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名著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安徽专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5名著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练习(安徽专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6 21:5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5 名著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一、名著阅读
1.下面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 (人名)的《海底两万里》,文中的C是 。
“您可以说,”C对我说,“这人不懂得法语。”我最后看一下伤员,然后回答:“这人在两小时内就要死了。”“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救他吗?”“没有。”C的手抖起来,几滴眼泪从他的眼中流出来了。从前我以为他是不会哭的。
2.组员们为这次活动准备了一本知识手册,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科举考试”的专题,请你补充其中内容。
明清时期科举第一级考试叫院试,考取的入府、州、县学,称为生员、秀才、童生,其中成绩好的享受国家的廪膳补助,称为童生。第二级考试叫乡试,每三年一次,秋季在各省城举行,凡本省秀才和监生均可考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 A _。第三级考试为___B___,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在乡试后一年的春天,各省参加,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第四级考试为殿试,由皇帝主持,考中者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取前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_ C_ ,合称三鼎甲。
任务三:组员们认真参观,思考交流,加深体会。
(1)A B C
(2)进入大门时,同学们看到一幅对联:“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请指出对联中“一部书”是《 》。
(3)结束后,组员们受到启发,准备根据这本书中的人物来布置一个微展览,呈现书中不同类型人物形象。请选出不属于“假儒形象”的人物是( )
A.马二先生 B.杜少卿 C.范进 D.王玉辉
(4)几位同学展开讨论。甲说:“这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
3.【科幻小说·照亮现实】
在航天展上,容容同学感慨地说:“‘异想天开’往往是科学探索的起点,不少科学发现来源于此。早在150多年前,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在自己描述宇航生活的作品《从地球到月球》中写道:3位探险家乘坐在一枚大炮弹里飞上了月球。后来,有科学家受‘乘炮弹飞上月球’的启发,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研究以火箭解决星际飞行问题的科学著作。”
你:是的,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也是这样的科幻小说,小说中 体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我最喜欢书中主人公尼摩船长,因为他 。
4.毛泽东说:“交友当如鲁达,信心当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联系《水浒传》《西游记》中鲁达和唐僧的人物精神品质以及具体事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nuò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轻蔑 nuò 弱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掏出手枪”相同的一项是( )
A.挣脱铁环 B.英雄主义 C.乐观开朗 D.心情舒畅
(3)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
(4)保尔 柯察金产生自杀念头的原因是什么?
6.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他利用这迫不得已的休息时间,把对打着蓝黄旗号蹂躏乌克兰大地的匪徒们的满腔怒火和刻骨仇恨,都讲给如饥似渴地听谈话的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句中的“他”是:①
关注情节 这一年里,保尔经历了许多可怕的事情。他同成千上万个战士一样,虽然衣不蔽体,胸中却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烈火。为了保卫本阶级的政权,他们南征北战,走遍了祖国大地。保尔只有两次不得不暂时离开革命的风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这一年里”保尔“两次”离开革命风暴,第一次是因为大腿受了伤,第二次是因为 。
关注评价 假如你是一名年轻的革命战士,上级要派你去送一份非常重要的机密文件,你可以邀请下面文学形象中的一位组队前往。接到任务后,你会选择哪个文学形象组队?请结合该文学形象的经历和性格,简述你邀请他的理由。 A尼摩(《海底两万里》) B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A尼摩船长(《海底两万里》) B保尔 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我选择( ),理由: 。
7.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小题
A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可是,连做这点儿事,他也不算是好手。他那么大的个子,偏争着去打一面飞虎旗,或一对短窄地挽联;那较重的红伞与sù静牌等等,他都不肯去动。和个老人、小孩,甚至于妇女,他也会去竞争。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更永远不看前后距离的停匀不停匀,几乎所有人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还没有听见。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残存( ) 锣( )声 sù ( )静
(2)上文材料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文中A处的人物是 ,被他看作“孔圣人”的是 。A的性格随着命运的多舛(chuǎn,不幸;不顺遂)而变化:由一个 的人力车夫变成了一个 的行尸走肉。
(3)下面是《骆驼祥子》不同版本的三个封面,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用一两句话谈谈理由。

(4)结合原著内容,请简述“骆驼祥子”这个名称的来历。
