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近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2.(2023·辽宁)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备反应错误的是
A.合成氨:N2+3H22NH3
B.制HCl:H2+Cl22HCl
C.制粗硅:SiO2+2CSi+2CO
D.冶炼镁:2MgO(熔融)2Mg+O2↑
3.(2023·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
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
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
4.(2022·河北)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 B.陶瓷主要成分为和
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
5.(2022·湖北)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 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
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6.(2022·海南)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
C.可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
D.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
7.(2022·海南)化学物质在体育领域有广泛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涤纶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
B.纤维素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能量
C.木糖醇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
D.“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
8.(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通过电解六水合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B.接触法制硫酸时,煅烧黄铁矿以得到三氧化硫
C.浓硝酸与铁在常温下不反应,所以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D.“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不能混用
9.(2022·湖南)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 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 跨临界直冷制冰
10.(2022·广东)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可与酸反应
B 环保工程师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熟石灰具有碱性
C 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 铁与 高温下会反应
D 技术人员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 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
A.A B.B C.C D.D
11.(2022·广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汉字载体
选项 A.兽骨 B.青铜器 C.纸张 D.液晶显示屏
A.A B.B C.C D.D
12.(2022·广东)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 为氧化性气体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 与 互为同位素
13.(2022·广东)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文物
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A.A B.B C.C D.D
14.(2022·广东)陈述Ⅰ和Ⅱ均正确但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用焦炭和石英砂制取粗硅 可制作光导纤维
B 利用海水制取溴和镁单质 可被氧化, 可被还原
C 石油裂解气能使溴的 溶液褪色 石油裂解可得到乙烯等不饱和烃
D 水解可生成 胶体 可用作净水剂
A.A B.B C.C D.D
15.(2022·全国乙卷)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16.(2022·浙江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合金密度较小、强度较大,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
B.还原铁粉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氯气、臭氧、二氧化氯都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D.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
17.(2021·湖北)“碳中和”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下列有关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Ⅴ形的极性分子 B.CO2可催化还原为甲酸
C.CO2晶体可用于人工增雨 D.CO2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
18.(2021·辽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纯铁比生铁易生锈
B.臭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酚醛树脂可用作绝缘、隔热材料
D.高纯硅可用于制芯片
19.(2021·山东)下列物质应用错误的是( )
A.石墨用作润滑剂 B.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
C.聚乙炔用作绝缘材料 D.乙二醇溶液用作汽车防冻液
20.(2021·山东)关于CH3OH、N2H4和(CH3)2NNH2的结构与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3OH为极性分子
B.N2H4空间结构为平面形
C.N2H4的沸点高于(CH3)2NNH2
D.CH3OH和(CH3)2NNH2中C、O、N杂化方式均相同
21.(2021·浙江)关于化合物 的性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具有强氧化性
B.与 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钠盐
C.与盐酸作用能产生氯气
D.水解生成盐酸和硝酸
22.(2021·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避免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B.工业上可用离子交换法提高海带中碘的提取率
C.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金属钠和氯气
D.将生铁进一步炼制减少含碳量,能得到耐腐蚀的钢
23.(2021·广东)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24.(2021·全国甲)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
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5.(2021·湖南)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26.(2021·河北)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27.(2021·河北)用中子轰击 X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氮核 He)的核反应为: X+ n→ Y+ He。已知元素Y在化合物中呈+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XO3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溶液
B.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2O2
C.X和氢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D.6Y和7Y互为同素异形体
二、非选择题
28.(2021·广东)对废催化剂进行回收可有效利用金属资源。某废催化剂主要含铝( )、钼( )、镍( )等元素的氧化物,一种回收利用工艺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25℃时, 的 , ; ; ;该工艺中, 时,溶液中 元素以 的形态存在。
(1)“焙烧”中,有 生成,其中 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沉铝”中,生成的沉淀 为 。
(3)“沉钼”中, 为7.0。
①生成 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若条件控制不当, 也会沉淀。为避免 中混入 沉淀,溶液中 (列出算式)时,应停止加入 溶液。
(4)①滤液Ⅲ中,主要存在的钠盐有 和 , 为 。
②往滤液Ⅲ中添加适量 固体后,通入足量 (填化学式)气体,再通入足量 ,可析出 。
(5)高纯 (砷化铝)可用于芯片制造。芯片制造中的一种刻蚀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所示致密保护膜为一种氧化物,可阻止 刻蚀液与下层 (砷化镓)反应。
①该氧化物为 。
②已知: 和 同族, 和 同族。在 与上层 的反应中, 元素的化合价变为+5价,则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29.(2021·河北)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并改进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3,进一步处理得到产品Na2CO3和NH4Cl,实验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A~E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制备NaHCO3,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为使A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顺利滴下,可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或 。
