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习题精选
1.给黑体字注音。
劫掠( ) 栖息( ) 藩篱( ) 归咎( ) 厄运( ) 蜥蜴( )
2.解释下列词语。
藩篱:
劫掠: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3.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4.造句。
与日俱减: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5.第②节中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6.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7.第①段中加粗的“前者”指代的是什么?“后者”指代的是什么?说说它们各自的危害。
8.说出第①段中画横线句括号的作用?
9.第②段中加粗的两个词起什么作用?显示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jié;qī;fānlí;jiù;è;xīyì
2.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用武力夺取(财物或人)。
物种争着适应环境。
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3.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4.略。
5.承上启下,说出说明的对象。
6.列数据、打比方、举例子;具体生动地解说事理。
7.来自亚洲的天牛;南美的红蚂蚁;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专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8.补充说明。
9.强调用语准确
《生物入侵者》阅读理解
水葫芦之灾
(1)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2)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3)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4)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5)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维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6)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7)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第(3)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
2.本文重点说明了水葫芦的哪一个特点?
3.第(4)段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4.文章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5.根据要求,品味语言。
(1)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
(“疯狂”一词如果换成“迅速”,表达的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2)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竟然”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6.《我们爱科学》2003年第9期上有一篇题为《水葫芦喊冤》的文章,它的结尾一段在写了自己给人类造成的灾害和人类对它的斩杀后写道:
“但这能怪我们吗?我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又不是到中国以后才形成的。是你们请我来之前,自己没有对我进行充分的了解,没有做好调查研究。现在出了问题就全推到我的头上。我不服!我冤!请读者朋友们给我评评理吧!”
请你站在公正的角度上,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作出自己的评判。
答案
1.“籍”改为“藉” “脑”改为“恼”
2.生命力旺盛(答“繁殖快”和“疯长”都可)
3.总分结构(先概括说明,后具体说明)??
4.逻辑顺序
5.(1)“疯狂”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水葫芦繁殖的没有节制,带有感彩。“迅速”只是表示快,缺乏这种形象的表达效果,没有如此强烈的感彩。(2)“竟然”一词,写出了事情结果的出乎意料。
6.从人类自身失误(始料不及)的角度来谈,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生物入侵者》审美鉴赏
高瞻远瞩的立意美
作者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危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的灾难,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生物入侵者”的高度重视。作者随后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旨在提醒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平衡。当然这种保护绝对不是因害怕形成“生物入侵者”就不要发展生产力,而应在发展的同时不忘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地球日益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在“生物入侵”的现象尚未达到毁灭性地步的时候,发出这样的呼唤,应该是具有超前眼光和危机意识的,真可谓具有高瞻远瞩的立意美。
《生物入侵者》拓展阅读
我国外来入侵种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有陆生脊椎动物2554种(解焱等,2001),鱼类3862种,高等植物30000种(陈灵芝,1994;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报告编写组,1998),包括昆虫在在内的无脊椎动物、低等植物和真菌、细菌、放线菌种类更为繁多。在我国如此丰富的生物种类中,究竟有多少属于外来入侵物种,目前没有很具体的报道。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都是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入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豚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入侵种没有制定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入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外来物种类
植物
我国对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丁建清等于1995年在国内首次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详细资料发表在《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中(丁建清、王韧,1998)。
近3年来,国内有关外来植物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强胜等(2000)调查发现,我国外来杂草有108种,隶属23科,76属,其中被认为是全国性或是地区性的有15种。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动物所开始了外来植物的调查、编目(XIE Yan et al. 2001)。
动物
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外来入侵动物种类的系统报道。根据大量资料总结,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农林业的外来动物约有40种,害虫类包括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湿地松粉蚧、稻水象甲、班潜蝇、松材线虫、蔗扁蛾、苹果绵蚜、葡萄根瘤蚜、二斑叶螨、马铃薯甲虫、桔小实蝇、白蚁、红脂大小蠹等(李行誉,1997;冯明祥,1992;刘源智等,1998;何春华等,1992;程桂芳等,1997;魏鸿均,1997)。其它外来动物如原产于南美的福寿螺、原产于东非的非洲大蜗牛(陈德牛,张国庆,1996);原产于北美洲的麝鼠(又名水耗子、青根貂);原产于前苏联的松鼠、褐家鼠和黄胸鼠(张大铭等,1993);原产南美洲的獭狸(又名海狸鼠、草狸鼠、沼鼠)(许瑞秋等,1997)等。引进外来鱼类对湖泊的本地鱼种和生态系统也构成了巨大威胁(张国华等,1997;廖国璋,1998)。
《生物入侵者》整体感知
文章用普通人与科学家对一种假设情景反应的巨大差异,引出话题,并作出解释,而且总写“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以期引起读者的重视。接着,文章举例子具体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并进而深入一层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再列举科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作者随后委婉地表明应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相应措施的态度。最后,文章则介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
《生物入侵者》相关知识
什么是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旦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异国他乡形成危害?专家们的回答是: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入侵者》课文说明方法简析
“打比方”,实际上就是现代汉语中“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应用,如果说明文的语言借助了这一方法,我们就可以判断为“打比方”。课题“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读者这一类“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作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形象生动,增添文章情趣。
