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电势差——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 电势差
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B.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
C.电势差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伏(V)
D.电势差是标量,其正负表示两点的电势谁高谁低
知识点二 等势面
2.(多选)如图所示,虚线是某匀强电场中的5个平行且等距的等势面,一电子经过O时的动能为10 eV,从O到C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所做的功为6 eV,已知等势面A的电势为2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势面B的电势为零
B.该电子一定可以到达等势面D
C.该电子经过等势面C时,其电势能为-2 eV
D.该电子经过等势面A时的速率是经过等势面C时的倍
3.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电场中的5个点,则( )
A.一正电荷从b点运动到e点,电场力做正功
B.一电子从a点运动到d点,电场力做功为
C.b点电场强度垂直于该点所在等势面,方向向右
D.a、b、c、d四个点中,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最小
【提升能力】
4.对于电场中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势差的定义式为,说明两点间的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成正比,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q成反比
B.两点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不随零电势面的不同而改变,所以
C.把负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则有
D.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把单位电荷q从A点移动到B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5.在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为两点间的电势差为,则三点电势高低关系为( )
A. B. C. D.
6.将电荷量为的正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静电力做了的功;再从B点移到C点,克服静电力做了的功.则A点和C点间的电势差为( )
A. B. C. D.
7.在电场中把带电荷量为的正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再把这个电荷从B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点中电势最高的是A点
B.若把带电荷量为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
C.之间的电势差为75 V
D.之间的电势差为20 V
【综合素养】
8.某电场的等势面如图所示,1 C正试探电荷沿任一路径从A点移到B点和从A点移到C点,静电力所做的功分别为( )
A.0,4 J B. C.2 J,4 J D.2 J,0
9.如图所示,虚线为位于O位置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等势面,已知三个等势面的电势差关系为,图中的实线为一带负电的粒子进入该电场后的运动轨迹,与等势面相交于图中的四点,已知该粒子仅受静电力的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只有在两点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相等 B.场源电荷是正电荷
C.粒子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 D.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CD
解析: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等于A点的电势减B点的电势,即,故A错误、B正确。电势差与电势的国际单位制单位都是伏(V),C正确。电势差是标量,若为正,即,则表示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反之,若为负,即,则表示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D正确。
2.答案:AD
解析:电子的电荷量为,电子由O到C,有,解得,可知,电场线垂直等势面向右,因等势面间距相等,故相邻两等势面之间电势差相等,为2 V,所以等势面的电势分别为,A正确;因电子的速度方向未知,则该电子不一定能到达等势面D,B错误;电子经过等势面C时,电势能为;故C错误;电子从O到C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为6 eV,则电子从O到A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为2 eV,根据动能定理得,电子到达等势面A时的动能为,到达等势面C时的动能为4 eV,则电子经过等势面A时的速率是经过等势面C时的倍,D正确.
3.答案:B
解析:A、b、e两点在同一个等势面上,可知b、e两点间电势差为零,电场力所做的功,电场力做功为零,故A错误;B、电子从a点运动到d点,电场力所做的功,故B正确;C、根据题意画出过b点的电场线,如图:
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并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所以b点电场强度垂直于该点所在等势面,方向向左,故C错误;D、等势面越密集的地方,电场线越密集,电场强度越大,a、b、c、d中b点等势线最密集,所以b点的电场强度最大,故D错误。故选:B。
4.答案:B
解析:电场中某两点间的电势差是由电场及两点的位置决定的,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零电势面的选取以及电场力做功均无关,两点间的电势差是恒定的,但有正负之分,,A错误,B正确;把负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则A点电势较低,有,C错误;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把单位正电荷q从A点移动到B点时静电力所做的功,D错误.
5.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则,则,又,则,故,A、B、D错误,C正确.
6.答案:B
解析:正电荷从A到C,静电力做功为,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解得:,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答案:BC
解析:,,解得,,设,则,所以C点电势最高,A、D错误,C正确;,若将另一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B正确.
