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18:00:39

文档简介

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本溪)2的绝对值是(  )
A. B. C. D.2
【答案】D
【知识点】绝对值及有理数的绝对值
【解析】【解答】解:2的绝对值为2,故答案选D.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还是0.
2.(2023·本溪)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A正确;
B、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B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C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D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A.
【分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被旋转物体发生重合,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3.(2023·本溪)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解析】【解答】解:几何体的俯视图是“从上往下看”,故答案选C.
【分析】了解几何体三视图的观察方向:主视图从前到后,左视图从左到右,俯视图从上到下.
4.(2023·本溪)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应用;积的乘方
【解析】【解答】解:A、代数式两项不是同类项,无法合并,所以A错误;
B、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所以B正确;
C、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式为,所以C错误;
D、积的乘方最后结果为9b2,所以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故选B.
【分析】同类项必须符合字母相同,字母上指数相同才能合并;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分清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计算;积的乘方运算,是分别将积的每一项进行乘方,再把最后的结果相乘.
5.(2023·本溪)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0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m 1.40 1.50 1.60 1.70 1.80
人数/名 1 3 2 3 1
则这10名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将数据由小到大排序后,第5名成绩为1.60,第6名成绩为1.60,因此中位数取其平均数为1.60.
故答案为C.
【分析】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将一列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序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列数据的中位数.
6.(2023·本溪)如图,直线被射线所截,,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1=108°,
∴∠3=∠1=108°
∵CD∥EF,
∴∠3+∠2=180°,
∴∠2=180°-∠3=180°-108°=72°.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平行线“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解题,当然可以通过同位角或内错角作为桥梁角进行解题.
7.(2023·本溪)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了解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
B.了解一批冷饮的质量是否合格
C.了解全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D.了解某班同学中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
【答案】D
【知识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解析】【解答】解:A、调查灯泡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不适合全面调查,所以A错误;
B、调查冷饮的质量具有破坏性,不适合全面调查,所以B错误;
C、全国八年级学生人数庞大,不适合全面调查,所以C错误;
D、调查班级学生出生月份,人数适中,适合进行全面调查,所以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分析】区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当调查过程具有破坏性,或者调查对象数量庞大,调查过程复杂不经济,则适合进行抽样调查.
8.(2023·本溪)某校八年级学生去距离学校的游览区游览,一部分学生乘慢车先行,出发后,另一部分学生乘快车前往,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快车的速度是慢车速度的倍,求慢车的速度,设慢车的速度是,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列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慢车的行驶时间为:,快车的行驶时间为.根据题干“他们同时到达”,以“快车的行驶时间”为等量关系,可建立方程:,
故答案选B.
【分析】题干中有路程和时间两个量,因为可以利用速度=路程÷时间,得到两车的速度,再由出发时间差得到等量关系建立分式方程.
9.(2023·本溪)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于点,分别以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的内部相交于点,作射线,交于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作图-角的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作DH⊥AB于点H,由作图轨迹可知,AD为∠BAC的角平分线,则HD=CD.
设BD=x,则HD=CD=3-x.
在Rt△ABC中,∵AB=5,BC=3,∴AC=4,
∵Rt△ACD和Rt△AHD中,AD=AD,CD=HD,∴Rt△ACD≌Rt△AHD(HL),∴AH=AC=4
∴BH=AB-AH=1
在Rt△BHD中,∵BD2=BH2+DH2,即x2=12+(3-x)2,
化简得 x2=12+9-6x+x2
得6x=10,x=.
故本题选D.
【分析】根据轨迹能分析出这是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轨迹,从而联系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从而联想到作辅助线DH⊥AB,从而得到HD=CD的等量关系.设BD为x,利用的是Rt△BHD的三边勾股定理关系,建立方程求解,这也是直角三角形建方程的常规方法.
10.(2023·本溪)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射线匀速运动,到点停止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射线匀速运动.当点停止运动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的右侧以为边作菱形,点在射线.设点的运动时间为,菱形与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则能大致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质;位似变换;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将菱形PQMN平移的过程,分几个过程:
(1)当菱形PQMN整个都在△ABC内部,即重叠部分面积为菱形PQMN的全部面积.
作PD⊥AC于D,QE⊥AB于E,
设AP=x,AQ=
∵∠A=30°,∴在Rt△ADP中,,
所以D为AQ的中点,即PD垂直平分AQ,即AQ=AP=x
而在Rt△AQE中,∵∠A=30°,
所以此时
因此第一段为一个抛物线函数,开口向上,B选项错误,排除;
特别地,当M点运动到BC上时,如图,
∵∠ABC=60°,在(1)的条件下,∵MN∥QP,∠QPN=60°,∴∠MNB=60°=∠MBN
∴△MNB为等边三角形,∴MN=NB,,
综上所述,当0<x≤1时,
(2)当菱形开始部分和△ABC有重叠时,形成五边形FGNPQ,
作GH⊥FM,如下图所示,
则S五边形FGNPQ=S菱形PNMQ-S△FGM
同理(1),∵△NGB和△FGM均为等边三角形,NB=AB-AP-PN=3-2x
∴NG=3-2x,MG=MN-NG=x-(3-2x)=3x-3=MF




∵a<0,所以此段抛物线开口向下,C、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特别地,当F、G分别和Q、N重合时,如图,
此时,AP+PN=AB,即2x=3,所以x=1.5,
∴综上所述,当1≤x≤1.5时,
(3)当1.5≤x≤3时,如图所示,
重叠部分为△PEB的面积,作EF⊥AB于点F.
∵PB=3-x,△PEB为等边三角形
则,∴

