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教学课件]河流-【一站式课堂】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优质备课(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3[教学课件]河流-【一站式课堂】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优质备课(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4 11:4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河流
第3课时
“天上”指哪里?“海”指哪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1.黄河的概况
(1)黄河发源地、流向、流入的海洋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自西向东
黄河流域水系
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黄河干流形状
黄河流域水系
黄河全长5 464千米。
  (3)黄河长度
黄河流域水系
2 308千米
5 464千米
1 000千米
6 300千米
2 214千米
松花江
黄河
淮河
珠江
长江
黄河与我国主要河流比较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3)黄河长度
黄河流域水系
桃花峪
河口


下 游
中 游
  (4)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
  (5)黄河支流
黄河流域水系
2
3
4
1
5
洮河
湟水
汾河
泾河
渭河
  (6)黄河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域
青 海 省
甘肃省
四 川 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山西省
陕西省
河 南 省
山 东 省
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巧记: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鲁。
黄河流域水系
  (7)黄河干流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区、
  (8)黄河干流流经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暖温带、中温带。
干旱区、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9)黄河干流流经干湿地区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黄河的概况。
任务一
发源地、流入的海洋
干流长度
主要支流
上、中、下游分界
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域(简称)
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干流流经的温度带
干流流经的干湿地区
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渤海
5 464千米
湟水、洮河、汾河、泾河、渭河
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区、暖温带、中温带
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黄河的水文特征
(1)流速
中国地形的分布
水流平缓
流速快
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
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
上中游
下游
落差小,水流平缓。
中国地形的分布
黄河流域水系
  (1)流速
上中游
  (2)水量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降水少
黄河流域降水较少,蒸发量大→黄河水量较小、年径流量较小。
黄河流域水系
  (3)汛期、枯水期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济南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济南
汛期短、有枯水期。
7—8月
黄河花园口水文站流量的年变化曲线
  (4)结冰期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0℃
流域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有结冰期。
  (5)凌汛
刘家峡
包头
开封
上游凌汛段
下游凌汛段
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
初春或初冬。
黄河干流示意图
凌汛发生条件
河流有结冰期;
河流有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较低纬度
较高纬度
气温低
气温高
河水
封冻
  (6)含沙量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1)分别说出黄河年平均流量和年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
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
  从上游、中游到下游黄河年平均流量的演变特点是:先减少,再增加,后减少;平均含沙量的演变特点是:先逐渐上升,再急剧上升,后逐渐降低。
任务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二
  (2)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含沙量急剧上升;下游因部分泥沙沉积,使河流含沙量逐渐降低。上游少有支流汇入,加上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河流流量逐渐减少;中游有众多支流汇入,使河流流量增加;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因生产生活用水的增加,以及河水蒸发等原因,使河流流量减少。
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黄河的“奉献”
(1)塑造平原
  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到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宁夏平原
华北平原
黄河流域示意图
  (2)提供水源
“塞外江南”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灌溉农业
黄河流域万亩以上灌区
  现在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备注:1亩约为667平方米
降水较少的地区或降水较少的季节
河流径流量有限
灌溉水源
农作物对水源依赖程度加大
灌溉农业
灌渠等设施
汛期拦蓄
提供
  (2)提供水源
黄河流域水系
  (3)蕴藏水能资源
龙羊峡水电站
  (4)孕育文明
黄帝陵
黄河流域历代古都分布
  (4)孕育文明
炎黄二帝雕像
黄帝陵
黄河流域水系
壶口瀑布
  (5)形成旅游景观
  4.黄河的“忧患”
(1)荒漠化
黄河流域其他荒漠化土地
  上游区域气候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
  合理垦殖、放牧,退耕还林还草。
  (2)凌汛
刘家峡
包头
开封
上游凌汛段
黄河干流示意图
下游凌汛段
多采用飞机、大炮轰炸冰坝。
  (3)水土流失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这里降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而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植树种草、打坝淤地等。
中游水土
流失严重
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变宽
泥沙
淤积
地上河
流速
减慢
泛滥成灾
遇暴雨
决堤
河床
抬升
含沙量大
  (4)“地上河”
开封“地上河”示意
历史上的黄泛区
  (4)“地上河”
黄河“地上河”
下游加高、加固大堤。
水土流失严重
地势低平
流速减慢
泥沙淤积河床
地上河
中游黄土高原
下游华北平原
植被破坏严重
土层疏松
夏季多暴雨
支流较多
下游无支流,流域面积小
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治黄关键);修筑梯田,修挡土坝,建水利枢纽(如小浪底)。
河床抬高
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提高防洪能力;调水调沙,疏浚河道,降低河床高度。
治 理
治 理
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黄河流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黄河断流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原因
人为原因:上中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过多,用水浪费
  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水量小,季节变化大
       全流域统一调控用水,合理调配上、中、下游工农业用水;修建水库;植树造林;调整黄河的水价、节约用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等。
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忧患
形成原因
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凌汛
水土流失
“地上河”、凌汛
降水少,过度放牧,生态环境脆弱;纬度高,由低纬流向高纬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集中、人为破坏严重
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淤积;纬度高,由低纬流向高纬
植树种草、合理放牧;及时疏浚河道,炸毁冰坝
水土保持治理、调水调沙、退耕还林还草
加固黄河堤坝、疏浚河道,炸毁冰坝
总结黄河各河段的忧患、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任务三
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
上、中、下游河段划分,主要支流
流经省区,地形区,温度带,干湿地区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概况
水文特征
上中游流速最快,水能资源丰富
流量小,汛期短,有枯水期
有结冰期,有凌汛,含沙量大
“奉献”
塑造平原、提供水源、蕴藏水能资源
形成旅游资源、孕育文明
“忧患”
上游→荒漠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
大型水利枢纽
下游→“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上游、下游→凌汛→多采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