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06:3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学设计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整体设计思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根据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要引领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 本单元是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这一时期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程中的重要时期。是中国各民族政权并立、制度趋同、民族交融与经济社会嬗变的时期。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具体可分为3个阶段: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南宋与金、西夏的并立,元朝的统一。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成就在世界上仍处于领先地位。 对本单元的学习,将其放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视角下,考察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在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程中的作用。 这一时期,虽是多民族政权并立,但通过各民族的碰撞和交流,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政治上的相互借鉴、军事上的碰撞(第9、10课)、经济上的交流互通(第11课)、文化上的相互融合(第12课),元朝大一统(第10课)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到进一步发展。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是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的第3课,也是全书的第11课。本课内容分为四个子目,主要介绍了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格局以及社会变化的相关内容。对于本课的学习,可以将其放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个大概念中来审视和考察,要通过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来认识不同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好本课不仅能够加深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大背景下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情况,而且能够理解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需要铸牢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1.学习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了辽宋夏金元经济与社会的相关史实,能够说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的更迭、经济重心南移等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尚不能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角度全面地认识该时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2.当今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乃是2000年至2020年这二十年出生的中华儿女,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正值30岁至50岁的黄金年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在他们手中实现,……认清历史方位,审视教育使命,为2049而教学,为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中华儿女而不懈努力,……因此要提升学生素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3.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历史分析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同时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从多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
3.教学目标分析
1.感受辽宋夏金元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了解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社会变化的新变化,认识到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2.通过政权并立示意图等,使学生从时空上把握这一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特征。 3.通过适量的、不同类型的史料分析,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能够对一些核心的历史概念,如榷场等概念作出正确的解释。 4.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学生感受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走向合一的内在要求;认识当时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增强对中华文明成就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理解各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各民族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认识聚多元为一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辽宋夏金元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教学难点:各少数民族政权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过程中作出的重大贡献。
5.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新课导入】 (从教材引言中的北宋学者沈括对唐、宋两朝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比较和《夫妻对坐宴饮图》入手,引出“开芳宴”,进而引出宋代经济的新变化。) 师:唐代人曾认为自己所奉养的器物和衣服很多就是富贵,所以写下了“奉养器服之盛”这样的富贵诗,这天北宋的沈括看了,呵呵一笑,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不曾近富儿家。”意思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这样说并不是开玩笑,是有依据的。 (PPT展示“开芳宴”的图片和文字内容) 师:图为宋墓壁画《夫妻对坐宴饮图》,出土于河南禹州白沙宋墓的平民墓葬中,据学者考证,描绘的是在上元节等一些传统节日,丈夫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意,特意举办的一场家宴,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开芳宴”。一个完整的“开芳宴”,不仅有《夫妻对坐宴饮图》,还有《散乐图》,据宋人记载,完整的“开芳宴”要具备四个要素:内宅场地、竹帘装饰、厅前歌舞、厅上会宴。 师:从唐人认为的富贵到宋代平民的“开芳宴”,反映了宋人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准明显超过唐代,其背景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前代相比,宋代经济有哪些新发展呢? 师:让我们一起解析“开芳宴”,探索《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ppt展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教材中引言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知唐、宋两朝经济发展的差异,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关注教材,立足教材。 步骤2:【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 开芳宴”中的经济新变化 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开芳宴”中的经济新变化》。 师:著名学者胡适曾对学习方法做过这样的概括: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今天我们就运用此法,来解读“开芳宴”。 师:绣罗衣裳照暮春(展示PPT)宴饮图中人物的衣服材质可能是什么? 学生:棉 师:确实,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 民以食为天(展示PPT)宴会人物手中所托之物可能是什么呢? 生:桃、包子…… 师:这种猜测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宴会中所需的面食和水果蔬菜的获取应该并不困难,(展示PPT)在宋代,稻麦复种制已经相当普及,提高了粮食产量,一些地区出现了果农等固定种植专业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师:玲珑剔透万般好,这又是什么呢? 生:瓷器、盏…… 你觉得它是出自哪个窑呢? 生:哥、汝、钧…… 师:我们能有这么多的猜测,就是基于当时陶瓷业的发展,宋代制瓷技术有重要的改进,以五大名窑为代表(展示PPT)。当时的瓷器风格各异,色彩多变,质感浑厚。自汉代开始我国出口商品中都以丝绸为最大宗,到了宋代,瓷器取代丝绸成为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人们通常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到宋代也相应地被称为“陶瓷之路”,可见,瓷器在对外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于是,瓷器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展示PPT)。 师:我们再回到“开芳宴”,猜猜这是什么?(展示PPT) 生:烤火、温酒…… 师:那你们觉得用的是什么燃料? 生:煤。 师:很好。宋代平民用得起煤吗? 生:用得起。 师:为什么呢?煤的开采量如何呢? 生:煤的开采量很大。 师:北宋苏轼就曾对煤的使用情况进行过这样的描述:“磊落如 万车炭”,还“以冶铁作兵”。(展示PPT) 师:史料实证方可信,(展示PPT)学者考证,我们猜测之物确实存在,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商业又有怎样的发展呢?我们现在就拿着这一份清单做一个采买者,走出开芳宴,看看宴外的繁华。 