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18:14:5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二、选择题。(10分)
1.(2023·凤台)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饺 皎洁 绞刑 摔跤 B.曝晒 澡布 爆炸 暴发
C.辨认 辩论 花瓣 辫子 D.抵御 领域 荣誉 监狱
2.(2023·凤台)下列加点字词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热水) B.非然也(对,不错)
C.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 D.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3.(2023·凤台)将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用括号里的词语替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遇事别急躁,咱们还是坐下来心里平和,不生气地谈一谈。(心平气和)
B.男人战死疆场,虽然不幸,但不失壮烈,也算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死得其所)
C.看他那衣衫褴褛的窘状,其经济的拮据境况是能够经过推想而知道的。(不可思议)
D.自从他退休后,就很少有机会看到他化装上台演戏了。(粉墨登场)
4.(2023·凤台)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
B.镇上的人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夸张)
C.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比喻)
D.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设问)
5.(2023·凤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过年时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B.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宗元。
C.《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春夜喜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都与春天有关。
D.《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作品中带有地域特色的“京味儿”语言值得细细品味。
三、按要求完成问题。
6.(2023·凤台)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 (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2)我们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当你心情愉快时,处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有哪些感受?请用两三句话写一写。
行走在春雨里,   。
(3)请仿照下面的句子,给某学科的老师写一句赠言。
例:送给音乐老师的:您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送给    老师的:   。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
目前,杭州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项目运动造型设计在线上发布。该设计是利用吉祥物对各体育项目比赛中最具代表性动作的定格与动画设计,是亚运视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2023·凤台)综合性学习。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2)现在的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在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四、阅读与理解。(22分)
(2023·凤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常见的生物识别方式是指纹识别,但指纹容易留下痕迹被他人复制,而且对手指的清洁度、干燥度要求较高。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数据安全和信息隐私越来越重要,人们需要更有效的身份认证“密码”。“人脸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即通常所说的刷脸技术。
材料二:“刷脸”正在快步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刷脸支付;回家或住酒店,刷脸开门;坐动车或飞机,刷脸进站;办社保或取现金,还是刷脸……
刷脸时代,意味着你所有的个人信息、财产情况,包括身份证、银行卡、支付宝账号等,都跟你的脸绑定了。
走在大街上,不经意间闯了红灯,为了逃避罚单,你戴上特大号的墨镜,大热天捂个大口罩,有用吗?好像也没用。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做到即使你遮住了脸部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是一样能把你认出来。
材料三:对于人脸识别的担忧,大多源于面部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如果说同为生物识别的指纹识别需要主动“画押”,人脸识别则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一旦人脸及其相关信息“落入贼,手”,民众的合法权益极易遭受侵害。
人脸识别涉及身份信息采集认证与个人隐私保护等话题,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在法律层面,中国针对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和储存做了具体规定,为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的搜集使用划定了边界。
8.和“指纹识别”相比,“人脸识别”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对清洁度要求高 B.对干燥度要求高
C.更加有效 D.容易复制
9.关于刷脸技术,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刷脸技术目前已完全覆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B.刷脸技术使得闯红灯者即使戴着特大号的墨镜还是无法逃避罚单。
C.刷脸技术因为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淘汰了指纹识别。
D.刷脸技术因能够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10.请结合三则材料选择恰当的小标题,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人脸识别的安全隐患及法律监管
B.“刷脸”走进日常生活
C.什么是人脸识别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生活经历,说一说“人脸识别技术”的利和弊。
(2023·凤台)阅读短文《一根善的拐杖》,完成练习。
①我14岁那年,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要知道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老小都指望着他遮风避雨。
②父亲是个待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他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望着那几张皱巴巴的毛票,我心里好像塞进一团棉花,堵得慌。想到父亲右腿上打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步行街发广告单,一站就是一整天,我心里仿佛飞进了马蜂,蜇得我一阵阵地疼,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准,狠狠地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我头一回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去了。