A. B. C. D. E.
(2)B中使用雾化装置的优点是 。
(3)生成NaHCO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完成后,将B中U形管内的混合物处理得到固体NaHCO3和滤液:
①对固体NaHCO3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Na2O2,Na2O2增重0.14g,则固体NaHCO3的质量为 g。
②向滤液中加入NaCl粉末,存在NaCl(s)+NH4Cl(aq)→NaCl(aq)+NH4Cl(s)过程。为使NH4Cl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需采用的操作为 、 、洗涤、干燥。
(5)无水NaHCO3可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浓度.称量前,若无水NaHCO3保存不当,吸收了一定量水分,用其标定盐酸浓度时,会使结果___(填标号)。
A.偏高 B.偏低 不变
30.(2021·浙江)“氯碱工业”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 氯气是实验室和工业上的常用气体。请回答: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可采用碱石灰干燥氯气
B.可通过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常温下,可通过加压使氯气液化而储存于钢瓶中
D.工业上,常用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制取盐酸
(3)在一定温度下,氯气溶于水的过程及其平衡常数为:
Cl2(g) Cl2(aq) K1=c(Cl2)/p
Cl2(aq) + H2O(l) H+ (aq)+Cl- (aq) +
HClO(aq) K2
其中p为Cl2(g)的平衡压强,c(Cl2)为Cl2在水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①Cl2(g) Cl2(aq)的焓变ΔH1 0。(填”>”、“=”或“<”)
②平衡常数K2的表达式为K2= 。
③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c,则c= 。(用平衡压强p和上述平衡常数表示,忽略HClO的电离)
(4)工业上,常采用“加碳氯化”的方法以高钛渣(主要成分为TiO2)为原料生产TiCl4,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TiO2(s)+2Cl2(g) TiCl4(g)+O2(g) ΔHI=181
mol·L-1,KI=-3.4×10-29
II.2C(s)+O2(g) 2CO(g)
ΔHII= - 221 mol·L-1,KII=1.2×1048
结合数据说明氯化过程中加碳的理由 。
(5)在一定温度下,以I2为催化剂,氯苯和Cl2在CS2中发生平行反应,分别生成邻二氯苯和对二氯苯,两产物浓度之比与反应时间无关。反应物起始浓度均为0.5 mol·L-1,反应30 min测得氯苯15%转化为邻二氯苯,25%转化为对二氯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要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A.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B.改变催化剂
C.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D.改变反应物浓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青铜为合金,因为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A不符合题意;
B、竹木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不符合题意;
C、碱液蒸煮的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涉及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陶瓷的原料为黏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青铜属于合金;
B、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碱液蒸煮的过程中水解反应;
D、陶瓷的原料为黏土。
2.【答案】D
【知识点】工业合成氨;硅和二氧化硅;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解析】【解答】A.工业合成氨是氢气与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A项正确;
B.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然后溶于水得到盐酸,B项正确;
C.工业制粗硅是将SiO2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C项正确;
D.镁为活泼金属,冶炼方法为采用电解,方程式为:,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易错分析:D.金属冶炼的规律:活泼金属采用电解,如钾钙钠等;相对活泼金属采用热还原法,不活泼金属采用热分解法。
3.【答案】B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苯甲酸钠钠作为防腐剂是利用其亲油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同时苯甲酸钠也不具有酸性,其水解呈碱性,故A错误;
B.豆浆属于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地的无色物质,不是利用氧化性,故C错误;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氧化性物质反应,从而达到抗氧化目的,其本身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易错分析:C.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地的无色物质,该过程不是氧化反应,该物质不稳地,易分解,恢复原理颜色。
4.【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硅和二氧化硅;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解析】【解答】A.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常用于高压变压器的开关外包装和器件,A符合题意;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不符合题意;
C.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由于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故陶瓷中含铁量越多,陶瓷的颜色越深,白瓷的白色是因为铁含量较低甚至几乎不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是良好的绝缘体;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
5.【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明矾净水的原理为:,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泥水变澄清,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用水制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炖排骨汤时放点醋,可使骨头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营养值更价高。此外,醋还可以防止食物中的维生素被破坏,涉及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茄子中存在一类叫“酚氧化酶”的物质,它见到氧气之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色的物质。反应时间越长,颜色越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B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因此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A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B符合题意;
C.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可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食醋可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C不符合题意;
D.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不仅能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防止牙齿表面溶解,还能促进釉质的再矿化,抑制致龋菌繁殖;
B.小苏打的成分是NaHCO3;
C.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
D.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
7.【答案】B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解析】【解答】A.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其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为运动员提供能量,B符合题意;
C.木糖醇具有甜味,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C不符合题意;
D.氯乙烷沸点较低、易挥发吸热,从而使局部产生快速镇痛效果,所以“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阵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
C.木糖醇属于醇类但有甜味;
D.氯乙烷沸点较低、易挥发吸热。
8.【答案】D
【知识点】工业制取硫酸;氧化还原反应;硝酸的化学性质;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解析】【解答】A.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制取金属镁,A不符合题意;
B.接触法制硫酸时,煅烧黄铁矿只能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接触室经催化氧化才能转化为三氧化硫,B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铁与浓硝酸钝化,不是不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用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不仅达不到各自预期的作用效果,还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B.煅烧黄铁矿只能得到二氧化硫;
C.常温下铁与浓硝酸钝化,不是不反应。
9.【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石胆能化铁为铜”是指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原理为向饱和铵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化学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A.小苏打是NaHCO3的俗名,一般利用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做膨松剂,A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Ca(OH)2的俗名,具有碱性,可用于处理酸性废水,B不符合题意;
C.熔融的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Fe3O4和H2,C不符合题意;
D.钢板上镀铝保护了钢板,是因为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注意常见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名。
B.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C.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
D.铝在常温下不被腐蚀,是因为其表面能够形成致密氧化膜。
11.【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兽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及其他钙盐,不属于合金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合金材料,B符合题意;
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属于合金,C不符合题意;
D.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不属于合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12.【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H2具有还原性,是还原性气体,A不符合题意;
B.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Al2O3等,B不符合题意;
C.乙酸钠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与是质子数均为92,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H2具有还原性。
B.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Al2O3等。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13.【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南宋鎏金饰品是金和汞合成的金汞剂,不含硅酸盐,A不符合题意;
B.蒜头纹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不含硅酸盐,B不符合题意;
