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08:55:2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蒙阴)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要认真美观。
kǒng jù     jì mò    
pái huái     fáng yù    
líng lì    
2.(2023·蒙阴)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
A.蝴蝶 糊弄 B.偏僻 逃避 C.浓稠 惆怅
3.(2023·蒙阴)加点字意思有误的是(  )
A.自愧弗如(不) B.不以为然(然后) C.赴汤蹈火(热水)
4.(2023·蒙阴) 下面作品与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沈从文
B.《匆匆》——朱自清
C.《腊八粥》——老舍
5.(2023·蒙阴)按要求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写夸张句)
(2)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照样子仿写句子)
(4)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可能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萎。(请用修改符号修改两处语病)
6.(2023·蒙阴)课内外积累。
(1)水是眼波横,   。
(2)穷则变    ,   。
(3)《为人民服务》作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引用了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    ,或    。名句中“或”的意思是    。
(4)《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依次深情回忆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   、被害后的情形。
二、阅读理解
(2023·蒙阴)文言文阅读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文中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9.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2023·蒙阴)现代文阅读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 谈笑风声) ____,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sài sè) ____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0.选择⑧⑨两个自然段中正确的词语和读音。
11.联系上下文,请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②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12.读第七自然段,我们能感受到袁隆平爷爷对母亲    的情感。他的这份情感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名言。
13.阅读第九自然段,思考文中三个“无法想象”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4.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    ,这样写的好处是    。
三、写作
15.(2023·蒙阴)按要求写作
亲爱的同学,你哭过吗?为什么哭了?是因为委屈、伤心、后悔、感动、幸福……请以《那次,我哭了》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恐惧;寂寞;徘;防御;伶俐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写时要注意“恐惧”的“惧”不要写成形近字“俱”,“防御”的“御”不要写成形近字“缷”,“寂寞”的“寞”不要写成同音字“莫”。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恐惧、寂寞、徘、防御、伶俐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 蝴蝶hú;糊弄hù;读音不相同;
B. 偏僻pì;逃避bì;读音不相同;
C. “浓稠,惆怅”都读chóu;读音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C正确。
B.有误,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然:是,对。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不正确。《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
B.正确。
C.不正确。《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5.【答案】(1)我饿得前胸贴后背。
(2)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3)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喝水的时候,日子从杯子边过去。
(4)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2)考查改写反问句。陈述句改反问句,化否定为肯定,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句号改成问号。如本题中“无不"改为“怎么能”,句末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问号;
(3)考查句子仿写。例句句式为“...….的时候,日子从……”,由此进行仿写即可。
(4)考查修改病句。原句,“必将”和“可能”前后矛盾,去掉“可能”;“枯萎”用词不当,改为“枯竭”。
故答案为:(1)我饿得前胸贴后背。(2)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3)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喝水的时候;日子从杯子边过去(4)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点评】(1)、(3)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用词特点等,然后根据特点进行仿写。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4)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6.【答案】(1)山是眉峰聚
(2)变则通;通则久
(3)毛泽东;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
(4)被审时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结合题干中的“水是眼波横”,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山是眉峰聚”。
(2)结合题干中的“穷则变”,可知填写的是“变则通,通则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事物发展到极致,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时,必然会有所变化,变化则能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只有发生变化,才能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才能不断的发展。
(3)《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毛泽东。结合题干中的“人固有一死,或 ……,……”,可知填写的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的意思是“有的人”,表示有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4)《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表达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1)山是眉峰聚;(2)变则通;通则久;(3)毛泽东;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4)被审时。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作家及其作品,有课文理解,有名言警句,有字词解释。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答案】7.自己年龄大了
8.点燃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9.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参考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戏弄他的君主的啊?”师旷回答:“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啊!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早上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的好!”