④太阳尽情地释放着它的热情,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法国梧桐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叶子。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父亲直直地站在太阳底下,像一棵树,胳膊架着双拐,手里拿着厚厚一摞广告单,汗水在脸上肆意地流淌。我很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但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时,发生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地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朝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
⑥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千万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上面写满了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布满皱纹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的良心。
⑦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为老人按人中穴……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位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这大概就是大家袖手旁观的原因吧。
⑧经过一番紧急救助,中暑的老人醒了过来。他向父亲道谢,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一支在风中燃烧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递给老人一根拐杖:“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
⑩“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
人群出奇地安静,大家的脸上写满了惊愕。
少了一根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只是摇晃了几下,又拿起放在地上的那一摞广告单,挺直了背开始分发起来。他像一棵树,一棵直立的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接过单子,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冒出了新芽儿!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它会让你的灵魂站得稳当一些,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中摇摇晃晃。
12.读第⑦~ 段,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父亲→紧急救助→   →挺直站立围观的人→   →满脸惊愕→   
13.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
14.读第⑦段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语句,并揣摩他的内心。
父亲心想:   
15.读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16.结合短文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五、习作与表达。(30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不同。“水饺”“皎洁”“绞刑”加点的字读“jiǎo”。“摔跤”的“跤”读作“jiāo”。
B.不同。“曝晒”的“曝”读作“pù”;“澡布”的“澡”读作“zǎo”。“爆炸”“暴发”中加点的字读作“bào”。
C.不同。“辨认”“辩论”“辫子”加点的字读“biàn”;“花瓣”的“瓣”读作“bàn”。
D.相同。加点的字都读作“yù”。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写同音字。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2.【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C、D正确;
B“非然也”的“然”是“这样”的意思,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词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整首诗或整篇课文的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分析,提取正确的解释。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这道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首先要通读句子,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平时的积累来思考。A、B、D正确;
C“不可思议”应为“可想而知”,不恰当。
故答案为: C
【点评】识记词语,不但要会写,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和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D正确;
C这个句子把路边的小杨树当成人来写了,因此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C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要根据具体的语句,结合平时的积累和辨析。
5.【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作者作品;习俗及习俗寓意;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节日风俗、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诗歌内容概括。节日风俗即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考查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
6.【答案】(1)闰土虽然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
(2)雨点打着欢快的节奏,小草弯腰微笑
(3)数学;您敏捷的思维、严谨的逻辑,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
(4)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是运动造型。
【知识点】句式衔接;仿写;语言得体;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加关联词。两个句子间是转折关系,可加上“虽然……但是”,第一句后的句号改为逗号,改为:闰土虽然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
(2)考查了情景写话。从所给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的状态,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3)考查仿写句子,写一句赠言给某门学科的老师即可,要注意学科老师的特点。
(4)考查概括段意或层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是运动造型。
故答案为:(1)闰土虽然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2)雨点打着欢快的节奏,小草弯腰微笑;(3)数学 您敏捷的思维、严谨的逻辑,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4)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是运动造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概括段意、情景写话。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7.【答案】(1)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
(2)小明,在手机、在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阅读纸质书籍呢?
【知识点】劝告慰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主题活动的设定。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任选其中两种即可。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明;其次针对情况,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故答案为: (1)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 (2)小明,在手机、在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阅读纸质书籍呢?