C.广彩瓷咖啡杯是由黏土等硅酸盐产品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符合题意;
D.铜镀金钟座是由铜和金等制得而成,不含硅酸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鎏金是金和汞合成的金汞剂。
B.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
C.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铜镀金钟座是由铜和金等制得而成。
14.【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A.用焦炭和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取粗硅,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和SiO2的氧化性,与SiO2作光导纤维无因果关系,A符合题意;
B.利用海水制取溴单质,可向海水中通入氯气等氧化剂将海水中的Br-氧化为Br2;制取镁单质,可通过富集海水中的镁离子,经沉淀、溶解等操作得到无水MgCl2,再电解熔融MgCl2,Mg2+被还原得到镁单质,B不符合题意;
C.石油在一定条件下裂解得到的乙烯等不饱和烃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不符合题意;
D.FeCl3溶液中Fe3+可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从而可用作净水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陈述Ⅰ涉及反应是C+SiO2CO+Si,体现了SiO2的氧化性。
B.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分析。
C.不饱和烃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
D.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
15.【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合金及其应用;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CO2,能使面团疏松,可做食品膨松剂,B符合题意;
C.青铜是铜锡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均属于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钠元素的焰色呈黄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
B.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C.熟悉常见合金,注意合金属于混合物。
D.熟悉常见元素的焰色反应。
16.【答案】B
【知识点】合金及其应用;水的净化;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金属镁的密度较小,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是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可用作食品脱氧剂,故B符合题意;
C.氯气、臭氧、二氧化氯都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都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故C不符合题意;
D.油脂在代谢中可以提供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约高一倍,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A.合金具有硬度大、耐腐蚀性、密度小等方面的特点;
B.铁粉具有还原性,作抗氧化剂;
C.氯气、臭氧、二氧化氯都具有强氧化性;
D.油脂提供的热量比糖类和蛋白质高。
1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CO2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无孤电子对,C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项符合题意;
B.CO2可以被H2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为甲酸,B项不符合题意;
C.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C项不符合题意;
D.侯氏制碱法中发生反应: NaCl + H2O + NH3 +CO2= NaHCO3↓+NH4Cl,CO2是生产原料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依据二氧化碳中心原子形成的δ键和孤电子对数判断;
B.二氧化碳中碳为最高正价,具有氧化性;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
D.侯氏制碱原理:将二氧化碳、氨气通入到饱和食盐水中。
18.【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臭氧;硅和二氧化硅;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于生铁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纯铁只能发生化学腐蚀,故生铁比纯铁易生锈,A符合题意;
B.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B不符合题意;
C.酚醛树脂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具有热固体,绝缘性,故可用作绝缘、隔热材料,C不符合题意;
D.高纯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芯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A.生铁杂质较多,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加快腐蚀;
B.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消毒;
C.酚醛树脂的结构具有热固性;可作隔热、绝缘材料;
D.高纯硅是芯片的主要材料。
19.【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解析】【解答】A.石墨是层状结构,层与层可以相互滑动,可以做润滑剂,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降低水的含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聚乙炔中含有单键和双键相互交替,存在自由电子的移动性质,因此可以导电,故C符合题意
D.乙二醇与水可以形成氢键, 因此乙二醇溶液用作汽车防冻液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石墨质地柔软
B.主要利用的是氧化钙与水反应
C.聚乙炔可以导电
D.乙二醇溶液可以降低冰点
20.【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A.甲醇可以看作是甲烷中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甲烷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但是甲醇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N2H4中的氮原子是sp3杂化,应该是两个三角锥形形成的构型,故B符合题意
C.N2H4和 (CH3)2NNH2 均含有氮原子,均含有孤对电子,均易形成氢键,但是前者氢原子的个数多,形成的氢键多,沸点高,故C不符合题意
D. CH3OH和(CH3)2NNH2中C、O、N杂化方式均为sp3杂化,杂化方式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进行判断
B.根据氮原子的成键方式即可判断杂化方式
C.比较形成氢键的个数即可
D.分别找出成键方式即可判断杂化方式
2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均可以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故A不符合题意
B.与氢氧化钠可以生成次氯酸钠和硝酸盐,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和-1价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氯气,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解得到的是硝酸个次氯酸,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的元素化合价即可判断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此物质可在水中水解得到次氯酸个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对应的盐,可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氯气
22.【答案】C
【知识点】高炉炼铁;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化肥、农药及其合理利用
【解析】【解答】A.铵态氮肥中含有铵根离子水解成酸性,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解呈碱性,混合后降低肥效,故A不符合题意
B.离子交换法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取碘离子的量,同时可以增加碘离子的富集,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的是氢氧化钠和氢气和氯气,不是得到的是金属钠,故C符合题意
D.生铁可以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电化学腐蚀,因此降低含碳量可以减少腐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般要得到金属钠,采用的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固体,不用电解食盐水,其他均正确
23.【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高分子材料;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茶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纯碱水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B.能够闻到茶香,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C.植物纤维含有高分子化合物;
D.含有多种物质的为混合物;
24.【答案】C
【知识点】甲烷的化学性质;水污染与防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
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
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
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防腐剂可以适当添加;
B.电池中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C.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
D.磷元素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5.【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此过程涉及到新物质的产生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以及将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进行焚烧,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均产生新物质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工业上的三废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以及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均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疏通河道并没有产生新物质顾伟物理变化
26.【答案】D
【知识点】氮的固定;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 NO2 是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硝酸,而 SO2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最终被氧化为硫酸,均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C与N的氧化物,如NOx和CO等,PM2.5是粉尘,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铵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作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最终转化为硝酸盐,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中的 SO2 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可进行脱硫处理,先变为亚硫酸钙,继续氧化变为难分解的硫酸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的燃烧,二氧化氮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或工业废气等,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汽车的尾气主要是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无二氧化硫,自然界中的固氮是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肥料,二氧化硫被石灰石转化为难分解的硫酸钙除去