因为a>0,所以这段抛物线开口向上,
综上所述,重叠部分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三段抛物线组成,开口依次朝上,朝下,朝上,符合的只有A,故答案选A.
【分析】因为当P、Q运动过程中,菱形的不同位置,导致和△ABC的重叠图形形状不同,因此需要分类讨论作图:三类情况分别是重叠部分依次为(1)整个菱形,(2)五边形,(3)三角形.菱形的计算直接采用“底×高”的方法计算,五边形的计算采用“割补法”,用“菱形的面积减去未重叠的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直接用“底×高×0.5”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含(构造)30°的特殊三角形的三边比例关系,即,在计算过程中能简化计算过程.
二、填空题
11.(2023·本溪)截止到2023年4月底,我国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市、县城城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户,将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答案】
【知识点】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解析】【解答】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34×108.
故答案为:.
【分析】一个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基本形式为,其中,n为自然数.
12.(2019·黄冈模拟)分解因式:    .
【答案】 ;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 =a(a2-4a+4)=a(a-2)2.
故答案是:a(a-2)2.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即可.
13.(2023·本溪)如图,等边三角形是由9个大小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构成,随机地往内投一粒米,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   .
【答案】
【知识点】几何概率
【解析】【解答】解:利用随机概率的计算公式,落在阴影部分三角形的个数m=5,三角形总数n=9,所以落到阴影部分区域的概率为,故答案为.
【分析】直接利用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
14.(2023·本溪)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k<-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1)2-4(k+1)>0
化简得,1-4k-4>0,-4k>3,
∴,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和系数的关系求解:当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
15.(2023·本溪)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是,若四边形与四边形关于原点位似,且四边形的面积是四边形面积的4倍,则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为   .
【答案】
【知识点】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A'B'C'∽四边形OABC,S四边形OA'B'C':S四边形OABC=4:1,
∴位似比为2:1.
∵点B'和点B是一对对应点,且点B'在第一象限,
∴xB'=xB×2=2×2=4,yB'=yB×2=3×2=6
故本题答案为:(4,6).
【分析】根据图形位似的性质,四边形的面积比是位似比的平方,因此两个四边形的面积比为4:1,则其位似比为2:1.再根据点B的坐标,可求出其对应点B'的坐标.
16.(2023·本溪)如图,矩形的边平行于轴,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对角线的延长线经过原点,且,若矩形的面积是8,则的值为   .
【答案】6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CD⊥y轴,交y轴于点E,作DA⊥x轴于点F.
∵DA∥EO,∴△CDA∽△CEO


∴S△CEO=9
∴S四边形ADEO=S△CEO-S△CDA=5
又∵CD∥OF,∴△CDA∽△OFA


∴S△OFA=1
∴S矩形OFDE=5+1=6
根据k的几何意义,当k>时,k=S矩形OFDE=6,
因此本题答案为:6.
【分析】利用AC=2OA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CA∶CO=3:1.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平行关系和面积的已知条件,建立A字全等△CDA∽△CEO,和8字全等△CDA∽△OFA,从而得到矩形OFDE的面积.最后利用k的几何意义求解.
17.(2023·本溪)如图,在三角形纸片中,,点是边上的动点,将三角形纸片沿对折,使点落在点处,当时,的度数为   .
【答案】或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当B'D⊥BC时,设∠BAD=x度,则根据折叠关系,∠B'AD=x度.
(1)第一种情况,B'D在BC下方
∵∠B=20°,∴∠BDA=(180-x-20)度=∠B'DA
∵∠BDB'=90°
∴(180-x-20)×2=270°
求得x=25,即此时∠BAD=25°
(2)第二种情况,B'D在BC上方
同理可得,∠BDA=(180-x-20)度=∠B'DA
∵∠BDB'=90°
∴(180-x-20)×2=90
解得,x=115,即∠BAD=115°
综上所述,∠BAD=25°或115°.
【分析】当D点位于BC边不同位置时,分别会出现两次B'D⊥BC,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要通过分类作图的形式进行分类讨论,即B'在BC边下方,和B'在BC边上方.注意图形折叠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明确,在折叠过程中,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关系,如本题解决过程中,∠BDA和∠B'DA始终对应相等.
18.(2023·本溪)如图,线段,点是线段上的动点,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在的上方作,使,点为的中点,连接,当最小时,的面积为   .
【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结FC,设BC=x,则AC=8-x,作BG⊥CD于G,作DH⊥AB的延长线于H
在Rt△DCE中,∵F为斜边DE的中点
∴CF=DF=EF
又∵∠E=30°,∴∠EDC=60°,
∴∠FCD=60°,
由题意可知,BC=BD,∠B=120°
∴∠BCD=30°
∴∠BCF=90°=∠ACF
在Rt△BCG中,∵∠BCD=30°,∴
进而得

在Rt△ACF中,根据勾股定理,AF2=AC2+FC2,即
等号右边化简,并配合可得,
∴当x=2时,AF取到最小值,为
∵BC=BD=2,∠BDH=∠BDC=30°
∴BH=1,
∴S△BCD=BC×DH×=.
所以本题答案为
【分析】对于Rt△DCE来说,F是斜边DE的中点,斜边中点的常规辅助线,即是连结形成斜边上的中线,即连结FC.而当点动点C在运动过程中,发现FC始终⊥AB,因此△ACF始终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而边AC和边FC,均能建立起和CB线段建立起数量关系,若设BC=x,利用勾股定理,就能建立起AF2和x的函数关系,通过配方就能求出AF2的最小值和此时BC的值,从而找到突破口.
三、解答题
19.(2023·本溪)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答案】解:

当时,原式.
【知识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解析】【分析】带括号的复杂分式的化简求值,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细心”,尽量减少“跳步”.特别注意的是,建议分式通分加减时,分子先带好括号,去括号后再进行加减,以避免加减时的符号错误.
20.(2023·本溪)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举行了环保知识竞赛,从全校学生的成绩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把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中);(合格).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
(1)本次抽样调查的学生共有   名;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你估计本次竞赛获得B等级的学生有多少名?
(4)在这次竞赛中,九年级一班共有4人获得了优秀,4人中有两名男同学,两名女同学,班主任决定从这4人中随机选出2人在班级为其他同学做培训,请你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所选2人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
【答案】(1)60
(2)解:C组人数为:(名),
补全条形图如图所示:

