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
1.根据如图所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C.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
D.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2.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长江、黄河发源的地区 D.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3.分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架图,对应环节正确的是( )
A.A环节是水汽输送 B.B环节是蒸发
C.C环节是下渗 D.E环节是地表径流
4.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处于不断运动和相互转化之中。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和海洋水吸收热量液化成水蒸气
B.陆地水输送到海洋只能依靠地表径流
C.人们建造水库是改变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
D.有绿水青山的地方往往水循环比较活跃
5.为治理城市内涝,上海正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其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占地球上水储量的比例极少,但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却很大的水体种类是( )
A.海洋水 B.冰川水 C.湖泊水 D.大气水
7.2020年冬季,永嘉楠溪江发生断流现象,主要是由图中水循环中哪些环节不足引起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地球上的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不同区域,下图水的分布图,图中代表海洋水的( )
A. ① B.② C.③ D. ④
9.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此信息,下列有关该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纬度地区较多 B.北纬40°附近最少
C.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 D.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少
10.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在时间和空间的分配很不均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B.北纬40°附近的海河流域和华北地区供水充足
C.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D.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
11.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如图甲所示。
(1)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汽,植物的________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
(2)降水损失量是指降水后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如图乙所示为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造成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不同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选填“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或“下渗”)
12.一株玉米从幼苗出土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消耗200 kg以上的水,这些水的用途如表所示。
作为组成成分的水 1872 g
维持生理过程的水 250 g
蒸腾作用消耗的水 202106 g
生产期总用水量 204228 g
(1)植物吸收到体内的水分,约有________%的水都被蒸腾掉了。
(2)据研究表明,一节含汞、铬、铅等金属的电池可污染60 t水致其无法饮用。若一成年人每天饮水为2.5 kg,则60 t可供一个成年人饮用约________年。(一年按365天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为保护水资源,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据此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如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我国的南水北调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环节是________(填序号)。
(2)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应用“雨水银行”新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主要影响的是________环节(填序号)。 14.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字母C代表水循环中________环节。
(2)南水北调改变的是________(填字母)这一环节。
(3)使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和地心引力。
15.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如图甲所示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各序号表示水循环中相应的环节,其中⑥表示________。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水循环的过程,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施加影响。
(2)如图乙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想要了解工厂排放的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比较,如图丙所示的7个可能的水样采集点(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其中最重要的采集点是 (选填字母)。
A.②⑤⑥⑦B.①③④⑦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⑦
16.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1)在各个水循环的环节中,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环节是_______。
A.B-F-C B.E-A-G C.A-D-G D.A-G
(2)驱动上图水循环的动力最主要是_______。
A.地心引力 B.太阳辐射
C.月球、太阳对水体的引力 D.风
(3)建设三峡工程,主要对水循环下列环节施加了重要影响的是_______。
A.G B.B C.C D.D
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地球上大部分是含盐量很高的海水 ,淡水资源只占水体总量的2.53%,且其中的68.69%集中在两极的冰川中无法利用,因此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合题意;
为减少水体污染,农药、化肥要合理使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为节约用水,农业、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故D正确不合题意。
2.B
【解析】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是指降水量较大、地表江河径流量较大的地区,据此分析判断。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降水量非常少, 故A不合题意: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不但降水量丰富,且水循环非常活跃,故B符合题意;
长江黄河发源地区是在青藏高原上,降水稀少,只有在夏季融水量才会增多.故C不合题意;
南极的冰川水更新达上千年,而且南极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故D不合题意。
3.D
【解析】
【分析】
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读图可知:A为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下渗;E为地表径流。
【详解】
A、A环节是蒸发,故A错误。
B、B环节是水汽输送,故B错误。
C、C环节是降水,故C错误。
D、E环节是地表径流,故D正确。
故选D。
4.D
地表水和海洋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故A错误;陆地水输送到海洋主要依靠地表径流,故B错误;人们建造水库是改变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故C错误;有绿水青山的地方往往水循环比较活跃,故D正确。
5.C
【解析】“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直接影响水循环中的下渗环节。
解:A、甲表示蒸发、蒸腾,不会直接影响水循环,A错误;
B、乙表示地表径流,不直接影响水循环,B错误;
C、丙表示下渗,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C正确;
D、丁表示地下径流,不直接影响水循环,D错误。
6.D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海洋水,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却很大的水体种类是大气水。据此解答。
解:地球上水储量最大的水体是海洋水,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却很大的水体种类是大气水。
7.B
【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①代表的是蒸发,②代表的是水汽输送,④代表的是蒸发;③代表的是降水。因为②水汽输送和③降水不足,因此导致永嘉楠溪江发生断流现象。
故选B。
8.A
【详解】海洋水在水资源中占比最大,约为96.53%,故①表示海洋水,故选A。
9.D
【解析】条形图越高,说明人均水量越大;条形图越低,说明人均水量越少,据此分析判断。
A.根据图片可知,低纬度地区的条形图都比较高,即低纬度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多,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北纬40°时条形图的高度最小,因此北纬40°附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最少,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像可知,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片可知,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着纬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10.B
【解析】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为此应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另外时间分布也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为此应修建水库解决。另外还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A. 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夏季丰富,冬季欠缺,A不符合题意;
B. 北纬40°附近的海河流域和华北地区供水不足,B符合题意;
C. 我国江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南多北少,东多西少,C不符合题意;
D. 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D不符合题意;
11.(1)蒸腾 (2)下渗
【解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
(2)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解答】(1)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在陆地和海洋表面不断地蒸发成水汽,植物的蒸腾作用也向大气输送了一部分水汽。
(2)由图可知,不通地表降水损失量为草地<泥土地<沥青路面<普通混凝土砖,四种地表的最大区别是水的渗透情况不同,因此造成地表降水损失量的是下渗过程。
12.(1)99 (2)66 (3)一水多用(合理即可) (4)蒸腾消耗的水占99%左右,这是不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植物体内的哪些生理过程需要水来维持(合理即可)
【解析】根吸收来的水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当中去了,少部分被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据此作答.
解: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蒸腾消耗的水占总用水量:(1872+250)/204228≈1%,可见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吸收来的水只有大约1%当做光合作用的原料被植物体利用,大约99%都通过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
13.(1)⑤ (2)⑦
【解析】水循环图中:③海水蒸发;②大气降水;①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⑦下渗;⑧地下径流;⑥蒸腾。
【解答】(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西北、华北等地。是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⑤表示地表径流。
(2)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⑦下渗。
14.(1)大气输送(2)E(3)太阳辐射
【解析】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通过水循环过程,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解答】由图可以看出,A降水,B蒸发, C水汽输送, D蒸腾, E地表径流, F地下径流。故C是大气输送;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南方湿润地区的水通过地表输送到北方干旱地区;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
15.(1)地下径流;⑤
(2)随着纬度的增大,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减少(合理即可)
(3)D
【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水资源保护是指为防止因水资源不恰当利用造成的水源污染和破坏,而采取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等措施的总和。
【解答】(1) ⑥ 是地下径流;南水北调影响的地表径流,即 ⑤ ;
(2)由表格可知,纬度越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越少;
(3)由图丙可知, ①⑤处没有被污染, ②③④⑥处于河流的下流可能被污染,因此要采集没有被污染的水,及河流最下流的水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废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即D符合题意。
16. C B B
【解析】
【详解】
(1)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蒸发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而海陆间水循环必须要有水汽输送(D)这个环节,故C正确。
(2)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故选B。
(3)建设三峡工程等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故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地表径流,图中B属于地表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