2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同素异形体;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A. 为硼酸是弱酸,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若不慎将 溶液溅到皮肤上,则需用大量水冲洗,同时涂抹 ,以中和碱液达到目的,A符合题意;
B.Y为Li,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Li2O不可能有过氧化锂,B不符合题意;
C.X为B,与氢元素均是非金属元素会形成BH3或B2H4等硼氢化合物,B元素与H元素以共价键结合,均属于共价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 和 两者的质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核素,所以两者互为同位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判断Y是Li,X是B
A.硼酸是弱酸,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溶液,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利用硼酸的弱酸性可以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B.Li在空气中产物没有过氧化锂,只有氧化锂
C.均属非金属形成的属于共价化合物
D.同素异形体是单质,但是 6Y和7Y均是元素不是单质
28.【答案】(1)+6
(2)
(3) + = ↓;
(4);
(5);
【知识点】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化学平衡常数;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1)Na2MoO4中Na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Mo的化合价为+6价。
(2)废催化剂中加入NaOH焙烧、水浸后,所得滤液Ⅰ中含有NaAlO2,通入过量CO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H2O=Al(OH)3↓+HCO3-,因此“沉铝”过程中,生成沉淀X的化学式为Al(OH)3。
(3)①滤液Ⅰ中溶液碱性,因此溶液的pH>6.0,溶液中Mo元素以MoO42-的形成存在,加入BaCl2溶液后反应生成BaMoO4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MoO42-=BaMoO4↓;
②若开始生成BaCO3沉淀,则溶液中存在反应:HCO3-+BaMoO4 BaCO3+MoO42-+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要避免BaMoO4沉淀中混有BaCO3沉淀,则必须满足,由于“沉钼”过程中溶液的pH=7.0,即溶液中c(H+)=1.0×107mol/L,所以当溶液中时,开始生成BaCO3沉淀,此时时,应停止加入BaCl2溶液。
(4)①由于“沉铝”过程中加入过量的CO2,反应生成NaHCO3,因此滤液Ⅲ中所含溶质为NaCl、NaHCO3,因此Y为NaHCO3;
②若要将NaCl转化为NaHCO3析出,则可先往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H3+CO2=NaHCO3↓。
(5)①该致密的氧化物为Al2O3;
②GaAs中As的化合价为-3价,转化为+5的过程中,失去8个电子,因此GaAs为还原剂,则H2O2为氧化剂,反应过程中H2O2中氧元素由-1价变为-2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故H2O2得到电子数为8。因此参与反应的H2O2和GaAs的比为4:1,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为4:1。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
(2)根据沉铝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分析。
(3)①根据溶液中所含离子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根据形成沉淀的反应和相关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4)①结合沉铝过程中加入过量CO2的过程分析溶液的溶质;
②根据Y的成分,确定析出Y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从而确定通入气体的成分。
(5)①该致密氧化膜为Al2O3;
②根据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变化,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29.【答案】(1)aefbcgh;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
(2)使氨盐水雾化,可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产率(或其他合理答案)
(3)NH3 H2O+NaCl+CO2=NH4Cl+NaHCO3↓
(4)0.8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A
【知识点】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常用仪器及其使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要制备 NaHCO3 ,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但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需要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因此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连接顺序应为:aefbcgh;A中处于密封体系,内外大气压不等,为使A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顺利滴下,需要保证内外大气压相等,可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故答案为:aefbcgh;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
(2)雾化装置主要是将液体变为气体,增大接触面积,B中使用雾化装置使氨盐水雾化,可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产率;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生成 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H2O+NaCl+CO2=NH4Cl+NaHCO3↓;
(4)①对固体 充分加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再通过足量 ,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差量法数据进行计算设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x,故列出比例式
2 56
x 0.14g
x=0.005mol,根据关系式 可知,消耗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2 0.005mol=0.01mol,固体 的质量为0.01mol 84g/mol=0.84g;
②根据溶解度虽温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氯化铵和氯化钠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铵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写出氯化铵,需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干燥的方法,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称量前,若无水 保存不当,吸收了一定量水分,称量时导致碳酸氢钠的质量减小,配制溶液时标准液被稀释,浓度减小,所以用其标定盐酸浓度时,消耗的碳酸氢钠的体积 会增大,根据c(测)= 可知,最终会使c(测)偏高,A项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先将二氧化碳的氯化氢除去,再将二氧化碳通入含有氨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最终进行除杂即可,分液漏斗液体顺利滴下应该保证内外大气压相等
(2)接触面积更大,提高反应速率
(3)氨水和氯化钠溶液产生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固体
(4)①碳酸氢钠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均与过氧化钠反应利用差量法计算质量即可②根据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即可判断得到氯化铵利用降温结晶的方式进行析出固体
(5)有水稀释了碳酸氢钠时,称取相等的质量,导致碳酸氢钠减少,因此导致测定盐酸的浓度偏大
30.【答案】(1)2NaCl+ 2H2O 2NaOH + H2↑+Cl2↑
(2)A
(3)<;;K1p +
(4)反应I + II得: TiO2(s)+2Cl2(g) + 2C(s) =TiCl4(g)+ 2CO(g),K=KIKII=4.1×1019远大于K1,反应II使TiO2氯化为TiCl4得以实现;ΔH=ΔHI+ΔHII= -40kJ·mol-1,反应II 可为反应I提供所需的能量
(5)A;B
【知识点】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 2H2O 2NaOH + H2↑+Cl2↑。
(2) A.氯气可与碱反应,碱石灰含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因此,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A说法不正确;
B.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饱和食盐水中存在浓度较大的氯离子,可以使氯气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以通过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B说法正确;
C.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其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因此,氯气属于易液化的气体,常温下,可通过加压使氯气液化而储存于钢瓶中,C说法正确;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因此,工业上,常用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制取盐酸,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故答案为:A。
(3)①Cl2(g) Cl2(aq)表示的是氯气的溶解平衡,氯气在常温下可溶于水,该过程是自发的,由于该过程的熵变小于0,因此,其焓变ΔH1<0。
②由化学方程式Cl 2(aq) + H2O(l) H+ (aq)+Cl- (aq) + HClO(aq)可知,其平衡常数K2的表达式为K2= ,注意水为液态,其不出现在表达式中。
③Cl2(g) Cl2(aq) 与Cl 2(aq) + H2O(l) H+ (aq)+Cl- (aq) + HClO(aq) 相加可以得到Cl2(g) + H2O(l) H+ (aq)+Cl- (aq) + HClO(aq),因此,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c,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 + c(HClO)+ c(Cl-),由于HCl是强电解质,若忽略水的电离和次氯酸的电离,则 ,由K2= 可知 = ,由K1=c(Cl2)/p可知, = ,则 = ,因此,c= K1p + 。
(4)已知:I . TiO2(s)+2Cl2(g) TiCl4(g)+O2(g) ΔHI=181 mol ·L-1,KI=-3.4 ×10-29;II. 2C(s)+O2(g) 2CO(g) ΔHII= - 221 mol ·L-1,KII=1.2×1048。根据盖斯定律可知,I + II得: TiO2(s)+2Cl2(g) + 2C(s) =TiCl4(g)+ 2CO(g),则K=KIKII=4.1 ×1019远大于K1,反应II的发生可以减小反应I的平衡体系中氧气的浓度,从而使TiO2氯化为TiCl4得以实现;反应I为吸热反应,而ΔH=ΔHI+ΔHII= -40kJ·mol-1,说明TiO2(s)+2Cl2(g) + 2C(s) =TiCl4(g)+ 2CO(g)为放热反应,则反应II 可为反应I提供所需的能量。
(5) A..由于两产物浓度之比与反应时间无关,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使催化剂碘的溶解度增大,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可以提高邻位取代的机率(催化剂会参与反应形成中间体,根据信息可知,碘在对位的取代机率较大),从而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故A正确;
B.可以使用对生成邻二氯苯有更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以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B正确;
C.适当降低反应温度,不利于提高邻二氯苯的生成机率,不能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C不正确;
D.改变反应物浓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但是,产物浓度之比与反应时间无关,因此,不能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AB。
【分析】(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时,同时还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2)氯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是次氯酸或盐酸与碱石灰作用。收集氯气时利用的是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进行收集气体,常温下可以加压的方式减小分子的间隔即可将气体变为液体,工业上利用氢气和氯气制取氯化氢溶于水变为盐酸
(3)①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即可②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③利用K1和K2结合氯元素守恒进行计算即可
