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实录片段分析
叶和兴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2.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应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辅助线”的问题。
教学实录: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会利用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2.探索比较:
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此之前我们学过哪些与“等于1800”有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三种情况并讲解:(课件出示)
(1)一个平角等于1800;
(2)邻补角互补;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学习,是学生开始学习“辅助线”知识的第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学生动手画“辅助线”外,还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画。加深他们对“辅助线”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本节中通过三种“等于1800”的已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能较好的了解“辅助线”的问题。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推理。
通过上述讲解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件7张PPT。《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实录片段分析欢迎莅临指导
叶和兴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2.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教学难点: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应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辅助线”的问题。
?
1.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会利用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得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
2.探索比较:
每位同学先独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此之前我们学过哪些与“等于1800”有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后,出示以下三种情况:教学实录E分析1:利用一个平角等于1800 分析:过A 点作E F∥B C
则∠E A B =∠B
∠F A C =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 A B +∠B A C +∠C A F =180°(平角定义)
∴ ∠B +∠B A C +∠C= 180° ﹙ 等量代换﹚ F 已知:△A B C
结论:∠A +∠B +∠C =180°分析2:利用邻补角互补已知:△A B C
结论:∠A +∠B +∠C =180°DE1234分析:延长BC到点D
过点C做CE ∥ A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 ∠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2+∠4+∠ACB=180°(邻补角定义)∴∠1+∠3+∠ACB=180°(等量代换)则∠ 1=∠2E分析3: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分析:过A 作AE∥B C ∴ ∠B +∠B A C +∠C= 180° ﹙ 等量代换﹚ 已知:△A B C
结论:∠A +∠B +∠C =180°∵ ∠E A C+ ∠B A C +∠B= 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 A C = ∠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学习,是学生开始学习“辅助线”知识的第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学生动手画“辅助线”外,还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画。加深他们对“辅助线”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如何应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本节中通过三种“等于1800”的已学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样学生能较好的了解“辅助线”的问题。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推理。
通过上述讲解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