【点评】本题考查了主题活动、劝告慰勉。劝告慰勉要语言得体,有理有据。
【答案】8.C
9.B
10.C;B;A
11.利:①可以提高社会安全和防控犯罪的效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安检、监控和出入登记,可以有效遏制恐怖袭击、抓捕罪犯、预防盗窃,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②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比如在旅游、交通等场合,只要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快捷地完成身份验证和购票等服务,避免了传统繁琐的验证方式。弊: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由于人脸识别技术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泄露给不法分子或不当使用,将对个人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此外,该技术还存在着误判率高、可信度不够和民生问题等诸多负面影响。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是阅读分析,首先要读明白材料的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和作答。
8.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由句子“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数据安全和信息隐私越来越重要,人们需要更安全、有效的身份认证‘密码’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即通常所说的刷脸技术”可知,“人脸识别”最主要的特点是更加安全和有效。
故答案为:C
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根据材料二“‘刷脸’正在快步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可知题干说法错误。B.正确。C.有误,文中未提及人脸识别淘汰了指纹识别。D.有误,根据材料三“对于人脸识别的担忧,大多源于面部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可知,人们对刷脸技术存在担忧,并不是喜爱。
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了给文章加小标题。根据题干要求是要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材料中根据关键信息来作答。材料一主要写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点和准确性,即介绍了什么是人脸识别。材料二根据“‘刷脸’正在快步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可概括为“刷脸”走进日常生活。材料三根据“对于人脸识别的担忧”“人脸识别涉及身份信息采集认证与个人隐私保护等话题,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可概括为:人脸识别的安全隐患及法律监管。
故答案为:C、B、A
11.考查了思维拓展能力。可结合生活经历以及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作答。本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利:①可以提高社会安全和防控犯罪的效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安检、监控和出入登记,可以有效遏制恐怖袭击、抓捕罪犯、预防盗窃,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②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比如在旅游、交通等场合,只要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快捷地完成身份验证和购票等服务,避免了传统繁琐的验证方式。弊: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由于人脸识别技术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泄露给不法分子或不当使用,将对个人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此外,该技术还存在着误判率高、可信度不够和民生问题等诸多负面影响。
【答案】12.袖手旁观;真情送拐;纷纷接单
13.环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父亲挺身帮助的情节作铺垫
14.别人可能怕被讹钱,不敢帮忙,但是人命关天,要先救人,有什么问题以后再说。
15.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行为深深地感染到了众人,赞扬了父亲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6.父亲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吃苦耐劳、有责任感的人。第②段架着双拐的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不得不在受伤期间发广告单,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吃苦耐劳,有责任感。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而是要求“我”认真读书,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爱“我”。短文中第⑤⑥⑦⑧段写在众人都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时,父亲挺身而出,还给了老人一根拐杖,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善良。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2.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提炼文字完成填空。第⑦段写父亲紧急救助老人,而其他人都是抽手旁观;第⑧段写父亲送老人拐杖,而众人满脸惊愕;第四段写父亲单拐挺直站立,继续发传单,众人纷纷接过传单。
故答案为:袖手旁观 真情送拐 纷纷接单
1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中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可知,这句话是自然环墙描写,抓住太阳,风、梧桐树等景物特点,渲染出当时天气的闷热受伤挂着拐杖的父亲仍然站在太阳下发传单,如此炎热的环境衬托出父亲发传单的辛苦和不易,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更加突出了善的主题。
故答案为:环境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父亲挺身帮助的情节作铺垫
14.本小题考查了人物心理描写。结合第⑦段中“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朝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来体会,父亲看见老人倒在地而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心想:老人的生命重要,先不要考虑其他的事情,救人要紧。
故答案为:别人可能怕被讹钱,不敢帮忙,但是人命关天,要先救人,有什么问题以后再说。
15.本题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能力。“枯藤冒出了新芽儿”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众人“善心”比作“枯藤、新芽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行为深深地感染到了众人,赞扬了父亲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故答案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行为深深地感染到了众人,赞扬了父亲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短文中第②段架着双拐的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不得不在受伤期间发广告单,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吃苦耐劳,有责任感。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而是要求“我”认真读书,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爱“我”。短文中第⑤⑥⑦⑧段写在众人都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时,父亲挺身而出,还给了老人一根拐杖,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善良。
故答案为:父亲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吃苦耐劳、有责任感的人。第②段架着双拐的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不得不在受伤期间发广告单,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吃苦耐劳,有责任感。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而是要求“我”认真读书,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爱“我”。短文中第⑤⑥⑦⑧段写在众人都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时,父亲挺身而出,还给了老人一根拐杖,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善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二、选择题。(10分)