(3)解:估计本次竞赛获得B等级的学生有:(名),
答:估计本次竞赛获得B等级的学生有480名;
(4)解:画树状图如下:
机会均等的可能有12种,其中一男一女的有8种,
故被选中的两人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是:
【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解析】【解答】解:(1)18÷30%=60(名),
故答案为:60.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对应关系求解即可;
(2)C组人数等于总人数减去其他组的人数;
(3)先计算出样本中B组人数所占的比例,再乘以全校总人数;
(4)利用树状图或者列表格,进行分析计算.
21.(2023·本溪)某礼品店经销A,B两种礼品盒,第一次购进A种礼品盒10盒,B种礼品盒15盒,共花费2800元;第二次购进A种礼品盒6盒,B种礼品盒5盒,共花费1200元
(1)求购进A,B两种礼品盒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2)若该礼品店准备再次购进两种礼品盒共40盒,总费用不超过4500元,那么至少购进A种礼品盒多少盒?
【答案】(1)解:设A礼品盒的单价是a元,B礼品盒的单价是b元,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A礼品盒的单价是100元,B礼品盒的单价是120元;
(2)解:设购进A礼品盒x盒,则购进B礼品盒盒,
根据题意得:,
解得:,
∵x为整数,
∴x的最小整数解为15,
∴至少购进A种礼品盒15盒.
【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
【解析】【分析】(1)将A、B两种礼品盒的单价设元x和y,根据题干,根据两次购买礼品盒的数量和总金额,分别建立包含x和y二元一次方程,再形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2)因为购买的总盒数为40,所以通过设元A礼品盒的数量x,就可以同时表示出B礼品盒的数量为(40-x)盒.根据总费用不过4500元,显然是一个关于总费用的不等式关系,不超过用不等号“≤”表示.列出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求其最小整数值即可.
22.(2023·本溪)暑假期间,小明与小亮相约到某旅游风景区登山,需要登顶高的山峰,由山底A处先步行到达处,再由处乘坐登山缆车到达山顶处.已知点A,B.D,E,F在同一平面内,山坡的坡角为,缆车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换乘登山缆车的时间忽略不计)
(1)求登山缆车上升的高度;
(2)若步行速度为,登山缆车的速度为,求从山底A处到达山顶处大约需要多少分钟(结果精确到)
(参考数据:)
【答案】(1)解:如图,过B点作于C,于E,则四边形是矩形,
在中,,,
∴,
∴,
答:登山缆车上升的高度;
(2)解:在中,,,
∴,
∴从山底A处到达山顶处大约需要:

答:从山底A处到达山顶处大约需要.
【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解析】【分析】(1)作辅助线BC⊥AF,BE⊥DF的目的,就是分别将30°(∠BAC)和53°(∠DBE)置于,通过Rt△ABC和Rt△DBE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方式来求解线段.因为已知AB=300,利用“在直角三角形,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得到BC,由“矩形对边相等”得到EF=BC.最后因为DF=600已知,即可通过DF-EF得到DE的值.
(2)从A到D的总时间分两段:A—B的步行时间300÷30=10分钟,B—D的乘缆车时间.因为乘缆车的速度已知为60,只要求出路程长,即BD的长度即可.在Rt△DBE中,可以通过∠DBE(53°)的正弦函数(sin)建立起DE和BD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求出BD的值.最后把两段时间相加,近似到0.1分钟.
23.(2023·本溪)商店出售某品牌护眼灯,每台进价为40元,在销售过程中发现,月销量(台)与销售单价(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规定销售单价不低于进价,且不高于进价的2倍,其部分对应数据如下表所示:
销售单价(元) … 50 60 70 …
月销量(台) … 90 80 70 …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护眼灯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商店每月出售这种护眼灯所获的利润最大?最大月利润为多少元?
【答案】(1)解:由题意设,
由表知,当时,;当时,;
以上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得:,
解得:,
所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解:设销售利润为W元,
则,
整理得:,
由于销售单价不低于进价,且不高于进价的2倍,则,
∵,,
∴当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W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2400;
答:当护眼灯销售单价定为80元时,商店每月出售这种护眼灯所获的利润最大,最大月利润为2400元.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月销售量y和销售单价x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可以设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k≠0),然后代入表格中任意两组数据,得到关于k和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2)根据销售问题中的两个计算公式:"销售总利润(设元为W)=单价利润×销售数量","单件利润=销售单价-商品进价",结合(1)中的答案,即可得到w关于x的二次函数关系式:W=(x-40)(-x+40).因为要求W的最值,一般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W=-(x-90)2+2500.利用题干中的“ 规定销售单价不低于进价,且不高于进价的2倍 ”,可以关于x的不等量关系,从而得到x的取值范围为:40≤x≤80.因为a=-1<0,抛物线开口向下,当x≤90时,W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要让W得到最大值,对应的x应该也要取最大值;所以x取到80时,得到W的最大值.
24.(2023·本溪)如图,是的直径,点在上,,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且.
(1)求证:EF与相切;
(2)若,求的长.
【答案】(1)证明:连接,
∵,∴,
∵,
∴,
∵是的直径,
∴,
∵,
∴,
∴,
∵为半径,
∴EF与相切;
(2)解:设半径为x,则,
∵,,
∴,
在中,,,
∴,即,
解得,
经检验,是所列方程的解,
∴半径为4,则,
在中,,,,
∴,
∴.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分析】(1)要证明EF与相切,E显然为切点,因此连结辅助线OE,只需要证明OF⊥EF(∠OEF=90°)即可.连结辅助线OE后,因为OA=OE,所以∠EOF=2∠EAF,而题干中存在2∠EAF=∠CAF,∴∠EOF=∠CAF.又因为∠EFA=∠ABC,所以根据两角对应相等,△EOF相似△CAB,∠OEF必对应∠ACB.而因为AB为直径,所以∠ACB=90°,所以∠OEF也必为90°,得证.
(2)结合(1)中的结论,△OEF为直角三角形,则,而OF=OE+1,若直接设元半径OE=x,则得到关于x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到x=4=OE,则直径AB=8.又因为∠ABC=∠AFE,所以在Rt△ABC中,利用,可得到AC,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的值,得解.
25.(2023·本溪)在中,,,点为的中点,点在直线上(不与点重合),连接,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过点作直线,过点作,垂足为点,直线交直线于点.
(1)如图,当点与点重合时,请直接写出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
(2)如图,当点在线段上时,求证:;
(3)连接,的面积记为,的面积记为,当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解:.
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
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可知.
由题意可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
又,

在和中,

,.



