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巴 金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巴 金巴 金繁星 巴金,原名李尧棠,
字芾(fèi)甘。
主要作品有: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繁星》是巴金1927年从上海赴法国留学途中在邮轮上写下的一系列文章中的一篇。结集为《海行杂记》,共38则。本文的体裁是游记散文。
初识巴金听课文录音并思考问题
(1)思考巴金描写了几次繁星美景?这几次描写的内在顺序是什么?
(2)请用笔划出每次看星星的时间、地点、情景、感受的语句并完成下表。初读文本合作探究 比较写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有什么不同,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会不相同。合作探究 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1)从前——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三年前——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如今——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7年1月15日,巴金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而1927年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虽然北伐军节节取得胜利,但只不过是新旧军阀的更替,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又再次笼罩于恐怖和血腥之中。补充写作背景
联想即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含英咀华1.了解联想和想象
想象即从已知到未知,是人们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2.试找出文中想象和联想的句子并结合修辞手法作简单的赏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2)、经过他这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要跑呢!(3)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星空随想 年轻的巴金在文中给我描绘一幅唯美的星空图,这是他内心对光明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回顾巴金的一生,他的一生就如黑暗中的星星一样,燃烧自己,给黑暗中徘徊的人带来光明。请欣赏:
温总理《仰望星空》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和《同步导学》练习谢谢繁星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出作者的童心、童趣:通过朗读、品读等形式,品味景物描写的优美,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从中感悟出作者的童心、童趣。
2.理解本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在描写时,作者先写观察情景,后写感受。观察仔细,抒情真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营造出一个童话般的天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巴 金
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让我们随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二、走近作者
1、请学生说出你所了解的巴金
2、补充相关的文学常识
巴金,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7年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所翻译的克鲁泡特金著作。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创作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并思考问题
(1)、思考巴金描写了几次繁星美景?这几次描写的内在顺序是什么?
明确:四次。时间顺序。
(2)、请用笔划出每次看星星的时间、地点、情景、感受的语句并完成下表。
时间
地点
情景
感受
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的繁星
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
南京
静寂的夜,一片菜园星群密布的蓝天
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小……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
海上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他们在霎眼……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四、合作探究
1、比较写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有什么不同,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受会不相同。
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 、深入研究三次写观星感受句子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1)从前——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明确:表达了作者望星天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
(2)三年前——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明确:既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又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3)如今——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明确:写出了海上看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
补充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而1927年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虽然北伐军节节取得胜利,但只不过是新旧军阀的代替,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发动4.12和7.15反革命政变,中国又再次笼罩于恐怖和血腥之中。
小结:此时的巴金正是怀揣一颗救国救民的理想跳上远行之路,在他心目中那美丽的星空不正是他对光明的希望吗?
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赏析文本
1、了解联想和想象
联想即由此人、此事、此情、此景而想到彼人、彼事、彼情、彼景。通过联想,可以从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由一点发散到另一点。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又如把小朋友比作“花朵”,由被父母遗弃的孤儿时,会自然想到我们在父母身边的幸福,这些都是联想。
想象即从已知到未知,是人们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比如,你听到一首优美的乐曲,你会想到美丽的草原、蓝蓝的天空;由一个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车轮,一面镜子,一潭池水,一轮明月等。
2试找出文中想象和联想的句子并作简单的赏析。
例:想象的句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2)、经过他这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要跑呢!
赏析:1、作者由眼中所见展开想象,把“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成“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2、作者由所看到的星座展开想象,把它比成一个在跑的巨人,表露了作者涌动的热情。
例:联想的句子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赏析: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拟人的手法描写自己仰望星空的奇妙感受,富有童心、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结:
教师感言:巴金老人在他的作品中以书纸为穹苍、以笔墨铺星图。告诉人们不要停止逐星的脚步,只有不停追逐,我们脚下的土地才有渐趋充实洁净的可能,我们心中的那颗光明之星才会升起。这是属于巴金的浪漫,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热诚。
欣赏温家宝总理《仰望星空》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他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有两种伟大的事物,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着地思考它们,我们心中就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的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