1.(2023·凤台)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饺 皎洁 绞刑 摔跤 B.曝晒 澡布 爆炸 暴发
C.辨认 辩论 花瓣 辫子 D.抵御 领域 荣誉 监狱
【答案】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不同。“水饺”“皎洁”“绞刑”加点的字读“jiǎo”。“摔跤”的“跤”读作“jiāo”。
B.不同。“曝晒”的“曝”读作“pù”;“澡布”的“澡”读作“zǎo”。“爆炸”“暴发”中加点的字读作“bào”。
C.不同。“辨认”“辩论”“辫子”加点的字读“biàn”;“花瓣”的“瓣”读作“bàn”。
D.相同。加点的字都读作“yù”。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写同音字。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完成时要根据题目中已知的语素,结合平时的学习与积累完成。
2.(2023·凤台)下列加点字词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热水) B.非然也(对,不错)
C.何当金络脑(什么时候) D.明月别枝惊鹊(横斜的树枝)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C、D正确;
B“非然也”的“然”是“这样”的意思,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词的理解,首先要理解整首诗或整篇课文的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和分析,提取正确的解释。
3.(2023·凤台)将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用括号里的词语替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遇事别急躁,咱们还是坐下来心里平和,不生气地谈一谈。(心平气和)
B.男人战死疆场,虽然不幸,但不失壮烈,也算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死得其所)
C.看他那衣衫褴褛的窘状,其经济的拮据境况是能够经过推想而知道的。(不可思议)
D.自从他退休后,就很少有机会看到他化装上台演戏了。(粉墨登场)
【答案】C
【知识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这道题考查了词语的理解,首先要通读句子,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平时的积累来思考。A、B、D正确;
C“不可思议”应为“可想而知”,不恰当。
故答案为: C
【点评】识记词语,不但要会写,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结合语境进行分析和作答。
4.(2023·凤台)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排比)
B.镇上的人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夸张)
C.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比喻)
D.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设问)
【答案】C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D正确;
C这个句子把路边的小杨树当成人来写了,因此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喻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C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要根据具体的语句,结合平时的积累和辨析。
5.(2023·凤台)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过年时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B.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宗元。
C.《泊船瓜洲》《游园不值》《春夜喜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都与春天有关。
D.《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作品中带有地域特色的“京味儿”语言值得细细品味。
【答案】B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作者作品;习俗及习俗寓意;其他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节日风俗、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诗歌内容概括。节日风俗即传统节日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考查了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
三、按要求完成问题。
6.(2023·凤台)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 (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2)我们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当你心情愉快时,处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有哪些感受?请用两三句话写一写。
行走在春雨里,   。
(3)请仿照下面的句子,给某学科的老师写一句赠言。
例:送给音乐老师的:您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送给    老师的:   。
(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
目前,杭州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项目运动造型设计在线上发布。该设计是利用吉祥物对各体育项目比赛中最具代表性动作的定格与动画设计,是亚运视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闰土虽然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
(2)雨点打着欢快的节奏,小草弯腰微笑
(3)数学;您敏捷的思维、严谨的逻辑,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
(4)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是运动造型。
【知识点】句式衔接;仿写;语言得体;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考查加关联词。两个句子间是转折关系,可加上“虽然……但是”,第一句后的句号改为逗号,改为:闰土虽然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
(2)考查了情景写话。从所给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的状态,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3)考查仿写句子,写一句赠言给某门学科的老师即可,要注意学科老师的特点。
(4)考查概括段意或层意。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是运动造型。
故答案为:(1)闰土虽然回家去了,但是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2)雨点打着欢快的节奏,小草弯腰微笑;(3)数学 您敏捷的思维、严谨的逻辑,给我们以智慧的启迪;(4)2022年亚运会吉祥物是运动造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概括段意、情景写话。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7.(2023·凤台)综合性学习。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2)现在的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在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答案】(1)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
(2)小明,在手机、在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阅读纸质书籍呢?
【知识点】劝告慰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了主题活动的设定。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任选其中两种即可。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明;其次针对情况,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故答案为: (1)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 (2)小明,在手机、在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我们何不更多阅读纸质书籍呢?