8.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东汉和帝时,有个A (人名),作了一部B《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它保存了小篆和一些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现在我们要认识商、周文字。探寻汉以来字体演变的guǐ迹,都得凭这部书。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从前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现在学问的范围是广了,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B《 》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1)以上文段出自 的作品《 》。
(2)看拼音写汉字,以及给加点字注音
①guǐ( )迹 ②溯( )源 ③小篆( ) ④门径( )
(3)文段中A处的人名是 ,B处的书名是《 》。书中提到: 、指事、会意、 ,都是造字的条例。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历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材料二】
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事情变化得太快了,他的脑子已追赶不上。没有地方给他坐,到处是雪。小茶馆们已都上了门,十点多了;就是开着,他也不肯进去,他愿意找个清静地方,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转着的泪随时可以落下来。既没地方坐一坐,只好慢慢的走吧;可是,上哪里去呢?这个银白的世界,没有他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他的去处;白茫茫的一片,只有饿着肚子的小鸟,与走tóu无路的人,知道什么叫作哀叹。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揣 起 走tóu 无路
(2)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名著《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小包认为,祥子始终无法掌握自己命运。请结合材料和整本书阅读,谈谈小包这样理解的原因。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hóu咙里咯咯地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xǐng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应诺( ) 中了恶( ) 不xǐng人事( ) hóu咙( )
(2)结合上文语境,解释下列两个词语的意思。
贡院:
报录人:
(3)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4)周进的“哭”与范进的“笑”,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呢?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舍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这段文字选自《 》。这段文字作者写给 (写姓名)的信。
(2)找出语段中一个错别字的词语“ ”,正确的写法是“ ”。
(3)选文主要运用了 修辞手法。
(4)从上面的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1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 凡尔纳(儒勒 凡尔纳) 尼摩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名著人物的识别。
一空,《海里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全书共2卷47章。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二空,结合“C的手抖起来,几滴眼泪从他的眼中流出来了。从前我以为他是不会哭的”可知文中的C是尼摩。相关情节:尼摩船长攻击了一个军舰,攻击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船杆断裂砸中船员,一名船员身亡,尼摩船长因此而落泪。
2.(1) 解元 会试 探花
(2)儒林外史
(3)B
(4)我同意甲的观点。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含蓄幽默的言辞,揭露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的卑污灵魂,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如对范进、高翰林、汤知县、严氏兄弟一类人物,作者无情地给予讽刺。
示例2:我同意乙的观点。作者以高超的笔法讽刺了范进、汤知县等人,但也树立了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如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杜少卿仗义疏财,为人至孝。他们都是典型的正面人物。
【详解】(1)考查文化常识。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中试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会试:会试是科举考试方式之一,为较乡试高一级的考试。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2)考查名著阅读。
“儒冠”,古代把读书人(知识分子)叫做儒或儒生。“儒冠”就是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儒冠借指儒生。在这里当然是指吴敬梓了。
“稗说”指野史和民间传说。“一部书”指《儒林外史》,强调了这部讽刺小说在民间的深远影响。
(3)考查名著人物。
A.马二先生:马二的举业宣传渗透着封建的说教,讲的尽是“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显亲扬名才是大孝”之类的腐臭道理。他的大脑塞满了圣贤的语录,再也没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隙。他是一个“假儒形象”;
B.杜少卿: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淤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他是一个“真儒形象”;
C.范进: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懦弱迂腐、圆滑世故的典型儒生形象。他是一个“假儒形象”;
D.王玉辉:王玉辉是一个狂热追求八股功名、狂热信奉封建礼教、丧失了自己的独立人格的迂腐儒生形象。他是一个“假儒形象”;
故选B。
(4)考查名著阅读,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如写周进、范进为考中举人耗尽了毕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尽管生活极为困顿,还是念念不忘科举考试。周进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动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声大哭,竟然难过得死去活来。后来在一些小商人的帮助下参加了考试,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时来运转。当他考中举人时,以前讥讽挖苦他的那些人,都来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学问的人。又如范进,中举前家里穷得没有米下锅,抱着一只老母鸡去集市上卖。当得知自己中举的消息时,竟然喜极而狂,变成了疯子,亏岳父胡屠户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复了清醒。这时候,当地的乡绅等有头脸的人物都对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财产的,范进的生活立刻发生了变化。
