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书写要规范。
小学时光匆匆而逝,(pái huái) 于熟悉的校园,往日那(sī kōng jiàn guàn) 心的一花一草,此刻也有了光彩;(qīng cuì) 的下课铃声再次响彻校园,在我们(bǐ cǐ) 的心上,那一定是世间最美的音律。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搅和(jǎo) 栖息(xī)
B.炊烟(chuī) 搜查(shōu)
C.藏戏(cáng) 咽喉(yān)
D.苗圃(pǔ) 绽放(zhàn)
3.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姿格 期凉 哀思 B.恐俱 邸抗 挪移
C.苦刑 严峻 漫长 D.辨论 出贩 防御
4.在横线上把“水_____、_____洁、比_____、_____尽脑汁”四个词语补充完整,按顺序填写正确的一组是( )
A.饺 皎 绞 较 B.绞 皎 较 饺
C.饺 皎 较 绞 D.皎 饺 较 绞
5.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_____越是困难,大家就越应该同舟共济,渡过难关。
(2)人生之路时常会遇到_____,我们要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
(3)有人说:“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窗子的同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人生没有永远的_____,每一条看似走到尽头的小路其实还有“柳暗花明”。
A.困境 绝境 处境 B.处境 困境 绝境
C.绝境 处境 困境 D.绝境 困境 处境
6.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入四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这_____的阳春季节,且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无限美好的风光吧!( )
A.万象更新 B.万众一心 C.万无一失 D.万古长青
7.年夜饭的餐桌上端来一盘年糕,此刻送给家人最贴切的一句祝福是( )
A.一帆风顺 B.万事如意年年高
C.开门大吉 D.年年有余
8.下面句子中与其它三句在表达效果上不同的一项是( )
A.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B.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C.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D.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9.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腊月最冷,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B.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淘气,在家中也照样玩耍。
C.他费了九牛二虎很大很大的力气总算爬了上去。
D.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早晨的春天,阳光明媚。
10.下面句子中,与其它三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壮举,深深感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B.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壮举,难道没有深深感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吗?
C.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壮举,难道深深感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吗?
D.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壮举,不能不深深感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11.本学期,我们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本冒险类型的小说,作者是英国的笛福。
B.鲁滨逊是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荒岛上。
C.面对严酷的环境,鲁滨逊从没有悲观,一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
D.鲁滨逊将流落荒岛的好处和坏处对比分析,体现了冷静理性的思维特点。
12.关于如何读“经典名著”,下面是伙伴们的交流,不合理的一项是( )
A.边读边在页面的空白处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
B.读到喜欢的段落,可以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标注页码。
C.遇到人物关系复杂的,可以画一个人物图谱,以便随时查阅。
D.经典名著读起来太难,没事刷刷短视频那多有趣啊,等长大后理解能力提高了,再去读也不迟。
13.下面诗题、作者及诗句不对应的一项是( )
A.《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
B.《十五夜望月》﹣杜甫﹣不知秋思落谁家
C..《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
D.《泊船瓜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14.小明参加演讲比赛,想在下面这句话中引用一句名言,让表达更有说服力,其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_____”,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自己亲手教出的学生在将来能超越他,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15.在下面这段话中填入一句俗语,其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现在还是小孩子,父母也正年轻,等我们长大了再对父母好一些,但是古人就曾这样劝诫过我们:_____
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16.如果找一条“激励自己读书”的名句当座右铭,下面不适合的一句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17.班委会策划“小学毕业联欢会”,下面不适合这个主题的一个节目是( )
A.高山流水(古筝独奏) B.感恩的心(集体歌舞)
C.放飞梦想(诗朗诵) D.汉字真有趣(书法展览)
二、阅读感悟(单选)
18.丛书阅读,完成题。
不问用不用,只说知不知
梁衡
①记得一次去看望季羡林先生,谈话间我提到:“您关于古代东方语言的研究对现在有什么用?”先生说:“学问不能拿有用没用来衡量。当年牛顿研究万有引力有什么用?”一语如重锤,敲醒了我懵懂的头脑。
②是的,对学者来说,做学问单单是为了有用吗?显然不是,不仅牛顿研究万有引力时不这样问,哥白尼研究天体运动、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时都不这样问。如果只依有用没用来衡量,许多人早就不做学问了。开普勒发现了众星运动规律后说:“认识这一真理已实现了我最美好的期望。可能当代就有人读懂它,也可能后世才有人能读懂,这我就管不着了。”