7.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知,文中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自己年龄大了。
故答案为: 自己年龄大了
8.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句意为:点燃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故答案为:点燃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9.考查了文章主旨。这则短文通过讲述晋平公和师旷关于学习的讨论,告诉我们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故答案为: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答案】10.谈笑风生、sè
11.①“种子”的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②“种子”的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启蒙和教育。
12.深厚;子欲孝而亲不待
13.排比句式强化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4.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4)考查排比句及其作用,排比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5)前后照应的作用:前后照应的作用是贯通全文、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而在文中反复照应,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渲染气氛总结:前后照应的手法作用。
10.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读音。“谈笑风生""是指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有说有笑,兴致高。“塞"读sài时,应为意思指阻止非法越境的边关据点,如要塞,读sè时,意思是填堵、阻隔,如闭塞。所以为“sè"。
故答案为:谈笑风生、sè
11.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联系上下文内容,即可分析出相同词语的不同含义。①袁隆平院士研发成功了杂交水稻,这里的“种子",就是杂交水稻的种子。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从中可以看出“种子"就是母亲对“我""小时候的启蒙、教育、鼓励。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①“种子”的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②“种子”的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启蒙和教育。
12.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揣摩和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仔细阅读第七自然段,从句子"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让我们能感受到袁隆平爷爷对母亲愧疚的情感。让你想起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名言。
故答案为:深厚、子欲孝而亲不待
13.考查品词析句的能力。文中的三个“无法想象",运用了排比句式,反复强化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故答案为:排比句式强化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4.考查对文章结构的认识。‘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有首尾呼应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15.【答案】 那次,我哭了
在我的脑海中,很多事已渐渐模糊,但有一件事却十分令我感动,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一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我接到妈妈的命令﹣﹣去买菜。我打着伞,极不情愿地走出家门,因为我正在看书,而且恰好看到最精彩的地方!
卖菜的是一个穿着朴素,四十多岁的大妈。她满脸慈祥,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鱼尾纹,黑发中也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发。我拿起几个成色不错的白菜,问:“这些多少钱啊?”“我先称一下,请稍等。”大妈爽快地接过白菜,转过身去拿秤。这时,我看到菜摊上有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香蕉。我想买几个回去吃,这时才发现我的钱是买不起香蕉的!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我可以偷偷拿一个啊!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不过,偷偷拿一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反正周围又没有人,我以后就不这样干了,这是唯一的一次!我做出了决定后,偷偷瞄了一眼背对着我专心称菜的大妈,飞快地拿起一个香蕉藏到了衣服里面。“好了,3块5毛。”大妈转过身,笑眯眯地递给我装了白菜的塑料袋。我脸红了,急忙把钱递过去,转身就跑。“哎——小姑娘!”身后传来大妈的喊声。完了,被发现了!我加快速度奔跑着。尽管我使出全力,但还是被大妈追上了!我低下头,等待责骂。“小姑娘,我还没有找你钱呢!”大妈喘着气,递给我一张5角纸币。我抬起头,发现大妈连伞都没打,淋着雨就跑来了。她脸上淌着雨水,慈爱地说:“以后可不能这么粗心哦!”说完就跑回菜摊了。我愣住了,大妈不顾大雨倾盆给我送钱,而我却……此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既感动又羞愧,我鼻子一酸流下泪来。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大妈,但她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肯散去……那令我感动的一刻我永远也忘不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述了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文章开头直接点出“一件事令自己感动”,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叙述,后文写“我”感动地哭了,照应前文。作者叙事时对大妈的描写很到位,一位热心又勤劳的妇女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
【点评】本题是叙事的命题作文,要求以“那次,我哭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你哭过吗 为什么哭了 是因为委屈、伤心、后悔、感动、幸福...….或许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或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或许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选择印象深刻的,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去写。写作时,首先想想所选的事件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的过程怎样;接着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可以是首尾呼应,可以是文末点题;最后要突出中心思想,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蒙阴)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要认真美观。
kǒng jù     jì mò    
pái huái     fáng yù    
líng lì    
【答案】恐惧;寂寞;徘;防御;伶俐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书写时要注意“恐惧”的“惧”不要写成形近字“俱”,“防御”的“御”不要写成形近字“缷”,“寂寞”的“寞”不要写成同音字“莫”。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恐惧、寂寞、徘、防御、伶俐