(4)利用盖斯定律,得出方程式,K值很大,加入碳促进四氯化碳的产生
(5)提高产物的比例,主要可以选择适合的催化剂以及适当的提高温度,促进产物的合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近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23·湖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B.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木简牍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蔡伦采用碱液蒸煮制浆法造纸,该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铜官窑彩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青铜为合金,因为青铜器“四羊方尊”的主要材质为合金,A不符合题意;
B、竹木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不符合题意;
C、碱液蒸煮的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涉及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陶瓷的原料为黏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青铜属于合金;
B、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C、碱液蒸煮的过程中水解反应;
D、陶瓷的原料为黏土。
2.(2023·辽宁)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备反应错误的是
A.合成氨:N2+3H22NH3
B.制HCl:H2+Cl22HCl
C.制粗硅:SiO2+2CSi+2CO
D.冶炼镁:2MgO(熔融)2Mg+O2↑
【答案】D
【知识点】工业合成氨;硅和二氧化硅;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解析】【解答】A.工业合成氨是氢气与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气,A项正确;
B.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然后溶于水得到盐酸,B项正确;
C.工业制粗硅是将SiO2与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C项正确;
D.镁为活泼金属,冶炼方法为采用电解,方程式为:,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易错分析:D.金属冶炼的规律:活泼金属采用电解,如钾钙钠等;相对活泼金属采用热还原法,不活泼金属采用热分解法。
3.(2023·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是由于其具有酸性
B.豆浆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
C.SO2可用于丝织品漂白是由于其能氧化丝织品中有色成分
D.维生素C可用作水果罐头的抗氧化剂是由于其难以被氧化
【答案】B
【知识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苯甲酸钠钠作为防腐剂是利用其亲油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同时苯甲酸钠也不具有酸性,其水解呈碱性,故A错误;
B.豆浆属于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地的无色物质,不是利用氧化性,故C错误;
D.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与氧化性物质反应,从而达到抗氧化目的,其本身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易错分析:C.二氧化硫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地的无色物质,该过程不是氧化反应,该物质不稳地,易分解,恢复原理颜色。
4.(2022·河北)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 B.陶瓷主要成分为和
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硅和二氧化硅;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解析】【解答】A.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常用于高压变压器的开关外包装和器件,A符合题意;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不符合题意;
C.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由于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故陶瓷中含铁量越多,陶瓷的颜色越深,白瓷的白色是因为铁含量较低甚至几乎不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材料,是良好的绝缘体;
B.陶瓷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D.Fe2+、Fe3+和铁的氧化物均有颜色。
5.(2022·湖北)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加入明矾后泥水变澄清 B.北京冬奥会用水快速制冰
C.炖排骨汤时加点醋味道更鲜 D.切开的茄子放置后切面变色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明矾净水的原理为:,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使泥水变澄清,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用水制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符合题意;
C.炖排骨汤时放点醋,可使骨头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营养值更价高。此外,醋还可以防止食物中的维生素被破坏,涉及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茄子中存在一类叫“酚氧化酶”的物质,它见到氧气之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有色的物质。反应时间越长,颜色越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6.(2022·海南)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
C.可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
D.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
【答案】B
【知识点】钠的重要化合物;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因此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A不符合题意;
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B符合题意;
C.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可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食醋可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C不符合题意;
D.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氟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不仅能降低牙釉质的溶解度防止牙齿表面溶解,还能促进釉质的再矿化,抑制致龋菌繁殖;
B.小苏打的成分是NaHCO3;
C.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
D.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营养价值。
7.(2022·海南)化学物质在体育领域有广泛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涤纶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
B.纤维素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能量
C.木糖醇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
D.“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
【答案】B
【知识点】多糖的性质和用途;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解析】【解答】A.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其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为葡萄糖,不能为运动员提供能量,B符合题意;
C.木糖醇具有甜味,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C不符合题意;
D.氯乙烷沸点较低、易挥发吸热,从而使局部产生快速镇痛效果,所以“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阵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力;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
C.木糖醇属于醇类但有甜味;
D.氯乙烷沸点较低、易挥发吸热。
8.(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通过电解六水合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B.接触法制硫酸时,煅烧黄铁矿以得到三氧化硫
C.浓硝酸与铁在常温下不反应,所以可用铁质容器贮运浓硝酸
D.“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和“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不能混用
【答案】D
【知识点】工业制取硫酸;氧化还原反应;硝酸的化学性质;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解析】【解答】A.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无水氯化镁制取金属镁,A不符合题意;
B.接触法制硫酸时,煅烧黄铁矿只能得到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接触室经催化氧化才能转化为三氧化硫,B不符合题意;
C.常温下铁与浓硝酸钝化,不是不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用会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不仅达不到各自预期的作用效果,还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
B.煅烧黄铁矿只能得到二氧化硫;
C.常温下铁与浓硝酸钝化,不是不反应。
9.(2022·湖南)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 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 跨临界直冷制冰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石胆能化铁为铜”是指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原理为向饱和铵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10.(2022·广东)劳动开创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可与酸反应
B 环保工程师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熟石灰具有碱性
C 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 铁与 高温下会反应
D 技术人员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 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化学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A.小苏打是NaHCO3的俗名,一般利用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做膨松剂,A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Ca(OH)2的俗名,具有碱性,可用于处理酸性废水,B不符合题意;
C.熔融的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会生成Fe3O4和H2,C不符合题意;
D.钢板上镀铝保护了钢板,是因为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注意常见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名。
B.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C.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
D.铝在常温下不被腐蚀,是因为其表面能够形成致密氧化膜。
11.(2022·广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汉字载体
选项 A.兽骨 B.青铜器 C.纸张 D.液晶显示屏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兽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及其他钙盐,不属于合金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青铜是铜锡合金,属于合金材料,B符合题意;
C.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属于合金,C不符合题意;