“列数字”,一定与数据有关。但要分清楚有关年、月、日、时等数字不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通过精确的数据对比,清楚地阐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之严重。
“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支撑说明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第3、4两段以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为例具体说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
《生物入侵者》课文说明语言简析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课文开头“当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生物学家……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前者勿容置疑地“肯定”;而后者“或许”表猜测,“有可能”引发新问题,作者表述准确恰当。
科普说明文语言要力求简洁。如“来自亚洲……疾病”一句,作者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天牛破坏树木,红蚂蚁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的特征。人们一读便知,达到了科普说明文通俗易懂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较深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如“二战期间,棕树蛇……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赶尽杀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棕树蛇对关岛鸟类的残杀。科普说明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正是让读者更多、更容易地了解科学知识,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则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体播放生物入侵的相关资料)。
教师讲完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明确: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
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学习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师板书课题)
二、题解
要求学生合上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义。
要求学生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展示以下问题,学生阅读思考。
1、本文除了告诉我们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还讲了哪些内容?
2、你觉得学习本文应从哪些方面人手?试拟出本文的学习目标。
四、质疑问难,交流互动
1、小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弄清文章内容,并共同拟定学习目标。
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共同解决,如果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下与老师班上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目标及主要内容。
2、明确学习目标(见前面的教学目标)
主要内容: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五、写法探究
1、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⑴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⑵探究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探究学习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⑴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⑵找出文中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
(将学生分成三大组,每一组找一种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看哪一组找得又快又好)
⑶说说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并从文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可安排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六、小结
要求学生从主要内容与写作方法两方面对全文作一个小结。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七、延伸拓展
教师出示一只彩色粉笔,要求学生从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中至少选两种方法对其作简要说明。(每一小组推荐一个同学,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最好。)
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各小组推荐1~2份到班上展览。(展览安排在课后)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2、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与生物入侵者相关的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说明要点,体会文中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揣摩语言。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说明顺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为人类造成的损失。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不速之客──猫鼬”。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作一番考察。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认真听读课文,获取相关信息:
⑴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获得了哪些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⑵作者按什么思路来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明确:
⑴开篇: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
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顺序。
三、合作探究
1、以组为单位,根据已有资料,简介一种生物入侵者(姓名、来源、特点、危害等)并针对其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教师启发思考:预防、治理、利用。
四、总结提升
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城市或乡村“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使云南滇池死掉,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在我们耳畔敲响。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五、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加深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4.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今天,我们将走进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二、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3.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三、学生自由质疑,由学生共同讨论解答,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1.各小组轮流提问题,在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2.教师分类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板示,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四、课堂小结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五、布置作业
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读积累,把握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基本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有无发现,以前海盐长满了水草的河浜,现已却被水葫芦占据了。这水葫芦是在80年代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由于环境适宜、没有天敌,因而到处疯长,终于成为生物入侵者,给农业、水产业等造成极大的损失。确实,生态问题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生物入侵者》,希望借此提高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
2、词语学习
失衡 劫掠(lǜe) 藩(fán) 篱归咎(jiù) 五彩斑斓
栖息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厄(è)运
3、初步感知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生物入侵者
三、品读课文
1、你能从文中勾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吗?
