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21: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上科学第一章第五节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做了全面的介绍。下列关于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
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等
B 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
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C 火焰会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
D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
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
A.A B.B C.C D.D
2.开学了,七年级的新生小明漫步在学校校园,脑子里涌出很多有趣的问题:①学校占地面积多大?②树上的知了是怎么发出声音的?③新的班主任是否严厉?④学校今年中考的重点率是多少?其中,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②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你认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
A.观察和实验 B.讨论和交流 C.阅读和笔记 D.实践和应用
4.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山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检验假设 D.作出解释
5.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
A.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B.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
C.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D.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
6.下列是小明对班级同学所提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哪位同学最高B.哪位同学最帅C.哪位同学体重最大 D.哪位同学跳得最远
7.小德同学在进校体温检测时体温偏高,医务室老师询问其有没有疫区旅行史,有没有咳嗽等其他症状,并用水银温度计重新测量体温。在这个事例中,“询问、测量”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证据
8.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大小,多次测量
②“测量七年级上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③“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改变导体两端电压,多次测量
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⑤“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9.蚊子在水中产卵,形成蚊子的幼虫叫孑孓,人们常可观察到孑孓浮到水面的现象。针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小明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猜想。为验证此猜想而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较合理的是(  )
选项 烧杯 水量/毫升 孑孓/只 温度/ ℃ 光线
A 甲 400 20大 28 光照下
乙 300 20小 20 黑暗中
B 甲 400 20大 28 光照下
乙 400 20大 28 黑暗中
C 甲 300 10大10小 20 光照下
乙 300 10大10小 28 黑暗中
D 甲 300 20小 28 光照下
乙 400 20小 28 黑暗中
A.A B.B C.C D.D
10.科学家对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法是(  )
A.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B.科学家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把考察、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结论
D.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
11.小明为了选一个弹性比较好的篮球参加测试,他依次将几只篮球举过头顶并静止释放,观察篮球反弹的高度进行选择。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猜想和假设B.制订探究方案C.获取事实与证据 D.解释、检验与评价
12.小明通过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但实验所得数据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 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做实验查找原因B.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D.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13.小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他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14.有一玩具,其外观有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质的。甲同学拿磁铁吸了一下玩具,发现玩具被吸引。甲同学的“拿磁铁吸了一下玩具,发现玩具被吸引”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建立猜想或假设B.制订探究计划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合作与交流
15.在探究蜗牛是否有视觉时,小明先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再用纸板遮在它上面,使其一半身体处于阴暗中,观察是否都爬向阴暗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 B.C. D.
16.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的过程是(  )
A.根据问题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是否正确
C.根据收集的证据,得出实验结论D.先找合适的工具
17.下列选项属于科学假设的是(  )
A.食物变质是否和微生物有关 B.食物变质和哪些因素有关
C.食物变质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关 D.以上选项都错
18.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以下是小科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结合小科建构的思维模型,进行图示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操作:往锥形瓶中加水至如图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
A.构建封闭体系B.改变压强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
19.2020年全球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小培同学在晨检时,发现自己体温偏高,于是到医院去检查,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 建立假设B.获取事实与证据C.制定计划 D.提出问题
20.研究植物的向性时,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 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蚕豆种子的向光性B.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D.该实验证明了植物的根具有负向地性
二、填空题
21.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他分别取等体积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装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并分别标记为A、B、C。如表是他的实验方案。
花盆 植物名称 放置地点 浇水量/mL 每天浇水次数
A 郁金香 窗台 200 1
B 小雏菊 窗台 100 2
C 小雏菊 窗台 200 1
(1)请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    。