示例二:《儒林外史》在揭露批判当时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正面人物,以寄托作者本人的理想。这些正面人物形象是作为“儒林”群丑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他们鄙弃功名富贵,不愿与社会上的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有些人甚至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对程朱理学表示怀疑。这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王冕是作者心目中的主要理想人物,因此在全书一开始就用他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正面表明著书的宗旨。王冕出身贫苦,从小给人家放牛,后来一直自食其力靠绘画为生,而且是个“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的”。用他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正面表明著书的宗旨。
3. 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详解】第一空: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写出能够体现作者非凡的想象力的地方即可;如:鹦鹉螺号潜艇船身坚固,利用海水发电;参观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生动展现了海底世界,表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
第二空:考查人物形象。根据具体情节表述即可,如:尼摩是有博爱之心的勇士,有着为人类献身的崇高精神,追求正义,勇敢坚毅。他请求阿龙纳斯教授为伤势严重的部下治疗,面对水手的死,尼摩甚至情绪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并且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珊瑚王国的葬礼;看到印度采珠人被鲨鱼袭击,他“奋不顾身地站了起来,拿着匕首直朝大鲨鱼冲去,和鲨鱼进行肉搏”,还慷慨地送给采珠人一袋珍珠维持生计。虽然脱离了世俗社会的生活,尼摩仍然以慈爱之心关注着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他定期地将装有金银财宝的箱子交给固定的联系人,为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提供物质援助。
4.示例:鲁达虽为一介莽夫,但是他有情有义。初登场时仗义疏财,为解救金翠莲父女,拳打镇关西。在林冲遭小人算计刺配沧州时,一路暗中护送至野猪林,解救林冲于性命攸关之时。如此义薄云天实乃情义典范。
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没有丧失取经的信心。他抵得住诱惑,面对女儿国国王的各种挽留,义无反顾地踏上西天取经之路,表明了坚定不移求取真经的信念,路遇种种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他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信心。
【详解】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理解。围绕“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联系相关名著中的具体事例,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鲁智深是一个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的人。主要事迹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花和尚单打二龙山等。他为了替金氏父女报仇,就到肉铺上来激怒镇关西:先是要十斤纯瘦肉,又要十斤纯肥肉,最后又要十斤寸金软骨,而且都要剁成碎末。镇关西真被激怒了。鲁提辖就跑到街上,镇关西提刀追来。鲁提辖瞅准时机,抬脚踢倒镇关西,跨步压在他身上,抡起拳头,只三拳就把镇关西打死了。表现出仗义疏财、嫉恶如仇的品质。林冲遭小人算计刺配沧州时,一路暗中护送至野猪林,大闹野猪林,可见其侠肝义胆、义薄云天、勇而有谋的特点。整体来看,鲁达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所以毛泽东说“交友如鲁达”。
《西游记》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毛泽东说“信心当如唐僧”。
据此总结作答。
5.(1) miè 懦
(2)A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4)疾病缠身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轻蔑(qīng miè):轻看、轻视、蔑视、藐视、小看、鄙弃。“蔑”读作“miè”。
懦弱(nuò ruò):软弱无能,弱不禁风。“nuò”写作“懦”。
(2)本题考查短语类型。
“掏出手枪”是动宾短语;
A.“挣脱铁环”是动宾短语;
B.“英雄主义”是偏正短语;
C.“乐观开朗”是并列短语;
D.“心情舒畅”是偏正短语;
故选A。
(3)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
联系“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可知文段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文段描述了主人公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艰难处境下,内心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上文主要采用心理描写,文中的“他”指的是保尔柯察金自己,提示了他由绝望、动摇到战胜自我的成长历程。
(4)本题考查识记名著情节。
根据阅读积累可知,选段描写的是保尔·柯察金意图自杀的情节。保尔之所以想自杀,是因为当时他疾病缠身,全身瘫痪,眼睛失明,丧失了战斗能力,同时又找不到工作,所以内心深感绝望。但是,他想起了自己的信念,他要战胜生活,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于是,保尔重新振作起来。尽管双目失明,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开始文学创作,并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据此作答即可。
