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6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21: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 气
第1课时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学习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2.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导入新课
空气与我们朝夕相伴,离开了空气我们不能生存,你熟悉它的组成吗?人类在探索空气成分的道路上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让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一起开始探究之旅吧!
想一想 1:你能用一个直观的现象或
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答: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
——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
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
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
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
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4.拉瓦锡得出的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
【自主学习1】
1.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这个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
【实验的原理】
2.利用物质与氧气反应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氧气和氮气的化学符号分别 O2、N2 。
拉瓦锡
研究空气成分的装置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①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②药品:红磷、水。
实验
用品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③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④燃烧结束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
步骤
①红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放出热量;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 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
用品
实验
分析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
结论
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①装置必须密封; ②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③红磷要过量; ④弹簧夹要夹紧;
⑤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 ⑥塞塞子要迅速;
⑦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⑧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
物质代替。
哪些因素会导致结果偏小?哪些又会导致结果偏大呢?
红磷量不足、装置气密性不好、未待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偏小
弹簧夹未夹紧、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赛紧瓶塞。
偏大
评价反思
1.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得到有关氮气的性质有哪些?
化学性质: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难溶于水
2.实验药品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
所选药品为固体,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
评价反思
3. 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吸收有毒的P2O5,避免污染空气。
5. 实验中所用的红磷能否用木炭、硫、蜡烛、铁丝等物质代替?为什么?
不能。因为木炭、蜡烛、硫燃烧会生成气体,而生成的气体会填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不产生压强差。
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
4. 为什么红磷点燃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被排出; 防止白烟污染空气。
我来探究
1.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 ,放出 。
打开止水夹后,你看到的现象为:
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剩余容积的1/5
[拓展]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有毒五氧化二磷,防止污染空气。
2.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的气体是 ;剩余的主要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剩余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化学性质是 、 。
3.红磷要过量的原因是:尽可能的消耗掉集气瓶中的 。
4.通过这实验,得出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 的 。
热量
白烟
氧气
氮气
难容于水
不与红磷反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氧气
总体积
1/5
我来探究
为固体
5.该实验对反应物的要求是反应物 ,且能在 中燃烧,生成物为 体。且反应物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6.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符号表达式是: 。
7.实验成功失败的关键有:
(1)装置气密性要 ;
(2)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的水;
(3)红磷的量 ,点燃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4)待装置 后再打开弹簧夹。

空气
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P+O2——P2O5
点燃
良好
足量
冷却
拉瓦锡实验得出的结论现在来看是否科学?
二、空气的组成及含量(体积分数)
【质疑评价】
答:不科学,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外还含有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水蒸气等。
【说明】拉瓦锡实验是很严密的定量实验,模拟实验只是粗略的定量实验(用燃烧的方法,氧气无法消耗完),不精确。
“氮氧稀二杂”
三、物质的组成分类
物质
纯净物
混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不可用化学符号表示
氮气(N2)、氧气(O2)
红磷(P)
二氧化碳(CO2)
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气
矿泉水
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水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H2O来表示,所以水是纯净物。而自然界中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其他的物质,所以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空气是由
什么组成的
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测定
空气的成分
物质的
简单分类
氮氧稀二杂
纯净物
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由多种物质组成
课堂小结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占21%,氮气的质量分数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2.青藏铁路通车,许多旅客乘车穿越青藏高原时,会发生高原反应,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高原地区空气里( )
A.氧气体积分数大大低于21% B.氮气体积分数大大超过78%
C.氧气体积分数仍约为21%,但空气稀薄 D.CO2气体含量大大增多
3.指出下列物质是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用序号填写)。
①氧气;②白酒;③二氧化碳;④铜;⑤蒸馏水;⑥自来水;⑦纯净的空气;⑧冰水共存物;⑨水银;⑩液态氮气。
C
A
②⑥⑦
①③④⑤⑧⑨ ⑩
4.某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常温下的空气和白磷(足量),已知当温度达到40℃时白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烧杯中的生石灰是用来和水反应放热引燃白磷的。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 5 cm处。
(1)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为:
①白磷 ;
②活塞向 移动(填“左”或“右”)。
(2)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燃烧,冒出白烟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
【核心知识要点小结】
1.空气的成分按 分数计算, 占78%; 占21%; 0.94%; 占0.03% , 占0.03%。可见,空气主要是由 和 组成。
2.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是 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有固定的 ,有固定的 化学式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 ,也就没有固定的 化学式 。
3.在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气、氮气、汞、磷、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
氧气
体积
氮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和杂质
氮气
氧气

组成
组成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比较
注意:混合物中各物质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