(2)解: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

,.
,.
在和中,



(3)解:当点D在线段延长线上时,不满足条件,故分两种情况:
①点D在线段上,如图,过点作垂直于,交于点;过点作垂直于,交于点.
设,则.
根据题意可知,四边形和为矩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由(2)证明可知,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
②点D在线段的延长线上,过点作垂直于,交延长线于点,令交于点,连接,由题意知,四边形,是矩形,



又∵,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则,

中,
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在等腰Rt△ABC中,O为AB的中点,当D与点O重合时,则CD⊥AB,△ACD和△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B=∠BCD=45°.由CD和CE的旋转关系,可知DC=EC,∠DCE=90°,所以∠ECB=45°,若连结BE(辅助线),则易证△BDC≌△BEC,所以∠DBC=∠EBC=45°,所以∠EBF=45°,△EBF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D=BD=BE=,即,得解. (2)分析要证明的结论,,因为,而AD+BD=AB,所以转化证明CG=AD即可.证明两条不在同一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包含这两条线段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分析是△ACD和△ECG,已有的条件是CD=EC,因此还需要寻找其他边角条件.因为CB⊥BF,EF⊥BF,所以EB∥GF,所以∠OCB=∠G,而∠A=∠OCB=45°,所以∠A=∠G=45°,这是第二个条件.因为∠ACB=∠DCE=90°,去掉公共角∠DCB,可得∠ACD=∠BCE,而因为CB∥GF,所以∠BCE=∠GEC,所以∠ACD=∠GEC,这是第三个条件,所以能证明△ACD和△ECG全等,进而得到CG=AD,代入完成等式的证明.
(3)先分析结论,△CDE合△ABC的面积比,结合两个三角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其面积比,我们简化为两个三角形对应直角边的平方比,如.
再分析,因为D在直线AB上运动,点D的位置不同,需要分类作图讨论:
第一种情况:当D在线段AB的延长上,此时作图发现EF>BC,不满足题目条件要求,不用分析;
第二种情况:当D在线段AB上时,为计算方便,设EF=a,则BC=3a=AC,结合(2)的证明过程,GE=AC=3a,GF=4a.现在要求出CE和a的关系,则需要把CE也放置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求解,因此作EM⊥BC于M,则BM=EF=a,所以CM=2a,所以接下来就是找到ME和a的关系.因为∠G=45°,若作CN⊥GF,则△CG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E=CN=GN,而GN=GF-NF=GF-CB=a.所以在Rt△CME中,CM=2a,ME=a,根据勾股定理得,所以.
第三种情况: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类似与第二种情况解法过程,延长CB,作EJ⊥CB的延长线于J,构造Rt△CEJ,从而求斜边CE.因为CD=EC,∠DCA=∠ECB,AC=BC,所以△DCA全等于△BCE(SAS),所以∠DAC=∠EBC,所以∠CAB=∠EBJ,均为45°,所以△EBJ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J=BJ=EF=a.在Rt△CEJ中,EJ=a,CJ=4a,根据勾股定理得,,所以.所以最终答案为和.
26.(2023·本溪)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与轴交于点,点在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在第一象限内,过点作轴,交于点,作轴,交抛物线于点,点在点的左侧,以线段为邻边作矩形,当矩形的周长为11时,求线段的长;
(3)点在直线上,点在平面内,当四边形是正方形时,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答案】(1)解:∵抛物线经过点和,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点和,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则,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且,则,
∴,
∵解析式的对称轴为,
∴,
∴,
依题意得,
解得(舍去)或,
∴;
(3)解:令,则,
解得或,
∴,
同理,直线的解析式为,
∵四边形是正方形,
∴,,分别过点M、E作y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如图,
,,
∴,
∴,,
设,
∴,,
则,
∵点M在直线上,
∴,
解得或,
当时,,,
即点M与点C重合,点E与点B重合时,四边形是正方形,此时;
当时,,,
点O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M,
则点E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N,
∴,即.
综上,点的坐标为或.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直接将抛物线上的两个已知点B(4,0)和C(0,4)代入,得到b和c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2)因为矩形EFGH的周长为11,可知2(EF+EH)=11.因为HE∥x轴,EF∥y轴,则H、E纵坐标相等,E、F横坐标相等,所以可以利用E的坐标把两条线段表示出来.设E的横坐标为x,因其位于抛物线上,所以代入(1)中抛物线表达式得到其纵坐标为 .求出BC直线表达式,代入F的横坐标x,可得到F的总坐标为-x+4,所以EF长度为(E纵-F纵),化简即可S.而求HE时,因为H、E关于对称轴对称,所以EH=2(E横-对称轴),故先求出其对称轴为1,所以得到EH的长度为2(x-1)=2x-2.最后,将EF和EH的代数式代入2(EF+EH)=11,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中,得解x.特别注意的是,因为E位于第一象限内,所以x取值范围为0(3)根据正方形OENM的名称,O和N,E和M分别是对顶点,根据其题意作出满足条件一个图形.作EP⊥OC于P,MQ⊥y轴于Q,根据三角形K型全等模型(坐标系中出现正方形时常用模型),可得△OEP≌△MOP,结合E的坐标(m,)得到对应边EP=OQ=-m,OP=MQ=,进而可得到M的坐标(,),因此代入AC的函数解析式,得到m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得到m的两个解,进而求出E和M的坐标.根据正方形顶点在坐标系中的平移特征:“O到M的平移过程,和E到N的平移过程”一致,最后求出对应的N的两个坐标即可.
1 / 1辽宁省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2023年中考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本溪)2的绝对值是(  )
A. B. C. D.2
2.(2023·本溪)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2023·本溪)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4.(2023·本溪)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3·本溪)在一次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参加男子跳高的10名运动员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成绩/m 1.40 1.50 1.60 1.70 1.80
人数/名 1 3 2 3 1
则这10名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  )
A. B. C. D.
6.(2023·本溪)如图,直线被射线所截,,若°,则的度数为(  )
A. B. C. D.
7.(2023·本溪)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了解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
B.了解一批冷饮的质量是否合格
C.了解全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D.了解某班同学中哪个月份出生的人数最多
8.(2023·本溪)某校八年级学生去距离学校的游览区游览,一部分学生乘慢车先行,出发后,另一部分学生乘快车前往,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快车的速度是慢车速度的倍,求慢车的速度,设慢车的速度是,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3·本溪)如图,在中,,以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于点,分别以点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的内部相交于点,作射线,交于点,则的长为(  )
A. B. C. D.
10.(2023·本溪)如图,在中,,,.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射线匀速运动,到点停止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以的速度沿射线匀速运动.当点停止运动时,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在的右侧以为边作菱形,点在射线.设点的运动时间为,菱形与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则能大致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2023·本溪)截止到2023年4月底,我国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市、县城城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户,将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12.(2019·黄冈模拟)分解因式:    .
13.(2023·本溪)如图,等边三角形是由9个大小相等的等边三角形构成,随机地往内投一粒米,落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   .
14.(2023·本溪)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15.(2023·本溪)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是,若四边形与四边形关于原点位似,且四边形的面积是四边形面积的4倍,则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为   .