【点评】本题考查了主题活动、劝告慰勉。劝告慰勉要语言得体,有理有据。
四、阅读与理解。(22分)
(2023·凤台)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常见的生物识别方式是指纹识别,但指纹容易留下痕迹被他人复制,而且对手指的清洁度、干燥度要求较高。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数据安全和信息隐私越来越重要,人们需要更有效的身份认证“密码”。“人脸识别技术”应运而生。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即通常所说的刷脸技术。
材料二:“刷脸”正在快步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刷脸支付;回家或住酒店,刷脸开门;坐动车或飞机,刷脸进站;办社保或取现金,还是刷脸……
刷脸时代,意味着你所有的个人信息、财产情况,包括身份证、银行卡、支付宝账号等,都跟你的脸绑定了。
走在大街上,不经意间闯了红灯,为了逃避罚单,你戴上特大号的墨镜,大热天捂个大口罩,有用吗?好像也没用。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做到即使你遮住了脸部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是一样能把你认出来。
材料三:对于人脸识别的担忧,大多源于面部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如果说同为生物识别的指纹识别需要主动“画押”,人脸识别则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一旦人脸及其相关信息“落入贼,手”,民众的合法权益极易遭受侵害。
人脸识别涉及身份信息采集认证与个人隐私保护等话题,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近年来,在法律层面,中国针对生物特征信息采集和储存做了具体规定,为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的搜集使用划定了边界。
8.和“指纹识别”相比,“人脸识别”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对清洁度要求高 B.对干燥度要求高
C.更加有效 D.容易复制
9.关于刷脸技术,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刷脸技术目前已完全覆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B.刷脸技术使得闯红灯者即使戴着特大号的墨镜还是无法逃避罚单。
C.刷脸技术因为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淘汰了指纹识别。
D.刷脸技术因能够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10.请结合三则材料选择恰当的小标题,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人脸识别的安全隐患及法律监管
B.“刷脸”走进日常生活
C.什么是人脸识别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生活经历,说一说“人脸识别技术”的利和弊。
【答案】8.C
9.B
10.C;B;A
11.利:①可以提高社会安全和防控犯罪的效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安检、监控和出入登记,可以有效遏制恐怖袭击、抓捕罪犯、预防盗窃,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②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比如在旅游、交通等场合,只要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快捷地完成身份验证和购票等服务,避免了传统繁琐的验证方式。弊: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由于人脸识别技术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泄露给不法分子或不当使用,将对个人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此外,该技术还存在着误判率高、可信度不够和民生问题等诸多负面影响。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是阅读分析,首先要读明白材料的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联系上下文来进行分析和作答。
8.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由句子“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数据安全和信息隐私越来越重要,人们需要更安全、有效的身份认证‘密码’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即通常所说的刷脸技术”可知,“人脸识别”最主要的特点是更加安全和有效。
故答案为:C
9.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根据材料二“‘刷脸’正在快步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可知题干说法错误。B.正确。C.有误,文中未提及人脸识别淘汰了指纹识别。D.有误,根据材料三“对于人脸识别的担忧,大多源于面部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可知,人们对刷脸技术存在担忧,并不是喜爱。
答案为:B
10.本题考查了给文章加小标题。根据题干要求是要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从材料中根据关键信息来作答。材料一主要写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点和准确性,即介绍了什么是人脸识别。材料二根据“‘刷脸’正在快步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可概括为“刷脸”走进日常生活。材料三根据“对于人脸识别的担忧”“人脸识别涉及身份信息采集认证与个人隐私保护等话题,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可概括为:人脸识别的安全隐患及法律监管。
故答案为:C、B、A
11.考查了思维拓展能力。可结合生活经历以及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作答。本题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利:①可以提高社会安全和防控犯罪的效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安检、监控和出入登记,可以有效遏制恐怖袭击、抓捕罪犯、预防盗窃,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②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比如在旅游、交通等场合,只要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就可以快捷地完成身份验证和购票等服务,避免了传统繁琐的验证方式。弊:存在隐私泄露风险。由于人脸识别技术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泄露给不法分子或不当使用,将对个人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此外,该技术还存在着误判率高、可信度不够和民生问题等诸多负面影响。
(2023·凤台)阅读短文《一根善的拐杖》,完成练习。
①我14岁那年,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要知道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老小都指望着他遮风避雨。
②父亲是个待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他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望着那几张皱巴巴的毛票,我心里好像塞进一团棉花,堵得慌。想到父亲右腿上打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步行街发广告单,一站就是一整天,我心里仿佛飞进了马蜂,蜇得我一阵阵地疼,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准,狠狠地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我头一回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去了。
④太阳尽情地释放着它的热情,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法国梧桐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叶子。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父亲直直地站在太阳底下,像一棵树,胳膊架着双拐,手里拿着厚厚一摞广告单,汗水在脸上肆意地流淌。我很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但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时,发生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地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朝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
⑥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千万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上面写满了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布满皱纹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的良心。
⑦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为老人按人中穴……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位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这大概就是大家袖手旁观的原因吧。
⑧经过一番紧急救助,中暑的老人醒了过来。他向父亲道谢,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一支在风中燃烧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递给老人一根拐杖:“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
⑩“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
人群出奇地安静,大家的脸上写满了惊愕。
少了一根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只是摇晃了几下,又拿起放在地上的那一摞广告单,挺直了背开始分发起来。他像一棵树,一棵直立的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接过单子,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冒出了新芽儿!