(2)根据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预计种在   (填字母)盆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22.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促进植物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10摩/升,当生长素浓度超过   摩/升时,就会抑制根的生长。
(2)从图中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   。生长素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   植物生长。
23.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
(1)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由此请你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4.小明同学所用的计算器开关打开时,没有发现有数字显示出来,不能用了,请你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①   ;②   。
针对你提出的可能原因,请你分别说明应采取的解决办法:①   ;②   。
25.某校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园内移栽花卉时,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选择在傍晚或阴雨天进行栽培;②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③让移栽花卉的根部尽量带一个“土坨”。其中①②措施都是为了   ,保证移栽植物的正常水代谢;③是为了   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2)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同学们在园内选取了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天竺葵幼苗,分别放在甲、乙两瓶不同的液体中培养,并观察、测量其发生的变化,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植株 培养液(500毫升)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
甲 蒸馏水 92 116 矮小、纤细、叶色变黄
乙 土壤浸出液 91 258 茎粗、枝多、叶色浓绿
①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通过比较甲、乙两瓶中植株的变化,可以说明:    。
②小明在上述探究基础上,回家用土壤浸出液栽培了一株天竺葵,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栽培的天竺葵生长情况不理想,甚至出现了烂根,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
26.科学是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   的学问。每个小小的疑问,都可能引发科学发现。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   ;   好奇水的沸腾发明了   。
27.如图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培养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 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   
(2)根据图示信息,请提出一种合理的推断:   。
三、实验探究题
28.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细胞内没有叶绿素),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细胞内有叶绿素)。同样,白萝卜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小馨想:叶绿素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呢?于是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加以探究。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阴暗、25℃适宜温度 光照充足、25℃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长势相似的10株蒜苗 长势相似的10株蒜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
(1)从小馨的实验设计分析,她提出的假设是   ;
(2)有人认为“应将实验材料各改为1株,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你是否认同以上观点,为什么?   ;
(3)若小馨的假设成立,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
29.小丽为研究“影响蜂蜜粘性与温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别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 在冰箱中 在室内 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 较低 一般 较高
流淌时间 较长 一般 较短
小丽又用其它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蜂蜜做了相同的实验,实验现象都是如此。请你回答: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   。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列图像中的   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丽运用了转换法,通过这种科学方法,小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转换成可以测量的   。
30.下图甲为某中学“科技文化节”的纸飞机项目海报。
小明同学用相同的A4纸折叠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纸飞机(如图乙),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平均飞行距离,结果如下表一:
表一:纸飞机平均飞行距离
纸飞机大小 纸飞机飞行距离平均值《厘米)
中翅型 平头型 尖头型 波浪型
大 446 272 234 539
中 334 175 201 372
小 171 146 176 188
(1)本实验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
(2)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其目的是   。
(3)根据表一数据,小明想取得最好成绩,应采取哪种折叠方式:   。
31.近年来,许多地方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 小明猜想可能是饮酒后导致人的反应能力下降了。为验证此猜想,小明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
A.小明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如图所示:
B.小明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
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填入表中。
参与人 A B C D E F G H I J K
饮酒前反应/厘米 14 13 14 12 13 14 13 12 12 13 13
饮啤酒数/杯 2 2 4 4 6 6 8 8 10 10 19杯以上
饮酒后反应/厘米 18 15 19 15 22 22 24 25 26 28 无法完成测试
(1)小明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    。
(2)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2.菖蒲是一种湿地植物,菖蒲幼苗对污水是否有净化作用呢?某研究小组利用如下材料展开研究:不同地点采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普通池塘水(可视为正常水样)3 种水样,菖蒲幼苗若干,透明玻璃缸若干个,测定 BOD 的设备。(注:BOD 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BOD 越高,则表明污染越严重。)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测定实验用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普通池塘水的 BOD。 获取实验证据
步骤二:取 3 个相同的洁净玻璃缸,三个缸分别标上 1 号、2 号和 3 号。 取材编号
步骤三:1 号、2 号、3 号缸中分别倒入 5 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和普 通池塘水,并分别放入 5 株大小、长势相似的菖蒲幼苗。 处理对照
步骤四:将三个缸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相同且足够长的一段 时间后,重新测定各缸水样的 BOD。 获取实验证据
步骤五:重复上述实验 3 次(或以上),记录数据求平均值。 增加实验可靠性