合作探究:(展示PPT)我们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选取一名发言人;阅读教材61—62页“第二子目”(提示:围绕“可以到哪里买?用什么买?有可能看到什么场景?”等方面讨论)(2分钟) (学生展示2分钟)(展示PPT) 师:在古代常用的货币是什么? 生:铜钱…… 师:金属货币,那为何宋代在金属货币之外会出现纸币呢? (展示PPT) 材料:真宗时,……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谓之交子。 ——[元]脱脱等,《宋史》,卷181,志134《食货下三·会子、盐上》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4403页。 师:据《宋史》记载: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铁钱重”说明此时的商品交易量大,所以纸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师:不仅如此,宋代商品流通的范围也广,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所以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 (展示PPT) 材料:“广南市舶,利入甚厚,……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5《绍兴十年夏四月丁卯》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第2163页。 师:反映当时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代国库的重要财源。 师:商业发展,城市繁华,(展示PPT材料)“东京相国寺,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商旅交易皆萃其中。”所以才有了《清明上河图》这样的宏伟画卷。 (展示动画版《清明上河图》) 师:从唐人富贵到宋代平民“开芳宴”,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变化是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结果,正是在此基础上,带动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师: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师:宋代的南方经济又有怎样的发展呢?北宋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经定型;(展示PPT)南宋时,完成南移,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南方经济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进步,朝廷采取了南北分卷制度。 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再来审思“开芳宴”,(展示PPT材料)在此以前的夫妻对坐宴饮图,大多出现在贵族官员的墓葬中,场面相当大,着重表现其气派。到了宋辽金元时期,大多数都是发现于平民的墓葬之中。从贵族官员到平民,又反映这一时期怎样的社会新变化? 自主阅读:阅读教材63—64页“第四子目”,概括总结出这一时期社会的新变化。(2分钟)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从“开芳宴”这一辽宋夏金元时期典型的文化因素和社会习俗入手,通过运用“大胆地假设、小心的求证”的学习方法,观察其中的衣、食、用等方面,来探究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新变化,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运用合作探究和自主阅读学习商业和社会变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从而理解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过渡: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 第二篇章 “开芳宴”中的“多元”与“一体” 师:(展示PPT)两幅地图向我们反映了辽宋夏金是一个政权并立的时期。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吗? 生:不是 师:史料实证方可信,我们在宋、辽、金、元墓中都发现了“开芳宴”,而且都以“夫妻对坐宴饮”的形式出现,所以在并立中有交融,这种交融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有体现。 材料:金朝经济是在辽和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上承辽宋,下启元代,因而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金朝的农业经济不但继承了中原人民先进的生产技术,还将其推广到东北部地区,对促进各族人民农业生产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进入中原后,……著名的钧窑则进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代。 ——戴扬本,《中国经济史话》,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年,第129-130页。(学生齐读材料) 师:从材料可以得知:金朝经济是在辽和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上承辽宋,下启元代,具有交融的特点。金朝还将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到东北部地区,推动了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展示PPT) 师:我们看这幅地图,(展示PPT)这是宋金的边境贸易,这种贸易叫做榷场,我们再看宋金榷场的存在时间,所以交融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师:我们来看辽宋夏金元时期不同政权的葫芦形注壶,(展示PPT)他们在形制上都各有特色,体现了交融中有多元,但都称为葫芦形注壶,形制上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体现出多元中的一体。 师:(展示PPT)经过了辽宋夏金等各民族政权经济的发展和联系,元朝大一统结束了政权并立的局面。棉花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元朝时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师:随着元的大一统,各民族更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推动了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展示PPT)说明在并立中交融,聚多元为一体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设计意图:宋辽金元出土的“开芳宴”具有共同特点:夫妻对坐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而引出政权并立中有民族交融,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交融;设置“学生齐读”,是为了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感受政权并立中的个民族之间也有交融,是并立而不是隔绝。再利用不同民族政权的葫芦形注壶和元的大一统引导学生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多元一体”的时代特征,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第三篇章 历史的合力 师:邦畿千里,维民所止。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师: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的经济与社会都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平民也都可以举办一场既有宴饮又有歌舞表演的“开芳宴”。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地位又是怎样的呢?(展示PPT) 师:表格的数据告诉我们:公元1000年的中国,GDP占世界的22.7%,(展示PPT)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世界领先的地位。 师:(展示PPT)而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并非一族之功,一地之力,而是宋以及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形成合力,共同缔造的结果。 师:时至今日,(展示PPT)随着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GDP总量世界第二、增速第一,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与我们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努力分不开。(展示PPT)习近平总书记说: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学生站立齐读、配乐) 设计意图:从历史上中国经济在世界中的领先地位延伸到今天中国经济的世界领先地位。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意识,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古今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都是离不开中华民族共同体,齐心协力的结果。设置“学生站立齐读”,是为了烘托气氛,让学生感受今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认识到古今中国的发展都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与涵养家国情怀。 【结语】师:(展示PPT示意图)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各民族在经济等方面创造出超迈前代,傲视后世的辉煌成就。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世界领先的地位,也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结果。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依然要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展示PPT) 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及其评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题是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从教学的编写上主要是以两宋的发展为主线,但是在课堂中对两宋经济与社会的分析和重视还显得不够,着重从辽宋夏金元这一整体时期出发,将其放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上,不知是否偏离课标要求;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得也不够,主要还是教师教授为主,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弥补这个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