D.液晶是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不属于合金,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12.(2022·广东)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 为氧化性气体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 与 互为同位素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同位素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H2具有还原性,是还原性气体,A不符合题意;
B.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SiO2、Al2O3等,B不符合题意;
C.乙酸钠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与是质子数均为92,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H2具有还原性。
B.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Al2O3等。
C.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D.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13.(2022·广东)广东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馆藏文物是其历史见证。下列文物主要由硅酸盐制成的是( )
文物
选项 A.南宋鎏金饰品 B.蒜头纹银盒 C.广彩瓷咖啡杯 D.铜镀金钟座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南宋鎏金饰品是金和汞合成的金汞剂,不含硅酸盐,A不符合题意;
B.蒜头纹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不含硅酸盐,B不符合题意;
C.广彩瓷咖啡杯是由黏土等硅酸盐产品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C符合题意;
D.铜镀金钟座是由铜和金等制得而成,不含硅酸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鎏金是金和汞合成的金汞剂。
B.银盒中主要成分为金属银。
C.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铜镀金钟座是由铜和金等制得而成。
14.(2022·广东)陈述Ⅰ和Ⅱ均正确但不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用焦炭和石英砂制取粗硅 可制作光导纤维
B 利用海水制取溴和镁单质 可被氧化, 可被还原
C 石油裂解气能使溴的 溶液褪色 石油裂解可得到乙烯等不饱和烃
D 水解可生成 胶体 可用作净水剂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氧化还原反应;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A.用焦炭和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取粗硅,是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和SiO2的氧化性,与SiO2作光导纤维无因果关系,A符合题意;
B.利用海水制取溴单质,可向海水中通入氯气等氧化剂将海水中的Br-氧化为Br2;制取镁单质,可通过富集海水中的镁离子,经沉淀、溶解等操作得到无水MgCl2,再电解熔融MgCl2,Mg2+被还原得到镁单质,B不符合题意;
C.石油在一定条件下裂解得到的乙烯等不饱和烃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不符合题意;
D.FeCl3溶液中Fe3+可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Fe(OH)3胶体,从而可用作净水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陈述Ⅰ涉及反应是C+SiO2CO+Si,体现了SiO2的氧化性。
B.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分析。
C.不饱和烃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
D.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
15.(2022·全国乙卷)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合金及其应用;焰色反应
【解析】【解答】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CO2,能使面团疏松,可做食品膨松剂,B符合题意;
C.青铜是铜锡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均属于混合物,C不符合题意;
D.钠元素的焰色呈黄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
B.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分析。
C.熟悉常见合金,注意合金属于混合物。
D.熟悉常见元素的焰色反应。
16.(2022·浙江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合金密度较小、强度较大,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
B.还原铁粉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氯气、臭氧、二氧化氯都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D.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
【答案】B
【知识点】合金及其应用;水的净化;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金属镁的密度较小,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是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故A不符合题意;
B.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可用作食品脱氧剂,故B符合题意;
C.氯气、臭氧、二氧化氯都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都可用于饮用水的消毒,故C不符合题意;
D.油脂在代谢中可以提供的能量比糖类和蛋白质约高一倍,油脂是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故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分析】A.合金具有硬度大、耐腐蚀性、密度小等方面的特点;
B.铁粉具有还原性,作抗氧化剂;
C.氯气、臭氧、二氧化氯都具有强氧化性;
D.油脂提供的热量比糖类和蛋白质高。
17.(2021·湖北)“碳中和”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下列有关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Ⅴ形的极性分子 B.CO2可催化还原为甲酸
C.CO2晶体可用于人工增雨 D.CO2是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之一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CO2的中心原子C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无孤电子对,CO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其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项符合题意;
B.CO2可以被H2在催化剂作用下还原为甲酸,B项不符合题意;
C.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C项不符合题意;
D.侯氏制碱法中发生反应: NaCl + H2O + NH3 +CO2= NaHCO3↓+NH4Cl,CO2是生产原料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依据二氧化碳中心原子形成的δ键和孤电子对数判断;
B.二氧化碳中碳为最高正价,具有氧化性;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增雨;
D.侯氏制碱原理:将二氧化碳、氨气通入到饱和食盐水中。
18.(2021·辽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纯铁比生铁易生锈
B.臭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
C.酚醛树脂可用作绝缘、隔热材料
D.高纯硅可用于制芯片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臭氧;硅和二氧化硅;合金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于生铁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纯铁只能发生化学腐蚀,故生铁比纯铁易生锈,A符合题意;
B.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B不符合题意;
C.酚醛树脂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具有热固体,绝缘性,故可用作绝缘、隔热材料,C不符合题意;
D.高纯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芯片,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A.生铁杂质较多,会发生电化学腐蚀,加快腐蚀;
B.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用于消毒;
C.酚醛树脂的结构具有热固性;可作隔热、绝缘材料;
D.高纯硅是芯片的主要材料。
19.(2021·山东)下列物质应用错误的是( )
A.石墨用作润滑剂 B.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
C.聚乙炔用作绝缘材料 D.乙二醇溶液用作汽车防冻液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解析】【解答】A.石墨是层状结构,层与层可以相互滑动,可以做润滑剂,故A不符合题意
B.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降低水的含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聚乙炔中含有单键和双键相互交替,存在自由电子的移动性质,因此可以导电,故C符合题意
D.乙二醇与水可以形成氢键, 因此乙二醇溶液用作汽车防冻液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石墨质地柔软
B.主要利用的是氧化钙与水反应
C.聚乙炔可以导电
D.乙二醇溶液可以降低冰点
20.(2021·山东)关于CH3OH、N2H4和(CH3)2NNH2的结构与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H3OH为极性分子
B.N2H4空间结构为平面形
C.N2H4的沸点高于(CH3)2NNH2
D.CH3OH和(CH3)2NNH2中C、O、N杂化方式均相同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解析】【解答】A.甲醇可以看作是甲烷中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甲烷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但是甲醇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故A不符合题意
B.N2H4中的氮原子是sp3杂化,应该是两个三角锥形形成的构型,故B符合题意
C.N2H4和 (CH3)2NNH2 均含有氮原子,均含有孤对电子,均易形成氢键,但是前者氢原子的个数多,形成的氢键多,沸点高,故C不符合题意
D. CH3OH和(CH3)2NNH2中C、O、N杂化方式均为sp3杂化,杂化方式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A.根据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进行判断
B.根据氮原子的成键方式即可判断杂化方式
C.比较形成氢键的个数即可
D.分别找出成键方式即可判断杂化方式
21.(2021·浙江)关于化合物 的性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具有强氧化性
B.与 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钠盐
C.与盐酸作用能产生氯气
D.水解生成盐酸和硝酸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均可以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故A不符合题意
B.与氢氧化钠可以生成次氯酸钠和硝酸盐,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和-1价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氯气,故C不符合题意
D.水解得到的是硝酸个次氯酸,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的元素化合价即可判断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此物质可在水中水解得到次氯酸个硝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对应的盐,可与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氯气
22.(2021·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应避免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B.工业上可用离子交换法提高海带中碘的提取率
C.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金属钠和氯气
D.将生铁进一步炼制减少含碳量,能得到耐腐蚀的钢
【答案】C
【知识点】高炉炼铁;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化肥、农药及其合理利用