8.答案:A
解析:由于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故两点电势差为0,则;。
9.答案:C
解析:由题干得知粒子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静电力做功,则粒子的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粒子在四个点的动能和电势能之和都是相等的,故A错误;由题图结合曲线运动的特点可知,粒子受到的静电力方向向右,粒子带负电,所以电场强度的方向向左,结合常见电场的特点可知,该电场的场源电荷是负电荷,故B错误;粒子受到的静电力方向向右,所以粒子向左运动的过程中静电力做负功,而向右运动的过程中静电力做正功,即静电力对该粒子先做负功后做正功,粒子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故C正确;电场强度的方向向左,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所以电势的关系为:,故D错误。10.5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如图所示,P和Q为两平行金属板,板间有恒定的电压,在P板附近有一电子(不计重力)由静止开始向Q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到达Q板时的速率与板间电压无关,仅与两板间距离有关
B.电子到达Q板时的速率与两板间距离无关,仅与板间电压有关
C.两板间距离越小,电子的加速度就越小
D.两板间距离越大,加速时间越短
2.如图所示,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相距l,在正极板附近有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的粒子A;在负极板附近有一质量也为m、带电荷量为的粒子B.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两粒子同时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两粒子同时经过一平行于正极板且与上极板相距的平面Q,两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重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量与的比值为3:7
B.电荷量与的比值为3:4
C.粒子通过平面Q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9:16
D.粒子通过平面Q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7
【提升能力】
3.示波管的内部结构如图甲所示.如果在偏转电极之间都没有加电压,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中心.如果在偏转电极之间和之间加上图丙所示的几种电压,荧光屏上可能会出现图乙中(a)(b)所示的两种波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若和之间分别加电压(3)和(1),荧光屏上可以出现图乙中(a)所示波形
②若和之间分别加电压(4)和(1),荧光屏上可以出现图乙中(a)所示波形
③若和之间分别加电压(3)和(2),荧光屏上可以出现图乙中(b)所示波形
④若和之间分别加电压(4)和(2),荧光屏上可以出现图乙中(b)所示波形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AB板间存在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现沿垂直电场线方向射入三种比荷(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相同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和c,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射入的.不计空气阻力,则可知粒子运动的全过程中( )
A.运动的加速度 B.飞行时间
C.水平速度 D.电势能的减少量
5.如图所示,三个带电荷量相同、质量相等、重力不计的粒子,从同一平行板间电场中的同一点P垂直电场方向射入,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粒子重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粒子的加速度关系为
B.三个粒子的加速度关系为
C.三个粒子的入射速度关系为
D.三个粒子的入射速度关系为
6.如图所示,平行的实线代表电场线,方向未知,电荷量为的正电荷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该电荷由A点移到B点,动能损失了,若A点电势为,则( )
A.B点电势为零 B.B点电势为
C.电荷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曲线2 D.电荷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曲线1
【综合素养】
7.下表是用如图的多用电表进行测量的四次记录,分别为测量时的指针位置。其中有的记录了量程(或倍率)但没有记录读数,有的记录了读数但没有记录量程(或倍率),请你填写表格中的各个空格。
表:用多用电表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电阻
序号 所测物理量 量程或倍率 指针 读数
1 直流电压 50 V a
2 直流电流 b 8.3 mA
3 电阻 a
4 电阻 b
8.如图,电池、开关和灯泡组成串联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灯泡不发光,有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或的:
(1)电池没电了;
(2)开关接触不良;
(3)灯泡和灯泡座接触不良。
为了判断究竟是以上哪种原因造成的,在闭合开关且不拆开导线的情况下,用多用电表2.5 V直流电压档进行检测。多用电表红,黑表笔应该分别接触何处?根据电压表读数怎样作出判断?
9.如甲所示,热电子由阴极飞出时的初速度忽略计,电子发射装置的加速电压为,电容器长和板间距离均为,下极板接地,电容器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也是,在电容器极板间接一交变电压,上极板的电势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每个电子穿过平行板的时间都极短,可以认为电子穿过平行板的过程中电压是不变的,不计电子重力)求:
(1)在时刻,电子打在荧光屏上何处;
(2)荧光屏上有电子打到的区间有多长.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极间的电压U不变,由可知,两板间距离d越大,场强E越小,电场力越小,加速度越小,加速时间越长,由得,,则电子到达Q板时的速率与两板间距离无关,仅与板间电压有关,A、C、D错误,B正确.
