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教学设计
本节由光电效应方程和康普顿效应两部分组成,其中光电效应方程是本节重点内容,它
进一步揭开了光的粒子特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普朗克能量子假说以及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的概念,能够比较宏观物体和微
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的不同,知道金属逸出功的概念,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能用其
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知道光子的概念,会用光子能量和频率的关系进行计算。
(2)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会用来解决简单问题,能结合上一节的“光电效应”实验
与经典电磁理论之间的矛盾,体会光电效应方程对光本质的揭示.
(3)通过了解能量子假说以及阅读“资料活页”中的内容,休会量子论的律立如何深化了人
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4)结合物理学发展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上一节从光的电磁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光电效应出发,介绍了什么是光电效应,以及用
光的.电磁理论解释光电效应规律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本节承接上一节,介绍了新的理论,以
及用新的理论如何解释光电效应.新的理论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
即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现象,另一部分是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启发下提出的光子假说,即
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本节的前半部分对这两个假说进行了介绍,并给出爱因斯坦依此提出
的光电效应方程。在最后一个主题里,利用这些理论对光电效应中截止频率的存在以及遏止
电压与频率有关而与强度无关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正确性.
(三)学情分析
(1)人们通过宏观世界认为能量具有连续的物理性质,因此总是把物理过程想象成连续的
现象,造成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量子化现象的认知障碍。
(2)对“光子概念是两字思想的一次质的飞跃”可能产生困惑,认为爱因斯坦光子假说时
对普朗克能量子观点的简单移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方程和康普顿效应。
教学难点:光电效应方程。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我们了解到光电效应是金属在光的
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我们知道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分别是具有瞬时性,
存在截止频率,存在饱和电流,存在遏止电压。当我们试图尝试使用经典电磁理
论解释光电效应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的困难,疑难之一,截止电压由入射光频
率决定与光的强弱无关,疑难之二具有截止频率,疑难之三,具有瞬时性。
(2)新课讲授
为了解决光电效应现象带来的困惑,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必修三所学习的能量子假
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对黑体辐射问题进行研究中,首次提出了一个与人类
直接经验相违背的大胆假说,能量子假说,他认为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
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ν的整数倍,hν被称为一个能量子,其中ν是辐射频率,
h 是一个常量,被称之为普朗克常量,实验测得 h 等于 6.63×10-30J .s,这种物
理量分立取值的现象称为量子化现象。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量子化现象,老师在这里举个例子:例如长度,这是一
个可以连续取值的物理量,我们能有 1 米,1,1 米等;但是物体的带电量,由于
最小的一份电荷量是 1.6×10-19C,所以所有物体的带电量总是 1.6×10-19C 的整数
倍,并不存在例如 1.7×10-19C,1.8×10-19C 这样的电荷量。这就是一个只能分立
取值的物理量。我们把这种物理量分立取值的现象称为量子化现象。
那为什么我们会在本节课重温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呢?因为爱因斯坦在普朗克
的量子化假说中得到重要的启示,他在普朗克的量子化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光子
假说。他认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光量
子,这些光量子后来被称为光子,一个光子的能量一等于 hν,式中的 h 是普朗克
常量,ν是光的频率。
根据光子假说,在光电效应中,金属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hν,电子吸
收光子的能量后,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束缚,剩余的部分转化为电子的动能,
如果我们用 W 表示,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的功的最小值,称之为金属的逸出
0
功,E 表示电子在光电效应中获得的动能,那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就可以