生物入侵者,就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
2、对这些生物,作者为什么不说“迁移”而说“入侵”呢?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3、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文章先解释“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然后介绍其危害、成因、人们的看法、采取的措施,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四、理解说明方法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请举例说明。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2、找出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相关语句,说说这样运用的好处。
列数字:
⑴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也在与日俱减,随时都有绝种的危险。──仅仅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的六十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2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⑵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
⑴蒲公英和山涧溪水中的鱼虾──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都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⑵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
⑶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⑷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原因。
⑸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目前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
⑴生物入侵者──这一类“入侵”“移民”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⑵偷渡者──突出其行为的不为人知,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
⑶搭乘跨过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五、体验拓展
1、你知道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
加拿大一枝黄花、食人鱼等。
2、现实生活中如果发现生物入侵者,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要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课文条理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
七、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这三种说明方法,说明粉笔。
2、课外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生物入侵的资料,然后到班上展览。
课件30张PPT。这是什么花?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多年生水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曾被预言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 。 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我国,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作为猪饲料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普遍推广。后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但是它却是绿色的魔鬼 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滇池,在引入水葫芦治污之后,本地的水生高等植物仅余3种,68种鱼类仅剩38种。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滇
池
的
水
葫
芦生物入侵者作者简介 梅涛, 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我国当代科普作家、博士生导师。 栖息 ( ) 藩篱 ( ) 归咎 ( )
河蚌( ) 厄运( ) 蜥蜴( )
酝酿( ) 蒲公英( )
五彩斑斓 ( )
啸聚山林( ) 束手无策( )
物竞天择 ( )
无动于衷 ( )生字词qīfānjiùbàngèxī yìyùn niàngpúbān lánxiàoshùjìngzhōng问题探究 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说说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逻辑顺序说明方法列数字
举例子
打比方各种说明方法表达效果分析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
也能引发读者的想像。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
也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强
了文章的趣味性)。
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 。列数字 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这个数字的变化具体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再如:“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 更具体地说明了 “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的危害和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举例子 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 用具体的例子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 具体说明了 “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 具体说明了 “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 是为了具体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 具体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打比方 “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 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形象地说明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 打比方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一、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句中划线部分的意思。1、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遭受灾祸,逃也逃不掉。训练反馈2、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仍将没有任何办法。3、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心里一点也不有所触动?4、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在山林里拉帮结伙,为害一方。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2)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3)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拓展延伸 你知道自然界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 你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怎样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现象? 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来自太平洋的海藻覆盖了3000公
顷的海底,导致许多海洋生物因无法生存而消忘记亡!“植物杀手”薇甘菊? 薇甘菊又名小花假泽兰。如果听任它生长,几年间就能让整座山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所以它有“植物杀手”的“美誉”。?20多年前,它作为护滩植物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在珠三角一带大肆蔓延。目前,仅深圳市受薇甘菊危害的林地面积已达4万多亩,其中4000多亩受害森林已奄奄一息。?凶残的松树杀手 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了 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松树是感染了一种名叫松材线虫的入侵生物。此后,警报一个接着一个,到2001年,江苏、安徽、广东等10个省市都发现了这种凶残的松树杀手。据统计,由于它的入侵,我国每年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到了严重威胁。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25亿元,间接损失则达到了250亿元。 传播松材线虫
的松墨天牛 :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而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它能危害多种植物的生长,对水稻生长构成严重危害,其排泄物污染水体。 ??福寿螺 原产于北美洲,1959年从古巴、日本引进我国内陆。成蛙会捕食其他蛙类,蝌蚪也会捕食其他原生蛙类的蝌蚪 。 牛蛙, ,原产巴西 ,【别名】空心苋、革命草、水花生、过塘蛇、空心蕹藤菜、水蕹菜、螃蜞菊、假蕹菜 。革命草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我们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防范?假如我当生物入侵监控局长口头训练 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并从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不超过150字)
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的理论。作业课件19张PPT。生物入侵者梅涛加拿大一枝黄花 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由于该植物根系发达,繁殖力强,平均每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能通过风鸟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与其他植物争夺生长空间,吞噬土地,对生态环境和物种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食人鱼 在中国 食人鲳,又名食人鱼。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外表美丽,却非常凶猛,不仅经常攻击动物,还攻击人类,非常危险。 前几年,食人鲳被带到了中国,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身份:观赏鱼类。结果流入了江河鱼塘,大量地“屠杀”水中其他的鱼类,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者简介 梅涛, 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我国当代科普作家、博士生导师。怎样读懂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我们阅读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时,注意:
一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
二要理清科普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三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学习目标1、略读课文,学会筛选信息,明确有关生物入侵的知识。