(1)步骤三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选填“1 号缸”或“2 号缸”或“3 号缸”)
(2)若实验结果是   ,则说明菖蒲幼苗对污水有净化作用。
3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
时间 蚱蜢状态 组别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对照组A 活跃 活跃 不活跃 大部分死亡
对照组B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对照组C 活跃 活跃 活跃 活跃
(1)本实验对蚱蜢的选择有什么要求?   。
(2)设置C组的目的是   。
(3)根据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大部分死亡的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评价与交流。
【解答】A、问题:蜡烛是用什么制成的,对问题的回答:泥炭地的石蜡、牛油里的硬脂等等,属于作出解释、得出结论;
B、问题:蜡烛燃烧会生成水吗,对问题的回答: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通过干燥的冷的烧杯内有水珠产生,可以得出结论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故将一只干燥的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C、问题:火焰会什么向上,对问题的回答:热气流上升,对火苗起着牵拉作用,属于作出解释、得出结论;
D、问题: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什么,对问题的回答:是石蜡蒸气凝成的固体小颗粒,属于作出解释、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B
2.【答案】A
【解析】【分析】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科学问题要有科学性、探究性。
【解答】②树上的知了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属于科学问题,①学校占地面积多大?属于数学问题,③新的班主任是否严厉?④学校今年中考的重点率是多少?是对某事的问题,没有探究性,因此不属于科学问题,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A
【解析】【分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回答或解决关于自然和人类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相关的科学规律并为人类服务。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需要经过仔细、准确的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严密的论证后,才能总结出来。
【解答】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故选A。
4.【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制定计划;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作出解释;评价与交流。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 l50 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数字。对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这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环节,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这是建立猜想和假设的环节。
【解答】有些科学家猜测:可能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因为是猜测,可能是什么什么的原因造成的(引起的),均为建立猜想和假设的环节。
故答案为:B
5.【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主要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第一句话是小枫提出的问题,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是说明他做出了几种猜想或假设,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是说明他在实验,但是小枫并没有分析实验也没有得出结论更没有和同学交流评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小枫的学习经历为:提出问题、假设、实际实验和进行实验。
故选C。
6.【答案】B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小明对班级同学所提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B哪位同学最帅;
故答案为:B.
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认识和理解判断。
【解答】小德同学在进校体温检测时体温偏高,医务室老师询问其有没有疫区旅行史,有没有咳嗽等其他症状,并用水银温度计重新测量体温。在这个事例中,“询问、测量”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事实证据的阶段,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分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进行多次实验,此题结合每一个具体实验目的分析即可。
【解答】①“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关系”时,改变入射角大小,从而总结出“反射角=入射角”的规律,所以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②“测量七年级上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③“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改变导体两端电压,从而总结出“当电阻相等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的规律,多次测量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从而总结出“并联电阻的总电流等于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的规律,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⑤“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符合题意的有①③④。
故答案为:B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据题干,小明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猜想,可知,实验的唯一变量为光线,其它量必须相同;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家对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不是随意的,不是只在实验室进行的,只通过考察或者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就可以了,他们有着科学的研究方法。
【解答】从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学探究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针对需要探究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有关该问题的信息,通过思考,建立猜想或假设。接着,对研究的问题制订探究的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获取尽可能多的事实或证据,对猜测或假设进行检验。如果事实或证据与猜测或假设不符,就必须提出新的猜测或假设,重新查找证据……然后,用口头或书面报告等形式表达,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故答案为:B
11.【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从科学探究环节方面切入。
【解答】小明依次将几只篮球举过头顶并静止释放,观察篮球反弹的高度进行选择,如此操作是为了搜集能够证明弹性好的篮球的真实性的有关事实,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探究实验的方法与要求分析。
【解答】实验结果与理论有误差时,要查找原因,检查装置重新实验,但不能认为与理论值相差不多,认为实验成功;
故答案为:C。
13.【答案】C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解答】小金不明白月季花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在收集证据去调查月季花死亡的原因,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答案】C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解答】 甲同学的“拿磁铁吸了一下玩具,发现玩具被吸引”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答案为:C.