【点评】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2.(2023·蒙阴)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
A.蝴蝶 糊弄 B.偏僻 逃避 C.浓稠 惆怅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 蝴蝶hú;糊弄hù;读音不相同;
B. 偏僻pì;逃避bì;读音不相同;
C. “浓稠,惆怅”都读chóu;读音相同。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字形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3.(2023·蒙阴)加点字意思有误的是(  )
A.自愧弗如(不) B.不以为然(然后) C.赴汤蹈火(热水)
【答案】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C正确。
B.有误,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然:是,对。
故答案为: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2023·蒙阴) 下面作品与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沈从文
B.《匆匆》——朱自清
C.《腊八粥》——老舍
【答案】B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A.不正确。《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
B.正确。
C.不正确。《腊八粥》的作者是沈从文。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5.(2023·蒙阴)按要求写句子。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写夸张句)
(2)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改为反问句)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照样子仿写句子)
(4)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可能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萎。(请用修改符号修改两处语病)
【答案】(1)我饿得前胸贴后背。
(2)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3)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喝水的时候,日子从杯子边过去。
(4)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句子仿写。例句用夸张手法,据此仿写。
(2)考查改写反问句。陈述句改反问句,化否定为肯定,句中加反问词,句末加疑问词,句号改成问号。如本题中“无不"改为“怎么能”,句末加疑问词“呢”,句号改为问号;
(3)考查句子仿写。例句句式为“...….的时候,日子从……”,由此进行仿写即可。
(4)考查修改病句。原句,“必将”和“可能”前后矛盾,去掉“可能”;“枯萎”用词不当,改为“枯竭”。
故答案为:(1)我饿得前胸贴后背。(2)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呢 (3)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枕边过去;喝水的时候;日子从杯子边过去(4)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点评】(1)、(3)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用词特点等,然后根据特点进行仿写。
(2)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4)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子成分残缺、词语搭配不当、语意重复啰嗦、词序不对、前后矛盾、语意含混或错误、不合逻辑、乱用关联词语。
6.(2023·蒙阴)课内外积累。
(1)水是眼波横,   。
(2)穷则变    ,   。
(3)《为人民服务》作者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引用了古代文学家司马迁的名句“人固有一死,或    ,或    。名句中“或”的意思是    。
(4)《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依次深情回忆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   、被害后的情形。
【答案】(1)山是眉峰聚
(2)变则通;通则久
(3)毛泽东;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
(4)被审时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文章大意理解
【解析】【分析】(1)出自宋代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结合题干中的“水是眼波横”,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山是眉峰聚”。
(2)结合题干中的“穷则变”,可知填写的是“变则通,通则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事物发展到极致,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时,必然会有所变化,变化则能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只有发生变化,才能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才能不断的发展。
(3)《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毛泽东。结合题干中的“人固有一死,或 ……,……”,可知填写的是“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的意思是“有的人”,表示有些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些人的死比鸿毛还轻。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生价值的轻重悬殊。
(4)《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通过对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表达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故答案为:(1)山是眉峰聚;(2)变则通;通则久;(3)毛泽东;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4)被审时。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诗歌默写,有作家及其作品,有课文理解,有名言警句,有字词解释。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二、阅读理解
(2023·蒙阴)文言文阅读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文中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9.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答案】7.自己年龄大了
8.点燃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9.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句的翻译。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参考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戏弄他的君主的啊?”师旷回答:“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啊!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早上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点燃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的好!”