k
建立光电效应方程,hν=W +E 。
0
K
在爱因斯坦结合光子假说,提出光电效应方程后,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
验证实了光电效应方程,证明了光电效应方程的真实性。他验证的方法是什么
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看图一,这个就是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图:假设光束照
射后,顺利发生了光电效应,光电子以初动能离开了金属表面的时候一切顺利,
它会直接到达对面的接收机板 A 级板上,使构成的电路出现电流,光照不停,电
流就不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光电流。我们通过电流表测量光电流的强弱。
但如果此时在 A 极板和发生光电效应的极板之间加一个反向的电压,也就是使得
A 极板带负电,那么从 K 极板飞出来的带负电的光电子一出来就会受到与运动方
向相反的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调节这个反向电压的电压值,
直到所加的电压合适,使得光电子即将到达 A 极板的时候速度变为零,由于光电
子最后并没有成功到达 A 极板,因此无法形成闭合回路,电流表示数会降低到零。
这个在电子逸出后,由于反向电压的作用,电流表示数为零的电压,在光电效应
研究中被称为截止电压 U 。而这个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在数值上就等于光电子刚
c
刚离开金属表面的动能。
光电子克服电场力运动的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应该满足 0-E =-U e。结合
K
c
光电效应方程进行判断,这个截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之间应该存在一种一一对应
的线性关系,只要能够用实验将这个线性关系做出来,爱因斯坦的理论就可以顺
利地被证明。
于是,再具体实验中,密立根先生是这么操作的:他选择使用六种不同的频率的
光去照射同一种金属,分别测量出在同一入射频率的光线下,不同电压上光电流
的大小,并绘制出电压和光电流之间的曲线关系,也就是左边这个光电流与电压
的图像。从该图线的横截距中可以获得即可以该入射频率ν所对应的截止电压 U 。
c
更换不同频率的入射光重复操作 6 次,就可以获得六种频率对应的六个不同的截
止电压。接下来以入射频率和截止电压作为横纵坐标画出其图像,发现正好是一
条漂亮的直线!不仅如此,密立根还根据直线的斜率,求出了普朗克常量的数值,
这个结果与 1900 年普朗克自己从黑体辐射中获得的结果非常吻合,由此证明出
了光电效应方程的准确性。
我们一起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在该电路涉及的物理现象中,已知光电效
应方程:hν=W +E ,而逸出的光电子在截止电压的作用下,满足:0-E =-U e,合
0
K
K
c
并以上两个关系式可得:hν=W +U e,变形后可以得到截止频率与截止电压的关系
0
c
h
W0
为:U
,在截止频率和截止电压的图像中,截止频率与截止电压除了
c
e
e
h
应该存在线性关系以外,其斜率 K 在数值上还应该等于 ,因此普朗克常量 h
e
可以通过 h=Ke 进行计算获得。
例 如 在 右 边 的 这 个 截 止 频 率 和 截 止 电 压 的 图 像 中 , 斜 率
0.878 0.541
h
K
(6.501 5.644) 1014 1.6 10 19
,由此大致地计算出:h≈6×10-34J.s。
好的,既然我们已经学习了光电效应方程,那么我们就能利用光电效应方程解释
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的三个疑难。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说到这三个疑难,它们分
别是截止电压,由入射光频率决定,与光的强弱无关;具有截止频率以及具有瞬
时性。
首先先来看第一和第二个疑难,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光子的能量值与频率有关,
光电效应能否发生取决于光子的能量是否大于金属的逸出功,因此存在了截止频
率。
当入射光子的能量恰好等于金属的逸出功时,恰能发生光电效应。我们把恰能使
W0
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称为截止频率,由方程可知:hν =W , c
,金属的
c
0
h
逸出功有金属的种类决定,因此存在截止频率,只有入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才
可以发生光电效应。
同时光子的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发光强度无关,因此截止电压由
入射光频率决定与光强无关。
而第三个疑难,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当光子照射到物体上时,它的能
量可以被金属中等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后能量增加,不需要
累积能量的过程,因此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就能够克服脱离金属所需要的能
量逃逸出来,因此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爱因斯坦借助他所建立的光电效应方程,获得了 1921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
密立根用实验证明了光电效应方程,并且测出了普朗克常量,由于他在测量基本
电荷和光电效应的实验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获得了 1923 年的诺贝尔物
理学奖。
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光电效应现象出现了与经典电磁理论相矛盾的事实,美国物
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 X 射线的散射现象中,同样出现了与经典电磁理论相
矛盾的事实。
ε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一个光子的能量ε=hν,由于物体的能量和动量的关系为:p= v ,光子速
h .