【解析】【解答】A.铵态氮肥中含有铵根离子水解成酸性,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解呈碱性,混合后降低肥效,故A不符合题意
B.离子交换法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提取碘离子的量,同时可以增加碘离子的富集,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的是氢氧化钠和氢气和氯气,不是得到的是金属钠,故C符合题意
D.生铁可以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电化学腐蚀,因此降低含碳量可以减少腐蚀,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般要得到金属钠,采用的是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固体,不用电解食盐水,其他均正确
23.(2021·广东)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高分子材料;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茶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植物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纯碱水溶液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B.能够闻到茶香,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
C.植物纤维含有高分子化合物;
D.含有多种物质的为混合物;
24.(2021·全国甲)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
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
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答案】C
【知识点】甲烷的化学性质;水污染与防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解析】【解答】A.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故A错误;
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故B错误;
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故C正确;
D.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防腐剂可以适当添加;
B.电池中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
C.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
D.磷元素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25.(2021·湖南)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
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
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保证河流畅通,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涉及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B.工业生产中得到产品的同时常产生废气、废水和废渣(简称“三废”),如石膏法脱硫、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等处理废水,废渣资源回收利用等过程均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复杂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此过程涉及到新物质的产生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以及将适合焚化处理的垃圾进行焚烧,把一些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均产生新物质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工业上的三废以及微生物的降解以及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均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疏通河道并没有产生新物质顾伟物理变化
26.(2021·河北)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
B.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
C.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和NO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
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
【答案】D
【知识点】氮的固定;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解析】【解答】A. NO2 是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硝酸,而 SO2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最终被氧化为硫酸,均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气体,A不符合题意;
B.汽车尾气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C与N的氧化物,如NOx和CO等,PM2.5是粉尘,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铵根离子或硝酸根离子作为肥料,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最终转化为硝酸盐,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中的 SO2 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如加入石灰石或石灰乳均可进行脱硫处理,先变为亚硫酸钙,继续氧化变为难分解的硫酸钙,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煤的燃烧,二氧化氮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或工业废气等,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汽车的尾气主要是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无二氧化硫,自然界中的固氮是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肥料,二氧化硫被石灰石转化为难分解的硫酸钙除去
27.(2021·河北)用中子轰击 X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氮核 He)的核反应为: X+ n→ Y+ He。已知元素Y在化合物中呈+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XO3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溶液
B.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2O2
C.X和氢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D.6Y和7Y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同素异形体;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解析】【解答】A. 为硼酸是弱酸,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若不慎将 溶液溅到皮肤上,则需用大量水冲洗,同时涂抹 ,以中和碱液达到目的,A符合题意;
B.Y为Li,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Li2O不可能有过氧化锂,B不符合题意;
C.X为B,与氢元素均是非金属元素会形成BH3或B2H4等硼氢化合物,B元素与H元素以共价键结合,均属于共价化合物,C不符合题意;
D. 和 两者的质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同的两种核素,所以两者互为同位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判断Y是Li,X是B
A.硼酸是弱酸,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溶液,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利用硼酸的弱酸性可以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B.Li在空气中产物没有过氧化锂,只有氧化锂
C.均属非金属形成的属于共价化合物
D.同素异形体是单质,但是 6Y和7Y均是元素不是单质
二、非选择题
28.(2021·广东)对废催化剂进行回收可有效利用金属资源。某废催化剂主要含铝( )、钼( )、镍( )等元素的氧化物,一种回收利用工艺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25℃时, 的 , ; ; ;该工艺中, 时,溶液中 元素以 的形态存在。
(1)“焙烧”中,有 生成,其中 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沉铝”中,生成的沉淀 为 。
(3)“沉钼”中, 为7.0。
①生成 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若条件控制不当, 也会沉淀。为避免 中混入 沉淀,溶液中 (列出算式)时,应停止加入 溶液。
(4)①滤液Ⅲ中,主要存在的钠盐有 和 , 为 。
②往滤液Ⅲ中添加适量 固体后,通入足量 (填化学式)气体,再通入足量 ,可析出 。
(5)高纯 (砷化铝)可用于芯片制造。芯片制造中的一种刻蚀过程如图所示,图中所示致密保护膜为一种氧化物,可阻止 刻蚀液与下层 (砷化镓)反应。
①该氧化物为 。
②已知: 和 同族, 和 同族。在 与上层 的反应中, 元素的化合价变为+5价,则该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
【答案】(1)+6
(2)
(3) + = ↓;
(4);
(5);
【知识点】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化学平衡常数;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解析】【解答】(1)Na2MoO4中Na为+1价,O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Mo的化合价为+6价。
(2)废催化剂中加入NaOH焙烧、水浸后,所得滤液Ⅰ中含有NaAlO2,通入过量CO2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CO2+H2O=Al(OH)3↓+HCO3-,因此“沉铝”过程中,生成沉淀X的化学式为Al(OH)3。
(3)①滤液Ⅰ中溶液碱性,因此溶液的pH>6.0,溶液中Mo元素以MoO42-的形成存在,加入BaCl2溶液后反应生成BaMoO4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MoO42-=BaMoO4↓;
②若开始生成BaCO3沉淀,则溶液中存在反应:HCO3-+BaMoO4 BaCO3+MoO42-+H+,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要避免BaMoO4沉淀中混有BaCO3沉淀,则必须满足,由于“沉钼”过程中溶液的pH=7.0,即溶液中c(H+)=1.0×107mol/L,所以当溶液中时,开始生成BaCO3沉淀,此时时,应停止加入BaCl2溶液。
(4)①由于“沉铝”过程中加入过量的CO2,反应生成NaHCO3,因此滤液Ⅲ中所含溶质为NaCl、NaHCO3,因此Y为NaHCO3;
②若要将NaCl转化为NaHCO3析出,则可先往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NH3+CO2=NaHCO3↓。
(5)①该致密的氧化物为Al2O3;
②GaAs中As的化合价为-3价,转化为+5的过程中,失去8个电子,因此GaAs为还原剂,则H2O2为氧化剂,反应过程中H2O2中氧元素由-1价变为-2价。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故H2O2得到电子数为8。因此参与反应的H2O2和GaAs的比为4:1,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为4:1。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进行计算。
(2)根据沉铝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分析。
(3)①根据溶液中所含离子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根据形成沉淀的反应和相关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4)①结合沉铝过程中加入过量CO2的过程分析溶液的溶质;
②根据Y的成分,确定析出Y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从而确定通入气体的成分。
(5)①该致密氧化膜为Al2O3;
②根据反应过程中化合价的变化,结合得失电子守恒进行计算。
29.(2021·河北)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并改进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3,进一步处理得到产品Na2CO3和NH4Cl,实验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A~E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制备NaHCO3,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为使A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顺利滴下,可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或 。