2.答案:B
解析: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两粒子的运动时间相同,对带正电的粒子A,有,对带负电的粒子B,有,联立解得,选项A错误,B正确;由动能定理得,解得,选项C、D错误.
3.答案:C
解析:若在之间加电压(3),即扫描电压,则荧光屏上出现波形图与之间所加的电压波形一致,①③正确;若之间加电压(4),则电子左右偏移在某一位置不变,上下偏移量与加的电压成正比,故若之间加电压(1),则荧光屏上出现的波形图是一条平行轴的直线段,若之间加电压(2),则荧光屏上出现的是一个点,上半个周期在轴上方,下半个周期在轴下方,②④错误.故选C.
4.答案:B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粒子运动的加速度为,带电粒子比荷相同,E相同,所以加速度相同,即,A错误;三个带电粒子在竖直方向都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得,,由题图可知,则,B正确;三个带电粒子水平方向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得,,由题图知,又,则,C错误;电场力做功为,由于电荷量关系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关系,也就不能确定电势能减少量的大小关系,D错误.
5.答案:BD
解析: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可知,三个粒子的加速度关系为,故A错误B正确;
CD.竖直方向有,解得
由图可知,则
水平方向有,则
由图可知,则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6.答案:AD
解析:AB.根据动能定理,有
整理,可得
又因为,
解得
故A正确;B错误;
CD.带正电的微粒仅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时动能损失了0.1J,说明电场力做负功,则知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左,根据曲线运动的合力指向轨迹内侧,故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虚线1所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7.答案:见解析
解析:
序号 所测物理量 量程或倍率 指针 读数
1 直流电压 50 V a 13.7 V
2 直流电流 10 mA b 8.3 mA
3 电阻 a
4 电阻 b 4 Ω
8.答案:见解析
解析: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用电压挡测量,红表笔接触a点,黑表笔分别接触b、c点,若接触b点时有示数,则是开关接触不良;若接触c点时没有示数,则是电池没有电了。用红表笔接触b点,黑表笔接触c点,若有示数,说明灯泡和灯座接触不良。
9.答案:(1)O点正上方,距O点13.5 cm
(2)30 cm
解析:(1)设电子经电压加速后的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有,解得,电子经偏转电场偏转后偏移量,所以,
由题图乙知,时刻,
代入数据解得,
设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点到O点的距离为Y,根据相似三角形可得,解得.
(2)由题知,电子偏移量y的最大值为,代入,解得,即当偏转电压超过时,电子就打不到荧光屏上了.将代入,解得,所以荧光屏上的电子能打到的区间长度为.
*10.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着电场线的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弱
B.电场中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场强的方向
C.匀强电场中,各点的场强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匀强电场中,各点的电势一定相等
2.对公式和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适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
B.由知,A点和B点间距离越大,则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
C.由知,匀强电场中两点沿电场线的距离越大,则电场强度越小
D.公式中的d是匀强电场中所在的两等势面之间的距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适用于任何电场
B.适用于匀强电场
C.适用于任何电场
D.E是矢量,由可知,U也是矢量
【提升能力】
4.如图为某电场中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已知,则( )
A. B. C.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关于场强的三个公式①,②,③的适用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公式都只能在真空中适用
B.公式③只能在真空中适用,公式①和②在真空中和介质中都适用
C.公式①和③只能在真空中适用,公式②在真空中和介质中都适用
D.公式①适用于任何电场,公式②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公式③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6.(多选)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虚线为电场线,与轴成角,轴上三点的坐标分别为3 cm、9 cm、12 cm,O点的电势为零,a点的电势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场强大小为100 V/m B.电场线方向斜向下
C.c点的电势为 D.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为
7.(多选)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三点,已知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且匀强电场方向平行于直线所在的平面.现把一个带电荷量的正点电荷放在匀强电场中,当点电荷q由A点移动到B点时电场力做功,当点电荷q由A点移动到C点时电场力做功,若取A点电势为零,已知,则( )
A.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0 V B.C点电势为20 V
C.电场强度的方向由C指向A D.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5 V/m
【综合素养】
8.(多选)沿电场中某条直线电场线方向建立x轴,该电场线上各点的电场强度E随x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将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从O点由静止释放,粒子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坐标原点O运动到位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先加速后减速运动
B.粒子的电势能一直减小
C.坐标原点O和位置间的电势差
D.粒子动能的增加量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9.如图所示实线是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电场中有三点,,,其中沿电场线方向,与的夹角,一个电子从a移到b的过程中静电力对其做功为。若,求:
(1)b点的电势;
(2)匀强电场的场强E的大小和方向;