15.【答案】C
【解析】【分析】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唯独没有听觉。蜗牛一共有4个触脚,一对长一对短,在长触角顶端有一个小黑点,那是蜗牛的眼睛。
【解答】研究蜗牛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我们发现蜗牛会向阴暗处爬行,说明蜗牛具有视觉,C选项的蜗牛是书本将它的身体遮住一半,之后观察蜗牛的运动方向, C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分析回答即可。
【解答】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 :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故A、B、C均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先找合适的工具是在测量过程中要用到的,不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故答案为:D
17.【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假设环节的举例, 科学假说是指符合证据、同时可以被证实或者被反驳的猜测性解释。
【解答】A、食物变质是否和微生物有关,其实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A不符合题意。
B、食物变质和哪些因素有关,其实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B不符合题意。
C、食物变质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关,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假设食物变质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关,因此它就是属于科学假设,C符合题意。
D、C选项是对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往锥形瓶中加水至如图所示位置,从建模的角度分析,该操作归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9.【答案】B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步骤: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与结论。
【解答】医生给他量体温、化验血液,能够确定他的病情,从而搜集他是否为感染者的证据,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答案】B
【解析】【分析】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一组实验为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 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控制温度和水分、充足的空气的外界条件,确保能够种子萌发,即可观察种子萌发的根和芽生长变化。
【解答】A本实验改变的是玻璃瓶横放研究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而没有控制光照的有无,故错误;
B种子萌发条件为一定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浸泡蚕豆给种子提供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种子的萌发,说法正确;
C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根的向地性和芽的负向性,需要观察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即可,无须比较生长长度;
D通过实验可知,根是向地生长,而芽向上生长,说明根具有向地性而不是负向性。
故答案为:B。
21.【答案】(1)没有 控制植物种类、浇水量、每天浇水次数相同
(2)C
【解析】【分析】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称土壤肥力。土壤的这些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如水分多了,土壤的通气性就差,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而且容易流失;相反,土壤水分过少,又不能满足药用植物所需要的水分,同时由于好气菌活动强烈,土壤的有机质分解过快,也会造成养分不足。各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 pH )都有一定的要求。多数植物适于在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
【解答】 (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所以实验变量是土壤性状,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栽培植物的种类不统一,浇水量不同,每天浇水次数不同。
(2)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所以C花盆内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22.【答案】(1)10-8
(2)根;抑制
【解析】【分析】(1)由图分析可知,根、芽、茎的生长对生长素的浓度要求不同。
(2)器官所需要的生长素浓度越低,说明对生长素越敏感。
【解答】(1)由图分析可知,当曲线在0以上时,说明是促进生长的;而在0以下时,是抑制生长的。故可以看出当生长素浓度超过 10-8 时,植物的根的生长就会收到抑制。
(2)根生长时所需的生长素浓度最低故说明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在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时,根、茎、也都处于促进生长的状态;浓度过高则反之。故可以说明 生长素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故答案为: (1)10-8 ;(2)根;抑制
23.【答案】(1)冰块逐渐熔化,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冰块浮在水面等
