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模块检测
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饿殍(piǎo ) 孝悌(dì) 厚德载物 (zài) 乍暖还寒(zhà )
肇造(zào) 濒临(pīn) 盛筵难再(yán) 荷枪实弹(hè)
C.毋宁(wú) 牛虻(máng) 缄口不语(xiān) 悄然无声(qiǎo)
D.恫吓(hè ) 栈道(zhàn ) 商贾云集 ( gǔ ) 纷繁芜杂(wú)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
A.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是某位神明的庇护,才能历尽沧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恶运。
B.东阳横店的秦王宫气势磅礴,景象壮观,放眼望去,众多宫殿飞檐上翘,如同鸟儿般跃起,很有气势。
C.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座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D.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对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讲出这个真理——“我们相信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所有人生而平等”
B.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起,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莫名其妙。
C.难道我们愿意做那种对关系到是否蒙受奴役的大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人吗?
D.伽西莫多对收养自己的克洛德无限感激,一向唯命是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
A.可口可乐在其官网微博上发表致歉声明:山西分厂已经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以杜绝“含氯水”事件不再发生。
B.《时代》杂志认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这一功劳首先应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C.孝顺父母当然是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它是维持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一种价值观念。
D.人群里没有谁有理由或觉得有理由去怜悯圣母院的可恶的驼子,人们看见他出现在刑台上都觉得非常高兴。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既来之,则安之 安:安定 B.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C.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纾:解除 D.范增数目项王 目:以目示意
6.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 ▲ )
A.夫晋,何厌之有? B.无乃尔是过与?
C.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D.胡为而来哉?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乃翼王出,率兵还战 翼:掩护
B.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 怪:怪罪
C.太宗不怿,罢 怿:高兴
D.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 垒:营垒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A.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B.我终不以谗害良士 敛资财以送其行
C.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 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C.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3分)
▲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 ▲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3分)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上别柳中庸① 李 端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
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
注释:①柳中庸:河东(战国时属秦地)人,李端诗友。此诗为李端送别他时所作。
(1)“握手便沾衣”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 ▲
(2)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4分)
▲ ▲
(3)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欲速,无见小利。 ▲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历览前贤国与家, ▲ 。 (李商隐《咏史》)
(4)连峰去天不盈尺, ▲ 。 飞湍瀑流争喧豗, ▲ 。(李白《蜀道难》)
(5)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6)弦弦掩抑声声思, ▲ 。 (白居易《琵琶行》)
(7)人间如梦, ▲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8)秦爱纷奢, ▲ 。 ▲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幽 怨 的 琵 琶 蒋淑玉
②不知为什么,我一直对这个被无数文人提炼出无数主题的故事心存疑惑。首先是元帝的滑稽和愚蠢。自古以来昏庸的皇帝在政治上昏庸,但在“美女”问题上常常是心明眼亮。坐在龙椅上把宫女一个个召进来看,比起找个画师对着宫女一个个地画像,然后又在画像中一张张地挑选,究竟谁更方便更直接,这是三岁小孩都十分清楚的事,偏偏元帝就这么糊涂?如果他真的老眼昏花、腐朽懒惰得连“亲自过目”的精力都没有,他还要那么多的宫女干嘛?他还花银子找画师画像干嘛?不为这样的男人所看上,乃是你最大的幸运,怎么可能“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如果你真的是这样的怨天尤人,不是唯利是图又是什么?这岂不是与文人们所塑造的“高洁”形象大相庭径?
③其次是画师的贪污受贿。毛延寿有没有收受贿赂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认为,不管他受贿还是没有受贿,真正的主犯不是他,而是元帝或者替元帝出主意的那帮大臣。试想想,明摆着利用画师选美是一种画蛇添足、于事无益、滋生腐败的行为,可为什么还会在皇宫里作为制度正儿八经地制订下来?如果不是元帝自己的意思,那么一定是大臣们的“高见”。大臣为什么会出这个馊主意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中饱私囊。能得到皇帝的召见就可以飞黄腾达——要得到召见就必须美——要美就必须得到画师的认可……由此推及画师这个职位就是宫中最“肥”的差事。天下的画师很多,究竟谁能得到这份差事就看画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当毛延寿终于“力挫群雄”获得这个肥差时,早已经“投资”不少了。所以,他不得不在画像中收取“成本费”。这个过程叫姑息养奸。因此,当元帝怒斩画师时,该冷静地思考思考自己制订的措施。
④第三是你的美貌。你真的就那么“倾国倾城”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元帝早该听说你的芳名了,何至于要等到出塞的那天才追悔莫及?“美”本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正像“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林黛玉一样”,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审美观念。元帝认为漂亮的毛延寿不一定认为漂亮,毛延寿认为漂亮的元帝也不一定认可。楚王爱细腰,唐明皇喜欢的则是肥胖丰腴的杨玉环。所以我猜测,你的容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只是你的才华赋予了你高雅的气质。“自古仪态难画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毛延寿只是一位平庸的画师,他能画出你的“形”,岂能画出你的“神”?平日里你和其他宫女着同样的服装,跳同样的舞蹈,当然就显示不出你的美,但当你穿上锦衣华彩的嫁妆时,你独特的魅力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你的高洁,你的从容,你的大雅,你的淡淡的忧郁……像一轮七彩的光环笼罩着你,你终于在离开汉宫的时候“证明”了自己,洗刷了多年来不得召见的耻辱。对元帝来说,“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正像一件熟视无睹的物品忽然被别人以高价买了去,心中的失落是无法形容的。
⑤那么文人们为什么要极力渲染你的美貌呢?毫无疑问,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的貌越美,文人们的才就越高,他们是借你的“怀貌不遇”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炒作”是一个新词,你也许没有听过,但那个时候的文人们却不约而同地炒作了你,炒作你的美貌,炒作你的风骨,炒作你的怨恨,并且把你“包装”成中国的四大美女。当你在渺渺的沙漠中远远地看着一大堆男人往你的名字上贴金时,我不知你有何感想?边塞的落日,大漠的风沙早已使你走向成熟,历经沧桑的你是否从骨子里瞧不起这种“作秀”的方式?
