为上帝的荣耀而不使财产减少;财富意味着人履行了其职业责任,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须的。
②新教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2、新教的宗教伦理与教化
(1)内容:
①新教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
②新教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鼓励人们发财致富;
(2)评价:
积极:
消极:
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
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
①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
②排斥其他教派,引起多次教派冲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