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 2 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雨果
导入新课
点击视频播放
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
学习目标
素养 目标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时间、侵略者、过程和结果,了解《天津条约》的签订及内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和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目的:
列强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导火线:
发动国家: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时间: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主凶,美俄帮凶。
探究新知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这次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什么称这次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1856年10月,广州水师扣押了挂着英国国旗的走私船亚罗号。英国要求释放船员并赔礼道歉。叶名琛释放船员,但没有赔礼道歉。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第一阶段
1856年-——-1858年
炮轰广州
攻占大沽炮台
签订《天津条约》
占领天津
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3. 《天津条约》的签订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主要内容
危害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核心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进一步打开市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丧失了内河航运权
第二阶段
1860年8月
攻破天津
攻占北京
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
进逼北京
1. 火烧圆明园
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相关史事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大火连烧三天,升腾的浓烟弥漫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
走进圆明园
观看视频《圆明园》
被焚毁前的圆明园
圆明园海晏堂残迹
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面对外来无理的要求,大声说“不”。
2. 《北京条约》的签订
正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外国势力进一步扩张
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赔偿额大幅度增加。
从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俄国侵占的中国领土示意图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40多万平方公里。
1864年中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44万平方公里。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几个勘界议定书
割占7万平方公里。
1689年中俄规定的待议地区
1858年中俄
《瑷珲条约》
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沙俄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割占的领土面积,相当于欧洲德、法两国面积的总和,外加一条与多瑙河一样长的黑龙江,是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天津为商埠;
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比 较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对比结论
割地
赔款
通商
其他
影响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万两白银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内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丧失更多领土主权
赔款大幅增加
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便利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
中国主权、割地等方面都比鸦片战争中侵害得更大了。
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战争性质
战争结果
侵略力量扩大
时间延长
区域扩大
影响加深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英国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东南沿海
长江中下游
继续
扩大
两次鸦片战争的联系: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年
4年
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堂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原因
时间
经过
结果
影响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1860年
1857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 C )1.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成为英舰自由往来的码头。后来的事实说明,在此后的中外战争中,各通商口岸成为清朝无法设防的城市。这说明通商口岸的开放
A.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B.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C.为列强侵华埋下隐患
D.推动了中英贸易的发展
C
当堂演练
( C )2.《庚申夷氛纪略》是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篇私家著述。所述清军将领僧格林沁在京津保卫战中的“畏葸”表现,曾经被学术界多次引用。但近年来经过越来越多的学者考证,这一记载严重失实。由此可知
A.私家著述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观点不一导致历史真相无法还原
C.史料考证对史学研究特别重要
D.第一手史料的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
( C )3.清朝咸丰帝在批准《天津条约》后就心生反悔,企图用免除进口关税的方式,换取外国公使不进驻北京,而当时清朝关税收入为3 000万两白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说明清政府
A.开始采取措施反击侵略
B.经济实力十分雄厚
C.国家主权意识严重不足
D.外交政策灵活善变
C
( A )4.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将“夷务”改为“洋务”,表明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A项正确;材料中主要是官员观念发生改变,没有涉及洋务思想和外交方针的改变,排除B、D两项;C项说法太绝对,且材料只反映出广州地区官员观念的变化,排除。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面临外来侵略的又一次重创,同时推动了中国的反思和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1856年,英国人一再要求进入广州城,但广州官绅认为外国“蛮夷”除了朝贡使者没有进入广州城的先例,即使两国条约有规定,广州就是要坚守传统!他们不懂得现代工商文明根本不承认这些规矩,文化与制度的差距让双方没有谈判的余地。不久,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
——袁伟时《苦难来自落后和封闭——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祭》
材料二 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与鸦片战争后之全无反应对照,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阅读材料一后,有同学认为,清政府拒绝英国人进入广州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这一观点不正确。(2分)
理由: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清政府拒绝英国人进入广州城只是英国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借口而已。(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中国丧失了二十年宝贵光阴”的原因。(4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没有吸取战败的教训,没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和制度,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3分)
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始出现松动,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和进步。(3分)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