2、研读课文,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增强环保、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从课文中找出能回答下列问题的答案。
(看谁找得又快又准。)问题导学问题导学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有哪些?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就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2、生物入侵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有哪些?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合作探究 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说说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说说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的好处。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文章先解释“生物入侵者”的概念,然后介绍其危害、成因、人们的看法、采取的措施,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本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列数字: ⑴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也在与日俱减,随时都有绝种的危险。──仅仅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的六十年间,关岛鸟类就由11种减少到2种,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说明了“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
⑵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说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举例子: ⑴蒲公英和山涧溪水中的鱼虾──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都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⑵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
⑶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⑷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形成“生物入侵者”的人为原因。
⑸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目前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举例子: 打比方: ⑴生物入侵者──这一类“入侵”“移民”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
⑵偷渡者──突出其行为的不为人知,并悄悄地给人类造成危害。
⑶搭乘跨过贸易的“便车”──十分形象。 结束语:
让我们用心关爱我们的大自然谢谢!课件23张PPT。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生物入侵者 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入侵者》,共同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消息来源:人民网紫茎泽兰现身四川凉山?所到之处“惟我独尊” 一种美丽的植物,开白色的小花,一年四季常绿,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它就像一个“绿色杀手”,将所有的植物“杀死”,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目前由中美洲入侵的这种可怕植物已经将四川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而且它们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悄悄向成都逼近…… 紫茎泽兰凶残的松树杀手—松材线虫 1982年,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松树林生了 一种“怪病”,生病的松树莫名其妙地一棵接着一棵倒下了。经彻查,发现这些松树是感染了一种名叫松材线虫的入侵生物。此后,警报一个接着一个,到2001年,江苏、安徽、广东等10个省市都发现了这种凶残的松树杀手。据统计,由于它的入侵,我国每年都有600多万株松树受害致死,南方的5亿亩松林受到了严重威胁。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到25亿元,间接损失则达到了250亿元。 传播松材线虫
的松墨天牛 生物入侵者生字词:栖息 ( ) 藩篱 ( ) 归咎 ( )
河蚌( ) 厄运( ) 蜥蜴( )
酝酿( ) 蒲公英( )
五彩斑斓 ( )
啸聚山林( ) 棕树蛇( )
束手无策( ) 扼制( )
物竞天择 ( )
无动于衷 ( )
qīfānjiùbàngèxī yìyùn niàngpúbān lánxiàoshùjìngzhōngè词语解释
藩篱:
归咎:
酝酿: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比喻在做准备工作。 命中注定要遭受的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要避也比不了。灿烂多彩。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
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归罪。 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始料不及:形容遇到问题没有解决的办法。指自然界生物竞相生存,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 指对因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指当初没有想到。知识链接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
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入侵者”——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经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从而破坏这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的生物。 1、什么叫“生物入侵者”?2、文中举了哪些“生物入侵者”的例子?蒲公英的种子、山涧溪水的鱼虾、
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
地中海、果蝇、观赏鱼、蛇、
蜥蜴、山猫 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 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滇池,
在引入水葫芦治污之后,本地的
水生高等植物仅余3种,68种鱼
类仅剩38种。 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来自太平洋的海藻覆盖了3000公
顷的海底,导致许多海洋生物因无法生存而消忘记亡!危害和损失{不会造成是生态的严重破坏。
例:蒲公英、山涧鱼虾——安家落户正 面反 面{经济损失{斑 贝:堵塞水道天 牛:破坏树林红蚂蚁:叮咬人畜威胁物种: 棕树蛇—灭绝鸟类 3、入侵者的危害性分析:原因和途径——”非自然途径”“非自然途径”{国际贸易:{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 地中海果蝇跨国宠物贸易:引进观赏鱼—霍乱病源 宠物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危害一方:蛇、蜥蜴、山猫原因和途径国际贸易国际邮件……采取措施世界各国采取相应措施:通过立法,加强监控,预防生物入侵。
大家想一想,结合生活实际举出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1、完善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等相关条约,减少漏洞。措施举例2、建立国际生物监控体系和数据库,克服侵害五中信息的零散。3、结束自然资源管理者对外来物种的引 进,如牧区外来饲料植物、用作土壤保护的外来草种。 4、提高人口整体生态意识,使人们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提出
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
问题说明顺序用了什么顺序? 本文写作顺序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逻辑顺序
问:为什么要运用逻辑顺序?
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而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探究1:我国境内有哪些“生物入侵者”?
探究2:生物入侵者对我们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
探究3:面对“生物入侵者”我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作业:警惕我们身边的生物入侵者谢谢!课件24张PPT。生物入侵者梅涛植物杀手—薇甘菊一、导入植物杀手—薇甘菊生物入侵者:
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二、检查预习情况繁衍( ) 水域( ) 藩篱( )
归咎( ) 厄运( ) 扼制( )
失衡( ) 劫掠( ) 栖息(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束手无策:
啸聚山林:
在劫难逃:
无动于衷:像手被捆住一样,没有办法。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指坏事情无没避免。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不动心。1、快速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先后介绍
了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相关知识?三、快速阅读、整体把握A、什么是“生物入侵者”B、“生物入侵者”的危害C、“生物入侵”的原因D、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E、世界各国采取的对策2、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提示:
说明顺序有三种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即按事物的空间存在形
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
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
总体到部分,依次说明。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
顺序,用于说明事物
的发展。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
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
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
说明顺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找出来,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斑贝举例子:举例子:天牛棕树蛇效果:说明生物入侵者的种类多、危害大。举例子: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效果: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大列数字:“移民”--更形象说明事物的特征
打比方: 生物入侵者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近或见到过?说说他们有没有给人们带来危害。四、拓展、延伸蒲公英水葫芦福寿螺卵和受害的农田一枝黄花观赏鱼
像图片中列举的入侵者大多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生态平衡,这一问题应该给我们敲响警钟,保护自然,关注生态平衡,刻不容缓。结论:五、小结生物入侵者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
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世界各国采取对策逻辑顺序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