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单元的课时内容。二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同时,在前几课时的学习中,也已经基本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本节课再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做参照物,运用合适的方法,更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合理的运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强化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对不同物体的长度能正确选用长度单位。
2.通过动手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估测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长度观念,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通过合作,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难点
四、教学策略
我采用探究发现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并逐步概括得出结论。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新课导入
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多长。
出示课件: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的动画片。
师:在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时,为什么长颈鹿赢了?
学生:因为长颈鹿长得高。
师: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是4厘米还是5米?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由此引入新课)
板块二、探究新知
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多长。
出示课件: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的动画片。
师:在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时,为什么长颈鹿赢了?
学生:因为长颈鹿长得高。
师: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是4厘米还是5米?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由此引入新课)
举手发言:测量上面物品的长度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课桌的长度
铅笔的长度
橡皮的长度
板块二、探究新知
小组讨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要解决什么问题?
判断旗杆高13厘米还是13米。
13厘米很短,大约是一拃的长度,旗杆不可能这么矮。
怎样解答?
1厘米这么长。
我身高1米多,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比我高很多。
怎样解答?
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
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怎样解答?
20厘米
举手发言:怎样根据铅笔的长度验证判断的正确性?
解答合理吗?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不止13厘米,旗杆高度比铅笔高得多,所以应该是13米。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9( )。 黄瓜长22( )。
一座楼房高20( )。 道路宽20( )。
《新华字典》厚4( )。 一粒花生米长1( )。
2.选择。
A.3厘米 B.10厘米C.1米 D.30米
(1)一块橡皮长约( )。
(2)一幢楼房高约( )。
(3)一支铅笔长约( )。
(4)一名小学生的身高约( )。
3.一根1米长的绳子用去70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选择长度单位时,
(1)利用单位和数据相结合的方法;
(2)借助参照物去判断。
2.表示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表示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
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20厘米
五、课堂总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的物品来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最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六、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
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小朋友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平时不太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再加上刚刚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因此这样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有的小朋友甚至会直接拿尺子去测量图中所给出的实物图,真是让人谛笑皆非。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提醒小朋友到生活中找一找,男女老少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来估测,不至于错得太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