③他们不管,谁来管呢?自然有下一道程序,由实践层面的人——设计师、企业家、政治家等去管。社会就这样接续发展,科学就这样不断进步。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后,又经过了40年,这期间通过许多人的努力,第一颗原子弹才爆炸。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稍有区别,但也有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需要人去静心研究。马克思本来身在工人运动第一线,当他深感工人运动缺少理论支持时,就退出一线去研究《资本论》等理论。当时他已穷得揭不开锅,他说:“从来没有像我这样一个最缺少货币的人来研究货币。”如果为了有用,他最应该去经商,先赚一把货币。他的理论让后来实践层面的革命家、管理者演绎出一个轰轰烈烈的新时代。
④原来知识是分上游、下游的。上游是那些最基本的原理,解决规律层面的问题;下游是执行和操作的方法,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上游是科学,下游是技术;上游是学术、是思想,下游是方案、是行动。由于科学、学术的超前性,许多科学家、学者经常看不到自己学问的实用结果。但他们并不悲伤,并不计较,他们不管用与不用,只管知与不知,只要不知道的事就去研究。他们虽说不问为什么,但他们坚信知识对人类有用。
(1)选文围绕着一个怎样的观点展开的,下面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不问用不用
B.只说知不知
C.不问用不用,只说知不知。
D.知识是分上游、下游的。
(2)第②、③段列举了多位名人的事例,这样写在全文起到的作用是
A.提出观点
B.证明观点
C.总结观点
D.补充观点
(3)第②、③段列举的名人事例中,重点写的是
A.季羡林
B.牛顿、哥白尼
C.开普勒
D.爱因斯坦、马克思
(4)第④段写“知识是分上游、下游的”,下面不属于“上游”知识的一项是
A.最基本的原理
B.执行和操作的方法
C.科学
D.学术思想
(5)下面和选文所表现的科学精神无关的一项是
A.淡泊名利
B.宁静致远
C.大公无私
D.足智多谋
19.拓展阅读,完成题。
初雪的温暖
①清晨推窗,才惊喜地发现,昨夜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房屋、树上都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这纯洁的雪花装点了一切,世界一片雪白。
②雪景虽然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人们走路都那么小心翼翼的……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我心里这样想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③停车场里,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雪,就像覆盖着一层厚实的棉絮。我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厚的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我恍然大悟,他是在提醒我要注意安全呀!我的心里暖暖的。他会是谁呢?
④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乘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⑤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来到停车场。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邻居小李。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座房子,房顶上耸起一只高高的烟囱。小李不解地看着画,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为了每个幸福的家庭,要小心开车吧。”小李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儿。
⑥我突然很想知道,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呢?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太阳、一张笑脸什么的……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所有的人啊!
⑦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练的老人?还是路过的行人……
⑧猜不到。大家也不猜了。可是,挡风玻璃上那一个个字和一幅幅画激起了人们的兴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三楼的王叔叔,是个有经验的老司机。他告诉大家,雪天开车,不要突然踩刹车。小区的保安也过来叮嘱大家,开车要保持车距;我告诉大家,小区西边正在修路,开车更要当心;小李提醒大家,围好围巾,天冷,注意保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着这久违的场景,我的心里暖暖的。
⑨我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透过挡风玻璃,只见房屋、树上都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阳光照耀下的白雪世界,更加晶莹,更加明朗……
⑩车子慢慢前行,我突然想到了那句话:幸福就是用你的爱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这个初雪的清晨,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下面准确的一项是
A.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银装素裹,装扮了整个小区。
B.一场大雪后,雪天路滑,人们都在担心自己的驾驶安全。
C.一场大雪后,人们都在汽车的玻璃上写字画画。
D.一场大雪后,有人在汽车的玻璃上写字画画,提醒开车的人注意安全。
(2)第③段中“我的心里暖暖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穿了厚厚的保暖衣。
B.有人写了“慢”字提醒我要注意安全。
C.小李的车上画了一座房子。
D.王叔叔告诉我雪天不要突然踩刹车。
(3)第⑧段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
A.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
(4)第⑨段画线句运用了环境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
A.突出了下雪让人们出行很困难。
B突出了人们不担心驾车技术了。
C.突出了人们对雪景的喜爱之情。
D.突出了人们温暖、幸福的心情。
(5)联系全文,第⑩段作为结尾段的作用是
A.激发兴趣
B.留置悬念
D.意料之外
C.升华主题
三、习作
20.习作:难忘的小学生活
不久以后,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之际请你围绕“难忘的小学生活”这个主题,选择最让你难忘的一两件具体的事例,真实自然地表达你对老师、同学以及母校的惜别之情。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书写规范,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和人名。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汉字。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徘徊 司空见惯 清脆 彼此
二、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2.【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解答】A.有误,“搅和”的“搅”应读“jiǎo”,指搅拌。“栖息”的“栖”应读“qī”,指鸟在树枝或巢中停息。也泛指居住或停留。读“xī”时,指不安定的样子。
B.有误,“搜查”的“搜”应读“sōu”,指搜索检查。