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它会让你的灵魂站得稳当一些,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中摇摇晃晃。
12.读第⑦~ 段,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
父亲→紧急救助→   →挺直站立围观的人→   →满脸惊愕→   
13.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
14.读第⑦段中描写父亲动作的语句,并揣摩他的内心。
父亲心想:   
15.读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16.结合短文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答案】12.袖手旁观;真情送拐;纷纷接单
13.环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父亲挺身帮助的情节作铺垫
14.别人可能怕被讹钱,不敢帮忙,但是人命关天,要先救人,有什么问题以后再说。
15.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行为深深地感染到了众人,赞扬了父亲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6.父亲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吃苦耐劳、有责任感的人。第②段架着双拐的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不得不在受伤期间发广告单,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吃苦耐劳,有责任感。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而是要求“我”认真读书,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爱“我”。短文中第⑤⑥⑦⑧段写在众人都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时,父亲挺身而出,还给了老人一根拐杖,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善良。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2.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提炼文字完成填空。第⑦段写父亲紧急救助老人,而其他人都是抽手旁观;第⑧段写父亲送老人拐杖,而众人满脸惊愕;第四段写父亲单拐挺直站立,继续发传单,众人纷纷接过传单。
故答案为:袖手旁观 真情送拐 纷纷接单
1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从“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中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可知,这句话是自然环墙描写,抓住太阳,风、梧桐树等景物特点,渲染出当时天气的闷热受伤挂着拐杖的父亲仍然站在太阳下发传单,如此炎热的环境衬托出父亲发传单的辛苦和不易,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更加突出了善的主题。
故答案为:环境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父亲挺身帮助的情节作铺垫
14.本小题考查了人物心理描写。结合第⑦段中“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朝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写着冷漠”来体会,父亲看见老人倒在地而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心想:老人的生命重要,先不要考虑其他的事情,救人要紧。
故答案为:别人可能怕被讹钱,不敢帮忙,但是人命关天,要先救人,有什么问题以后再说。
15.本题考查对画线句子的理解能力。“枯藤冒出了新芽儿”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众人“善心”比作“枯藤、新芽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行为深深地感染到了众人,赞扬了父亲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故答案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行为深深地感染到了众人,赞扬了父亲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能力。短文中第②段架着双拐的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不得不在受伤期间发广告单,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吃苦耐劳,有责任感。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而是要求“我”认真读书,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爱“我”。短文中第⑤⑥⑦⑧段写在众人都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时,父亲挺身而出,还给了老人一根拐杖,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善良。
故答案为:父亲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吃苦耐劳、有责任感的人。第②段架着双拐的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不得不在受伤期间发广告单,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吃苦耐劳,有责任感。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而是要求“我”认真读书,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爱“我”。短文中第⑤⑥⑦⑧段写在众人都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时,父亲挺身而出,还给了老人一根拐杖,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善良。
五、习作与表达。(30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