(2)冰熔化需具备什么条件或玻璃杯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或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等(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我们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周围的各种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许多奇妙的现象可以用相关的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解答】(1)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冰块温度较低,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而逐渐熔化;冰块熔化会使玻璃杯的温度较低,此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外壁而发生液化,出现水珠;由于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后来会看到还没有熔化完的冰块浮在水面上。
(2)结合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即可,如:冰熔化需具备什么条件?玻璃杯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或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等等(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冰块逐渐熔化,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冰块浮在水面等;(2)冰熔化需具备什么条件或玻璃杯外壁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或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等(合理即可)
24.【答案】没电了;计算器坏了;换电池;送去修理
【解析】【分析】计算器是相对比较精密的仪器,需要用电池对其供电才能正常使用。所以计算器不能工作有其内部元件出现问题或对其供电的电池出现了问题。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提出可能的原因,根据提出的原因采取解决的办法。
【解答】由分析可知,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没电了或计算器坏了。解决办法换电池或送去修理。
故答案为:没电了;计算器坏了;换电池;送去修理
25.【答案】(1)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对植物的幼根 和根毛的损伤
(2)无机盐;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没有及时更换土壤浸出液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导管。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到茎中央的导管。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蒸腾作用不仅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它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此外,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答】(1)移栽花卉时,选择在傍晚或者阴雨天气进行,由于植物根需要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的运输,离开土壤导致水分和无机盐无法吸收,如果在太阳比较大或者高温条件下植物会因为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植物失水死亡,带土栽培可以保护植物的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根毛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若根毛被损坏,会导致植物移栽后无法获取水和无机盐,植物存活不了;
(2)实验为了探究无机盐对于植物的影响,选取两组实验,甲组为蒸馏水,乙组为土壤浸出液,其它变量保持不变,故变量为无机盐;甲组植物生长矮小、纤细、叶色变黄;乙组植物茎粗、枝多、叶色浓绿;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天竺葵栽培出现烂根,根部需要浇水,但是不能过多,由于根部水分太多,空气无法进入,天竺葵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根部坏死,所以需要及时更换土壤浸出液。
故答案为:(1)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对植物的幼根和根毛的损伤;
(2)无机盐;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没有及时更好土壤浸出液。
26.【答案】自然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万有引力;瓦特;蒸汽机
【解析】【分析】生活中,许多奇妙的现象可以用相关的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人们在探索科学的同时,享受着科学带来的成果和乐趣。
【解答】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奥斯特是在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从而进行持续研究,最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水的沸腾发明了蒸汽机。因此,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故答案为:自然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万有引力;瓦特;蒸汽机
27.【答案】(1)10只
(2)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知识解题。
【解答】解:(1)据图可知,当温度为32℃,蜥蜴幼崽全部为雄性;故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2℃的环境中,则雄性的数目最可能是10只;
(2)据图可知,当温度为25℃时,蜥蜴幼崽中雄性个体占比60%;当温度为30℃时,蜥蜴幼崽中雄性个体占比80%;当温度为32℃时,蜥蜴幼崽中雄性个体占比100%;据此可知,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故答案为:(1)10只;(2)蜥蜴产幼仔的性别百分比受温度影响。
28.【答案】(1)叶绿素的形成可能需要光照