16.(2023·本溪)如图,矩形的边平行于轴,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对角线的延长线经过原点,且,若矩形的面积是8,则的值为   .
17.(2023·本溪)如图,在三角形纸片中,,点是边上的动点,将三角形纸片沿对折,使点落在点处,当时,的度数为   .
18.(2023·本溪)如图,线段,点是线段上的动点,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接,在的上方作,使,点为的中点,连接,当最小时,的面积为   .
三、解答题
19.(2023·本溪)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20.(2023·本溪)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举行了环保知识竞赛,从全校学生的成绩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把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中);(合格).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
(1)本次抽样调查的学生共有   名;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你估计本次竞赛获得B等级的学生有多少名?
(4)在这次竞赛中,九年级一班共有4人获得了优秀,4人中有两名男同学,两名女同学,班主任决定从这4人中随机选出2人在班级为其他同学做培训,请你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所选2人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
21.(2023·本溪)某礼品店经销A,B两种礼品盒,第一次购进A种礼品盒10盒,B种礼品盒15盒,共花费2800元;第二次购进A种礼品盒6盒,B种礼品盒5盒,共花费1200元
(1)求购进A,B两种礼品盒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2)若该礼品店准备再次购进两种礼品盒共40盒,总费用不超过4500元,那么至少购进A种礼品盒多少盒?
22.(2023·本溪)暑假期间,小明与小亮相约到某旅游风景区登山,需要登顶高的山峰,由山底A处先步行到达处,再由处乘坐登山缆车到达山顶处.已知点A,B.D,E,F在同一平面内,山坡的坡角为,缆车行驶路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换乘登山缆车的时间忽略不计)
(1)求登山缆车上升的高度;
(2)若步行速度为,登山缆车的速度为,求从山底A处到达山顶处大约需要多少分钟(结果精确到)
(参考数据:)
23.(2023·本溪)商店出售某品牌护眼灯,每台进价为40元,在销售过程中发现,月销量(台)与销售单价(元)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规定销售单价不低于进价,且不高于进价的2倍,其部分对应数据如下表所示:
销售单价(元) … 50 60 70 …
月销量(台) … 90 80 70 …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护眼灯销售单价定为多少元时,商店每月出售这种护眼灯所获的利润最大?最大月利润为多少元?
24.(2023·本溪)如图,是的直径,点在上,,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且.
(1)求证:EF与相切;
(2)若,求的长.
25.(2023·本溪)在中,,,点为的中点,点在直线上(不与点重合),连接,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过点作直线,过点作,垂足为点,直线交直线于点.
(1)如图,当点与点重合时,请直接写出线段与线段的数量关系;
(2)如图,当点在线段上时,求证:;
(3)连接,的面积记为,的面积记为,当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26.(2023·本溪)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点和点,与轴交于点,点在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在第一象限内,过点作轴,交于点,作轴,交抛物线于点,点在点的左侧,以线段为邻边作矩形,当矩形的周长为11时,求线段的长;
(3)点在直线上,点在平面内,当四边形是正方形时,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绝对值及有理数的绝对值
【解析】【解答】解:2的绝对值为2,故答案选D.
【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还是0.
2.【答案】A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A、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A正确;
B、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B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C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D错误.
综上所述,故选A.
【分析】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被旋转物体发生重合,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3.【答案】C
【知识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解析】【解答】解:几何体的俯视图是“从上往下看”,故答案选C.
【分析】了解几何体三视图的观察方向:主视图从前到后,左视图从左到右,俯视图从上到下.
4.【答案】B
【知识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应用;积的乘方
【解析】【解答】解:A、代数式两项不是同类项,无法合并,所以A错误;
B、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所以B正确;
C、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式为,所以C错误;
D、积的乘方最后结果为9b2,所以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故选B.
【分析】同类项必须符合字母相同,字母上指数相同才能合并;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分清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计算;积的乘方运算,是分别将积的每一项进行乘方,再把最后的结果相乘.
5.【答案】C
【知识点】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将数据由小到大排序后,第5名成绩为1.60,第6名成绩为1.60,因此中位数取其平均数为1.60.
故答案为C.
【分析】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将一列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序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这列数据的中位数.
6.【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
∵∠1=108°,
∴∠3=∠1=108°
∵CD∥EF,
∴∠3+∠2=180°,
∴∠2=180°-∠3=180°-108°=72°.
故答案为:C.
【分析】利用平行线“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解题,当然可以通过同位角或内错角作为桥梁角进行解题.
7.【答案】D
【知识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解析】【解答】解:A、调查灯泡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不适合全面调查,所以A错误;
B、调查冷饮的质量具有破坏性,不适合全面调查,所以B错误;
C、全国八年级学生人数庞大,不适合全面调查,所以C错误;
D、调查班级学生出生月份,人数适中,适合进行全面调查,所以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分析】区分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当调查过程具有破坏性,或者调查对象数量庞大,调查过程复杂不经济,则适合进行抽样调查.
8.【答案】B
【知识点】列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慢车的行驶时间为:,快车的行驶时间为.根据题干“他们同时到达”,以“快车的行驶时间”为等量关系,可建立方程:,
故答案选B.
【分析】题干中有路程和时间两个量,因为可以利用速度=路程÷时间,得到两车的速度,再由出发时间差得到等量关系建立分式方程.
9.【答案】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作图-角的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作DH⊥AB于点H,由作图轨迹可知,AD为∠BAC的角平分线,则HD=CD.
设BD=x,则HD=CD=3-x.
在Rt△ABC中,∵AB=5,BC=3,∴AC=4,
∵Rt△ACD和Rt△AHD中,AD=AD,CD=HD,∴Rt△ACD≌Rt△AHD(HL),∴AH=AC=4
∴BH=AB-AH=1
在Rt△BHD中,∵BD2=BH2+DH2,即x2=12+(3-x)2,
化简得 x2=12+9-6x+x2
得6x=10,x=.
故本题选D.
【分析】根据轨迹能分析出这是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轨迹,从而联系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从而联想到作辅助线DH⊥AB,从而得到HD=CD的等量关系.设BD为x,利用的是Rt△BHD的三边勾股定理关系,建立方程求解,这也是直角三角形建方程的常规方法.
10.【答案】A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质;位似变换;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解答】解:将菱形PQMN平移的过程,分几个过程:
(1)当菱形PQMN整个都在△ABC内部,即重叠部分面积为菱形PQMN的全部面积.
作PD⊥AC于D,QE⊥AB于E,
设AP=x,AQ=
∵∠A=30°,∴在Rt△ADP中,,
所以D为AQ的中点,即PD垂直平分AQ,即AQ=AP=x
而在Rt△AQE中,∵∠A=30°,
所以此时
因此第一段为一个抛物线函数,开口向上,B选项错误,排除;
特别地,当M点运动到BC上时,如图,
∵∠ABC=60°,在(1)的条件下,∵MN∥QP,∠QPN=60°,∴∠MNB=60°=∠MBN
∴△MNB为等边三角形,∴MN=NB,,
综上所述,当0<x≤1时,
(2)当菱形开始部分和△ABC有重叠时,形成五边形FGNPQ,
作GH⊥FM,如下图所示,
则S五边形FGNPQ=S菱形PNMQ-S△FGM
同理(1),∵△NGB和△FGM均为等边三角形,NB=AB-AP-PN=3-2x
∴NG=3-2x,MG=MN-NG=x-(3-2x)=3x-3=MF