7.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可知,文中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自己年龄大了。
故答案为: 自己年龄大了
8.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昧行:在黑暗中行走。句意为:点燃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故答案为:点燃蜡烛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9.考查了文章主旨。这则短文通过讲述晋平公和师旷关于学习的讨论,告诉我们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故答案为: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2023·蒙阴)现代文阅读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 谈笑风声) ____,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sài sè) ____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0.选择⑧⑨两个自然段中正确的词语和读音。
11.联系上下文,请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①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②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12.读第七自然段,我们能感受到袁隆平爷爷对母亲    的情感。他的这份情感让我们不禁想起了“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句名言。
13.阅读第九自然段,思考文中三个“无法想象”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14.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在结构上    ,这样写的好处是    。
【答案】10.谈笑风生、sè
11.①“种子”的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②“种子”的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启蒙和教育。
12.深厚;子欲孝而亲不待
13.排比句式强化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4.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对于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来确定读音,我们学习过很多多音字,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4)考查排比句及其作用,排比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5)前后照应的作用:前后照应的作用是贯通全文、突出中心,渲染气氛而在文中反复照应,则对刻画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起加强作用,渲染气氛总结:前后照应的手法作用。
10.本题考查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读音。“谈笑风生""是指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有说有笑,兴致高。“塞"读sài时,应为意思指阻止非法越境的边关据点,如要塞,读sè时,意思是填堵、阻隔,如闭塞。所以为“sè"。
故答案为:谈笑风生、sè
11.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联系上下文内容,即可分析出相同词语的不同含义。①袁隆平院士研发成功了杂交水稻,这里的“种子",就是杂交水稻的种子。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从中可以看出“种子"就是母亲对“我""小时候的启蒙、教育、鼓励。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①“种子”的含义为“杂交水稻的种子”。②“种子”的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启蒙和教育。
12.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揣摩和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仔细阅读第七自然段,从句子"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让我们能感受到袁隆平爷爷对母亲愧疚的情感。让你想起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名言。
故答案为:深厚、子欲孝而亲不待
13.考查品词析句的能力。文中的三个“无法想象",运用了排比句式,反复强化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故答案为:排比句式强化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4.考查对文章结构的认识。‘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有首尾呼应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三、写作
15.(2023·蒙阴)按要求写作
亲爱的同学,你哭过吗?为什么哭了?是因为委屈、伤心、后悔、感动、幸福……请以《那次,我哭了》为题目,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答案】 那次,我哭了
在我的脑海中,很多事已渐渐模糊,但有一件事却十分令我感动,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一天,刮着大风,下着大雨,我接到妈妈的命令﹣﹣去买菜。我打着伞,极不情愿地走出家门,因为我正在看书,而且恰好看到最精彩的地方!
卖菜的是一个穿着朴素,四十多岁的大妈。她满脸慈祥,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鱼尾纹,黑发中也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发。我拿起几个成色不错的白菜,问:“这些多少钱啊?”“我先称一下,请稍等。”大妈爽快地接过白菜,转过身去拿秤。这时,我看到菜摊上有我最喜欢吃的水果﹣﹣香蕉。我想买几个回去吃,这时才发现我的钱是买不起香蕉的!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我可以偷偷拿一个啊!我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不过,偷偷拿一个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反正周围又没有人,我以后就不这样干了,这是唯一的一次!我做出了决定后,偷偷瞄了一眼背对着我专心称菜的大妈,飞快地拿起一个香蕉藏到了衣服里面。“好了,3块5毛。”大妈转过身,笑眯眯地递给我装了白菜的塑料袋。我脸红了,急忙把钱递过去,转身就跑。“哎——小姑娘!”身后传来大妈的喊声。完了,被发现了!我加快速度奔跑着。尽管我使出全力,但还是被大妈追上了!我低下头,等待责骂。“小姑娘,我还没有找你钱呢!”大妈喘着气,递给我一张5角纸币。我抬起头,发现大妈连伞都没打,淋着雨就跑来了。她脸上淌着雨水,慈爱地说:“以后可不能这么粗心哦!”说完就跑回菜摊了。我愣住了,大妈不顾大雨倾盆给我送钱,而我却……此时,我的心里像打翻了的五味瓶,既感动又羞愧,我鼻子一酸流下泪来。
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大妈,但她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肯散去……那令我感动的一刻我永远也忘不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叙述了一件令自己难忘的事。文章开头直接点出“一件事令自己感动”,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叙述,后文写“我”感动地哭了,照应前文。作者叙事时对大妈的描写很到位,一位热心又勤劳的妇女形象出现在读者眼前。
【点评】本题是叙事的命题作文,要求以“那次,我哭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你哭过吗 为什么哭了 是因为委屈、伤心、后悔、感动、幸福...….或许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或许只是一句普通的话语,或许只是一个细微的动作,选择印象深刻的,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去写。写作时,首先想想所选的事件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的过程怎样;接着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可以是首尾呼应,可以是文末点题;最后要突出中心思想,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