C.有误,“藏戏”的“藏”应读“zàng”,指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读“cáng”时,指隐蔽。
D.正确。
故选:D。
3.【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
【解答】A.有误,资格:为获得某一特殊权利而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故“姿格”的“姿”错误。凄凉:寂寞冷落;悲凉。故“期凉”的“期”错误。
B.有误,恐惧:惊慌害怕,惶惶不安。故“恐俱”的“俱”错误。抵抗:反抗,抗击。故“邸抗”的“邸”错误。
C.正确。
D.有误,辩论: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故“辨论”的“辨”错误。出版: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把音像制品等制作出来。故“出贩”的“贩”错误。
故选:C。
4.【分析】本题考查了选字词填空。选子词填空实际上是考查词语的辨析与应用,所给词语大多是意思相近的。作答次类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解答】水饺:一种用面皮包着的有馅的半圆形的面食。
皎洁:明亮而洁白。
比较: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高下。
绞尽脑汁:形容苦思积虑,费尽脑筋,想尽办法;费尽心思去思考一件事情。
故选:C。
5.【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困境:指困难的处境。绝境:指绝望艰困的处境。处境:所处的境地(多指不利的情况)。
(1)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处境”。
(2)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困境”。
(3)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绝境”。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解答】A.万象更新:指各种事物或景象都变换了新的面貌。
B.万众一心:指千万个人一条心。形容众人团结一致。
C.万无一失:绝对不会产生差错。
D.万古长青:比喻美好的事物永远存在下去。多用于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
根据词义,结合本题语境,应选填词语“万象更新”。
故选:A。
7.【分析】考查语言得体。语言得体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解答】“年糕”寓意年年高。
故选:B。
8.【分析】考查表达方式。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表达方法。
【解答】B、C、D中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故选:A。
9.【分析】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解答】A.有误,成分残缺,添加“人们”。
B.正确。
C.有误,词语意思重复,去掉“九牛二虎”或“很大很大”中的一个。
D.有误,词序错误,应为“春天的早晨”。
故选:B。
10.【分析】考查了句义,主要是抓句子里面的一些关键词,通过这些关键词结合的中心意思来理解句子。
【解答】A、B、D句意相同。意思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壮举,深深感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C.与其它三句意思。意思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壮举,没有深深感染着每一位中华儿女。
故选:C。
11.【分析】考查了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指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解答】A、B、D正确。
C.不正确。当鲁滨逊一个人流落孤岛,身陷绝境时,他在最初的悲观与绝望之后,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展开顽强英勇的斗争。
故选:C。
12.【分析】考查了学习交流。学习交流时语文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所谓实践作业就是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的方式表现出来。
【解答】A、B、C说法合理。
D.说法不合理。阅读经典名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与作者交流的过程,刷短视频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故选:D。
13.【分析】考查了作家及其作品。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解答】A、C、D对应。
B.不对应。《十五夜望月》作者是王建。
故选:B。
14.【分析】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处于穷尽的局面就须改变,改变之后就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
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荀子》,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这句话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根据语境最恰当的一句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故选:C。
15.【分析】本题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A.“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用心的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比喻想做一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结果并没能如愿,而不经意的事情反而很顺利的得到好结果。
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实劝告是不喜欢的但对行动有益。
C.“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意为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句子意思,应选C。
故选:C。
16.【分析】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反复地精读、细读,读透后在写作文时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需要知识的时候,才悔恨自己读书太少,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就体会不到它的困难。劝诫人们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多实践,多取得真知。
C.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良多,胜过读许多年的书。
D.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想文采出众、一字千金,就得在读书时下一番苦功夫。
根据语境可知,C不适合。
故选:C。