∵a<0,所以此段抛物线开口向下,C、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特别地,当F、G分别和Q、N重合时,如图,
此时,AP+PN=AB,即2x=3,所以x=1.5,
∴综上所述,当1≤x≤1.5时,
(3)当1.5≤x≤3时,如图所示,
重叠部分为△PEB的面积,作EF⊥AB于点F.
∵PB=3-x,△PEB为等边三角形
则,∴

因为a>0,所以这段抛物线开口向上,
综上所述,重叠部分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别是三段抛物线组成,开口依次朝上,朝下,朝上,符合的只有A,故答案选A.
【分析】因为当P、Q运动过程中,菱形的不同位置,导致和△ABC的重叠图形形状不同,因此需要分类讨论作图:三类情况分别是重叠部分依次为(1)整个菱形,(2)五边形,(3)三角形.菱形的计算直接采用“底×高”的方法计算,五边形的计算采用“割补法”,用“菱形的面积减去未重叠的三角形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直接用“底×高×0.5”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含(构造)30°的特殊三角形的三边比例关系,即,在计算过程中能简化计算过程.
11.【答案】
【知识点】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解析】【解答】解: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34×108.
故答案为:.
【分析】一个大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基本形式为,其中,n为自然数.
12.【答案】 ;
【知识点】因式分解﹣综合运用提公因式与公式法
【解析】【解答】 =a(a2-4a+4)=a(a-2)2.
故答案是:a(a-2)2.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然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即可.
13.【答案】
【知识点】几何概率
【解析】【解答】解:利用随机概率的计算公式,落在阴影部分三角形的个数m=5,三角形总数n=9,所以落到阴影部分区域的概率为,故答案为.
【分析】直接利用随机事件的概率公式计算.
14.【答案】k<-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1)2-4(k+1)>0
化简得,1-4k-4>0,-4k>3,
∴,
故答案为.
【分析】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和系数的关系求解:当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
15.【答案】
【知识点】位似变换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四边形OA'B'C'∽四边形OABC,S四边形OA'B'C':S四边形OABC=4:1,
∴位似比为2:1.
∵点B'和点B是一对对应点,且点B'在第一象限,
∴xB'=xB×2=2×2=4,yB'=yB×2=3×2=6
故本题答案为:(4,6).
【分析】根据图形位似的性质,四边形的面积比是位似比的平方,因此两个四边形的面积比为4:1,则其位似比为2:1.再根据点B的坐标,可求出其对应点B'的坐标.
16.【答案】6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如图,作CD⊥y轴,交y轴于点E,作DA⊥x轴于点F.
∵DA∥EO,∴△CDA∽△CEO


∴S△CEO=9
∴S四边形ADEO=S△CEO-S△CDA=5
又∵CD∥OF,∴△CDA∽△OFA


∴S△OFA=1
∴S矩形OFDE=5+1=6
根据k的几何意义,当k>时,k=S矩形OFDE=6,
因此本题答案为:6.
【分析】利用AC=2OA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CA∶CO=3:1.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平行关系和面积的已知条件,建立A字全等△CDA∽△CEO,和8字全等△CDA∽△OFA,从而得到矩形OFDE的面积.最后利用k的几何意义求解.
17.【答案】或
【知识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解析】【解答】解:当B'D⊥BC时,设∠BAD=x度,则根据折叠关系,∠B'AD=x度.
(1)第一种情况,B'D在BC下方
∵∠B=20°,∴∠BDA=(180-x-20)度=∠B'DA
∵∠BDB'=90°
∴(180-x-20)×2=270°
求得x=25,即此时∠BAD=25°
(2)第二种情况,B'D在BC上方
同理可得,∠BDA=(180-x-20)度=∠B'DA
∵∠BDB'=90°
∴(180-x-20)×2=90
解得,x=115,即∠BAD=115°
综上所述,∠BAD=25°或115°.
【分析】当D点位于BC边不同位置时,分别会出现两次B'D⊥BC,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必须要通过分类作图的形式进行分类讨论,即B'在BC边下方,和B'在BC边上方.注意图形折叠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明确,在折叠过程中,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关系,如本题解决过程中,∠BDA和∠B'DA始终对应相等.
18.【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连结FC,设BC=x,则AC=8-x,作BG⊥CD于G,作DH⊥AB的延长线于H
在Rt△DCE中,∵F为斜边DE的中点
∴CF=DF=EF
又∵∠E=30°,∴∠EDC=60°,
∴∠FCD=60°,
由题意可知,BC=BD,∠B=120°
∴∠BCD=30°
∴∠BCF=90°=∠ACF
在Rt△BCG中,∵∠BCD=30°,∴
进而得