(3)两点的电势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电场的强弱可由电场线的疏密表示,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场线不一定越来越疏,所以场强不一定越来越弱,故A错;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故B错;匀强电场中,各点的场强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C对;匀强电场中,各点的电势不一定相等,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会逐渐降低,故D错。故选C。
2.答案:D
解析:公式只适用于计算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故A错误.由知,当E一定时,A点和B点间沿电场线方向距离越大,则这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故B错误.匀强电场场强处处相同,与距离无关,故C错误,公式中的d是匀强电场中所在的两等势面之间的距离,即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故D正确.
3.答案:C
解析:A.只适用于匀强电场,A错误;
B.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形成的电场,B错误;
C.适用于任何电场,C正确;
D.E是矢量,U是标量,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因为,知两点的电势差为4 V,因为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强,根据知,间的电势差大于间的电势差,所以间的电势差大于2 V,所以b点的电势小于8 V。故选C。求解本题容易按匀强电场公式得出,而错选A。
5.答案:D
解析:公式①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公式②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公式③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公式①和③在真空中和介质中都适用,D正确.
6.答案:BC
解析:O点的电势为零,a点的电势为,可以知道沿x方向电势降低,所以电场线方向斜向下,大小为,A错误,B正确;根据点的电势为零,c点的电势为,C正确;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为,D错误。
7.答案:AD
解析:两点间的电势差为,故A正确;两点间的电势差为,取A点电势为零,根据,解得,故B错误;根据,解得,设D是连线的中点,由匀强电场的性质可知,可得,所以连线就是匀强电场中的一条等势线,由于,,可得,故电场强度的方向由A指向C,大小为,故C错误,D正确.
8.答案:BCD
解析:由坐标原点O运动到位置过程中,电场方向一直为正方向,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电场力对粒子做正功,粒子速度一直增大,电势能一直减小,粒子的动能增加量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A错误,B、D正确;坐标原点O和位置间的电势差为图线与x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即,C正确.
9.答案:(1)30 V
(2)600 V/m;由b指向a
(3)66 V
解析:(1)。。
(2)匀强电场的场强的大小为,因为a点的电势低于b点电势,所以电场强度方向由b指向a。
(3)由匀强电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0.4 电容器的电容——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 电容器
1.如图所示是一个常用的电容器(,工作电压),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荷,且电荷量越多电容越大
B.这个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化10 V,它的电荷量变化了
C.加在这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250 V时,它的电容是
D.加在这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低于500 V时它就不能工作
2.图为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前电容器已经充电,则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B.只将电容器a板左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只将电容器a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只人为增加极板带的电荷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减小
3.如图为某一机器人上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工作时的简化模型图.电容器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当被测物体在左右方向发生位移时,电介质板随之在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移动,连接电容器的静电计会显示电容器两端电压的变化,进而测出电容的变化,最终可以探测到物体位移的变化,若静电计的指针偏角为θ,则被测物体( )
A.向左移动时,θ增大 B.向右移动时,θ不变
C.向左移动时,θ减小 D.向右移动时,θ减小
知识点二 电容
4.某电容器的电容是100uF,额定电压为220V,当该电容器所加电压为110V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的电容变为50uF B.电容器的电容仍为100pF
C.该电容器被击穿 D.该电容器极板所带电量为
【提升能力】
5.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连接,电源正极接地.初始时电容器不带电,闭合开关,电路稳定后,一个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带电油滴带正电
B.保持开关闭合,上极板下移,带电油滴将向下运动
C.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上极板上移,P点电势升高
D.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下极板下移,带电油滴保持静止
6.如图所示,一个带负电荷的小球悬挂在竖直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内部,闭合S后,小球静止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 )
A.S闭合,减小板间的距离,则θ增大
B.S闭合,减小板间的距离,则θ减小
C.S断开,使B板竖直向上移动,则θ不变
D.S断开,增大板间的距离,则θ不变
【综合素养】
7.在如图的电路中,之间的电压为U,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移动过程中,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8.如图画出了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导体电阻的两种电路图。图中电压表的内阻为1 kΩ,电流表的内阻为0.1 Ω、被测导体R的真实电阻为87.4 Ω。测量时,把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作为电阻的测量值。
如果不考虑实验操作中的偶然误差,按甲、乙两种电路进行实验,得到的电阻测量值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荷,电容器的电容是由其本身决定的,与电荷量无关,选项A错误;这个电容器的电容为,两端电压变化10 V,它的电荷量变化量,选项B正确;电容器的电容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无关,选项C错误;加在这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低于500 V时它仍能工作,选项D错误.