13.“‘怀貌不遇’与‘怀才不遇’实实在在的是天渊之别啊!”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4分)
▲ ▲
14.作者认为王昭君的“容貌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美”,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4分)
▲ ▲
15.文章结尾描写了一段想像的场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6分)
▲ ▲
16.作者在第⑤段中说“我不知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认为王昭君可能会有哪些不同的感想?并作简要分析。(6分)
▲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19题
“遗产经济学”的文化后患 卢新宁
一向受到冷落的传统文化,仿佛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
遗憾的是,这并不能代表可喜的民族文化自觉与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在志在必得的“文化激情”背后,是利益驱动下“遗产经济学”的精细打算——“每挖掘一个名人故里,就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不少已经夺得文化遗产“归属权”的地方,以创收为核心,将文化演变为商业,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杀鸡取卵似的经营。
这当然不是传统文化的“利好”,而是历史文化的灾难。
当三江并流、都江堰、武当古刹等文化古迹传出“过度开发”的消息,当几乎每一种有魅力的文化都必有浩浩荡荡却毫无魅力的新建“伪文化”,甚至每一部古典文化名著,都演化为一座荒唐可笑的娱乐场时,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年来,“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在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
由于地方政府的高调介入与认同,一些耗资巨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应运而起。“帝尧故里”争夺战中,临汾修建了“中华民族文明之门”的华门,这座出手不凡的大制作从规模到设计处处“天下第一”。
政府参与社会事业的文化构建,本没有错。但问题是,这样的建设应当以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面对此起彼伏的“争夺战”与“伪文化”浪潮,政府本应做正确的引导,为何却成了推波助澜的主导?
实际上,逐步升格的“崇古活动”与不断新建“文化标记”,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新一轮面子工程的集体亮相。在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口号之下,一些官员的心中,不仅有对经济效益的图谋,更有对“政绩收益”的盘算。他们用行政拨款下注,看能否博取更大的利益,创造经济——文化——政治的多赢。
让经济利用,被政治挟持,结果是,以文化为名义的文化行动,非但没有为社会繁荣带来推力,没有增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反而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这恐怕是“遗产经济学”更大的后患!
17.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 ▲
18.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文化遗产争夺战”与“伪文化”建设浪潮?(4分)
▲ ▲
19.本文所说的“遗产经济学”有哪些文化后患? (5分)
▲ ▲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7.B(以……为怪)
8.C(A将,况且B因,来C才D怎么,代他们) 9.B
10(1) 尉迟敬德如果想反叛,难道会在寻相(造反)之后吗?(“必”1分,“宁”1分,句意1分)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发生意外情况( “所以”1分,“非常”1分,句式1分,句意1分。)
(3)计策还未拿定,寻求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报”1分,句式1分,句意1分。)
附译文:
尉迟敬德,名恭,是朔州善阳人。隋朝大业末年,刘武周作乱,让他做了偏将。与宋金刚一起击败了永安王李孝基,活捉了独孤怀恩等。唐高祖武德二年,秦王在柏壁作战,宋金刚兵败逃往突厥,尉迟敬德集合剩余的队伍据守介休。秦王派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招降他,于是和寻相献城投降,跟从秦王一起攻打王世充。后来寻相反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将叛乱,把他抓了起来。屈突通等人对秦王说:“尉迟敬德为人剽悍骁勇,现在抓了他,猜疑和叛乱之心已经结下,不赶快杀了他,后悔就来不及了。”秦王说:“不能这样。尉迟敬德如果想反叛,难道会在寻相(造反)之后吗?”于是放了他,领他到自己的卧室内相见,对他说:“大丈夫凭义气相许,小的嫌怨不值得放在心上,我终不会因谗言而害了忠良。”于是赐给他一些金银,说:“你若是一定要离开,把这些作为你的盘缠吧。” 这一天秦王等在榆窠狩猎,恰逢王世充亲自率兵数万来挑战。单雄信,是王世充的猛将,骑马直接奔向秦王,尉迟敬德催马大喊着横刺过来,单雄信从马上掉下来,尉迟敬德于是掩护着秦王撤退,又率领士兵回来作战,大败王世充军。秦王看着尉迟敬德说:“近来大家都认为你会背叛我,我唯独确保你,并没有其他意思,可为什么报答我这样快呢?”