在Rt△ACF中,根据勾股定理,AF2=AC2+FC2,即
等号右边化简,并配合可得,
∴当x=2时,AF取到最小值,为
∵BC=BD=2,∠BDH=∠BDC=30°
∴BH=1,
∴S△BCD=BC×DH×=.
所以本题答案为
【分析】对于Rt△DCE来说,F是斜边DE的中点,斜边中点的常规辅助线,即是连结形成斜边上的中线,即连结FC.而当点动点C在运动过程中,发现FC始终⊥AB,因此△ACF始终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而边AC和边FC,均能建立起和CB线段建立起数量关系,若设BC=x,利用勾股定理,就能建立起AF2和x的函数关系,通过配方就能求出AF2的最小值和此时BC的值,从而找到突破口.
19.【答案】解:

当时,原式.
【知识点】分式的化简求值
【解析】【分析】带括号的复杂分式的化简求值,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细心”,尽量减少“跳步”.特别注意的是,建议分式通分加减时,分子先带好括号,去括号后再进行加减,以避免加减时的符号错误.
20.【答案】(1)60
(2)解:C组人数为:(名),
补全条形图如图所示:

(3)解:估计本次竞赛获得B等级的学生有:(名),
答:估计本次竞赛获得B等级的学生有480名;
(4)解:画树状图如下:
机会均等的可能有12种,其中一男一女的有8种,
故被选中的两人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是:
【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解析】【解答】解:(1)18÷30%=60(名),
故答案为:60.
【分析】(1)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对应关系求解即可;
(2)C组人数等于总人数减去其他组的人数;
(3)先计算出样本中B组人数所占的比例,再乘以全校总人数;
(4)利用树状图或者列表格,进行分析计算.
21.【答案】(1)解:设A礼品盒的单价是a元,B礼品盒的单价是b元,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A礼品盒的单价是100元,B礼品盒的单价是120元;
(2)解:设购进A礼品盒x盒,则购进B礼品盒盒,
根据题意得:,
解得:,
∵x为整数,
∴x的最小整数解为15,
∴至少购进A种礼品盒15盒.
【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
【解析】【分析】(1)将A、B两种礼品盒的单价设元x和y,根据题干,根据两次购买礼品盒的数量和总金额,分别建立包含x和y二元一次方程,再形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2)因为购买的总盒数为40,所以通过设元A礼品盒的数量x,就可以同时表示出B礼品盒的数量为(40-x)盒.根据总费用不过4500元,显然是一个关于总费用的不等式关系,不超过用不等号“≤”表示.列出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求其最小整数值即可.
22.【答案】(1)解:如图,过B点作于C,于E,则四边形是矩形,
在中,,,
∴,
∴,
答:登山缆车上升的高度;
(2)解:在中,,,
∴,
∴从山底A处到达山顶处大约需要:

答:从山底A处到达山顶处大约需要.
【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解析】【分析】(1)作辅助线BC⊥AF,BE⊥DF的目的,就是分别将30°(∠BAC)和53°(∠DBE)置于,通过Rt△ABC和Rt△DBE中,通过解直角三角形的方式来求解线段.因为已知AB=300,利用“在直角三角形,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得到BC,由“矩形对边相等”得到EF=BC.最后因为DF=600已知,即可通过DF-EF得到DE的值.
(2)从A到D的总时间分两段:A—B的步行时间300÷30=10分钟,B—D的乘缆车时间.因为乘缆车的速度已知为60,只要求出路程长,即BD的长度即可.在Rt△DBE中,可以通过∠DBE(53°)的正弦函数(sin)建立起DE和BD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求出BD的值.最后把两段时间相加,近似到0.1分钟.
23.【答案】(1)解:由题意设,
由表知,当时,;当时,;
以上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得:,
解得:,
所以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2)解:设销售利润为W元,
则,
整理得:,
由于销售单价不低于进价,且不高于进价的2倍,则,
∵,,
∴当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时,W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2400;
答:当护眼灯销售单价定为80元时,商店每月出售这种护眼灯所获的利润最大,最大月利润为2400元.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月销售量y和销售单价x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关系",可以设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k≠0),然后代入表格中任意两组数据,得到关于k和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2)根据销售问题中的两个计算公式:"销售总利润(设元为W)=单价利润×销售数量","单件利润=销售单价-商品进价",结合(1)中的答案,即可得到w关于x的二次函数关系式:W=(x-40)(-x+40).因为要求W的最值,一般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W=-(x-90)2+2500.利用题干中的“ 规定销售单价不低于进价,且不高于进价的2倍 ”,可以关于x的不等量关系,从而得到x的取值范围为:40≤x≤80.因为a=-1<0,抛物线开口向下,当x≤90时,W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要让W得到最大值,对应的x应该也要取最大值;所以x取到80时,得到W的最大值.
24.【答案】(1)证明:连接,
∵,∴,
∵,
∴,
∵是的直径,
∴,
∵,
∴,
∴,
∵为半径,
∴EF与相切;
(2)解:设半径为x,则,
∵,,
∴,
在中,,,
∴,即,
解得,
经检验,是所列方程的解,
∴半径为4,则,
在中,,,,
∴,
∴.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分析】(1)要证明EF与相切,E显然为切点,因此连结辅助线OE,只需要证明OF⊥EF(∠OEF=90°)即可.连结辅助线OE后,因为OA=OE,所以∠EOF=2∠EAF,而题干中存在2∠EAF=∠CAF,∴∠EOF=∠CAF.又因为∠EFA=∠ABC,所以根据两角对应相等,△EOF相似△CAB,∠OEF必对应∠ACB.而因为AB为直径,所以∠ACB=90°,所以∠OEF也必为90°,得证.
(2)结合(1)中的结论,△OEF为直角三角形,则,而OF=OE+1,若直接设元半径OE=x,则得到关于x的分式方程:,从而得到x=4=OE,则直径AB=8.又因为∠ABC=∠AFE,所以在Rt△ABC中,利用,可得到AC,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C的值,得解.
25.【答案】(1)解:.
理由如下:
如图,连接.
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可知.
由题意可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
又,

在和中,

,.