A. B. C. D. E.
(2)B中使用雾化装置的优点是 。
(3)生成NaHCO3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完成后,将B中U形管内的混合物处理得到固体NaHCO3和滤液:
①对固体NaHCO3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再通过足量Na2O2,Na2O2增重0.14g,则固体NaHCO3的质量为 g。
②向滤液中加入NaCl粉末,存在NaCl(s)+NH4Cl(aq)→NaCl(aq)+NH4Cl(s)过程。为使NH4Cl沉淀充分析出并分离,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曲线,需采用的操作为 、 、洗涤、干燥。
(5)无水NaHCO3可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浓度.称量前,若无水NaHCO3保存不当,吸收了一定量水分,用其标定盐酸浓度时,会使结果___(填标号)。
A.偏高 B.偏低 不变
【答案】(1)aefbcgh;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
(2)使氨盐水雾化,可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产率(或其他合理答案)
(3)NH3 H2O+NaCl+CO2=NH4Cl+NaHCO3↓
(4)0.8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A
【知识点】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常用仪器及其使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要制备 NaHCO3 ,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但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需要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因此按气流方向正确的连接顺序应为:aefbcgh;A中处于密封体系,内外大气压不等,为使A中分液漏斗内的稀盐酸顺利滴下,需要保证内外大气压相等,可将分液漏斗上部的玻璃塞打开或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故答案为:aefbcgh;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
(2)雾化装置主要是将液体变为气体,增大接触面积,B中使用雾化装置使氨盐水雾化,可增大与二氧化碳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产率;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生成 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H2O+NaCl+CO2=NH4Cl+NaHCO3↓;
(4)①对固体 充分加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气体先通过足量浓硫酸,吸收水蒸气,再通过足量 , 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差量法数据进行计算设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x,故列出比例式
2 56
x 0.14g
x=0.005mol,根据关系式 可知,消耗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2 0.005mol=0.01mol,固体 的质量为0.01mol 84g/mol=0.84g;
②根据溶解度虽温度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氯化铵和氯化钠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铵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写出氯化铵,需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干燥的方法,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5)称量前,若无水 保存不当,吸收了一定量水分,称量时导致碳酸氢钠的质量减小,配制溶液时标准液被稀释,浓度减小,所以用其标定盐酸浓度时,消耗的碳酸氢钠的体积 会增大,根据c(测)= 可知,最终会使c(测)偏高,A项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先将二氧化碳的氯化氢除去,再将二氧化碳通入含有氨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最终进行除杂即可,分液漏斗液体顺利滴下应该保证内外大气压相等
(2)接触面积更大,提高反应速率
(3)氨水和氯化钠溶液产生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固体
(4)①碳酸氢钠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均与过氧化钠反应利用差量法计算质量即可②根据溶解度的变化趋势即可判断得到氯化铵利用降温结晶的方式进行析出固体
(5)有水稀释了碳酸氢钠时,称取相等的质量,导致碳酸氢钠减少,因此导致测定盐酸的浓度偏大
30.(2021·浙江)“氯碱工业”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 氯气是实验室和工业上的常用气体。请回答:
(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可采用碱石灰干燥氯气
B.可通过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常温下,可通过加压使氯气液化而储存于钢瓶中
D.工业上,常用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制取盐酸
(3)在一定温度下,氯气溶于水的过程及其平衡常数为:
Cl2(g) Cl2(aq) K1=c(Cl2)/p
Cl2(aq) + H2O(l) H+ (aq)+Cl- (aq) +
HClO(aq) K2
其中p为Cl2(g)的平衡压强,c(Cl2)为Cl2在水溶液中的平衡浓度。
①Cl2(g) Cl2(aq)的焓变ΔH1 0。(填”>”、“=”或“<”)
②平衡常数K2的表达式为K2= 。
③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c,则c= 。(用平衡压强p和上述平衡常数表示,忽略HClO的电离)
(4)工业上,常采用“加碳氯化”的方法以高钛渣(主要成分为TiO2)为原料生产TiCl4,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TiO2(s)+2Cl2(g) TiCl4(g)+O2(g) ΔHI=181
mol·L-1,KI=-3.4×10-29
II.2C(s)+O2(g) 2CO(g)
ΔHII= - 221 mol·L-1,KII=1.2×1048
结合数据说明氯化过程中加碳的理由 。
(5)在一定温度下,以I2为催化剂,氯苯和Cl2在CS2中发生平行反应,分别生成邻二氯苯和对二氯苯,两产物浓度之比与反应时间无关。反应物起始浓度均为0.5 mol·L-1,反应30 min测得氯苯15%转化为邻二氯苯,25%转化为对二氯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要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
A.适当提高反应温度 B.改变催化剂
C.适当降低反应温度 D.改变反应物浓度
【答案】(1)2NaCl+ 2H2O 2NaOH + H2↑+Cl2↑
(2)A
(3)<;;K1p +
(4)反应I + II得: TiO2(s)+2Cl2(g) + 2C(s) =TiCl4(g)+ 2CO(g),K=KIKII=4.1×1019远大于K1,反应II使TiO2氯化为TiCl4得以实现;ΔH=ΔHI+ΔHII= -40kJ·mol-1,反应II 可为反应I提供所需的能量
(5)A;B
【知识点】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析】【解答】(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 2H2O 2NaOH + H2↑+Cl2↑。
(2) A.氯气可与碱反应,碱石灰含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因此,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A说法不正确;
B.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饱和食盐水中存在浓度较大的氯离子,可以使氯气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因此,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以通过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B说法正确;
C.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氯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其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因此,氯气属于易液化的气体,常温下,可通过加压使氯气液化而储存于钢瓶中,C说法正确;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盐酸,因此,工业上,常用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制取盐酸,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故答案为:A。
(3)①Cl2(g) Cl2(aq)表示的是氯气的溶解平衡,氯气在常温下可溶于水,该过程是自发的,由于该过程的熵变小于0,因此,其焓变ΔH1<0。
②由化学方程式Cl 2(aq) + H2O(l) H+ (aq)+Cl- (aq) + HClO(aq)可知,其平衡常数K2的表达式为K2= ,注意水为液态,其不出现在表达式中。
③Cl2(g) Cl2(aq) 与Cl 2(aq) + H2O(l) H+ (aq)+Cl- (aq) + HClO(aq) 相加可以得到Cl2(g) + H2O(l) H+ (aq)+Cl- (aq) + HClO(aq),因此,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以物质的量浓度表示)为c,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 + c(HClO)+ c(Cl-),由于HCl是强电解质,若忽略水的电离和次氯酸的电离,则 ,由K2= 可知 = ,由K1=c(Cl2)/p可知, = ,则 = ,因此,c= K1p + 。
(4)已知:I . TiO2(s)+2Cl2(g) TiCl4(g)+O2(g) ΔHI=181 mol ·L-1,KI=-3.4 ×10-29;II. 2C(s)+O2(g) 2CO(g) ΔHII= - 221 mol ·L-1,KII=1.2×1048。根据盖斯定律可知,I + II得: TiO2(s)+2Cl2(g) + 2C(s) =TiCl4(g)+ 2CO(g),则K=KIKII=4.1 ×1019远大于K1,反应II的发生可以减小反应I的平衡体系中氧气的浓度,从而使TiO2氯化为TiCl4得以实现;反应I为吸热反应,而ΔH=ΔHI+ΔHII= -40kJ·mol-1,说明TiO2(s)+2Cl2(g) + 2C(s) =TiCl4(g)+ 2CO(g)为放热反应,则反应II 可为反应I提供所需的能量。
(5) A..由于两产物浓度之比与反应时间无关,适当提高反应温度,使催化剂碘的溶解度增大,既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可以提高邻位取代的机率(催化剂会参与反应形成中间体,根据信息可知,碘在对位的取代机率较大),从而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故A正确;
B.可以使用对生成邻二氯苯有更高选择性的催化剂,以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B正确;
C.适当降低反应温度,不利于提高邻二氯苯的生成机率,不能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C不正确;
D.改变反应物浓度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改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但是,产物浓度之比与反应时间无关,因此,不能提高产物中邻二氯苯的比例,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AB。
【分析】(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时,同时还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
(2)氯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是次氯酸或盐酸与碱石灰作用。收集氯气时利用的是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进行收集气体,常温下可以加压的方式减小分子的间隔即可将气体变为液体,工业上利用氢气和氯气制取氯化氢溶于水变为盐酸
(3)①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即可②根据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③利用K1和K2结合氯元素守恒进行计算即可
(4)利用盖斯定律,得出方程式,K值很大,加入碳促进四氯化碳的产生
(5)提高产物的比例,主要可以选择适合的催化剂以及适当的提高温度,促进产物的合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