6. 朱赫来 得了伤寒,大病了一场 示例一:我选《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因为他勇敢坚毅,镇定沉着,富有正义感,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创造性。他自己设计和制造了“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并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战争;他智斗鲨鱼救采珠人,击退土著人的袭击,在冰山封路时成功突围。和这样一位斗争经验丰富的战斗义士组队,即使有突发情况出现,也定能化险为夷,顺利完成任务。(示例二:我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 柯察金。因为保尔是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为了革命英勇作战,离开战场后投入国家建设中,又是忘我地工作;他有钢铁般的意志,乐观豁达,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病榻上写出伟大的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和这样一位斗争经验丰富的钢铁战士组队,即使有突发情况出现,也定能化险为夷,顺利完成任务。)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关注人物:结合“他利用这迫不得已的休息时间,把对打着蓝黄旗号蹂躏乌克兰大地的匪徒们的满腔怒火和刻骨仇恨,都讲给如饥似渴地听谈话的保尔”可知,句中的“他”是朱赫来。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关注情节:结合原著内容可知,“这一年里,保尔经历了许多可怕的事情”“保尔只有两次不得不暂时离开革命的风暴”是指,保尔驰骋在疆场上己有一年,他长大了,强壮了,他在痛苦和磨炼中成长。一年来,他和战友们为捍卫无产阶级政权,英勇斗争,只有两次被迫离开革命风暴,第一次是在与波兰白军战斗中,大腿受了伤,第二次是得了伤寒,大病了一场,由于伤寒造成红军队伍大量减员,保尔刚一痊愈就回到了自己的部队。
关注评价:首先明确和谁组队,然后结合人物经历和性格特点分析能够完成任务的原因。
A.尼摩船长:无比勇敢,有智慧,有魄力,果断。他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艇,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他善良,不同意伤害善良无害的长须鲸。当海面上出现残酷的大头鲸向长须鲸进攻时,尼摩船长决定援救长须鲸。诺第留斯号用它那钢制的冲角,直穿大头鲸。经过一场恶斗,海上满浮着大头鲸的尸体。穿过南极点后,潜艇又历经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都是尼摩船长以惊人的冷静和毅力,带领船员战胜了困难。
B.保尔·柯察金:他勇于献身,努力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恨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顽强生活……无论是在残酷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他顽强、执着、刻苦、奉献、勇敢、积极。据此概括。
7.(1) cán luó 肃
(2) 祥子 曹先生 麻木颓废 好占便宜、自暴自弃
(3)示例一:A项我最喜欢,通过影子的方式象征性地表现出黑暗社会对祥子的压迫,设计美观,回味无穷。
示例二:B项我最喜欢,直观明确地点明本书的中心事件——祥子与车。
示例三:C项我最喜欢,单独的一辆人力车,引人联想想象,是全文的故事线索。
(4)祥子被抓了壮丁后从军营逃跑,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并卖了三十五块大洋。在小店时,因生病嘴里老是叨叨骆驼,人们便称呼他为“骆驼祥子”。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残存,读音是cán cún,意思是未被消除尽而保存下来或剩下来。
锣声,读音是luóshēng,意思是敲锣的声音。
肃静,读音是sù jìng,意思是严肃寂静。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①空结合“我说你呢,骆驼!”可知A是祥子,骆驼祥子。②空曹先生是祥子心中的“孔圣人”,因为曹先生是祥子的雇主,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一个极普通的人,只是由于待人宽和、民主,而被认为是“圣人”,其实仅凭这一点也应该、值得被祥子感激。③空④空开始时,祥子发愤图强,力求上进,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是一个勤劳要强的人力车夫;后来走向堕落,变成了无耻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原因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统治阶级对穷苦劳动人民剥削压迫造成的。
(3)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选任意一个,写好理由即可。
A.封面是骆驼和祥子,该图展现了祥子第一次买车被大兵抢走,不得不偷骆驼卖钱这个重要情节。画面中的祥子眼神坚定,人生的第一次打击并没有压他。最后这样坚定顽强的样子怎么就沦为行尸走肉了呢?图片能引发读者对祥子人生境遇的扼腕感叹,并思考其中缘由。此图既应和了小说重要的情节,也能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B.封面以拉着洋车的祥子为主体,图中的子看起来年轻健壮、全身透着一种蓬物向上的精神气,这是小说开头刚到北平亲的样子。取材于小说开头,有利于读者联想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病态旧社会,思考小说想要表达的中心。
C.以封面以一辆车为主体,而祥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这是全文的故事线索,由一辆车就能想到祥子,想到他与车的故事,买车卖车的三起三落。
(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概括。
壮实憨厚的乡下小伙儿祥子,在北平靠拉车谋生,一门心思要攒钱买辆自己的车。他省吃俭用,终于在三年间凑足一百块,用血汗钱买了一辆新车,此时的祥子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谁知好景不长,军阀混战时,祥子拉车出城的时候遇上乱兵,结果车也丢了,人也被去当抓壮丁。后来祥子瞅准机会逃了出来,顺手牵了三匹骆驼,然后卖了35块大洋。祥子逃出来就病了,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从此他就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8.(1) 朱自清 《经典常谈》
(2) 轨 sù zhuàn jìng
(3) 许慎 《说文解字》 象形 形声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文学常识。
根据语段“而且不但研究字形得靠它,研究字音、字义也得靠它……但要研究古典、古史、古文化,也还得从文字学入手”可知,语段出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中的《<说文解字>第一》。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2)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guǐ——轨。轨迹:①一个点在空间运动,它所通过的全部路径叫作这个点的轨迹。②轨道。③比喻人生经历或事物发展的道路。
溯——sù。溯源:往上游寻找发源地,比喻探求本源。
篆——zhuàn。小篆:秦代通行的一种字体,也称秦篆,后世通称篆书。