(2)解: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

,.
,.
在和中,



(3)解:当点D在线段延长线上时,不满足条件,故分两种情况:
①点D在线段上,如图,过点作垂直于,交于点;过点作垂直于,交于点.
设,则.
根据题意可知,四边形和为矩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由(2)证明可知,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
②点D在线段的延长线上,过点作垂直于,交延长线于点,令交于点,连接,由题意知,四边形,是矩形,



又∵,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设,则,

中,
的面积与的面积之比
【知识点】三角形的综合
【解析】【分析】(1)在等腰Rt△ABC中,O为AB的中点,当D与点O重合时,则CD⊥AB,△ACD和△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B=∠BCD=45°.由CD和CE的旋转关系,可知DC=EC,∠DCE=90°,所以∠ECB=45°,若连结BE(辅助线),则易证△BDC≌△BEC,所以∠DBC=∠EBC=45°,所以∠EBF=45°,△EBF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D=BD=BE=,即,得解. (2)分析要证明的结论,,因为,而AD+BD=AB,所以转化证明CG=AD即可.证明两条不在同一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最常用的方法是包含这两条线段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分析是△ACD和△ECG,已有的条件是CD=EC,因此还需要寻找其他边角条件.因为CB⊥BF,EF⊥BF,所以EB∥GF,所以∠OCB=∠G,而∠A=∠OCB=45°,所以∠A=∠G=45°,这是第二个条件.因为∠ACB=∠DCE=90°,去掉公共角∠DCB,可得∠ACD=∠BCE,而因为CB∥GF,所以∠BCE=∠GEC,所以∠ACD=∠GEC,这是第三个条件,所以能证明△ACD和△ECG全等,进而得到CG=AD,代入完成等式的证明.
(3)先分析结论,△CDE合△ABC的面积比,结合两个三角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相似,所以其面积比,我们简化为两个三角形对应直角边的平方比,如.
再分析,因为D在直线AB上运动,点D的位置不同,需要分类作图讨论:
第一种情况:当D在线段AB的延长上,此时作图发现EF>BC,不满足题目条件要求,不用分析;
第二种情况:当D在线段AB上时,为计算方便,设EF=a,则BC=3a=AC,结合(2)的证明过程,GE=AC=3a,GF=4a.现在要求出CE和a的关系,则需要把CE也放置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求解,因此作EM⊥BC于M,则BM=EF=a,所以CM=2a,所以接下来就是找到ME和a的关系.因为∠G=45°,若作CN⊥GF,则△CG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ME=CN=GN,而GN=GF-NF=GF-CB=a.所以在Rt△CME中,CM=2a,ME=a,根据勾股定理得,所以.
第三种情况:当点D在BA的延长线上时,类似与第二种情况解法过程,延长CB,作EJ⊥CB的延长线于J,构造Rt△CEJ,从而求斜边CE.因为CD=EC,∠DCA=∠ECB,AC=BC,所以△DCA全等于△BCE(SAS),所以∠DAC=∠EBC,所以∠CAB=∠EBJ,均为45°,所以△EBJ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J=BJ=EF=a.在Rt△CEJ中,EJ=a,CJ=4a,根据勾股定理得,,所以.所以最终答案为和.
26.【答案】(1)解:∵抛物线经过点和,
∴,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解:∵点和,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则,
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
设,且,则,
∴,
∵解析式的对称轴为,
∴,
∴,
依题意得,
解得(舍去)或,
∴;
(3)解:令,则,
解得或,
∴,
同理,直线的解析式为,
∵四边形是正方形,
∴,,分别过点M、E作y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Q,如图,
,,
∴,
∴,,
设,
∴,,
则,
∵点M在直线上,
∴,
解得或,
当时,,,
即点M与点C重合,点E与点B重合时,四边形是正方形,此时;
当时,,,
点O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M,
则点E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N,
∴,即.
综上,点的坐标为或.
【知识点】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直接将抛物线上的两个已知点B(4,0)和C(0,4)代入,得到b和c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2)因为矩形EFGH的周长为11,可知2(EF+EH)=11.因为HE∥x轴,EF∥y轴,则H、E纵坐标相等,E、F横坐标相等,所以可以利用E的坐标把两条线段表示出来.设E的横坐标为x,因其位于抛物线上,所以代入(1)中抛物线表达式得到其纵坐标为 .求出BC直线表达式,代入F的横坐标x,可得到F的总坐标为-x+4,所以EF长度为(E纵-F纵),化简即可S.而求HE时,因为H、E关于对称轴对称,所以EH=2(E横-对称轴),故先求出其对称轴为1,所以得到EH的长度为2(x-1)=2x-2.最后,将EF和EH的代数式代入2(EF+EH)=11,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中,得解x.特别注意的是,因为E位于第一象限内,所以x取值范围为0(3)根据正方形OENM的名称,O和N,E和M分别是对顶点,根据其题意作出满足条件一个图形.作EP⊥OC于P,MQ⊥y轴于Q,根据三角形K型全等模型(坐标系中出现正方形时常用模型),可得△OEP≌△MOP,结合E的坐标(m,)得到对应边EP=OQ=-m,OP=MQ=,进而可得到M的坐标(,),因此代入AC的函数解析式,得到m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得到m的两个解,进而求出E和M的坐标.根据正方形顶点在坐标系中的平移特征:“O到M的平移过程,和E到N的平移过程”一致,最后求出对应的N的两个坐标即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