2.答案:C
解析:根据可得,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增大,则U变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A错误;只将电容器a板左移,两极板间的距离增大,即d增大,则U变大,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B错误;只将电容器a板向上平移,正对面积变小,即S变小,则U变大,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C正确;根据可知,只人为增加极板带的电荷量,则U变大,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但电容器电容不变,D错误.
3.答案:C
解析:由可得不变,当被测物体带动电介质板向左移动时,增大,U减小,则θ减小,A错误,C正确;同理,当被测物体带动电介质板向右移动时,减小,U增大,则θ增大,B、D错误.
4.答案:B
解析:电容器的电容仍为100uF,A错误,B正确;当该电容器所加电压为110V时,该电容器不会被击穿,C错误;该电容器极板所带电量为,D错误。
5.答案:D
解析: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带负电,电场线方向向下,带电油滴处于静止状态,可知油滴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上,与电场线方向相反,则带电油滴带负电,A错误;保持开关闭合,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U保持不变,上极板下移,两极板间距d减小,由可知,极板间电场的电场强度E增大,可知,带电油滴将向上运动,B错误;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两极板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上极板上移,两极板间距d增大,由可得,可知极板间电场强度E保持不变,带正电的上极板上移,P点与上极板间距离s增大,且上极板接地,其电势为零,由可得P点电势,可知P点电势降低,C错误;电路稳定后,断开开关,两极板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上极板下移,两极板间距离d减小,由可知,极板间电场强度E保持不变,,即带电油滴保持静止,D正确.
6.答案:AD
解析:S闭合,电容器两板间电势差U不变,极板间距离减小,由知,板间电场强度E增大,小球所受的电场力变大,θ增大,故A正确,B错误.S断开,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变,由得,使B板竖直向上移动,S减小,则E增大,小球所受电场力变大,则θ增大,若d增大,则E不变,电场力不变,θ不变,故C错误,D正确.
7.答案:
解析:解:当滑片滑到最下端时,当滑片滑到最上端时,电路中的电流,R两端电压。
由公式可看出增大时,减小。
所以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是。
8.答案:见解析
解析:图甲中,电流表测得约电流实际上是电压表和电阻并联后的总电流、所以电阻的测量值为电压表和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即
图乙中,电压表测得的电压实际上是电流表和电阻串联后的总电压,所以电阻的测量值为电流表和电阻串联后的总电阻,即
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的影响,两种测量电路都存在系统误差,图甲中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图乙中测量值大于真实值,但两种电路误差的大小是不一样的。10.1 电势能和电势——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 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1.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两点,将一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第一次沿直线移动该电荷,静电力做功为,第二次沿路径移动该电荷,静电力做功为;第三次沿曲线移动该电荷,静电力做功为,则( )