径——jìng。门径:门路。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根据“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可知,此处的人物是:许慎,书名是《说文解字》;书中提到的造字条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六书反映在字的构形上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前四书。
9.(1) chuāi 投
(2) 骆驼祥子 历害 厉害
(3)示例:祥子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黑暗的社会里,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详解】(1)考查字音字行。
“揣”应读“chuāi”,“揣起”,藏东西、把手(物品)放到口袋里;
“tóu”应写作“投”,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2)考查名著常识。
联系“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历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事情变化得太快了,他的脑子已追赶不”可知以上两则材料出自名著《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历害”,正确写法是“厉害”,读音是lì hài。意思是剧烈的、强大的、猛烈的本事或手段,指实力高强,具备有某项特殊超凡的能力,形容能做出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情
(3)考查名著评价。
祥子始终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祥子来自农村,拼命的赚钱,经过三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换来了一辆洋车。但是没有多久,军阀的乱兵抢走了他的车;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迎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打击,他作过挣扎,仍然执拗地想用更大的努力来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愿望。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但过了不久,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小福子心中早已隐藏着对祥子的感情,可是穷困却使他们结合。祥子对小福子说:“你等着,等我混好了就来接你!”然而,生活的煎熬,使小福子再不能等待了。当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祥子去接她时,只见到树杈上挂着她上吊的绳套。好胜心强的祥子在绝望中走向毁灭,终于被那吃人的社会吞没了。祥子的悲惨命运主要是当时腐朽黑暗的旧社会制度造成的,所以即使祥子再努力,但他一个人的力量与当时黑暗统治势力相比显得太渺小。
10.(1) nuò è 省 喉
(2)贡院:是古代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
报录人:旧时科举中榜后,分送报条的人。
(3)周进担任广东学道在主考院试时,遇范进考秀才,周进以第一名成绩将范进录取,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
(4)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应诺:拼音yìng nuò,指应诺:答应;应承;承诺。
中恶:拼音zhōng è,指得暴病。
不省人事:拼音bù xǐng rén shì,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
喉咙:拼音hóu lóng,咽部和喉部的统称,也叫嗓子。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结合语境分析。
贡院:结合“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可知“贡院”指科举时代考试士子的场所。
报录人:结合“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可知“报录人”旧时科举中榜后,分送报条的人。
(3)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掌握。
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大哭之后,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54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才发现那是一字一珠的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因此,周进对范进有知遇之恩,二人是师生关系。据此可作答。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
根据甲文的“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可以概括出周进的行为表现是“哭”;根据乙文的“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可以概括出范进的行为表现是“笑”。根据小说内容可知,周进和范进都是读书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周进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于是伤心难过得大哭;范进考到50多岁,终于考中了举人,喜极而疯。这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11.(1) 傅雷家书 傅聪
(2) 穷舍极欲 穷奢极欲
(3)比喻
(4)要抵制物质的诱惑
【详解】(1)考查名著常识。
选文出自《傅雷家书》。《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由“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舍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可知,本段文字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信的内容是在和傅聪讨论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
(2)考查字形。
穷舍极欲——穷奢极欲:形容生活腐化,奢侈贪婪到了极点。
(3)考查修辞手法。
由“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可知,将西方的物质文明比作万花筒,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西方文明的五花八门、光怪陆离,表达出作者对其厌恶不屑的情感。
(4)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意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等内容可知,傅雷认为物质文明对人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由此可启示为:要学会抵制物质诱惑。
答案第10页,共11页
答案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