(2)不同意,选用一株作为研究对象,存在实验的偶然性
(3)甲组的蒜苗呈白色(不呈绿色),乙组的蒜苗呈绿
【解析】【分析】实验中往往需要采取多次反复实验,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答】(1)小馨发现白萝卜和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没有光照的是白色的,暴露在外的常有光照的部分为绿色的,因此她猜想叶绿素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于是她设计实验,设置了甲乙两组,其他条件均相等,只有环境条件不同,甲组为阴暗环境,乙组为阳光充足环境,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小馨提出的假设为叶绿素的形成可能需要光照。
(2)一株太少,实验中偶然性太高,应该设置很多株实验材料,这样可以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3)如果小馨的假设成立,那么所观察到的现象就如她所言,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那在光照下的一组蒜苗呈绿,而没有光照的甲组蒜苗就不呈绿,而是呈白色。
故答案为:(1) 叶绿素的形成可能需要光照 (2) 不同意,选用一株作为研究对象,存在实验的偶然性 (3) 甲组的蒜苗呈白色(不呈绿色),乙组的蒜苗呈绿
29.【答案】(1)温度越低(高),蜂蜜的粘性越大(小)
(2)B
(3)(蜂蜜)粘性;流淌时间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中如何运用转化法将不能直接测量的事物转换为可以测量的事物知识点。
【解答】(1)三组试管中,在冰箱中温度很低,一滴蜂蜜流淌时间较长,而在室内温度一般,流淌时间一般,经微波炉加热温度较高,一滴蜂蜜流淌时间最短,说明了温度越低,蜂蜜的粘性越大,温度越高,蜂蜜的粘性越小。
(2)A、A图中显示随着温度增加,蜂蜜的粘性越大,A不符合题意。
B、B图中显示随着温度下降,蜂蜜粘性越大,B符合题意。
C、C图显示起先随着温度升高蜂蜜粘性增大,C不符合题意。
D、D图说明起先随着温度升高,蜂蜜粘性越小,之后随着温度升高蜂蜜粘性越大,D不符合题意。
(3)小丽将不能直接测量的蜂蜜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观察温度升高和降低导致了蜂蜜粘性的情况。
故答案为:(1)温度越低(高),蜂蜜的粘性越大(小)(2)B(3)(蜂蜜)粘性;流淌时间
30.【答案】(1)纸飞机飞行距离和纸飞机的大小与形状有什么关系
(2)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
(3)大的波浪型飞机
【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区分析,实验的目的,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平均飞行距离,改变飞机大小和形状,通过记录飞机飞行的平均距离得出结论,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设置不同的变量:纸飞机的形状和纸飞机的大小。
【解答】 (1) 实验中根据表格分析,第一列显示的是纸飞机的大小不同,还选择了不同形状的飞机中翅型、平头型、尖头型、波浪型,故小明研究的问题是纸飞机飞行的距离和纸飞机的大小以及形状有什么关系?
(2)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投掷角度和力度 ,地球对物体都有引力作用,不同的地点是为了避免其它的因素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干扰,避免实验存在多个变量,使实验不准确;
(3)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大、中、小的飞机中纸飞机飞行的平均距离446cm>334cm>171cm,故选择大飞机飞的远,又有不同形状的飞机中翅型、平头型、尖头型、波浪型纸飞机飞行的平均距离分别是:539cm>446cm>272cm>234cm,故波浪型的飞行距离更远。
故答案为: (1)纸飞机飞行距离和纸飞机的大小与形状有什么关系 ; (2)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控制单一变量) ; (3)大的波浪型飞机 。
31.【答案】(1)形成对照
(2)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没有研究前的测试 就是对照组实验,形成对照 实验具有说服力。
(2)通过分析表格可以发现,饮酒前后人的反应距离增加,反应能力明显下降。
故答案为:(1)形成对照;(2)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
32.【答案】(1)3 号缸
(2)1 号、2 号缸水样的 BOD 均下降至与 3 号缸接近
【解析】【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常用的是对照实验。
【解答】(1)此实验是”菖蒲幼苗对不同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变量是不同各类的污水,对照组则为未被污染的普通的池塘水,即3号缸;
(2)从实验结果分析,BOD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则BOD越高,则表明污染越严重;用菖蒲处理后,如果BOD降至正常值,说明菖蒲具有净化作用;若实验结果是1号、2号缸水样的BOD均降至与3号缸接近,则说明菖蒲幼苗对污水有净化作用;
故答案为:(1)3号缸;(2)1号、2号缸水样的BOD均下降至与3号缸接近。
33.【答案】(1)大小相近 虫龄相同的健康蚱蜢
(2)排除水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杏仁遇水产生有毒气体,对蚱蜢产生毒害作用
【解析】【分析】兴趣小组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 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为了探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若是实验中的蚱蜢大小不相近、或虫龄不相同、不健康,实验中的变量就不止一个,无法进行实验。
(2)设置对照组C的目的是排除水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由图表信息可知A组中蚱蜢存在于装有碎杏仁和水的装置中,是研究过为蚱蜢大部分死亡;B组加入杏仁和C组加入水装置的蚱蜢却很活跃,说明说明杏仁遇水产生有毒气体,对蚱蜢产生毒害作用。
故答案为:(1)选择大小相近、虫龄相同的健康蚱蜢(2)排除水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杏仁遇水产生有毒气体,对蚱蜢产生毒害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