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运动和静止》教学设计
复备人: 复备时间:
学科 物理 设计者 单位
年级 八年级 来源 课时 1
【课程标准】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1-25页
【学习目标】 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列举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的常见实例。 能根据选择的参照物解释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能根据运动情况找到所选择的参照物。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打基础。
【评价任务设计】 学生能够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并能够列举机械运动参照物常见实例,并会选择参照物,并能会做相应的提目。部分同学可能会对参照物理解不透彻,需要多举例 【教学活动】 故事导入 多媒体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飞行员伸手抓子弹的故事。 提问: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呢? 新课讲授 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提出问题: 在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试举出一些。 归纳总结:什么叫机械运动 过度提问: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归纳总结:什么叫做参照物 师生互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反馈训练:动手动脑学物理第四题 解释谜底:导入新课中的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 反馈训练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堂检测:【学生活动】 讨论原因 感受各种物体的运动 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阅读课本寻找答案 根据生活体验感性认识理解参照物 答案: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运动结论可能不同 解释原因 答案 学生总结 学生做【二次复备】【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板书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思、我感、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