ε
hν
c
度为 c(光速),因此光子的动量 p= = ,因为光波的波长λ= ,则 p
c
c
ν
在 1918-1922 年期间,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 X 射线的散射时,发现一部分散射出
来的 X 射线波长变长,这个现象后来称为康喾顿效应。如果按照经典电磁理论,
光波的波长在散射前后应该不变.但是实际的现象确是散射后波长变长,因此再
次体现了经典电磁理论的不匹配性.
1923 年,康普顿借助爱因斯坦的光子假说,用光子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的弹性
碰撞解释了散射光波长变长的现象。他证实了 X 射线的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像
其它粒子那样具有动量,光子与电子碰拉时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
他据此推导出散射光波长的变化量,该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的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碰撞时,一部分动量会转移给电
子,因而光子动量变小.由光子动量公式可知,动量减小则波长变长,因此有些
光子散射后波长会变长.
康普顿效应再次证明了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正确性.它不仅证明了光子具有能量,
同时还证明了光子具有动量.康普顿因此获得了 1927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子假说,光电效应方程的建立和康普顿效应的研究,都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
性的一面,为光的波粒二象性模型的建立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3)课堂小练
接下来,让我们尝试使用一下刚刚学习的知识。请同学们翻到物理书 85 页,看
看课后练习第 4 题。不同金属的截止频率(v)和逸出功(W )都不同,表 4-2-1
0
是 5 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和逸出功.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用黄光
(频率为 5.10 x 1014-5.25 x1014Hz)分别照在表 4-2-1 中的 5 种金属上,有电
子逸出的是哪些 并求出该金属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当光子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时,金属才会发生光电效应,才会有电子逸出。
由表可知,除金属外,其他四种金属的截止频率都大于黄光的频率,因此只有金
属铷有电子逸出。
黄光的频率为 v=5.25×1014Hz 时,金属钩逸出的电子初动能最大,E = hv- W =7.3
k
0
×1011J.
(2)如果把黄光改为红光(频率为 4.05x1014 -4.80x1014Hz),有电子逸出的是哪
些 如果把黄光改为紫光(频率为 6.80×1014-7.90×1014Hz),有电子逸出的又是
哪些
如果把黄光改为红光,由于 5 种金属的截止频率都大于红光的频率,因此不会发
生光电效应。
如果改为紫光,除了金属钨外,其余四种的截止频率都小于紫光的频率,因此都
能发生光电效应。
我们再来看看课本 99 页,习题四的第 13 题: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
它的逸出功为 2.21 eV,现用波长为 2.5×10-7m 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
光速为 3.0 x 10 m/s,元电荷为 1.6x10-19C,普朗克常量为 6.63×10-34J·s,则
8
钾的极限频率和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多少
已 知 逸 出 功 和 极 限 频 率 的 关 系 是 : W =hv , 由 此 变 形 可 得 截 止 频 率
0
c
W0
vc=
=5.3×1014Hz.因此钾的极限频率为 5.3×1014Hz
h
波长和频率的关系满足:c=λν,再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 hv-W 联立求解可以计
k
o
算出,如果入射光的波长为 2.5×10-7m,在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后,脱离出来
的光电子所具有的最大初动能 E,= 4.4×10-19J。
(4)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1.物理量分立取值的现象称为量子化现象
2.光子假说: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最小的一份能量称为光子
3.光电效应方程:hν=W +E
0
k
4.光电效应方程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1)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有关,因此金属的截止频率与光的频率有关
(2)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有关,因此截止电压与光的频率有关
(3)光电效应能否发生取决于入射频率与金属截止频率的大小关系,因此光电
效应具有瞬时性。