窦建德的军队驻扎在板渚,秦王命令李勣等作为伏兵,亲自手持长弓,令尉迟敬德拿着矟,攻打窦建德的营垒,大声地叫阵挑战。窦建德的兵出来,秦王于是领兵稍微后退,杀了数十个敌兵,众多的敌兵越发向前。埋伏的军队冲出,将窦军打得大败。当时王世充兄长的儿子王琬在窦建德的军中作使者,乘坐着隋帝用过的马匹,铠甲华丽齐整,出入于军队中在众人面前夸耀。秦王发现后,问:“谁能够把他捉过来?”尉迟敬德请求与高甑生、梁建方三人一起骑马前往,活捉了琬,牵着他的马回来,贼兵不敢追赶。
隐太子李建成曾经用书信招他来,赠给他一车金器。尉迟敬德拒绝说:“秦王对我实
(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成为了皇太子。当时因受隐太子、巢王的牵涉而获罪的有一百多家,财产都将被没收,人都将被收入官籍(为奴)。尉迟敬德进谏说:“作恶的只是两个人,现在已经除掉了,若是再穷究余党的罪,这不是取得安定的办法。”于是这些人全都获得赦免。
曾经在庆善宫陪同皇上喝酒,有人排列在他的前面,尉迟敬德说:“你有什么功劳,(竟然)坐在我的前边?”任城王李道宗出面解说,尉迟敬德勃然大怒,挥拳将李道宗的眼几乎打瞎。太宗不高兴,宴会结束,召他来责备说:“朕看汉史,曾经奇怪汉高祖身边的功臣少有全身而退的。今天看到你的所作所为,才明白韩信、彭越被杀,并不是高祖的过错。国家的大事,只在奖赏与处罚,意料之外的恩惠不能够多次得到,自己多加勉励,不断地修正错误,否则将来后悔还来得及吗?”尉迟敬德叩头向太宗谢罪。
显庆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1)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两手相握,落泪沾湿衣裳(1分),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1分)。
(2)颔联:表明自己把柳中庸当作相知,以“相知少”和“亲故稀”来表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2分)颈联:“何处去”表达了作者不忍心分别之情,“几时归”表达了盼望朋友尽早归来之情。(2分)
(3)想像。(2分)作者想像朋友离别之后夜宿巴陵(岳阳),不忍听大雁北飞的叫声;(1分)以想像朋友的思乡来表达自己的不忍离别之情,含蓄委婉,曲折动人。(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2.(1)欲速则不达(3)成由勤俭败由奢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
13.“怀才不遇”是男人们对自己有才而得不到重用的不满,(1分)“怀貌不遇”是文人们站在男性的角度认为女人的美貌就是为了取悦男人,认为女人“怀貌不遇”时一样会感到不满,(或:“怀貌不遇”是文人们站在男性的角度认为“女人的资本就是貌美,貌美就要取悦男人,不能被男人取悦就是最大的不幸”)(1分)其本质是对女性的歧视,是男人的偏见和狂妄。(1分)从这一点上来看,二者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1分)
14.①不同人的审美观不同(2分)(如果答成“元帝并没有早听说过王昭君的美貌”得1分。) ②王昭君的美只是气质上的美,不是容貌上的美。(2分)(如果没有进行人称转换,仍用“你”,扣1分,因为答题口径不对。)③文帝的“追悔莫及”也是出于“失去的才是最珍贵的”心理,并不能由此推断王昭君美貌非凡。(共3点,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
16.①瞧不起这些文人。(1分)清高的王昭君可能会认为这些文人是借炒作她的美貌来炒作自己的才高,(1分)借炒作她“怀貌不遇”的怨恨来炒作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1分)(从高洁入手,言之成理即可) ②对这些文人表示理解宽容。(1分)历经沧桑、走向成熟的王昭君(1分)可能会理解这些文人的炒作是他们“怀才不遇”的无奈之举。(1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3分)
17.先从文化遗产争夺战谈起,指出这是利益驱动下的“遗产经济学”;其次举例说明这是历史文化的灾难;再次指出“遗产经济学”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最后分析其实质,点明其危害。?(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18.利益驱动,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地方政府以此作为面子工程,官员以此为自己捞取政绩而推波助澜;也有光大传统、发展文化的考量。?(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19.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给历史文化带来灾难);推助了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的社会风气,加剧了好大喜功、铺张浪费的官场恶习;留下了沉重的文化欠债和社会成本。?(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七.作文(70分)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