17.【分析】本题考查实践作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面向全体学生,以综合实践学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注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即时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自主选择的、探究和直接体验整个过程为主要习得方式以促进情感、行为、认知的统一协调发展。内容主要包括四块: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解答】本题的题干是班委会策划“小学毕业联欢会”,“高山流水”可以表现同学们的友谊,“感恩的心”可以表现同学们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恩,“放飞梦想”可以表达对同学们的美好祝福。“汉字真有趣”是讲述汉字的趣味性,与“小学毕业联欢会”这一主题无关。
故选:D。
三、阅读感悟(单选)
18.【分析】本文由季羨林先生的话引出论题;接着通过列举事例,得出“原来知识是分上游、下游的。上游是那些最基本的原理,解决规律层面的问题;下游是执行和操作的方法,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的结论;最后指出以学问为乐趣的人们在探知过程中所表现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治学态度和做人准则,对后人来说比他们提供的知识还重要。
【解答】(1)本题考查了论点。根据“由于科学、学术的超前性,许多科学家、学者经常看不到自己学问的实用结果。但他们并不悲伤,并不计较,他们不管用与不用,只管知与不知,只要不知道的事就去研究。他们虽说不问为什么,但他们坚信知识对人类有用”可知论点。
(2)考查了文章的写作方法。议论文列举名人的事例,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用名人事例更有说服力,事例的作用是为了证明观点。
(3)考查了文章的写作方法。根据详写和略写的区别可以判断,文章用大量的笔墨,详细描写了爱因斯坦、马克思的事例,属于详细、重点描写。
(4)考察了句子的理解。根据“上游是那些最基本的原理,解决规律层面的问题;下游是执行和操作的方法,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上游是科学,下游是技术;上游是学术、是思想,下游是方案、是行动。”可知答案。
(5)根据“当时他已穷得揭不开锅,他说:‘从来没有像我这样一个最缺少货币的人来研究货币。’如果为了有用,他最应该去经商,先赚一把货币。”可知科学精神要淡泊名利。根据“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后,又经过了40年,这期间通过许多人的努力,第一颗原子弹才爆炸。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稍有区别,但也有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需要人去静心研究。”“开普勒发现了众星运动规律后说:‘认识这一真理已实现了我最美好的期望。可能当代就有人读懂它,也可能后世才有人能读懂,这我就管不着了。’”可知科学精神还有宁静致远和大公无私。足智多谋:形容人机智,有谋略。与文章的科学精神无关。
故答案为:
(1)C;
(2)D;
(3)B;
(4)D;
(5)B;
19.【分析】本文通过一场大雪后有人在汽车的雪上写了“小心”“慢”“安”等字,画了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太阳、一张笑脸等画,提醒开车的人注意行车安全,不仅赞美了书写“雪书”之人的爱心行为,更颂扬了人间大爱的温暖与美好。
【解答】(1)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本文通过一场大雪后有人在汽车的雪上写了“小心”“慢”“安”等字,画了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太阳、一张笑脸等画,提醒开车的人注意行车安全。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联系第③段内容可知“我的心里暖暖的”的原因是:看见自己的小车的挡风玻璃上有人写了个“慢”字,是因为有人在提醒我要注意安全。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理解。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三楼的王叔叔,是个有经验的老司机。他告诉大家,雪天开车,不要突然踩刹车。小区的保安也过来叮嘱大家,开车要保持车距;我告诉大家,小区西边正在修路,开车更要当心;小李提醒大家,围好围巾,天冷,注意保暖……”可知,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故选B。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联系内容“只见房屋、树上都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阳光照耀下的白雪世界,更加晶莹,更加明朗”可知是景物描写,突出了人们温暖、幸福的心情。故选D。
(5)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结合内容理解,“幸福就是用你的爱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这个初雪的清晨,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意思是给人温暖是一种爱的付出,有什么付出就会有什么回报,当他人以友好信赖的方式回报你的温暖时,那么你会感到世界是那么宽广,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人。升华主题。故选D。
故答案为:
(1)D;
(2)B;
(3)B;
(4)D;
(5)D。
三、习作
20.【分析】本题为自命题作文,要求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回顾小学生活,一定有许多让你难忘的人,难忘的事。选择你最想表达的去写,可写人,可叙事。无论写什么都要抓住“难忘”去展开,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在叙述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结构要合理,可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同时要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学到的修辞手法。
【解答】范文:
难忘的小学生活
岁月像湍湍激流,不断冲刷我的记忆,多彩的校园生活中许多事情已经模糊,但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件事,一直令我难忘。
记得那是去年的秋天,老师为了让我们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我们的观察力,组织了一场拔河比赛。老师把我们分为两个队,一个是“猛虎队”,另一个是“雄鹰队”。我被分到了“雄鹰队”。两队实力相当,互不相让,同学们一个个英姿飒爽、昂首挺胸,一场针锋相对的比赛即将展开了。随着老师的哨声,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握紧绳子,他们一个个脚蹬着地,身体向后倾,拼命向自己的方向拽绳子。绳中间的红绸带一会儿移向“猛虎队”,一会儿又移向“雄鹰队”,互不相让。双方啦啦队的队员们,也齐声呐喊,不停地为自己队擂鼓助威。我的手都拽红了,可绳子还是不动一下,双方进入僵持状态。此时,我方的队员们一个个都红了眼,有的人脸憋得通红,有的人龇着牙、咧着嘴在较劲,还有的人双手紧握绳子铆足了劲向自己方向拉。最后,我们队使出了全力,随着啦啦队的喊声,红绸一下子移向了我方,我们“雄鹰队”胜了。后来两局我们队乘胜前进,连续获胜,最终我们取得了胜利。
这次拔河比赛,使我明白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更激励我在走向未来的道路上,要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拔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