A. B. C. D.
知识点二 电势
2.如图所示,两点分别放置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A为它们连线的中点,B为连线上靠近N的一点,C为连线中垂线处于A点上方的一点,在三点中(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 )
A.A点场强最大 B.A点电势为零 C.B点电势最高 D.C点场强最大
知识点三 电势能
3.一电荷量为C的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克服电场力做功8J,则该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 )
A.-8J B.8J C.-4J D.4J
4.如果将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了的负功,则该电荷的电势能( )
A.增加了20J B.增加了 C.减少了 D.减少了
【提升能力】
5.静电场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势为的a点运动至电势为的b点.若带电粒子在两点的速率分别为,不计重力,则带电粒子的比荷为( )
A. B. C. D.
6.如图所示,将带负电的试探电荷沿着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从A点移动到B点,再沿连线从B点移动到C点,在此过程中( )
A.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先减小再增大 B.电场力先不做功然后做正功
C.所经过各处的电势先降低再升高 D.试探电荷的电势能先不变再增大
7.(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B.电势能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伏(V)
C.电势能是标量,其正负表示大小 D.电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电荷所共有的
【综合素养】
8.(多选)如图所示,ABCDEF为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分别为的中点,O为正六边形的中心.现在六个顶点依次放等量正、负电荷.若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各点的场强相同
B.各点电势均为零
C.O点电势与场强均为零
D.将一负检验电荷从P点沿直线PM移到M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始终保持不变
9.(多选)将一个初速度为零的点电荷放在电场中,它只在静电力作用下开始运动,则( )
A.若该点电荷为正电荷则一定向电势低的地方运动
B.若该点电荷为负电荷则一定向电势低的地方运动
C.若该点电荷为正电荷则一定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D.若该点电荷为负电荷则一定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第一次沿直线移动该电荷,静电力做功;第二次沿路径移动该电荷,静电力做功;第三次沿曲线移动该电荷,如图,由微元法可求得静电力做功,故,即静电力所做的功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2.答案:C
解析:根据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D错;等量同种电荷连线中点A处的电场强度为0,将正试探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到A点,需要克服静电力做功,故正试探电荷在A点电势能不为0,故A点电势不为零,故B错误;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A点左右两侧的电场线方向指向A,所以B点的电势高于A点的电势;A点上下两侧的电场线方向指向两侧,所以A点的电势高于C点的电势,可知B点的电势最高。故选C。
3.答案:A
解析: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克服电场力做功8J,即电场力做功
根据电势能定义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解析: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了的负功,由功能关系可知,该电荷的电势能增加了;
故选B。
5.答案:C
解析:带电粒子在两点的速率分别为,带电粒子由a点运到到b点动能的变化量,电势能的变化量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解得,C正确.
6.答案:B
解析: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电场分布规律可知,从A到B电场强度逐渐增大,从B到C电场强度也逐渐增大,由可知,从A经过B到C过程中,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一直增大,A错误;从A到B电场力与位移垂直,电场力不做功,试探电荷电势能不变,所以从A到B所经过各处电势不变,Q和连线上电场强度方向由Q指向,可知从B到C,试探电荷所经过各处的电势逐渐升高,电场力做正功,试探电荷电势能减小,B正确,C、D错误.
7.答案:ACD
解析: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电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电荷所共有的。通常我们说某个电荷的电势能,只是一种简略的说法,故A、D正确。电势能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焦耳(J),故B错误。电势能是标量,其值为正表示比零大,其值为负表示比零小,C正确。
8.答案:BC
解析:由题意可知,等量正、负电荷位于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根据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结合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可知,各点的场强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A错误;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中垂线的电势为零,再由对称性可知,各点电势均为零,故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O点场强由三个负点电荷与三个正点电荷在该处产生的场强叠加而成,且各个点电荷电荷量均相同,则O点电场强度为零,故C正确;将一负检验电荷从P点沿直线PM移到M点的过程中,电势由零升高,后又降为零,则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
9.答案:ACD
解析:将一个初速度为零的点电荷放在电场中,它只在静电力作用下开始运动,不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都是向电势能变低的地方运动。由,可推出正电荷一定向电势低的地方运动,负电荷一定向电势高的地方运动,故A、C、D正确,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